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战中的百团大战:逼日军大佐写下“长恨歌”

抗战中的百团大战:逼日军大佐写下“长恨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3/12/6 8:15:50

1940年8月,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多田骏突然被从梦中叫醒。原因是,就在这一天日军在华北各地,包括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日军都发现八路军在他们发起猛烈的攻击。一时整个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乱作一团,日军不知道八路军究竟要攻向方。尽管在华北的日军当时达到33万之多,但是面对八路军的全面进攻,仍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八路军的这次进攻由于共有100多个团参加,在历史中被称作“百团大战”。就在这一年早些时候,长江中游的要点宜昌陷落。八路军却在华北打出了“百团大战”,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百团大战的细节在几十年后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河北涞源的东团堡有两块石碑刚刚被出土,这两块石碑的着作者名叫小柴俊男,是日军的一名大佐。他所刻的这两块石碑叫做“长恨歌”,是他自己所写的诗词。

他为什么要在中国写下名为“长恨歌”的诗词呢?就是因为在“百团大战”之中,这个东团堡曾经驻有日军一支精锐的士官教导队,结果在八路军的猛攻之下,最终这批日军全军覆没,仅存的几名日军伤员最后选择投火自尽。当小柴俊男率领的援军赶到战场的时候,日军已经全部毙命,故此他才在此地写下了这一首“长恨歌”,最后一句话是“恨一死不能歼灭八路军”。

“百团大战”在漫长的战线上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也是八路军在相持阶段向日军发动的最重要的进攻之一。

早在19世纪后期,日方便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所谓“征服中国”的战略。“征服中国”的方式应该是从北向南,先攻占满蒙,然后再从北平南下,攻占平汉线和粤汉线,将中国一劈两半,也可以效仿忽必烈从中国的大西北对中国进行大迂回、大包抄。

这一战略其实非毒辣,中国抗日名将宗仁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经流露过对这种战法的担心和警惕。他说:“如果日军这样做的话,那么在华北平原的日军机械化部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而中国军队很难组成自己的防线,这样在长江下游的中国军队将无法退向大后方,也就不可能实行持久抗战了。”

那么在实战之中,日军为何未能实施这一战略呢?一方面,是抗战初起之时,中国方面诱使日军改从北向南的进攻路线为从东向西,从而利用了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沼、丘陵等有利地形与日军周旋。另一方面,当日军从战略上考虑从北向南进攻的时候却发现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出现了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敌后战场。日军如果从北向南发动进攻,必然要走华北平原,而华北却有一个俯视平原的屋脊,那就是山西省。

在山西,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也有卫立煌将军领导的中条山根据地。这些中国军队的存在使日军不敢轻易南下。而“百团大战”又展现了中国敌后根据地的战斗力。如果日军贸然南下的话,那么在山西、河北敌后的中国军队就很有可能切断平汉线,使日军在前线的几十万军队失去补给,从而可能造成被中国军队歼灭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被迫放弃了由北向南进攻的路线,应该说敌后抗日根据地和“百团大战”功不可没。

“百团大战”的胜利战果不但有力地驳斥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传言,展示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战果之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百团大战民国彭德怀

更多文章

  • 抗日英雄之子回忆:父亲体内33块弹片见证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百团大战,抗日战争,民国

    我的父亲傅一宗,1917年出生于河北栾城县的一个普通农家,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战争,先后参加过林县战役、上党战役、吕梁战役、青浮战役、晋南战役和百团大战,因战功卓着,被太岳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抗战中,父亲多次负伤,由于当时八路

  • 抗战老兵赵畴海:脱下上衣撕成团堵住鬼子枪眼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百团大战,民国,抗日战争

    【老兵档案】姓名:赵畴海籍贯:山西昔阳出生:1922年事迹:参加百团大战,脱下上衣撕成团,堵住敌人枪眼。1922年,赵畴海出生在山西昔阳县。1939年,17岁的他成了太行山上的一名革命战士,第二年就参加了百团大战,浴血前线,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甚至能潜入敌后。在一次炸炮台中,他带头脱下了上衣,撕

  • 抗战“白刃格斗英雄连”:战士用牙咬断敌人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百团大战,民国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第14集团军某旅前身一纵队二十五团担负了破袭正太路,断敌交通命脉的任务。8月20日晚8时,该团发起全线攻击,猛扑马首车站。所属八连被安排到团指挥所驻地大洛坡,负责保卫团指挥所、炊事人员和地方群众安全,并担任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大洛坡是一个有40多户人家的村庄,村

  • 8万中国德式军队淞沪立功:日军称其“可恨之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濑户利春是研究中日战争的日本资深学者,在其所着的《日中全面战争序幕:“第二次上海事变”》一文中提到这样的细节:“上海会战期间,曾是德国驻日武官的法尔肯豪森摇身一变,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亲赴前线指挥,即便这一行为受到德国当局的斥责,他也不后悔。”据档案记载

  • 老兵忆淞沪抗战:如果国家需要 我还要去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淞沪抗战,民国,淞沪会战

    时隔76年,曾宪高老人昨天第一次重回吴淞口。76年前,他曾作为敢死队队长参加淞沪抗战。忆及当年,年愈九旬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昨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纪念日。宝山区在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并首次将3位当年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请到现场。&ldq

  • 多少人知道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是同一场战争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将军讲出这句发自中华儿女们灵魂深处的怒吼。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上海还有一条一二八纪念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

  • 解密:抗战时期战区司令冯玉祥为何无事可做?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一开始在南口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相反在中国军队的顽强狙击之下,以“中国驻屯军”为主的日军,进展极为困难,为了求得华北会战的胜利,日军参谋本部在1937年8月21号决定,增派三个师团前往中国本土,另外一支原本打算开往东北的师团也转而开赴华北。8月31号,日军的&

  • 老兵回忆淞沪会战:最惨烈时十个人只活下两个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夏继勋,1914年出生,家住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北街66号。为混口饭吃,夏继勋于1933年参军抗日。1937年,夏继勋参加了抗战中最惨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之后,夏继勋被日军俘虏,关押在南京直至抗战胜利。夏继勋是山东省内唯一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健在老兵,老人常说,比起他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已经很幸福了。淞沪会

  • 淞沪会战中的“神炮”部队:夜晚出击白昼伪装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在这次会战中,我军左翼阵地的一支炮兵曾重创敌军,日寇因此还给这个炮兵部队起了个绰号叫“神炮”。“神炮&

  • 淞沪会战秘闻:伪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军成为前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抗战中的汉奸之祸,淞沪会战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寇打头阵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抗日战争中许多战斗场合,中国人不是在与日本人打,而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单打”在对中国人、日本人的“混合双打”。淞沪会战时就屡见这样的场景-伪满洲国的军队在坦克车前面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