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领志愿军打出“千岁军”的威名

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率领志愿军打出“千岁军”的威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01 更新时间:2024/1/5 7:30:16

抗美援朝,我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悍的美军。美军先进的装备、武器全部投入到战场中。即便是这样,我军的秦基伟却在上甘岭一役中,却打出了“千岁军”的威名。

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能在美军面前被称为“千岁军”呢?

抗美援朝这场仗打下来,没有如美军所愿,在几个月内拿下。反而一打就打到了第三年。进入第三年的时候,我军美军都已经十分疲惫了。双方处于僵持不下,谁都不愿让步的局面。

终于在1952年的5月份,美军再也扛不住了,想要速战速决。于是,开始频繁派出侦察机去志愿军的阵地侦察情况。想要从中找到突破口,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在我军占领的阵地中,上甘岭尤为重要。上甘岭处于三八线的中段,如果一旦失守,敌人就有可能突破志愿军第十五军的防区。

时任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尽管只有38岁,但是已经是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了。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于是,秦基伟对整个战线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分别将两个师的兵力放在了两个高地上,而十五军军部则放在了五圣山上。

而身为美军第八集团司令员的范佛里特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了上甘岭的防御比较薄弱。于是,被称为“山地战专家”的范佛里特决定采用逆思维,直接主攻上甘岭。

于是同年的10月14日,美军集中火力,猛攻上甘岭。范佛里特更是想用最少的伤亡,5天时间内拿下上甘岭。

在美军的强势攻击下,我军的表面工事受损严重。接下来我军和美军之间开始反复争夺两个高地。在这一阶段的战役中,我军歼敌7000,但是也受到了重创。

时间来到了20日,秦基伟基本已经判断出了美军的意图。但是此时想要抽调兵力支援上甘岭,很明显时间来不及。于是秦基伟很快做出战略部署。那就是依托于现有的地形中的坑道,来拖住并消耗敌人。一反面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另外一方面要坚决守住上甘岭。

进入坑道阶段后,美军对我军展开了各种措施。包括筑垒封锁、土石堵塞、轰炸、断绝水源和物资、施放毒烟等毒辣手段。想要彻底摧毁我军的战斗意识。

而此时在坑道里的志愿军,因为人员密度大,氧气都不够吸。温度达到了40度,而坑道里又有士兵、又有伤员、又有烈士的遗体等。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补给根本得不到补充。战士们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在这种情况下,秦基伟下达命令,要求后勤部不管是“匍匐运输”还是“接力运输”,也要把物资送到战士们的手上。

最终秦基伟终于等到时机,开始决胜反击。随后又接受到了两个团的兵力。于是开始了反扑。美军眼看计谋没能得逞。于是开始出现颓势。最终秦基伟带领志愿军夺去了最后的高地。守住了上甘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上甘岭战役中的苦难,远远比我们想想的要多的多。实际中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险阻,把生死置之度外。每一次打仗都是拼死在战,这也是我们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秦基伟凭借优秀的军事能力和作战经验,敏锐洞察到敌军的一切阴谋诡计。并且及时给与正确的战略部署,把不可能完成的事,变成了可能。最终我军成功守住了上甘岭,为最后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