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英雄许长友为国捐躯,5年后成为县城粮仓警卫员。见到他的首长激动落泪:“你居然还活着,为什么不来找我们?”
1958年春节,几位首长路过辽宁省东沟县,得知当地有位志愿军老兵,便前去探望。可谁知眼前的这位粮仓警卫员,竟是当年已经“牺牲”的战友。
为什么已经“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会“复活”?这还要从上甘岭战役说起。
1952年10月14日,许长友所在连队接到紧急作战命令:强攻上甘岭南部161高地。为了使大部队顺利推进,连部命令许长友他们作为先遣队,打掉敌人的地堡。
这一任务异常艰巨,因为美军的地堡防御力极强,又十分隐蔽。阵地上敌人的炮火如同倾盆大雨,战士们只能匍匐前进。
终于,他们靠近了第一个地堡。许长友二话不说,拿出了一个爆破筒就塞了进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懵了,逃跑已经来不及,慌忙给推了出来。
许长友顾不上危险,第二次塞进去后马上用身体堵住。敌人没想到居然被杀了个回马枪,一片尖叫声中被炸飞了。
还没等爆炸的硝烟散去,许长友便一个箭步冲进去,边扫射边用并不流利的英文喊道:“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细心的许长友发现有一个楼梯口,里面还散发出微弱的光,于是,他又对着楼梯间一顿疯狂扫射,继续喊话。
躲在里面的敌人知道没有机会了,陆续走了出来,个个双手抱头,吓得直抖,许长友就这样活捉了8个俘虏。
把战俘移交下去之后,许长友带着战友继续突进。但在碰到第二个地堡的时候,他却因浑身无力,跌倒在了交通沟里。此时的他,早已身负重伤。
原来,美军为了防止被偷袭,在阵地前沿铺设了8道铁丝网,下面还埋着无数的地雷。先遣队的任务,除了要端掉敌人的地堡,还要负责为后续部队清除这些“路障”。
面对一层层的铁丝网,他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吃力地一条一条剪开。突然,美军的炮弹打在了许长友身边,弹片一下击中了他的脊梁骨,血流不止。
但他的心里只有完成任务,没有做丝毫停留。来到第二个碉堡的时候,由于伤势严重,许长友已经严重体力不支。
他只能趴在交通壕里,虚弱地匍匐向前。头顶美军的扫射呼啸而过,突然,他的右臂被击穿,血一下涌了出来。钻心的疼痛让许长友差点昏了过去,但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坚持住!现在还不能倒下!
由于找不到突破的具体位置,许长友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恰在此时,敌军的一颗照明弹升起,这倒让许长友瞬间看清了地形。
就在照明弹即将暗下去的一刹那,他瞄准了位置,拉想导火索扔了过去。轰隆一声巨响,里面的敌军被一锅端了。
战友们担心他的伤势,想劝他撤离战场。许长友急了:“我就是死,也得死在前线。”说完便又带头继续前进。可接下来,他们遇到了最难啃的骨头。
最后一个地堡异常坚固,是美军的指挥所,大概有一个班驻守。许长友不信这个邪,对身边的战士说:“快!给我个炸药包……”可话还没说完,就晕死了过去。
正当战友准备带着许长友撤离时,他意识模糊地醒了过来,身边的炮火声提醒着他,攻占161高地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他不顾一切地向地堡爬去,身后留下一道长长的血印。
就在他为找不到突破点犯愁时,愚蠢的敌人又一次帮了忙,一颗照明弹让许长友发现了地堡的小门,他瞅准时机,迅速点燃导火索,准确地丢了进去。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稀烂。前进的道路没有了火力阻击,全连主力发起猛攻,一举攻占了161高地。
此战之后,国家授予许长友“一等功臣”称号。他的照片被军事博物馆收藏,与黄继光的照片并列展出。
可得到这些荣誉之后,许长友却失踪了。因为实在找不到他的踪迹,部队只得默认他已经牺牲,直到后来在粮仓被认出。
那许长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在炸毁最后一个地堡时,由于爆炸的冲击太大,许长友负了重伤,并且被埋在了土灰下面。
战友们冲上来把他刨出来时,许长友已经气息微弱。身上的弹片,右臂的枪伤,再加上爆炸的波及,让他失血过多,被紧急送往战地医院治疗。
但许长友的伤实在太重了,战地医院的条件有限,几经辗转,他被运送回祖国进行治疗,最终痊愈。
本来有如此荣耀,他完全可以选择回到部队,前途肯定不可估量,但许长友却选择了“消失”。
他觉得前线战事将尽,已经没有回去的必要了,于是他默默地回到了原籍,就此与部队断了联系。
当时没人知道他是一等功臣,只知道他曾是一个老兵,而他也从未提起过自己的功绩,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着本职工作,直到1958年被偶然发现。
这就是老兵!这就是英雄,我们最可爱的人!
在战争年代,他们可以竭尽全力去为国家赴汤蹈火,哪怕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在和平年代,他们却甘愿放下荣耀,默默地为国家付出,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
向先烈和幸存的英雄们默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