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伍万里吃土豆崩掉牙,这都是战争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其实只是初期,后来志愿军的伙食已经有很大改善。
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每位志愿军战士随身只带着4两大米,这点粮食对于体力消耗极大的小伙子们来说,根本不够吃。
因此,大家沿途中不得不挖野菜充饥,在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很多战士都患上了很严重的肠胃疾病。
这种病虽然不致命,但是却会严重影响战士们的战斗力,使得很多战士还没有打几场仗,就不得不退回后方。
后来,后勤部队为战士们准备烤土豆、烤玉米等食物,方便携带也能及时补充能量。
但是问题是,朝鲜天气寒冷,再加上战士们经常野外作战,烤土豆早就被冻成硬邦邦的冰土豆。
战士们只好把土豆放在怀里,勉强焐热之后一点点啃,但是味道又苦又涩,换成今天的人,一定难以下咽。
影视作品中的伍万里吃土豆崩掉牙的镜头,其实这并非夸张的艺术手法,而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情,也不禁让人感叹。
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是凭借着何等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美军的炮火和恶劣的环境中取得胜利。
其实,前线的悲惨状况,后方很清楚,但是那个年代的后勤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再加上美军持续进行轰炸,导致,我党的很多物资根本无法及时送上前线。
后来,负责后勤供应的李聚奎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杂粮面炒熟后装在袋子里,等士兵饿的时候加点水就能喝下肚。
战事不算紧张的时候,还能加热煮成一锅面汤,这是红军长征期间经常吃的食物。
周总理听说之后,亲自带头为志愿军炒面,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确保前线将士不再饿肚子,也能大大的改善战士们的肠胃疾病。
相比之下,美军的伙食水平高太多,午餐肉、牛肉这些被我军将士视为珍馐的食物,只不过是人家最常吃的两道菜。
在美军的口粮中,还包括火腿煎蛋、奶酪意面、葡萄干等食物。
更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是,美军光是饮料就有可可、咖啡、柠檬粉三种,而且糖果和香烟火柴更是他们的必备物资。
为了让前线将士吃好,美军甚至专门配发了冰淇淋机,保证每人每天有1两冰淇淋吃。
当然,吃得好并不代表打仗打得好,这也导致,美军带着骄傲自满的情绪来到朝鲜,没想到却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
战争后期的时候,双方转入僵持阶段,我军的伙食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从1952年开始,压缩干粮正式取代炒面,成为志愿军的随身口粮。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步入正轨,我国也诞生了许多食品工厂,罐头食物也成为志愿军经常得到的补给物资。
战争后期,志愿军甚至已经可以准备锅碗瓢盆,做点面条、饺子吃,甚至还能炸油条。
1953年的时候,肉类和蔬菜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补给品,
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渐渐摆脱了多年战争造成的破败局面,食品加工产业朝气蓬勃,也让志愿军战士们的伙食越来越好。
因此,志愿军伙食水平差的情况,只存在于抗美援朝初期,到后期的时候,战士们的食物已经明显好转。
如今,解放军的后勤补给水平冠绝全球,无论何时爆发战争,都不会再让前线将士们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