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怛罗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这场战争鲜为人知,却从此改变了两国的国运

怛罗斯之战: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这场战争鲜为人知,却从此改变了两国的国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3/12/17 9:25:47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惊世一战

唐朝天宝年间,此时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在位时期。唐玄宗此时虽然已经沉醉于酒色当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种种危机,但大唐至少在目前还是大唐,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

此时的大唐地域辽阔、国力正盛,对各偏远地区也实现了有效控制,大唐延伸出的触角不可避免的与另一个杀气腾腾的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大帝国大食发生了接触。

其实中国尤其是汉民族是极少侵略性的,所谓的“扩张”多是首先因为不堪“蛮夷”骚扰,出于稳定边疆、以绝后患的目的才大举兴兵。对农耕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蛮荒之地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秦汉如此,唐朝也是如此。

唐朝经营西域,也是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西北边陲的安宁。太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中国所灭,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或归顺唐朝、或被剿平。

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安西都护府坐落在龟兹镇。尽管有史学家认为安西都护府辖境不能算唐帝国的正式领土,而且西南方的吐蕃也于7世纪后半叶开始兴起,使唐朝的西域霸权几度险些丧失,但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这一带始终处于中华化圈之内。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先知和四大正统哈里发以来,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入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极力量。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与吐蕃联军和唐朝进行了第一次冲突,攻打唐属国拔汗那,被唐军击败。在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又一次战争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与吐蕃大打出手,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粟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750年阿拔斯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

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并且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

事后的许多历史研究者和军事家对此感到困惑,高仙芝的数万中国军队是如在面临高原缺氧、且几乎没有补给可能的情况下翻越帕米尔高原?而这样一支理应疲惫不堪的军团还能在达到目的地后与拥有地利人和、数量数倍于己的阿拉伯军队作战,这本身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

战斗持续了五天,双方仍是不分胜负。然而就在两军相持不下的重要时刻,形势发生突变。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战中,葛逻禄部雇佣兵见势不妙突然叛变(事后有人认为是被阿拉伯人买通的结果),这成为战役的转折点。

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息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部队,杀敌7万余人。慑于唐军所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不过后来鉴于唐朝国力正盛,安西都护府损失的军队很快便重新恢复了过来。后来更是在封常清的带领下大破吐蕃,受降而还。我相信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话,唐朝还可与大食掰一掰手腕。

更多文章

  • 挟长平之胜的余威,秦国为什么在邯郸之战中打不赢苟延残喘的赵国?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胜,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惨重,几乎是要灭国。但就是这样的赵国,在邯郸之战中还是让秦国吃了个大亏。秦国率兵攻打赵国邯郸,因为小国没有履行之前说好的割让六座城池的合约。这下让秦王恼怒,决定再次出兵给赵国一个教训。和秦王预想中赵国很快溃不成军不同,这次反而是秦国损失惨重。邯郸之战在长平之战以后,赵国陷入了一片

  • 当日俘沦为西伯利亚苦役,日本战俘却宁可砍木头,也不给苏联女兵烧洗澡水,这是为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伯利亚,苦役,日本战俘,苏联女兵

    1945年7月26日,在中、美、英三国联合敦促日本投降后,日本天皇仍旧执迷不悟,其首相铃木甚至在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一定会将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在与我国结为同盟国后,为履行同盟国义务,于8月8日,正式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发出声明,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在我国与苏联达成协议承认外蒙

  • 白起坑杀45万赵卒,白起获得了“人屠”之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长平之战,人屠

    上世纪70年代,湖北出土一批秦墓,但却发现一可怕现象,也正是因此现象学者表示:难怪白起能杀45万赵卒。白起是四大名将之一,有“战神”之称,但同样也有“人屠”之名。那么,“人屠”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呢?秦国曾一统天下,这也离不开战神白

  • 雍熙北伐:宋真宗御驾亲征,打败了金军,扭转败势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熙北伐,宋真宗

    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出现。南宋的建立不仅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同时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影响。然而,南宋王朝在其成立之初便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南宋王朝的建立,是在北宋被金国所灭之后,南方的一些地方领导人和贵族借机起义而建立的。这些

  • 长平之战:是赵括太菜,还是白起太狠?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赵括,白起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决战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的发生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当时,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已经初见端倪,而赵国是秦国的重要对手之一。赵国的崛起对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构成了威胁,因此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一直视赵国为眼中钉。由于赵国军队多次遭遇失败,主将廉

  • 为什么高梁河之战,北宋败得那么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梁河之战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国家,它的出现是因为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初年的黄河流域的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抗争。西夏的出现威胁到了中国北部的统一和稳定。在此情况下,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这种背景下,高梁河之战的发生就显得十分必然和必要了。1100年,西夏国君李元昊病逝

  • 高粱河一战,宋军兵败如山倒,原因竟是这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粱河一战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后开始筹备辽国战事,物资准备完毕后便快马加鞭挺进辽国境内,与辽军在幽州城下决战!辽国援军与落败宋军分庭抗礼,这场宋太宗胸有成竹的决战,为何会终结宋军的北伐事业!?宋军为何兵败如山倒?让他们失去优势的原因有哪些?宋军失败是必然宋太宗指挥宋军消灭北汉政权之后,集结三

  • 五万精锐对决四十万吐蕃大军,百战不败唐军为何惨败而归?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吐蕃,唐军

    唐朝初期,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周边的许多小国都向唐朝俯首称臣。但是,唐朝曾在对战吐蕃时,军队惨败,五万精锐惨遭重创。一:战争背景唐太宗李世民在统一内地后,决定继续向四个战略方向发起攻击,从而实现扩张领域的雄才伟略。在成功的击败东突厥、西域、高句丽、吐谷浑后,唐朝士兵信心大大增强。而位于吐谷浑南边的吐

  • 弱宋称呼怎么来的?君子馆之战送光开国精锐,更让军队患上恐惧症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弱宋,君子馆之战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武力推翻前朝,建立宋朝。在宋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但是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宋朝后期皇室的下场是很凄惨的,宋钦宗、宋徽宗父子二人被俘虏,因此宋朝后被世人称为“弱宋”。一: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赵匡胤发动兵变,推翻前

  • 宋朝骑兵行不行?这支一人五马的杂牌军竟能暴打辽国重骑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骑兵,辽国重骑,杂牌军

    宋朝的骑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禁军、选军和马军。其中,禁军是皇家的亲卫队,拥有最好的装备和训练;选军则是从各地选拔的精锐士兵;马军则是轻装骑兵,主要用于巡逻和侦察。速度快:宋朝骑兵在战场上以快速机动见长,可以迅速地出现在敌人身后,从而对其进行攻击。这种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得宋朝骑兵能够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