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与沙俄之间的雅克萨之战简介

清朝与沙俄之间的雅克萨之战简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848 更新时间:2024/1/16 10:18:26

雅克萨之战,又称雅克萨战役、雅克萨之役,是1650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与沙俄之间在黑龙江流域爆发的一场战争。

沙俄以武力威胁清廷,迫使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此战是中国与沙俄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

这次战争的失败,严重损害了清朝的国际威望,为后来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俄罗斯扩张

沙俄自17世纪起,就不断蚕食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到18世纪时,沙俄已拥有包括中国黑龙江流域在内的广大地区。

沙俄还把势力渗透到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并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殖民统治。

当时的清朝虽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因为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所以也没能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而沙俄的扩张使得清朝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

为了有效地抵御外敌,清朝统治者开始构建东北、西北和蒙古地区的防御体系。其中,在黑龙江流域构筑了军事防线。

康熙时期,清廷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管控,并派遣重兵驻守,以防止沙俄入侵。

1634年(天聪元年),皇太极在赫图阿拉(今黑龙江省绥化)称帝,建立了清朝,定都北京。此后,皇太极先后两次派大军远征沙俄,迫使沙俄退兵。

1636年(天聪五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流域。沙俄军队一路从外兴安岭向西进入黑龙江流域,并于次年占领了黑龙江上游的雅克萨。

1637年(天聪九年),皇太极将沙俄军队赶出了黑龙江流域,并将其围困在雅克萨的雅克萨城。

当时的沙俄军实力强大,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在雅克萨城周围设置了多个炮堡和哨所,并使用大炮轰击中国军队的营地。

面对沙俄的进攻,清军组织兵力进行反击。1638年(天聪十年),清军包围了雅克萨,并多次攻击雅克萨城。但是,由于沙俄军占据着有利地形,清军始终无法攻破雅克萨。

1639年(天聪十一年),皇太极又派军队攻打雅克萨。这一次,清军在雅克萨城周围挖了很多壕沟,并在壕沟里堆起了沙石。

随后,清军利用大炮轰击城墙,并向城内的沙俄士兵射击。面对清军的进攻,沙俄军队非常害怕,他们认为清军不会对他们发动攻击。

1639年(天聪十二年)七月,皇太极率领清军主力部队从北京出发,开始向西北进军。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于8月20日到达了阿巴哈、库叶尼河畔的孟克(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

雅克萨之战

1651年,沙俄派遣海军将领普提雅廷率领舰队到达中国黑龙江下游地区,威胁清廷。

第二年(1652年),沙俄海军将领博克多罗夫率军抵达中国黑龙江下游地区,准备强行登陆。

清朝政府闻讯后,决定由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张格尔则以“肃清蒙古”为由率兵东出。

当时,清朝还未对沙俄入侵做好充分准备,但左宗棠认为,如果俄军先行进攻黑龙江上游,那么清朝军队就会被阻挡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对其构成威胁。

左宗棠命人提前修筑防御工事并做好准备。

1653年(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俄军在黑龙江上游登陆。

四月二十七日,清军以三千人为先锋、五千人为中军、五千人为后军向俄军发起进攻。当时,俄军的兵力只有八九千人,而清军则有八万多人。

清军向俄军发起进攻时,俄军节节败退,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坚守不战。

四月二十七日,清军在黑龙江北岸将俄军围困于雅克萨附近。俄军指挥官博克多罗夫多次派出使者到清朝营门求和,但清朝都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俄军指挥官博克多罗夫见谈判失败后,就集结兵力进行反击。

清军在雅克萨的城外建立了大量堡垒、炮台、碉堡,并修筑了一条由城墙和壕沟组成的防线,用以抵御俄军的进攻。

清军还在雅克萨附近驻扎了一支海军部队,以防俄罗斯海军突然进攻。

四月二十八日,清军开始攻打雅克萨城。四月二十九日,清军攻克雅克萨,俘虏了博克多罗夫。

清军将俘虏的博克多罗夫带回营中,并于四月二十九日在黑龙江北岸的乌苏里江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

五月初,清军将雅克萨城中的俄军全部俘获。

清军将俄军俘虏押回北京,并向清朝统治者上了《雅克萨条约》,以承认清朝对雅克萨的占领,并割让大片土地为代价,换取俄国撤军。

五月十三日,清廷派人向俄罗斯使臣提出交涉要求,希望对方停止军事行动并归还被占领的土地。

但在谈判过程中,俄方不断挑起事端,并拒绝履行条约。

五月二十日,左宗棠以“肃清蒙古”为由向沙俄军队发起进攻。

康熙帝对俄谈判

在战争期间,沙俄代表瓦西里、库罗帕特金先后与康熙帝进行过3次谈判,分别于1651年、1653年,在雅克萨达成了三次谈判。

第一次谈判中,沙俄代表瓦西里先是提出要割让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及额尔古纳河以东地区给清廷,遭到拒绝。

后又提出要在黑龙江河口附近的乌苏里江、三江并流一带划界,遭到清廷拒绝。最后瓦西里提议如果在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通商贸易”,清廷应该满足其要求。

第二次谈判时,沙俄代表库罗帕特金再次提出割占黑龙江以北地区及外兴安岭以南地区给清廷。

但这次沙俄代表却不肯让步,他说:“中国人从来都不讲信用”“我可以把你们打死,但绝不会把你们割走”。

最后,沙俄代表库罗帕特金在第三次谈判时,提出在黑龙江口附近乌苏里江、三江并流一带划界,遭到清廷拒绝。

最后,沙俄代表库罗帕特金提出以黑龙江为界,把外兴安岭以南的部分划给清朝。

第三次谈判时,沙俄代表瓦西里再次提出要在黑龙江下游地区通商贸易,但遭到清廷拒绝。

最后瓦西里提出以乌苏里江为界,把黑龙江以北的部分划给清廷,同时在乌苏里江下游地区划给沙俄。对此,清廷表示同意。谈判在第三次谈判结束后不久就结束了。

以上三次谈判中,沙俄代表库罗帕特金提出的要求是有条件的、苛刻的,而清朝方面也都给予了积极回应。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了第二次谈判。

双方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国获得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清朝方面则放弃了贝加尔湖以东约20万平方公里土地。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派使臣马哈木与中国驻俄大使朱尔典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把《尼布楚条约》中俄方获得的土地全部还给清朝,同时放弃对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的一切要求,并将该地归还给中国。

雅克萨之战的失败

在雅克萨之战中,沙俄使用了多种先进武器,而中国当时只有火炮,并没有火炮。双方的武器差距太大。

而且清军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沙俄方面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最后清军惨败。

清军以“马队”为主,从黑龙江上游的江岸出发,利用火枪、火炮、火枪骑兵、马队和骑兵的配合,从水路进入黑龙江流域。

在清军准备充分、战斗力强悍的情况下,以清军为主的联军攻入黑龙江流域。然后在雅克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俄军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中,清军的表现完全不如俄军。清军虽然用火枪和火炮进攻,但火力十分薄弱;而俄军则有大炮、火枪和火炮等先进武器。

清军以步兵为主,在骑兵配合下作战,而俄军则是以骑兵为主,配合步兵作战。

清朝的国际地位

清朝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更是近代中俄之间的第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沙俄割占了中国领土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军队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仅保留了库页岛、海参崴两处不大的地方,其余领土均被沙俄吞并。

清军战败后,虽然康熙帝派人与沙俄交涉,但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沙俄归还了外兴安岭以北、库页岛以南约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库页岛以南约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失去了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外兴安岭以北约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权。

结语

雅克萨之战是清俄双方在黑龙江流域进行的一场战争,它的爆发也是俄罗斯和清朝在沙俄扩张时期,为了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一次交战。

战争双方都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清廷的作战失败,丧失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清朝的国际威望。

这场战争使清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沙俄侵略扩张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此之后,清朝一直采取强硬态度,开始了长达150多年的中俄边境对峙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俄国曾两次派兵入侵中国领土。

第一次是在康熙年间,第二次是在道光年间。

标签: 雅克萨之战

更多文章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一个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文化保守的时期。在清朝政治上,官僚主义严重,官员腐败普遍,官员普遍脱离人民群众。此外,清朝的政治体制也存在问题,皇帝独揽大权,而且各级官员的任命基本上都是靠“门第”,没有真正的竞争机制。这种政治体制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也无法

  • 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日本选择投降的主因?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升起的一朵蘑菇云,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原子弹的恐怖威力。但是这么一起重大的事件,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上万座建筑物被夷为平地,但在日本社会引起的反响却平淡无奇,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日本高层老早也研究过原子弹,认为这么前卫的终极武器难度太大,连小胡子都搞不定,美国肯定也没戏。于

  • 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宋金战争

    宋金战争,又称南宋金朝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争。战争发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44年)至绍兴三十四年(公元1164年)期间,历时二十年之久。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等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政治原因宋金战争

  • 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原因自19世纪末,随着近代工业和商贸的发展,朝鲜成为中日两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地区。中国一直将朝鲜视为自己的附属国,因为在中国传统的王朝体系中,朝鲜是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而存在的。为了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利益,清朝政府派遣大量军队进驻朝鲜,并在朝鲜设立了多个办事机构。然而,

  • 61年前和中国打的那一仗,为何现在印度很少提?绝不仅是因为输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进行了一场时间并不算长的边境战争,我们将其称之为“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最终以我们获得大胜而结束。今天的印度人实际上对于那次惨败是耿耿于怀的,他们并没有忘记,但是却很少提及。有人认为是印度人自尊性太强,羞于提起自己惨败的历史。但实际上,

  • 官渡之战对后世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公元200年,其影响不仅仅是在当时,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政治影响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得以统一北方,这有利于后世子孙建立魏国,奠定了后续三国并立的基础。曹操在战后稳定了北方的局势,强化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当时的一方霸主,而在三国时期中,魏国是最为

  • 赤壁之战对后世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由曹操领导的北方势力与孙权领导的南方势力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在当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影响了政治、文化、艺术、经济等多个领域。一、政治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决战之一

  • 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演变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古代战争策略,战争策略

    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最早的部落战争、军阀混战,到统一中央政权的建立,再到对外扩张的征战。以下是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主要演变过程:部落战争时期: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在部落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和武装力量。在这个时期,战争主要是部落之间的争斗,战术比较简单粗暴,以武力为主。春秋战国

  • 齐楚之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楚之争

    齐楚之争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争,是齐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长期斗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形成了“兵家必争”的思想。齐楚之争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了战争和兵器的重要性,也促进了战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军事典籍就是在这个

  •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流,文化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实力和文化传统开始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被创造和传承。例如,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道家、墨家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