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我军缴获数百辆印度军车,不但没将其销毁,反而如数归还,印度心理更加绝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我军缴获数百辆印度军车,不但没将其销毁,反而如数归还,印度心理更加绝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71 更新时间:2023/12/12 10:06:02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缴获了数百辆印度军车,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我方非但没有将其销毁反而如数归还,甚至还加满了油,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印度为什么要打我们。”面对印军的越境挑衅,主席非疑惑,印度为要这么做呢?

要知道当时的印度中国都是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而且双方早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实在不至于刀兵相,毛主席这才有了困惑。

事实上,印度主动挑起战争的行为并非是头脑一热决定的,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表示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印军将战无不胜。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印度如此膨胀呢?

原来,在和中国进行战争之前,印度以往的战争可谓战绩卓著,不仅能够对邻国巴基斯坦压着打,还战胜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葡萄牙,收回了部分土地,这让印军从上到下都信心满满,他们甚至叫嚣一个印度兵可以抵得上10个中国士兵。

当然,除了军事上的胜利以外,国际形势也站在了印度的一方,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在南亚站稳脚跟,不约而同地选择支持了印度,双方都不停地给印军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其中,原本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更是默许了印度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挑衅行为,印度觉得只要中印开战到时苏军也会从我国北部发起进攻。

于是,在一切利好的加持下,尼赫鲁极度膨胀,声称中国绝不敢和印度开战,而在另一边,毛主席也在做着应对。

毛主席本着和平的态度,多次派周总理与印度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我方还作出了一些退让,提出可以在边境划出一条隔离带,尽量避免直接冲突。

但失了智的印度人却丝毫没有理会我方的诚意,一门心思的要打仗,就这样,谈判不了了之,在尼赫鲁的命令下,印军公然越过了边境,对我军发起了攻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尽管毛主席仍不理解印度为何执意要这么做,不过既然敌人已经送上门来了,那必须对其以惩戒。

于是,1962年,毛主席命令西藏军区司令员国华全权指挥当地我军部队,对印军予以坚决反击,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当时,我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国际环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敌视着中国,一旦战事迁延日久或者陷入不利局面,很有可能腹背受敌。

张国华也深知这一点,他即可部署部队采用迂回包抄的策略迅速发起了进攻,在身经百战的解决军的强大攻势下,印军溃不成军。

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军就创下了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俘敌旅长一名,毙敌旅长一名的光辉战绩,一仗直接给印度打出了心理阴影。

而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我军还缴获了数百辆印度军车,如果将其全部带回或者销毁,都将给印军以沉重的打击。

可偏偏这个时候,张国华在得到中央的指示后,直接命令部队把全部军车还给了印军,甚至还给所有的车都加满了油,那为何要这么做呢?难道不怕印军卷土重来?

事实上,早在我军第一次击溃印军的时候,尼赫鲁就很不甘心,他又派了部队增援前线,只是还是大败而归,彼时,印度从上到下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因为我军前锋部队距离其首都已经没有多远距离。

而就在这个胜局已定的时刻,毛主席当即下令部队撤回国内,听到这个决定后,尼赫鲁也摸不着头脑,紧接着,见到军车都如数送回,尼赫鲁更加绝望,他知道中国军队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不害怕印军再来一次。

所以,我方的这一决定真正做到了杀人诛心,导致印度上下都彻底绝望,而且心服口服,中印边境地区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与此同时,由于我方行动迅速,在短时间内就结束了战斗,导致美苏两国都不敢有非分之想,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借这个机会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守土卫国的决心和强大实力。

事实证明,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我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这并不代表我方畏惧某些国家的挑衅,敌人来了有猎枪,只要敢来,无论是谁,定叫他有来无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