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名志愿军的担架兵将弹药送到阵地上,发现阵地上的干部全牺牲了,战士们群龙无首,危急时刻他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没想到居然立下了大功。
这位老兵叫王德明是山东胶州人,在1948年参加解放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
因为腿部在战斗中受伤落下了残疾,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部队领导就没有让他上前线。王德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找到自己的上级,上级也知道他的目的但考虑到他的伤势一直劝他留在后方,王德明用恳求的语气说:“首长只要能让我上前线,让我干啥都行”。
上级拗不过王德明只能让他当一名担架兵在后方工作,虽然不能上前线杀敌,但想到能到前线抢救负伤的同志,王德明仍然感到很欣慰。
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爆发,王德明所在的227团负责阻击撤退的美军,因为双方武器差距巨大志愿军伤亡惨重,王德明所在的2营高达减员达60%。
眼看前线阵地炮火连天,王德明还是忍着脚伤,往返阵地数十次硬是背下来29名伤员,送上去36箱弹药帮助战友们挡住了美军的进攻。
很快第四次战役打响了,美军集结了23万重兵配合着大量的坦克飞机想要一次成功,王德明所在的227团5连负责防守汉滩江南岸的152.2高地。而对面的美军在上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对志愿军阵地发起猛攻。
在美军的炮火下,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很难送上阵地,十名战士去送弹药只有一名能成功送上去,但是作为老兵的王德明凭借着战斗经验还是一次次的将弹药送上去。
战斗进行到第四天,王德明将弹药送上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一些新兵了所有的老兵和干部全部牺牲了,没有主心骨的新兵在阵地上乱作一团。
王德明看了一眼对面准备进攻的美军,心想:“不好,按照这种情况这波攻击之后阵地一定会失守”。
王德明随后又看一眼阵地上的新兵,然后连忙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道:“我是老兵,现在由我来指挥战斗”。新兵们瞬间有了主心骨,王德明将阵地上残存的15名战士分为三组,两组埋伏在两侧掩体,一组在正面防守。
很快敌人就上来了,王德明并没有第一时间下令攻击,而是等敌人靠近之后下令两侧机枪射击,一时间密集的火力将敌人全部逼到了阵地中心,王德明找准机会大喝一声:“兄弟们,给我打”。
正面防守的战士们在听到命令之后,将手榴弹和子弹全部送给了敌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丢下武器就向下方撤退。
凭借着王德明的指挥,5连的战士们相继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但当敌人第三次进攻即将到来的时候,王德明和战士们已经没有弹药了。
王德明知道已经到最后的时候,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小战士问他怕不怕,小战士大声回答不怕。王德明笑了笑大喊一声:“上刺刀”。随后第一个冲出战壕与敌人厮杀在一起,战士们在王德明的激励下也嘶吼着冲向敌人。
王德明在人群中左刺右砍,敌人看着杀红眼的王德明不禁生出一丝胆寒。这时王德明的耳边响起了冲锋号声,227团增援部队赶来了,敌人一看情况不对立刻就撤退了。
战后一统计,王德明接手后,战士们一共歼敌200余人,王德明一人就歼敌39人。在他担任担架员期间,一共救下了47名战友,战后王德明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