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反击战最耻辱一次:解放军整连集体投降

反击战最耻辱一次:解放军整连集体投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9 更新时间:2024/1/16 17:34:11

197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外交部在北京第三次召开的对越作战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外交部长黄华中外媒体宣布:参加这次边境作战的我军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已于当天全部撤回国内,“中国在越南从此已无一兵一卒”。

我军历时30天的出境作战理论上就此结束,但事实上,参战的50万名官兵中,仍有数百人下落不明。有的已流尽最后一滴血,长眠在亚热带的红土地;有的因负伤或迷路未赶上部队,正在异国密林中遭受饥渴与恐惧的煎熬;还有的已被解除武装,在越南人的枪口下痛苦而屈辱地度日,沦为战俘。

我方官兵落入敌手,在战争正式爆发前就发生过,那时,一线部队曾多次派出侦察分队潜入越南境内搜集敌情,有的分队未能全身而退,最早被俘的是41军123师侦察连的一名卫生兵。

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79年2月17日清晨爆发,我军第一轮攻击波便投入了二十多个步兵师,势若排山倒海,地面炮火的猛烈程度超过了越战时美军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越方当然难以俘获我方人员。至3月2日,我军攻克越北重镇谅山,越南首都河内门户洞开,整个红河三角洲已无险可守,但根据战前即已制定的作战计划,我军停止攻击动作,对外界称“达到了惩罚目的”,随后逐步安排撤军事宜。此时越方手中的我军战俘不到40人,多数是丧失战斗能力的伤病员,而我方俘获的越南武装人员却有数千人之众。

这样的形势下,灾难却悄悄降临。

第50军战前从重庆开赴前线,最强的149师(原二野18军52师)开战后由13军指挥从云南攻入越境,148师在广西边境驻守,牵制越军一个主力师使其无法东援高平,150师则按兵不动,担任战役预备队。3月5日以后,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出境的部队陆续回撤,沿边各地群众纷纷搭起凯旋门欢迎英雄归来,这情景让没出境的部队感到脸上无光。于是该军一再请示,坚决要求让部队走出国门,到实战环境锻炼。广州军区前指觉得战事已近尾声,估计再无硬仗可打,遂同意150师出境掩护友军撤退。50军数名副军职领导组成指挥组率150师出征。

客观地说,上级的这一决定无可厚非,让没怎么打过实战的部队锻炼一下,哪怕是打扫战场,也有助于部队积累经验,养成敢打敢拼的作风。但150师确实是仓促上阵:苦练多年的老兵大多已在战前被抽调到其他参战部队,补充来的新兵入伍仅数月,仍是满脸稚气,大部分连排级军官是刚刚提拔的,有的刚刚调来,还来不及认识本连战士,有的连队竟无一套完整的战区地图,有的士兵出发时穿着塑料凉鞋(应该是适合山地作战的高腰防刺防滑解放鞋)。尽管如此,全师官兵仍士气高昂,求战心切。

浮躁轻敌往往与厄运同行。3月11日中午,在越南高平市以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150师448团突然遭遇从河内赶来参战的越军精锐部队,云雾萦绕的群山中顿时枪炮齐鸣。双方稍一过招,高下立分:越军熟悉地形,富有山地丛林作战经验,指挥官判断准确,部队行动坚决果断,战至12日下午,448团前指及二营的退路已被切断,四周要点大多被越军抢占。

危急关头,448团请求全团收拢后边打边撤,师部同意,但50军驻该师指挥组部署失误,只派1、8连走小路增援二营,结果这两个连被越军缠上后也无法脱身。因山地环境的影响,被围部队只能断断续续地与上级和友军进行无线联络,失败的惶恐逐渐在人们心头弥漫。在最终失去联络前,448团团部不负责任地作出了各单位分散突围的决定,最后,该团前指、二营、一营1连、三营8连等部陆续被越军分割包围,共失散542人,丢失各种枪支407枝,其中200多人先后被俘,包括团参谋长、二营教导员以及十多名连排长。最可耻的是,8连负责干部冯增敏,和平带领连队集体投降。

事发当天,广西前线司令员许世友在南宁市郊青山地下指挥所观赏香港武打片,权当大战扫尾阶段的稍微放松。当一名机要参谋送来448团被击溃、数百人失踪的急电时,许司令顿时脸色铁青!

为避免影响士气,我方没有通报448团200多人被俘一事。越方却把这些战俘押到外国记者面前大肆拍照报道,其中最着名的一张照片是一名越南女民兵手持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押解他们的情景。河内“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也很快编排了一个名为“向亲属报平安”的特别节目,每晚安排两、三名我方战俘讲话,自报姓名、籍贯、部队番号、职务以及被俘后所受优待等等,以图瓦解我军官兵意志。当时我军的连级单位才有一台收音机,部队也严格执行了严禁收听敌台的命令,但在社会上,这样的广播仍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越方的持续广播中,又出了一件更让人光火的事:第一阶段作战中,第42军坦克团的一辆坦克打得很英勇,当同行其它坦克中弹瘫痪、步兵又追赶不上时,该车单骑插入敌方纵深,一直冲进高平城内才被反坦克地雷炸/毁。42军认为这辆坦克的四名乘员已全部牺牲,于是向中央军委报请追授“英雄战车”的光荣称号,同时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两名摄影师在重兵保护下赶赴现场拍摄纪录片。不料越方“报平安”节目开播几天后,把这辆坦克的二炮手拉出来说话了。42军颜面扫地,追授称号一事再无人提起,解放军总政治部因此专门下严令参战部队今后“注意认真核实英雄模范事迹”。

标签: 越南战争

更多文章

  • 朝鲜战争停战内幕:中国军队付出大代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入朝。10月25日,在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退至清川江。11月中旬,麦克阿瑟又发起新一轮“结束战争”的攻势。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部队后撤30公里,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最好时机歼灭来犯之敌。11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强有力的

  • 长征中哪次战役有红军师拼到了全军覆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征,红军

    水碧江寒向北流。溯81年的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缓缓铺开呈现在眼前: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一路疾行抵达湘桂交界,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边遇到长征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斗。蒋介石决心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派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自己则在南昌行营亲自督战,“党国命运,在此一役。&rd

  • 林彪指挥苏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只是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彪,斯大林格勒战役

    由于林彪的伤势实际上是很重的,虽然经过治疗,有所缓和,但并没有彻底治好。随着工作的劳累,枪伤复发。尽管医务工作者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由于伤痛折磨,林彪的身体越来越差。看到自己的爱将不断受到病痛的折磨,毛泽东十分难过。于是和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商量,决定马上送林彪去苏

  •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战史最干净利落的城市攻坚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平津战役,民国

    1949年1月,刘亚楼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指挥天津攻坚战役。对于平津战役的津、塘方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经刘亚楼调查,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而且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危险,他建议以少数兵力

  •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基本不看战报 为何唯独认真研读粟裕的战绩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解放战争,林彪,粟裕,民国战争,民国历史

    核心提示:辽沈战役对于攻打锦州,林彪迟疑不决不敢冒险,而淮海战役粟裕则是险招迭出,硬是解决了一锅夹生饭。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唯独粟裕的战报林彪却都认真研读。粟裕将军一生是传奇。红军时期,主力部队多数都已长征,自己留守下来坚持了数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指挥新四军歼灭日伪军万余人,使

  • 我党抗战时期牺牲300多位旅以上干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民国战争

    核心提示:据解放军权威的历史文献丛书记载,除去病故的人员,在抗战中八路军牺牲团以上干部高达669人,其中旅以上干部牺牲102名;据《新四军英烈志》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有350个团以上干部牺牲,其中旅以上干部牺牲人数为45人;东北抗联牺牲的军级以上将领有41名、东北抗联牺牲的师旅级将领共计112

  •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重金收买西方媒体掩盖旅顺大屠杀残害我两万多无辜百姓的事实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日本,旅顺大屠杀,陆奥宗光

    1894年11月21日,大清王朝历史上最为昏暗的一天。在这一天,清政府耗资数千万银两,苦心经营了16年的北洋水师重要基地旅顺口,连同20多座炮台和船坞、设施、军储物资,等等,均在一天之内全部落入侵华日军之手,清军官兵2000余人在战斗中死亡。侵华日军攻陷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堡垒&rdquo

  • 颜值最高的开国将军:彭德怀称文工团也比不上他帅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开国将军,黄新廷,彭德怀

    在国军名将中,颜值高的有不少,比如张自忠、孙立人、张灵甫,都是英气逼人的大帅哥。其实,在我军也有不少颜值高的将军,丝毫不在他们之下。比如周志坚中将比如刘飞中将还比如黄新廷中将有趣的是,这三位大帅哥都是湖北人,看来湖北的水土就是不一样。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黄新廷,被贺老总和彭老总认为是第一帅哥的开

  • 李世民兵变后为何将兄弟儿子杀掉,却留下他们的女儿,原因很简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

    我国封建世袭制度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而其中的一些帝王为了夺取皇位更是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兄弟。康熙的一生可以说是励精图治,使得自己的王朝不断的发展壮大,也留下了不少的美言。但是康熙在位期间废除太子,导致死后子孙为了权位相互残杀,极大的削弱了自己的势力。我国开创唐朝盛世的明君李世明也是经过玄武门事件

  • 秦朝灭亡时,一支50万的大军竟按兵不动,只因秦始皇下了道死命令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

    漫漫黄沙十里,战鼓声声壮人胆。秦军征战疆场,化六国分裂于一统,中国历史拉开了新的篇章。秦之所以所向披靡,征战无数沙场,皆归因于秦军的强大。然而,雄心壮志的秦始皇却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派50万秦军置于一地谋发展,当秦国将灭国之时,这50万士兵却未挥师北上,力挽狂澜。秦一统六国,强练兵力。秦军所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