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223年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纵火七百里,大败刘备,他望着仅存的残兵,痛哭流涕道:后悔没听黄公衡的劝告!

223年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纵火七百里,大败刘备,他望着仅存的残兵,痛哭流涕道:后悔没听黄公衡的劝告!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21 更新时间:2023/12/4 20:03:51

223年,陆逊在夷陵纵火七百里,刘备一路狼狈,狼狈地回到了白帝城。刘备望着仅存的残兵,痛哭流涕地说道:“只可惜,我没有听黄公衡的劝告,否则,就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刘备所说的“黄公衡”是什么人?这人的名字叫做黄权,他的名字叫做公衡,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刘璋迎刘备,黄权为刘璋参议,劝告说:「刘备是一代枭雄,一国不可二君,不可为恶。」刘璋却不肯,结果被刘备所杀。

刘备听闻黄权的好名声,于是亲自去见黄权,于是就投靠了刘备。在军师中,仅次于法正和诸葛亮,排名第三。

关羽于220年在荆州遭遇东吴伏击,战死沙场。刘备勃然大怒,亲自出马,为关羽报仇。黄权谏道:“我们南征北战,将士疲惫不堪,吴军又在荆州大获全胜,我们若与之交手,只会适得其反。”刘备却是不肯。

刘备于221年率领七万兵马,张南为前锋,吴班冯习为左军,廖化陈式赵融为副将,黄权马良为参谋。从白帝城向东,沿着江面,兵锋直抵夷陵。

刘备志胜一场,认为东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于是率领大军,沿着河道向南推进七百多里,一连四十多个营,以确保补给线的安全。

黄权闻言,对刘备说:“四十个营,相距甚远,一有异动,首尾难以兼顾,只怕会一败涂地。”

根据《智囊》中的记载,黄权继续劝道:“吴人悍勇善战,而我们的水军却是顺势而上,进退不易,臣愿为先锋,以尝倭寇,陛下当后镇。”

刘备却不以为然,不但坚决地回绝了黄泉的提议,更将他作为唯一的军事顾问,派往江北镇守魏军。从那以后,黄权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了夷陵的战场上。

之后的半年中,刘备数次向陆逊发起挑战,陆逊却始终没有出手。蜀军的后勤压力很大,先锋部队已经失去了斗志。

黄权急忙写信劝告:“我军利于速,敌人之利在于固守。若是没有机会,不妨先退一步,再做打算!”刘备还是不肯。

《智囊》中说,吴军统领陆逊见得机会,乘着蜀军防御松懈,命令众兵“一枝一枝,以火攻之,一尔势成,通领众兵齐上。”刘备大败,败退而去,险些被吴将孙桓生擒。

《智囊》中说,蜀兵在夷陵之战中,“船只、器械、步兵、步兵,都在顷刻间被消耗殆尽,尸体随河而下!”更有无数的文官将领战死,刘备的失败,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刘备大惊失色,翻过一座大山,只带了一小部分人,由赵云护送,返回白帝城。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智囊全集》中有这一故事。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大败,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自己作死!让我们来仔细地研究。

第一,没有听从劝告。刘备东征,是因为义愤,所以在军事上,群臣都强烈反对。秦宓谏,入了大牢。赵云谏。黄权谏了一句,没有理会。除了刘备,其他人都不看好这一战。

第二,不能用好员工。赵云魏延马超三人,刘备只派了一群默默无闻的武将。马良被调往军部,只有黄权一个人,被调到了一旁。

第三个是策略上的错误。蜀七万,吴军五万,人数上处于劣势。刘备竟胆大包天,一连四十多个营,这是兵法上的禁忌。他们在不易撤退的地区安营扎寨,用枯木搭帐篷,最后被大火烧毁。

第四,他低估了对手。刘备在汉中打败了曹操,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至于名声不显的陆逊,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刘备早就以为自己会赢了,他还写了一封信,对孙权说:“但愿你能安然入睡,不要过于惊慌。”

只可惜,刘备若能戒骄傲自满,听从黄泉的建议,就算不能取胜,也不会一败涂地。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在东吴的掌控之下,黄全在江北回不来,不得已向魏国投降。蜀汉有司要抓黄权的家人,刘备却不答应,叹道:「我对不起黄泉,不是他对不起我。」

《智囊》中有一句名言:“自大的人,就会失去自己的力量。弱小,自大,必死无疑。”指的是高傲的人,会变得懦弱。弱者自大,必死无疑。

这件事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心高气傲,永远不要用在敌人身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标签: 夷陵之战陆逊夷陵刘备黄公衡

更多文章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求援,粟裕有病、林彪也有“病”,毛泽东说到:“只有他敢横刀立马!”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朝鲜战争,金日成,粟裕,林彪,彭德怀

    朝鲜战争期间,金日成派人火速求援北京。粟裕有病、林彪也有“病”,毛泽东一番思索后,道:“只有他敢横刀立马!”他就是彭德怀!1950年10月4日上午,彭德怀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主持研究西北的经济发展问题。突然,屋里进来一个人,面带严肃地看着他说:&ldqu

  • 1979年对越反击战,曲宁江左手左脚俱断,强撑身体掩护战友进攻,壮烈牺牲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对越自卫反击战,曲宁江,曲奎

    1979年对越反击战,一个左手左脚俱断的战士撑起身体,掩护战友进行攻击,大吼道:“快杀光他们!告诉我爸爸,我没给他丢脸!”这位至死也不忘杀敌,也要掩护战友,更不忘父亲教诲的英雄是曲宁江。他的父亲正是对越反击战中41军副参谋长曲奎。出生在革命家庭的曲宁江,从小就是听着先辈的英雄

  • 1955年授衔之后,将帅们都陆续去世了,唯有这四人将军还活在世上,最小的100岁,最大的110岁!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授衔,张力雄,文击,王扶之,涂通

    自1955年授军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7年。曾经那些金戈铁马的将军,大多数都已经去世,至今还活在世上的,仅剩余4人。这4个将军都已经是百岁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今年110岁,最小也有100岁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4位百岁的将军都有谁。一、第一位是张力雄少将,他出生了福建的一个贫困家庭。18岁时,加

  • 每次打扫战场,发现日寇伤兵,必须补刀以防止这些伤残日本兵扔炸弹!很多战士就是这么牺牲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日寇伤兵,扔炸弹

    一位抗战老兵回忆说:“每次打扫战场的时候,要是发现日寇伤兵,我们都会补刀,不是我们残忍,而是那些伤兵会向我们扔手榴弹,很多战士就是这么牺牲的…”对近代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毫无疑问是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几乎像本能一样刻进了骨子里:持续时间久、军民的伤亡大、敌人手段极

  • 1951年,美国人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中一言不发,我方谈判人员请示李克农之后,得到三字妙计,最后美方认输。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朝鲜战争,柴成文,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

    1951年12月,在一次谈判中,朝中方代表说完我方的诉求后,美方代表集体拒不发言,双方代表在谈判桌前大眼瞪小眼。中方联络员柴成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忙溜出会场请示李克农怎么办?李克农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一言不发。他点燃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两口,然后慢慢地吐了几个烟圈。过了5分钟,他随手撕了一张小纸条,

  •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80万大军为何不敌25万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淞沪会战,战争绞肉机,战役

    血战淞沪,中国80万大军为何不敌25万日军?震惊世界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又被称为战争绞肉机。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虹桥机场事件挑起了事端,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了九个师团,22万人,伤亡九万余人,中国投入了7

  • 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司令员都有谁?彭德怀并不是担任时间最长的司令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杨勇,陈赓,邓华,杨得志

    提起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司令员,大家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彭老总。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彭老总并不是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时间最长的。有这么一位将军,他足足统领了志愿军三年有余,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叫杨勇。很多人要说了,这怎么可能呢?朝鲜战争满打满算,也就打了三年,这三年中,分别是彭老总、陈赓、邓华、杨得志担任司

  • 开国上将王建安因为脾气太大仅被授予中将,许世友却认为不公道,毛主席主动给王建安补授上将军衔!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开国上将,王建安,中将,许世友,上将军衔

    1955年,这对于我国军队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我国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大授衔一事。早在1954年底,我国第一次的评选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通过大量的工作,确定了授衔名单,这些拟定好的名单需要上报给毛主席审阅。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毛主席也不禁感慨万分。回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直到看到一

  • 你知道这位被毛主席钦点的上将有多厉害吗?战场上竟从无败绩,更是被美国载入军史!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开国上将,韩先楚,海南岛战役

    你们是否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啊?在韩国边境,一位老人被工作人员要求拿出护照时,他却说到,老子上次来汉城的时候也没用过护照,开坦克来的。这位老人的原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韩先楚上将。在韩先楚上将征战的一生中,他从无败绩,更是有着旋风将军之称,也因如此被毛主席破格提拔为上将。在朝鲜战争时,他凭借自己

  • 苏联头号女叛徒狙击手安东尼娜,曾帮助德国击毙上千名苏联人,被抓后判死!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女叛徒,狙击手,安东尼娜,苏联人

    “都给我排队站好!”二战期间,一个苏联女军人举起机枪,射杀了27名同胞,又搜光了尸体上的首饰,然后在德国人的酒会上,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个被追捕的苏联女人名叫安东尼娜,当时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专门命令苏联国家安全局成立一个抓捕小组,这个小组专门抓捕那些在战争时期卖国求荣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