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2/3 2:35:48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南北朝的差异非大,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北方兵革时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又对佛教执行严格的限制政策;南方则各国相安,社会比较安定,帝都热心护教,因此两方的佛教,一则勉强维持,一则续有发展,其情况各不相同。

简介

北方从后梁到后汉,各代对于佛教多因袭唐代的旧规,也例行诞节诣寺行香、斋僧、僧道对论、赐紫衣师号、度僧等事,但对僧尼的管理则比较严格。管理机构为祠部(后梁),后设功德使(后唐)。度僧一禁止私度,如后梁龙德元年(921)即再申明令,愿出家者须入京师比试经业。后唐、后晋也同此限制,并禁新建寺院。

不过后来功令渐弛,寺僧仍归浮滥,直接影响国家的赋税、兵役,所以到了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便毅然对佛教予以沙汰。凡未经国家颁给寺额的寺院,基本上一律废除,仅在原无敕额寺院的地方许留一、二所。又禁止私度,出家必须通过严格的读经试验。更禁止当时流行的烧身、炼指等眩惑世俗、残害肢体的行为。

这一措施的结果,国境内寺院废除的过半。因废寺院还连带将民间保存的铜制佛像全数没收,用来铸钱,以充实国家的经济。这对佛教本身来说,澄清了一切紊乱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整顿,并不算是很坏的事,其性质也和前代各次的破佛措施不同,只是北方佛教原来仅获维持的,经此波折就更见衰落了。

其在南方,各国割据的局面,如吴越、南汉、闽国等,历时都比较长久,又大体相安,互不侵犯,各在境内还实施些有利民生的改良政策,使经济有所发展而社会日趋安定。

各国帝王多有浓厚的宗教信仰,对于佛教的建寺(如闽地在王氏统制时,凡增建寺院二百六十七所,后改属吴越,二十七年中又增二百二十一寺;到后周显德初大废佛寺,杭州寺院获存者仍达四百八十所)、造塔(如闽王王曦于永隆三年即941年在福州乌石山麓建崇妙保圣塔,南汉王刘鋹于大宝十年即967年在广州造千佛铁塔,今均存。

又吴越王钱弘俶于后周显德初效阿育王故事,铸造八万四千小铜塔,中纳《宝箧印陀罗尼经》印刷卷子,颁布境内,十年方竣)、造像(如闽王王审知在后唐同光三年即925年冶铜铁三万斤来铸释迦、弥勒诸像)、写经(如闽王室在后唐同光元年即923年写金银字藏经五藏等),以至度僧(如闽地初于后唐天成三年即928年度僧二万,自后闽僧日见增多,降至南唐,度僧仍极浮滥,金陵一地即有数千人),所以当时南地佛教始终在发展。

标签: 历史五代.佛教

更多文章

  • 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代,佛教

    众所周知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那么唐代佛教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

  •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汉传佛教,南北朝

    历史上汉传佛教在晋朝和南北朝是怎么发展的? 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朝西晋年间,官方与民间的佛教信仰,逐渐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竺法护时代已有“寺庙图像崇于京邑”之说。而见于现存记载中的,

  •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源自于明代一位学者的著作里。这个学者叫茅坤,编纂了一本书叫《史记钞》,其中有一句话说:“韩信,兵仙也!”然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的其中一个儿子,瑞王朱常浩,为了祭拜韩信,给韩信立了块碑,碑文上写有“兵仙神帅”四个字。自此,“兵仙韩信”的叫法开始流传开来。

  • 易经中的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箕子之明夷,易经

    易经中的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表达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意思就是:明夷卦六五。像箕子那样处于昏暗之中,适宜正固。《象》说:像箕子那样正固,是光明不可熄灭的原因。六五以阴爻

  • 易经中的晋卦六三“众允之志”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易经,晋卦

    易经中的晋卦六三“众允之志”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晋卦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意思就是:晋卦六三。众人答应追随,懊恼消失。《象》:众人答应追随的心意,是要往上前进的原因。“允”是众的意思。为什么“悔亡”(懊恼消失)

  • 在清朝佛教是如何发展的?详解清朝佛教的发展史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清朝,佛教

    在清朝佛教是如何发展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清朝佛教的发展史,一起看看吧。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

  • 明代佛教发展的怎么样?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明代,佛教

    明代佛教发展的怎么样?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由来明代政权建立之初,有鉴于元代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禅、净、律、天台、贤首诸宗逐渐恢复

  • 历史上佛教在元朝的发展发展的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元朝,佛教

    历史上佛教在元朝的发展发展的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奉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帕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

  • 汉传佛教在隋朝是怎么发展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传佛教,隋朝

    历史上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大成时期。隋代虽然立国不久,但佛教综合了南北体系,而有新的教学、宗派建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发展历程隋文帝时期(581—604)隋文帝(581—604)继承了北周的统治,一开头就改变了周武帝宇文邕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期统治权的方针之一。这和他

  • 三国佛教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三国,佛教

    三国佛教,包括公元220—265年间魏吴蜀三国时代的佛教。那么这个时期佛教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其中,魏继后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后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佛教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在这个时期,有天竺、安息、康居等国的沙门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