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8万中国德式军队淞沪立功:日军称其“可恨之师

8万中国德式军队淞沪立功:日军称其“可恨之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4/1/18 7:52:19

濑户利春是研究中日战争的日本资深学者,在其所着的《日中全面战争序幕:“第二次上海事变”》一中提到这样的细节:“上海会战期间,曾是德国驻日武官的法尔肯豪森摇身一变,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亲赴前线指挥,即便这一行为受到德国当局的斥责,他也不后悔。”据档案记载,抗战前夕,中国先后邀请过100多名德国现役或退役军人担任顾问,他们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成绩最大的就是末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

参与对日战备

作为职业军人,法尔肯豪森曾任德国驻日本武官,对日军有过细致研究。1934年7月,他被德国政府派到中国,最初任援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塞克特的副手,1935年塞克特回国后,法尔肯豪森继任团长,直到1938年被希特勒强令召回。

和塞克特积极协助蒋介石打内战不同,法尔肯豪森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中国对日战备上。1935年7月31日,他以国民政府德国总顾问的身份,蒋介石“面陈大略”,强调“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中国应竭其所能保全国土,必倾全力以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若不倾全力奋斗以图生存,则华北全部包括山东在内,必脱离中国”。这番聋发聩的言辞明确告诉国民政府内的妥协派,奉行已久的“不抵抗”政策已然没有出路。

同年8月20日,法尔肯豪森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应付时局对策”建议书,认为一旦对日全面开战,中国军队的战略布势不能局限于固守长江,不能“不战而弃守华北”,必须将自己的战场纵深北推至河北省保定、沧县一线。同时,中国军队应在长江流域采取积极行动,防止日军溯江深入武汉,将中国内陆一分为二。法尔肯豪森还在另一份文件里规划对日用兵的细节,“凡(国民政府)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为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南京),二者有密切之联带关系。次之为南昌、武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观察1937年抗战正面战场的形势,可以清晰地发现法尔肯豪森当初的战略构想基本得以实现,中国军队一方面在华北节节抵抗,一方面又在上海另辟“第二战场”,打乱了日军自北向南的进攻轴线。

锤炼精锐之师

除了协助中国制定战略规划,法尔肯豪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中国军队整训进度。长久以来,南京国民政府及地方实力派掌握的军队基本按照北洋旧制编练,战斗力落后,法尔肯豪森帮助国民政府编练了约8万陆军,编成第87、88、36师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正是他们在淞沪战场打得日军丧魂落魄,日本人称这些部队为“可恨之师”。

法尔肯豪森还打算以这些部队为样本,分批完成60个中国师的整编,到全面抗战爆发时,约有35个师大致完成整编。虽与当初设想有差距,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濑户利春援引一名侵华日军军官的话说:“受到德国顾问团训练的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役中的表现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

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的频繁活动,令日本政府非不安,于是利用德国希望与之结盟对付苏联的心理,要求德国撤走军事顾问。起初,德国采取两面手法,没有强行撤走顾问团,而是在1937年11月电令法尔肯豪森,要求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劝说国民政府罢战修和,向日本做出“符合德国利益”的妥协。史料记载,法尔肯豪森确实配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调停”,游说中国接受日本的“和平条件”。但在应付完柏林交办的差事后,法尔肯豪森仍像以往一样参与战事。

美国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提到,1938年台儿庄大战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那里见到法尔肯豪森。当谈及中日战事时,法尔肯豪森显得非常激动,因为国民党军队未能像他建议的那样乘胜追击,给予日军更大打击,“法尔肯豪森强烈建议蒋介石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可是蒋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团调到徐州前线,届时就来不及了”。

1938年4月,德国终于承受不住日本的压力,决定撤回全部顾问。法尔肯豪森向德国政府递交报告,指出顾问团成员均以个人名义受雇于中国政府,合同要到1939年才到期,此时离开有困难。但德国政府“联日弃华”决心已定,严令法尔肯豪森等人必须回国。无奈之下,同年6月,法尔肯豪森等人程回国。

回到德国后,法尔肯豪森以步兵上将的军衔参加欧洲战事,1940年被任命为德国驻比利时占领区的军事总督。因参与反纳粹的秘密组织,1944年,法尔肯豪森被纳粹当局逮捕,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后才被美军救出。不过,他还要面临比利时军事法庭的审判,1951年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1966年7月,法尔肯豪森因病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淞沪会战民国

更多文章

  • 老兵忆淞沪抗战:如果国家需要 我还要去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淞沪抗战,民国,淞沪会战

    时隔76年,曾宪高老人昨天第一次重回吴淞口。76年前,他曾作为敢死队队长参加淞沪抗战。忆及当年,年愈九旬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昨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6周年纪念日。宝山区在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并首次将3位当年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请到现场。&ldq

  • 多少人知道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是同一场战争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将军讲出这句发自中华儿女们灵魂深处的怒吼。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上海还有一条一二八纪念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

  • 解密:抗战时期战区司令冯玉祥为何无事可做?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一开始在南口没有占到丝毫便宜,相反在中国军队的顽强狙击之下,以“中国驻屯军”为主的日军,进展极为困难,为了求得华北会战的胜利,日军参谋本部在1937年8月21号决定,增派三个师团前往中国本土,另外一支原本打算开往东北的师团也转而开赴华北。8月31号,日军的&

  • 老兵回忆淞沪会战:最惨烈时十个人只活下两个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夏继勋,1914年出生,家住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北街66号。为混口饭吃,夏继勋于1933年参军抗日。1937年,夏继勋参加了抗战中最惨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之后,夏继勋被日军俘虏,关押在南京直至抗战胜利。夏继勋是山东省内唯一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健在老兵,老人常说,比起他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已经很幸福了。淞沪会

  • 淞沪会战中的“神炮”部队:夜晚出击白昼伪装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在这次会战中,我军左翼阵地的一支炮兵曾重创敌军,日寇因此还给这个炮兵部队起了个绰号叫“神炮”。“神炮&

  • 淞沪会战秘闻:伪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军成为前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抗战中的汉奸之祸,淞沪会战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寇打头阵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抗日战争中许多战斗场合,中国人不是在与日本人打,而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单打”在对中国人、日本人的“混合双打”。淞沪会战时就屡见这样的场景-伪满洲国的军队在坦克车前面冲,日

  • 淞沪会战:15万国军为何抵挡不住5万日军的进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5万保卫国都的国民党军队对阵5万攻城日军,人数三倍于敌,仅抵抗12天便土崩瓦解!当时,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蒋介石深知,仅凭中国一家之力应对日本进攻,打平都是奢望。唯有将中日争端升格为国际问题,引发列强对日本的强力干涉,弱势的中国才能逃过一劫。在这一大背景下,已被逼向墙角的蒋介石

  • 揭秘: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是同一场战争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导读: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将军讲出这句发自中华儿女们灵魂深处的怒吼。当下,正值纪念八一三淞沪会战之际,有些读者或许会疑问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通共同之处?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3月

  • 纪念抗日英雄:血战淞沪的五位英雄将领都有谁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淞沪会战,民国

    1937年8月13日,枪响上海滩,淞沪会战由此开始。“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无数战士抱此信念,为国捐躯。时光过去了78年,我们已无法亲见他们浴血杀敌时的英勇,但他们甘为祖国牺牲自己的悲壮,早已铸化为我们民族记忆的丰碑。黄梅兴会战中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才生黄梅

  • 淮海战役发生的原因?淮海战役共分几个阶段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淮海战役,民国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中第二个打响的战役。济南战役以后,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集团60万人,企图在徐州附近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与中原野战军会合。为完成中央军委提出的“冬春夺取徐州”的任务,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进行淮海战役。根据毛泽东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