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挟长平之胜的余威,秦国为什么在邯郸之战中打不赢苟延残喘的赵国?

挟长平之胜的余威,秦国为什么在邯郸之战中打不赢苟延残喘的赵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3/12/11 5:25:54

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惨重,几乎是要灭国。但就是这样的赵国,在邯郸之战中还是让秦国吃了个大亏。

秦国率兵攻打赵国邯郸,因为小国没有履行之前说好的割让六座城池的合约。这下让秦恼怒,决定再次出兵给赵国一个教训。秦王预想中赵国很快溃不成军不同,这次反而是秦国损失惨重。

邯郸之战

在长平之战以后,赵国陷入了一片灰暗当中。当时赵国民不聊生,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场景,可见赵国的确被逼入绝境。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的确应该没有抵抗之力,任由秦国宰割,但事实却是赵国不仅撑住了,还反击了。

这是因为抵御秦军的不止赵国一个国家,还有其他国家的联军。赵国的平原君四处求援,各国求助。在出使楚国的时候,原本楚王是一直犹豫的,但他手下的大将遂被平原君说动,这也是著名的毛遂自荐。

还有魏王的亲弟弟信陵君,为了救赵国亲自窃取兵符,搬来救兵抵御秦军。赵国这次能够抵抗住秦军离不开各国的支持和帮助,秦国肯定也没有想到就单纯的讨伐赵国能引得各国一起针对它。

本来信誓旦旦的秦军在见到各国联合的军队也有着懵,很况本来秦国的战略部署也是针对赵国而言,并没有考虑到会有其他国家的加入。这样的情况不仅是战场上人数不对等,还是信息不对等,秦国最后在三国军队的夹击之下被逼退。

这一场战役让秦军损失20万人,也是在这场战役中,秦军被联军逼得节节败退,最后只好放弃了对赵国的攻打,班师回秦。这一场战役对秦国影响很大,极大程度削弱了秦国实力,也让秦国统一的霸业得以推迟。

秦国攻赵

秦国在长平之战能够攻克赵国,坑杀赵国40万人,主要原因在于赵王偏听偏信,并不是赵国实力弱。在联军来帮助赵国的时候,赵国还是能出兵10万抗秦,这也能看出赵国本身实力是不弱的。

更何况秦国之所以能够攻打赵国这么顺利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攻打赵国的时候不会走其他国家偷袭它,如此一来只需要专心对付赵国。赵国当时也是一时冲动,离开了良好的地理位置,跑去了长平,这就等于羊入虎口。

但秦国这次攻赵就不一样了,这对赵国来说就是最后一战,如果这一场还不能用尽全力那也不用再战了。邯郸本身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秦国在邯郸的消耗只会比在长平更多。这次联军帮助赵国也让秦国知道,这次不像长平之战了。

如果秦国在赵国前线耗得太久,那其他国家就敢对秦国内部出手。这样的情况会让秦国从主动变为被动,而且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如果一旦让偷袭的国家得逞,那秦国的损失只会更大,那不如就此收手。

联军助赵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除了赵国国君的原因,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周围诸侯国的态度。就像邯郸之战有了魏、楚的帮忙,苟延残喘的赵国就在强秦面前撑了下来,还能损失秦国20万兵力。

既然如此,之前长平之战这么惨烈的战争,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帮忙呢?诸侯国之间从来没有单纯的友谊,只有单纯的利益。

从赵国在长平之战还能保留实力守住邯郸,就能知道赵国是一个军事强国,这样的国家实力消耗对其他国家是喜闻乐见的。

虽然秦国也是一个强国,但也有句话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赵国肯定不会让秦国轻易得逞,不管怎么说两个国家交战起来对两方实力都是有损耗的,长平之战中秦国也损失了不少。这样的情况对其他国家是有好处的,其他国家当然不会出手相助。

可是秦国杀战俘40万人,让大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长平之战之前,都默认不杀战俘。秦国这样无疑是打破了之前不成的规定,也表明了秦国此举不止在于占领赵国,而且彻底消灭赵国。

这样其他国家就坐不住了,尤其是离赵国最近的魏国,如果赵国被秦国消化,下一个目标就是魏国。楚国作为秦国的老对手,自然也不希望秦国实力超出自己一大截,所以邯郸之战才会让魏、楚都来帮助赵国,这也是基于限制秦国的考虑。

标签: 长平之胜邯郸之战

更多文章

  • 当日俘沦为西伯利亚苦役,日本战俘却宁可砍木头,也不给苏联女兵烧洗澡水,这是为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伯利亚,苦役,日本战俘,苏联女兵

    1945年7月26日,在中、美、英三国联合敦促日本投降后,日本天皇仍旧执迷不悟,其首相铃木甚至在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一定会将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在与我国结为同盟国后,为履行同盟国义务,于8月8日,正式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发出声明,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在我国与苏联达成协议承认外蒙

  • 白起坑杀45万赵卒,白起获得了“人屠”之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长平之战,人屠

    上世纪70年代,湖北出土一批秦墓,但却发现一可怕现象,也正是因此现象学者表示:难怪白起能杀45万赵卒。白起是四大名将之一,有“战神”之称,但同样也有“人屠”之名。那么,“人屠”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呢?秦国曾一统天下,这也离不开战神白

  • 雍熙北伐:宋真宗御驾亲征,打败了金军,扭转败势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熙北伐,宋真宗

    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出现。南宋的建立不仅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同时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影响。然而,南宋王朝在其成立之初便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南宋王朝的建立,是在北宋被金国所灭之后,南方的一些地方领导人和贵族借机起义而建立的。这些

  • 长平之战:是赵括太菜,还是白起太狠?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赵括,白起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决战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的发生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当时,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已经初见端倪,而赵国是秦国的重要对手之一。赵国的崛起对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构成了威胁,因此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一直视赵国为眼中钉。由于赵国军队多次遭遇失败,主将廉

  • 为什么高梁河之战,北宋败得那么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梁河之战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国家,它的出现是因为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北宋初年的黄河流域的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抗争。西夏的出现威胁到了中国北部的统一和稳定。在此情况下,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这种背景下,高梁河之战的发生就显得十分必然和必要了。1100年,西夏国君李元昊病逝

  • 高粱河一战,宋军兵败如山倒,原因竟是这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粱河一战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消灭北汉政权后开始筹备辽国战事,物资准备完毕后便快马加鞭挺进辽国境内,与辽军在幽州城下决战!辽国援军与落败宋军分庭抗礼,这场宋太宗胸有成竹的决战,为何会终结宋军的北伐事业!?宋军为何兵败如山倒?让他们失去优势的原因有哪些?宋军失败是必然宋太宗指挥宋军消灭北汉政权之后,集结三

  • 五万精锐对决四十万吐蕃大军,百战不败唐军为何惨败而归?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吐蕃,唐军

    唐朝初期,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周边的许多小国都向唐朝俯首称臣。但是,唐朝曾在对战吐蕃时,军队惨败,五万精锐惨遭重创。一:战争背景唐太宗李世民在统一内地后,决定继续向四个战略方向发起攻击,从而实现扩张领域的雄才伟略。在成功的击败东突厥、西域、高句丽、吐谷浑后,唐朝士兵信心大大增强。而位于吐谷浑南边的吐

  • 弱宋称呼怎么来的?君子馆之战送光开国精锐,更让军队患上恐惧症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弱宋,君子馆之战

    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武力推翻前朝,建立宋朝。在宋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但是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宋朝后期皇室的下场是很凄惨的,宋钦宗、宋徽宗父子二人被俘虏,因此宋朝后被世人称为“弱宋”。一: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赵匡胤发动兵变,推翻前

  • 宋朝骑兵行不行?这支一人五马的杂牌军竟能暴打辽国重骑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骑兵,辽国重骑,杂牌军

    宋朝的骑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禁军、选军和马军。其中,禁军是皇家的亲卫队,拥有最好的装备和训练;选军则是从各地选拔的精锐士兵;马军则是轻装骑兵,主要用于巡逻和侦察。速度快:宋朝骑兵在战场上以快速机动见长,可以迅速地出现在敌人身后,从而对其进行攻击。这种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得宋朝骑兵能够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

  •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战争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岛战争

    1982年在马岛,英国核潜艇发射3枚鱼雷,阿根廷巡洋舰葬身海洋,323人阵亡。阿军用一枚“飞鱼”空舰导弹回敬,击沉英军2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争端,就像是两个挣扎着争夺珍珠的贝壳。两者都想拥有那片被浪花拍打着的马岛(或者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