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马岛,英国核潜艇发射3枚鱼雷,阿根廷巡洋舰葬身海洋,323人阵亡。阿军用一枚“飞鱼”空舰导弹回敬,击沉英军2亿美元的导弹驱逐舰!
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争端,就像是两个挣扎着争夺珍珠的贝壳。两者都想拥有那片被浪花拍打着的马岛(或者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最终却引发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世纪大战。
1982年2月,英国和阿根廷因马岛主权问题展开了一轮谈判,但最终无果而终。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决定采取武装行动夺回马岛,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战前准备。
不久,阿根廷军队派出了60名伪装成企业员工的士兵,乘坐海军运输船在马岛的利斯滩登陆,并在马岛上插上了阿根廷的国旗,以宣示主权。
4月2日,加尔铁里决定通过武力夺回马岛的主权,阿根廷的航母战斗群和特种混合舰队迅速包围了马岛。与此同时,岛上英国的防守力量微薄,根本无法承受住阿根廷大规模的攻击。
英军在抵抗中仅做了象征性的努力,之后便宣布投降。阿根廷军队以伤亡7人、两架直升机的损失为代价,成功占领了整个马岛。
在此次战役中,阿根廷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共同面对的精神。相反,英国感受到了危机感,即使面对阿根廷的主动进攻,也无法与之抗衡,这表明英国正在逐渐失去其强国地位。如果英国不能解决自身问题,那么其可能彻底退出强国行列。
随后,撒切尔夫人说服了内阁,决定向阿根廷宣战。英国议会表示赞成。英国紧急动员了连带货船和邮轮,最终组成了由127艘舰船组成的混合舰队,向南大西洋进发,开始了英军的反击。
5月2日,英国征核潜艇发射了三枚鱼雷,成功击沉了阿根廷的一艘代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共造成了321名阿根廷官兵的死亡。这一举动对阿根廷军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气焰。
在阿根廷失去海军支援后,他们的空军仍表现异常勇猛。冒着极大的风险,他们单独出击,突破英国舰队的防空圈,强行展开空袭。在这次行动中,阿根廷空军先是成功击沉了英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随后又击沉了3艘驱逐舰和击伤了7艘护卫舰。
在击沉“谢菲尔德号”后,“飞鱼”导弹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品。由于一些海军力量薄弱的国家需要加强军备,他们纷纷向法国订购大量的“飞鱼”导弹。法国对此乐不可支,因为这免费地为他们的武器打响了广告。
相比阿根廷的空军,其陆军表现得异常疲软。虽然全国为抗击英军做好了准备,但似乎没有人真正相信英军会从大洋彼岸杀到这里来。此外,阿根廷陆军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缺乏实战经验,对于部队部署没有计划,后勤补给也困难重重。
在遭遇英军的抢滩进攻时,几轮交火后就溃不成军,完全没有形成有效的反击。显然,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终究难以长久。
然而,阿根廷主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被英国潜艇击沉后,使得加尔铁里大为惊慌,迫使他下令将航母“五月二十五号”开到港口进行保护。阿根廷海军由此丢了制海权,军舰和补给舰不敢出港,英国海军趁机控制了马岛近海。
因为缺乏制空和制海权,上万阿根延陆军被困在马岛上,无法动弹。他们面临补给短缺和士气低落的困境。马岛上的气温低,缺乏食物补给和后勤支持,这使得士兵们的士气更加低落,最终导致了阿根廷的失败。
整场战争平淡又激烈,双方的主要战术是飞机作战、导弹攻击、海上封锁和反封锁、抢滩登陆以及阵地防守等,这些战术不断地上演。
1982年6月20日,马岛战争结束。根据数据统计,英军在这场战争中共有255名士兵阵亡,750人受伤,106人被俘。相比之下,阿根廷军队的伤亡更为惨重,有650人阵亡,1068人受伤,11300人被俘。这些数字相当惊人,阿军的伤亡人数是英军的12倍之多。
不过,从战争结果来看,双方都没有赚到任何便宜,甚至可以说英国损失更大,特别是在经济上。
马岛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这场战争短暂地让英国重新感受到了曾经“大英帝国”的荣耀,国民自信心也大大增加。相反的,在阿根廷,加尔铁里政府因战败而迅速倒台,加尔铁里本人也因为“指挥不力”而被逮捕入狱。
尽管马岛战争成为了后世的谈资,英军表现出色,但需要考虑到对手阿根廷实力较弱,同时受到西方盟友的制裁,因此这场战争的胜利果实略带“含水量”。
在马岛战争中,英国人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成功打败了强大的阿根廷军队,这次战争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虽然英国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但是也要考虑到对手实力的差距和西方盟友的支持。
无论如何,这次战争对英国国家自信心的提升和加尔铁里政府的倒台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这次战争也暴露了英国的衰落和需要重塑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