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成功属于一个“违反常规”的情况,他完全是靠一个平民身份起家,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德高望重的身份。在当时的情况,刘邦的成功完全是奇迹,刘邦靠什么成功,这个成功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1.刘邦胆识过人
你可以说刘邦是无赖,但是你不得不佩服刘邦的胆识。当年,陈涉吴广起义后,沛县也积极响应,这反映秦已经不得人心,灭亡是早晚的事。但是秦能够统一六国,实力是非常强的,秦在当时也确实扑灭了几支起义军。沛县当时比较有资格担任领头人物的是大名鼎鼎的萧何,萧何为何拒绝成为领袖,是因为他怕一旦失败,自己是头,肯定会连累家人。他不敢冒这个头,那么成为一代君王的机会就给了别人。在当时看着有点愣头青的人,被推举为沛县的领军人物,他就是因为私放刑徒的刘邦,可以说此时的刘邦完全是个亡命之徒,他不惧怕危险,成为了沛县义军的领袖。如果当初刘邦也害怕起义失败危及身家性命,就不会有后来400年的大汉王朝(这还不包括蜀汉政权)。因此,刘邦给我们的第一启发就是认准了的事(得是正确的事)就不要惧怕失败。
2.刘邦善于交友
刘邦最聪明的一件事就是会交朋友。建立王朝这样的大事,靠刘邦自己是不可能的。他不是贵族,也没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也没有很高的文化,智谋上是有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想成功就得有好的帮手。刘邦从小就有一些一起玩的朋友,知道怎么团结人。他不像楚国贵族出身的项羽,不知道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导致韩信这样的能人都离他远去。在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他能够忍受自己非常重要的韩信要做假齐王的要求,直接封他做了真齐王,反正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做皇帝,能做皇帝,成为天下之主,以后再收回来也不迟。他先后分封了八个王,还有众多的侯爵。项羽纵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能抵挡人多力量大。最终自刎乌江。刘邦给我们第二启发就是懂得分享,依靠分享,获得利益最大化。
3.刘邦乐观豁达
刘邦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最初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即使先攻入咸阳,也被当时的老大哥项羽不断的打击,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他也经历过被迫把一双儿女踹下车的窘境,还有被迫去接受汉王,去最差封地的凄凉局面。这些都没有击倒他,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在困难中不屈服。他靠胆识去了鸿门宴,靠友人帮忙从宴席中逃脱。如果说换作别人,即使逃脱了早晚也还是被项羽下面,看看项羽的实力,估计早没有信心了。刘邦的身上看到了愈挫愈勇,一次又一次被项羽击败,又一次次的重新站起来。他给我们第三个启发六个客观豁达的面对前进中的困难,不被困难吓到。试想,如果刘邦不敢于面对最大的困难项羽,他还有机会统一天下,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吗?同样,我们通往成功的路并不平坦,如果不能客观面对,就不会敲开成功之门。
客观的说,刘邦如果没有杀功臣这件事,完全可以是一个可能的奸雄。即使杀功臣,对于王朝的稳定也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刘邦从草根成为一代君王,值得现在创业的一代人细致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