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一个左手左脚俱断的战士撑起身体掩护队友,并对战友说:“快走!告诉我父亲,我没给他丢脸!”
这位至死也不忘杀敌,也要掩护战友的英雄正是41军副参谋长曲奎的儿子曲宁江。
出生在革命家庭的曲宁江,从小就是听着先辈的英雄事迹长大的,保家卫国的理想种子也是在那时埋下的。
1978年3月入伍后,为了争当五好标兵,他总是偷偷地给自己增加训练量,只为练就一身过硬的好本事。
1978年12月,中越关系紧张,进入一级战备。他本不在参战名单,为此主动找到父亲,请求他以首长的身份,帮他开个"后门"。
曲奎欣慰于儿子的拳拳报国心,决定成全儿子的心愿,还不忘嘱咐:“记住自己是一名战士,不是首长的儿子。战场情况瞬息多变,既要小心谨慎,也要胆大无畏。”
1979年2月17日凌晨,随着对越反击战的打响,曲宁江也奔赴战场。
开战后,我军先用大炮给敌方松遍土,再由坦克部队开路,曲宁江所在的尖刀营任务是抢占841高地,再利用地理优势卡在敌人的增援要道上,切断敌人的救援之路。
部队在山林峭壁间疾行,向着敌人的纵深阵地穿插而去,第二天中午来到"卡脖子"隘口,一处中间长达5公里的峡谷,两边均为山崖峭壁,敌人的火力很猛,把整个部队压在路边抬不了头。
面对这种情况,曲宁江在快速观察地形和敌人火力点后,跟排长说:“趁机让敌人把目标盯在大部分上,我带2个人绕过去,逐个端掉他们的火力点。”
随后,他与另2名战士定好第一个目标,就迂回至有利掩体处,架好枪、找好角度,沉着地瞄准、射击,端掉一个点后,往下一个推进。
就这样,曲宁江如法炮制,利用他的穿插,配合大部队的火力反击,把敌人的火力点一个接一个地送上了西天,部队顺利通过天险。
终于,在行军81公里,激战28小时之后,曲宁江所在的尖刀营抢占了841高地。像一个钉子一样卡住了敌人的要道。
然而,抢占841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战士们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因为阻击救援是场持续战斗,他们除了要面对敌人的攻击,还要面临饥饿和疲劳的威胁。
是的,部队已经断粮了。好在上级安排了物资补给,但是穿越敌人阵地取粮是件极其危险的事。
2月24日,曲宁江主动请缨,去执行接粮任务。他们在经过吞片区时,遭遇越军伏击,敌人占据附近了3个制高点,火力极其凶猛,身边不断有战友受伤、牺牲。
形势严峻,当务之急是压住敌人火力,组织撤离。于是,曲宁江先通过分兵,他带人从侧面迂回,分散敌人火力,其他战友则进行正面压制。
而他则在枪林弹雨中变换作战地点,只为能充分利用地形,寻找适合的正面压制点,代替主力进行正面压制,掩护战友撤离。
跑位中他的左脚中弹,为了不让战友冒险过去给他包扎,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我没事,可以自己处理。”随后,他自己给伤口进行了止血包扎,就开始拼命向敌人开火,掩护战友们撤离。
随着战友们一个个的撤离,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左脚,左手也中弹了,其他被弹片划伤的伤口也越来越多,他身边的泥土、草地已被他的鲜血染红。
伤太重的他都不能射击了,最后他从口袋里掏出染血的全家福,深情地凝视上面的家人。带着不舍与决然,爬到前方两位攻击敌人的战友前,以身体做掩体,帮助战友射杀敌人,也把更多的机会给到战友。
他用行动诠释了他在决心书里写的:“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即使打剩至一个人,也要拼杀到底,为国争光!”
年仅20岁生命的牺牲让人扼腕叹息,然而他为理想与信仰而战的赤子之心,为祖国与人民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学习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