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淮海战役背后的奇妙之处:三个阶段皆有天气帮忙

淮海战役背后的奇妙之处:三个阶段皆有天气帮忙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09 更新时间:2024/1/18 1:24:41

天气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在战争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战事,因气象因素而影响战争结局的战例很多,淮海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在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天气“帮助”解放军的状况发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官兵,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

一场大雾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在碾庄后,他们利用碾庄的有利地形和原有的工事固守待援,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方受攻、多方支援的交叉火力网。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在碾庄正面仅200米宽的地方就布设了40挺重机枪。

解放军经过几天的战斗,解决掉外围的几个村庄,并将包围圈不断压缩。在碾庄中心推进的战斗中,首先歼灭了战力较弱的第一○○军和第四十四军。第二十五军和第六十四军也受到打击,但其仍然保存较强的战力。1948年11月19日晚,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黄兵团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因为解放军最擅长的是打夜战,所以黄百韬认为天亮后解放军会暂缓攻击,以他现有的兵力是可以重新组织再夺回失去的阵地。可是,第二天碾庄地区突然天降大雾,浓雾迷蒙,朦朦胧胧的十步之内什么都看不见。黄百韬精心布置的各种火力在浓雾中既不能有效射击,更不能互相支援,全然无法发挥作用。而解放军却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了猛烈进攻,并在碾庄这个小村庄内,凭借着浓雾的掩护进行近距离的巷战,将黄百韬赖以维系的工事堡垒逐个击破,也使国民党军赖以阻挡解放军的屏障和火力网失去了作用,解放军快速推进到碾庄的核心地带,国民党军上下无不哀叹:“天要灭蒋……”黄百韬见大势已去,只带着几名贴身随员,逃到了碾庄东面的大小院上第六十四军阵地作最后抵抗,两天后便兵败身亡。

碾庄战斗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从徐州和河南方向前来救援黄百韬的国民党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对攻打碾庄的华野部队实施反包围,与黄百韬内外夹击,如果那样,也许华野攻击的时间会拖得更长,战斗也会更加惨烈。

连日大雨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不久,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徐州战事异常紧张。蒋介石急令集结在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星夜兼程,驰援徐州”。

黄维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车辆辎重众多,是国民党军中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也是国民党军的牌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从驻马店机械化前进,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徐州。而此时华野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如果来援的黄维兵团能够在正常时间抵达淮海战场,那么华野将会腹背受敌。然而,黄维兵团自11月8日开始东进,不久却遇上天降大雨。由于大雨连日不断、昼夜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机械化部队行进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黄维兵团每天只能前进几公里,同时又遭到尾随十二兵团东进而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沿途不断地截击、侧击、阻击的袭扰,导致黄维兵团艰难行进,十天以后才到达涡阳蒙城地区的涡河一线,到此又受到中野一纵的顽强阻击,直到11月23日才到达南坪集浍河一线。然而,盼着黄维增援解围的黄百韬兵团已在22日被华野歼灭了。

天降大雪

1948年12月4日,从徐州撤退出来的国民党徐州“剿总”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三个兵团和直属部队约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

几天后,孙元良兵团在突围时被解放军歼灭。剩下的邱清泉弥两个兵团被解放军压缩在青龙集和陈官庄纵横十多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动弹不得。杜聿明部队离开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干粮,此时粮食早已吃光,部队供给只能靠抢掠老百姓的粮食和空投,甚至连弹药补充也是完全依靠空投。

然而,12月19日这天突然天降大雪。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原计划在这天由空军掩护下突围,因突如其来的大雪这一计划无法实施。大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在此期间飞机无法空投,包围圈内国民党军粮绝弹缺,许多国民党官兵饥寒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

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邱清泉、李弥都盼望着天气好转,恢复空投,组织部队突围。南京政府计划好一旦天气好转,便加紧空投粮弹,并由空军配合使用化学武器突围。国民党军终于熬到雪过天晴,决定1月6日实施突围,然而解放军指挥机关也已经发出1月6日开始对陈官庄进行总攻的命令。

万事最巧是天公,国民党军的突围时间,正好也是解放军的总攻时间,本来是一场围歼20多万人的恶战,却只用96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淮海战役取得了最后的完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淮海战役民国

更多文章

  • 哪位国民党将领内战谎报战功拼命阻拦慰问团去前线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有趣的是,国民党军在兵败如山倒的整个战斗期间,仍不断宣称“大捷”,其中以邱清泉宣称的&ld

  • 揭秘辽沈战役卫立煌为何要去东北当陈诚的替死鬼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沈战役,卫立煌,民国

    导读:现年五十一岁的卫立煌,出生在安徽合肥东郊卫杨村,十五岁那年因家贫无以为生,应招到庐州军政府当兵,后进入湖北学兵营,结业后投奔粤军,成为孙中山的一名卫兵。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他升任第一军十四师师长,与他一起提升的还有第三师师长顾祝同。这一年的秋天,北方军阀孙传芳兵分三路渡过长江直指南

  • 亡命金三角:国民党残军后代的生存之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民党残军,亡命金三角

    导读:其实,金三角成为东南亚、全世界以及联合国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由于毒品、武装贩毒以及由此引发的枪炮如麻,血雨腥风,更重要的是由于国民党残军的存在。如今58年过去了,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仍留下有6万人的后代。残军及他们的后代为什么能在金三角生存下去?上述国家为何不将他们消灭或赶出去?金三角紧靠缅甸、泰

  • 反击战最耻辱一次:解放军整连集体投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南战争

    197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外交部在北京第三次召开的对越作战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外交部长黄华向中外媒体宣布:参加这次边境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于当天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从此已无一兵一卒”。我军历时30天的出境作战理论上就此结束,但事实上,参战的50余万名官

  • 朝鲜战争停战内幕:中国军队付出大代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入朝。10月25日,在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退至清川江。11月中旬,麦克阿瑟又发起新一轮“结束战争”的攻势。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部队后撤30公里,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最好时机歼灭来犯之敌。11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强有力的

  • 长征中哪次战役有红军师拼到了全军覆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征,红军

    水碧江寒向北流。溯81年的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铺开呈现在眼前: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一路疾行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遇到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斗。蒋介石决心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自己则在南昌行营亲自督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rd

  • 林彪指挥苏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彪,斯大林格勒战役

    由于林彪的伤势实际上是很重的,虽然经过治疗,有所缓和,但并没有彻底治好。随着工作的劳累,枪伤复发。尽管医务工作者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由于伤痛折磨,林彪的身体越来越差。看到自己的爱将不断受到病痛的折磨,毛泽东十分难过。于是和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商量,决定马上送林彪去苏

  •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1949年1月,刘亚楼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指挥天津攻坚战役。对于平津战役的津、塘方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经刘亚楼调查,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而且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危险,他建议以少数兵力

  •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基本不看战报 为何唯独认真研读粟裕的战绩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解放战争,林彪,粟裕,民国战争,民国历史

    核心提示:辽沈战役对于攻打锦州,林彪迟疑不决不敢冒险,而淮海战役粟裕则是险招迭出,硬是解决了一锅夹生饭。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唯独粟裕的战报林彪却都认真研读。粟裕将军一生是传奇。红军时期,主力部队多数都已长征,自己留守下来坚持了数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指挥新四军歼灭日伪军万余人,使

  • 我党抗战时期牺牲300多位旅以上干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民国战争

    核心提示:据解放军权威的历史文献丛书记载,除去病故的人员,在抗战中八路军牺牲团以上干部高达669人,其中旅以上干部牺牲102名;据《新四军英烈志》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有350个团以上干部牺牲,其中旅以上干部牺牲人数为45人;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以上将领有41名、东北抗联牺牲的师旅级将领共计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