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科举考试的时候,常用的作弊方法有哪些?

清朝科举考试的时候,常用的作弊方法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95 更新时间:2023/12/9 9:30:30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古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那么清朝科举考试的时候,用的作弊方法有哪些?下面编就给大家带来关详细介绍。

一、科举移民

清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非常发达,远胜过帝国其他地区。所以江南的考生在教育程度、知识水平等方面自然要高于其他地区的考生。如果完全是按择优录取的条件,那显然江南考生就占有压倒性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清朝的科举考试在录取名额是按地区划分,确保文化水平较弱地区的考生也有充足的机会跻身帝国精英阶层。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科举移民”现象。比如江南地区因考生竞争激烈,所以一些有能力的家族会在像是西南一带文不盛的偏远区域设一个户籍,然后经由收养或寄籍,将家族中特别有希望的学迁到该户。他们在寄养家庭中金榜题名的机会远大于在自己的出生地。

由于“科举移民”虽不合理,但却合法。所以朝廷对这一现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科举移民”的考生最终还是要在考场上凭实力说话,因此这个招数对科举考试平性的影响不是很大。

二、夹带小抄

与“科举移民”的高端套路相比,夹带小抄的作弊招数就算是low爆了。不过此招虽然上不了台面,但其危害影响却很大,因为夹带小抄是所有作弊套路中普及程度最高的。虽然科考现场防止作弊的措施层层加码,但总是有不少漏网之鱼能将小抄成功带进考场,并在考试中“下笔如有”。

清朝有一部“作弊宝典”叫《五经全注》,全书有342页,共30万字,里面刊载《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然而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部鸿篇巨制的“宝典”竟然只有6.5厘米,4.8厘米宽,1.5厘米厚。只要考生能成功将此书带进考场,“学渣”秒变“学霸”。

三、勾结考

清朝统治者为了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做了许多努力,其中就包括了杜绝考生勾结考官情况的发生。每当科举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由众多抄写员誊抄一遍,然后再将誊抄的卷子交给考官批改,以防改卷的考官从笔迹中认出考生身份。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有门路的考生还是跟考官事先在试卷中写入特定的字词或文句,考官依照这些“暗号”还是能轻松识别出考生身份。

四、请人代考

请人代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请“枪手”,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替考人直下场执笔代考;有的是考生与替考人同时入场参加科举考试,但彼此交换身份,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不过,请人代考的作弊方式在低阶科举考试(如童生试、乡试)中比较常见,在最高阶考试(殿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殿试是由皇帝持的考试,欺君罪名实在担当不起。而且即便金榜题名,将来再见到皇帝也不好蒙混过关。

清朝法律在针对科举考试作弊现象的处罚很重,一经发现,立即要革除之前取得的功名,并视情节处以杖责、发配充军等处罚。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抱着近乎病态的追求,因此不惜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科举作弊现象总是屡禁不绝。

标签: 历史清朝科举

更多文章

  • 正月初二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叫“迎婿日”?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正月初二,习俗

    正月初二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叫“迎婿日”?之所以选在大年初二,是因为大年初一要早起,人们早起后,鸣鞭炮、开福门、迎财喜神、出门叩节拜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大家都在忙。而大年初二这一天,人们就不用早起,大家都闲下来。这时候回娘家正好可以和许久不见的娘家兄弟姐妹一起叙叙旧

  • 壮族过春节是什么样子的?详解壮族春节习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壮族,春节

    壮族过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在壮族的春节习俗中有许多与汉族相同的地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早起上香放鞭炮壮族地区过去没有钟表,多以鸡啼来定时辰。当鸡啼第一遍时,人们要立即起床迎新年,不能睡懒觉。壮人认为,大年初一如果家里有人睡懒觉,当年的

  • 布依族是怎么过春节的?布依族春节习俗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布依族,春节

    众所周知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那么布依族是怎么过春节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

  • 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文人墨客是如何对竹子挥毫吟咏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人墨客,竹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就因其四季青翠、傲雪凌霜的习性倍受文人喜爱,因而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文人墨客是如何对竹子挥毫吟咏的?竹子又被称为冬生草,因为古人认为竹子是草的一种,并且凌冬而不凋。《国风·卫风·淇奥》有云:“瞻

  • 到了古代哪个朝代,兰花才真正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兰花,古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就因其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为霜雪欺凌的刚毅气质,与梅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到了古代哪个朝代,兰花才真正成为大众观赏之物?《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其中“蕑”音同坚(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

  • 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是什么?堪称人间极乐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唐朝,三大享受

    唐朝贵族的“三大享受”是什么?这“三大享受”分别是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唐朝也有过奴隶买卖,尤其对于一些贵族子弟来说,奴隶可以彰显他们的家族实力,他们手下的奴隶越强大,就代表着他们家族越厉害。为了满足这些贵族子弟的要求,一些

  • 元宵节和偷菜节有什么关联?偷菜节是什么节日?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元宵节,汉朝

    还不知道:元宵节和偷菜节有什么关联?偷菜节是什么节日?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偷菜节,是流行于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也就是元宵节那一天。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

  • 驰道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驰道,河南

    驰道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驰道就是皇帝的专用车道,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

  • 高跷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高跷,春秋

    高跷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什么时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据《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高跷早在先秦已在民间流

  • 木偶戏传承的意义是什么?详解其意义与价值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木偶戏,傀儡戏

    木偶戏传承的意义是什么?木偶戏,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作傀儡戏,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接下来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现在学者一般认为木偶戏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且在三国时期已经有人用木偶人做杂技表演,在隋代则有用木偶人表演故事的记载,在表演木偶戏时,表演艺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