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台海“电磁战”悄然打响,美国蓄意干扰中国DF导弹,歼16D增产、轰-7战略电子侦察战机研发迫在眉睫
在我军对包围宝岛进行特别行动期间,大多数国人的目光除了在看我军展示出的强大军事实力外,还在关注美国将会如何应对此事,美海军“里根”号航母会不会来插上一脚。
因为“里根号”退回了日本海域附近,没有任何动作,国人认为美国五角大楼应该是放弃掉了对于我国此次特别行动的干扰。
实际上,美国军方并没有什么都没做,而是派出了数十架电子战机盘旋在我国军演范围附近,来侦察情况,收集数据情报。
所以,此次特别行动过程中在表面上中美没有没有发生正面冲突,但是一场“电磁战”却以悄然打响。
据报道,仅仅8月5日这天,美军就出动了3架电子侦察机,3架反潜巡逻机和一架预警机,型号全部是美军电子战机的精锐。
别看只是几架战机,它们对我国的威胁根本不弱于“里根”号航母。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已经不再像传统战争一样,只看飞机、大炮、枪支的实力了,电磁战、信息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能够决定战争的局势。电子战虽然不如正面交战那样激烈,但也需要万分警惕。
而美国至今仍是全球电磁战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军方把制电磁权看的非常重,跟制空权和制海权划上了等号。
美国认为,掌握制电磁权就能掌控战场所以的信息,能够先于敌方一步做出决策,针对敌方的攻击也能制定出最为合适的作战计划,给予强硬的反击。
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就对伊拉克使用了“电磁战”战术,动用电子侦察卫星与EC-135电子侦察机相配合,来掌握战场局势和侦察获取情报,收集各种电磁信号。
不仅如此,美国军方给每个军都设立了电子战情报旅,来进行“电磁战”。
从1月17日沙漠风暴行动开始,美军就利用收集好的电磁信号,对伊拉克的指挥所、雷达站、防空系统和通讯中心等等进行了针对性打击。
而伊拉克军队毫无防备的承受了这一连串的攻击,导致前线部队变成了“活瞎子”。
根据统计,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发射了1500余枚反雷达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军队近乎97%的雷达设备,这样碾压式的优势,可以提前宣告美军的胜利了。
而我国在1994年也曾遭受过美军的电磁攻击,当时美军电子战机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射出假信号,导致我军雷达显示有大量敌机正准备进入我国领空,为了应对,我军出动了数百家战机来拦截,但是事实上,根本一架敌机都没有。原本我军以为是雷达出了故障,后来才查明是美军进行了电磁攻击。
不仅如此,美军还曾在1966年台海危机时,利用电磁信号对我军发射的DF-15导弹进行干扰。
经过这两次的较量,我军也意识到了“电磁战”的重要性,潜心研发电子战机。
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军已经基于运-8、运-9平台,研制出了运-8电子干扰机、运-9电子侦察机和干扰机等等电子战机。
比如我军对标E/A-18G电子战飞机而研制出的J-16D,就能接待4个电子干扰舱和多枚反雷达导弹,具备了电子干扰和电子对抗双重能力,还攻击地方的雷达系统。
但是,我军要是想要对抗美国RC-135这种战略电子侦察机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研发战略电子侦察机迫在眉睫,而目前比较适合改造的平台有C919客机和轰-7。不过目前来看,C919客机平台因为很多主要零部件都是由美国和法国所供应的,所以它并不是改装战略电子侦察机的第一选择。那么,剩下的只有轰-7了。
但是,为了能够应对目前紧张的局势,我军应该增产包含J-16D在内的电子战机,并同时进行战略电子侦察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