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进行了一场时间并不算长的边境战争,我们将其称之为“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最终以我们获得大胜而结束。
今天的印度人实际上对于那次惨败是耿耿于怀的,他们并没有忘记,但是却很少提及。有人认为是印度人自尊性太强,羞于提起自己惨败的历史。但实际上,原因绝不仅仅这么简单。
一方面,是这场战争让印度发起的原因,是印度人现在不愿意提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回忆一个历史事件,肯定要弄清楚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后续的影响等等。1962年那场战争的起因,印度人其实是很不愿意提的。毕竟,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当时心态膨胀了,太过得意忘形。
1947年,印度独立后,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赞美之声此起彼伏。久而久之,印度人膨胀了,开国总理尼赫鲁也膨胀了。
尼赫鲁一心想要把印度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超级强国,他曾经说过:“不能接受印度不是一个强国的存在”。直到现在,印度人也是这种心态。当然,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你要强大,你得靠全国民众的努力,得靠自己。可惜,当时尼赫鲁不这样想,他认为国家强大的一个标志,就是能掠夺他人的土地。
当时,尼赫鲁发现英国人曾经给他们留下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于是就想将其正式划入印度版图。而中国方面早就进行了边界确认,拒绝了印度的无理要求。尼赫鲁恼羞成怒,决定教训一下中国。
尼赫鲁做出这个决定,就是自认为印军实力远在解放军之上,可以轻松碾压解放军。可见,他对自己手下军队究竟有多不了解。对于他这一行为,毛泽东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通印度为什么要搞我们!”
因此,从战场的根源上来看,是印度要先挑事,而且对外叫嚣得很厉害,最后又打输了,这样的心理落差,是他们完全不能接受的。
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提的原因,确实是当年被解放军打怕了。
尼赫鲁当初吹得挺凶,结果和我们一交手,不仅被打回了原形,还被我们给打出了心理阴影。
据当时参战的老兵回忆,印度军队除了开头打得还比较猛之外,后来基本上就是一打就跑,一打就退,实在跑不动了就投降。以至于我军后期,基本上就是在漫山遍野地抓俘虏。
第三个他们不愿意提的原因,是现在中印两国国力相差悬殊。
这么多年,自尊心极强的印度人,当然想要扳回一局,但是他们的领导层并不糊涂,他们非常清楚,孟买和上海究竟哪个更发达。他们也知道,印度和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尼赫鲁的冲动行为,坚决不能重现了。
大国之间竞争,最终比拼的还是国家实力,莫迪非常清楚,不能和中国硬拼,因为拼不过。所以,中印发生边境纠纷之后,最终还是以谈判来化解。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还要归于当年毛主席的一个安排。
实际上,当年那场战争分为东段和西段同时进行。东段就是我们所关注的藏南地区,西段是在新疆阿克赛钦地区。东段我们大胜后,毛主席命令部队回撤到原控制线。但同时,主席也下了严令,在西段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加勒万河谷”。
这个加勒万河谷是重中之重,是两国间的一处重要通道,占领了加勒万河谷,对我们来说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且,从这个河谷冲下去,就是一马平川的印度大平原,沿印度公路可直捣新德里,途中根本无险可守。
印度人把这里称之为“架在印度咽喉上的利剑”,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他们还妄图占下加勒万河谷的根本原因。正是有了当年毛主席的这一安排,让我们占据了一个重要地段,印度才一直有贼心没有贼胆,只敢偷偷摸摸使点小聪明,不敢有大动作。
不过,话还是要说回来,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该时时牢记主席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任何时候,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印度在战略上完全处于被动,根本不敢与中国发生冲突,自然也就不愿意提起当年那场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