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揭秘: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揭秘: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58 更新时间:2024/1/18 13:47:44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试图有所作为。战争正式打响的前夕,面对日方咄咄逼人、战事似已不可避免的形势,光绪皇帝的主战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屡催身膺重寄、统帅淮军和北洋军队的李鸿章积极筹划,应对战事。7月16日,又通过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这样一道谕旨:

现在倭韩情事已将决裂,如势不可免,朝廷一意主战。李鸿章身膺重寄,熟谙兵事,断不可意存畏葸。着凛遵前旨,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迅筹复奏。若顾虑不前,徒事延宕,驯致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

从这道谕旨的口气,就可以品出光绪皇帝对李鸿章的督责之切和对他战备不力、“徒事延宕”的不满。的确,李鸿章是实在不希望打起仗来。要说,在战前可能的条件下,就清朝方面而言,尽量争取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是应该的。为此,李鸿章主张中日双方同时从日本撤军,这自然是合理的。这一点若能落实,自是息事的可取措施。但日本方面并不答应。随后,李鸿章又倾于清朝单方面从朝鲜撤军,但光绪皇帝明确否定,在给李鸿章的谕旨中说:“彼顿兵不动,我先行撤退,既嫌示弱,且将来进剿,徒劳往返,属殊非计。”②既然光绪皇帝有此指令,清朝单方面撤军的设想也就不能落实。问题是若实行清朝单方面撤军是否可取。有资深的研究者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如果中国在双方撤军谈判失败的情况下,宣布根据朝鲜政府的要求(当时朝鲜有这种要求引者)而单方面撤军,未始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因为日本当时已经在外交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中国军队一旦撤离朝境,那末,它不仅在外交上更加孤立,而且想把清军拖住的阴谋必然破产……所以,在此阶段中,李鸿章保全和局的想法不见得全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同时也指出了他认识上的缺陷:“问题是他未能洞察奸谋,及早采取相应的策略。果真如此的话,日本尽管还会玩弄各种花招,但要想急于挑起衅端则势所难能了。”①应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以牙还牙地抗御日本方面来说,光绪皇帝的态度似乎比李鸿章要坚决和持正。并且,日本方面是蓄意借机激化矛盾制造衅端者,公理和正义绝对是在中国方面。这一点,连有的外国人士也不否认,但是又认为仅仅靠此不行。像英国人赫德就这样指出:

日本是根本没有正义可言的,除非借口代别人打抱不平而自己捡便宜也可以算作正义。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实际上,不光是“老道”的李鸿章,即使年轻的光绪皇帝,也决不是这般天真之辈。他也不是要不顾一切、不知深浅地非打不可,并不放弃“通融”和了的努力。且看他给李鸿章的这一谕旨:“倭人以重兵突至朝鲜,肆其挟制;现复愿与中国商议,以共保朝鲜为词,似尚有所顾忌。如果无碍中朝体制,无损朝鲜权力,原不妨量予通融,以全大局。然倭情叵测,议之成否,尚难逆料。若待事之决裂而后议战议守,势已无及,不可不先事筹备。着李鸿章预为筹划,水陆各军如分进,粮饷军火如何转运,沿海要口如何防守,一切事宜,熟筹调度,谋定后动,方可迅赴戎机。”①看,这不是在形势发展难以预料的情况下,要做战、和两手准备的筹策吗?倒是李鸿章在“战”的一手上的准备明显疲软。光绪皇帝也不可能不掂量自己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军队和武备情况。在战争爆发前的7月初,他就急切追问李鸿章所统海陆军的详细情况:“究竟海军新练之兵共有若干?此外北洋分扎沿海防军若干?及直隶绿营兵丁可备战守者若干?”李鸿章在复奏中报告:

北洋现有镇远、定远铁甲两艘,济远、致远、靖远、轻远、来远快船五艘,均系购自外洋;平远快船一艘,造自闽厂。前奏所云战舰,即指此八艘而言。此外超勇、扬威两船,均系旧式;四镇蚊炮船,仅系守口;威远、康济、敏捷三船,专备教练学生;利运一船专备转运粮械。如战舰所配员弁,机轮、枪炮各有专司。历考西洋海军规制,但以船之新旧、炮之大小迟速分强弱,不以人数多寡为较量。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动,战舰过少。

沿海陆军,除胶州台工经始未成外,山东威海卫则绥巩军八营、护军两营,奉天大连湾则铭军十营,旅顺口则四川提镇宋庆毅军八营、又亲庆军六营,山东烟台则嵩武军四营,直隶北塘口仁字两营,大沽口炮队六百七十名:臣前折所谓分布直东奉三省海口把守炮台合计两万人者指此。其分驻天津青县之盛军马步十六营,军粮城之铭军马队两营,皆填扎后路,以备畿辅游击策应之师。至于绿营兵丁,疲弱已久,自前督臣曾国藩及臣创办练军,渐收实用。无如直隶地面辽阔,与东、奉、晋、豫接壤,北界多伦、围场,皆盗贼出没之区,经年扼要巡防,备多力分,断难抽调远役。

这是李鸿章就自己所辖北洋区域内的武力家底,开列给皇帝的一份详明“菜单”。我们原原本本地把它迻录在这里,对甲午战争中清朝作为主力投入的北洋部队,也就亮出了一个大致的底数。再就是,从李鸿章的奏陈中也能体察出,他申说以北洋武力应战捉襟见肘的意思。这也是他从一开始就以避战求和为主导倾向的重要根源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甲午海战清朝战争李鸿章

更多文章

  • 悲壮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官兵妻子集体殉夫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北洋水师

    而每个妻子去世的日子都是两个月以后,全村投奔丁提督的男子牺牲两个月以后,消息才传到家乡,这些北洋海军下级官兵的妻子们,全部选择了同一条路:自杀殉节。女人,是甲午海战中一群看不见的牺牲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前后,北京城的夜晚在一片悲泣中变得更加阴冷。紫禁城两侧、被后人称为东城和西城,方圆50

  • 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 甲午战争条约内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在这次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的反抗力量被进一步消弱,而作为侵略国的日本,他们称霸亚洲的野心及侵略势焰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助长。至于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这一问题,在甲午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里有明确的体现。作为中国人的一大耻辱,《马关条约

  • 甲午海战着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丁汝昌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着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李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丁汝昌做事诚恳,为人忠厚,李鸿章对他赞许颇多。后因朝中好多人向光绪进言称他无心指挥战争,光绪多次想罢免他的职位,多

  • 甲午战争的过程:清军节节败退战场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8月中旬,日本大本营根据海军主力决战

  • 甲午战争起因:日本妄图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日本妄图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

  • 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彭德怀

    百团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涉猎范围很广。在这场战役之中,共计有着上百个团参与到这次战役之中,因此这场战役才会被叫做百团大战。彭德怀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在这场战争的作战过程之中,彭德怀是一直都在前线现场观察指挥,这不仅有鼓励战士的意思,也有现场观察,一边应对突发情况的职责。在这场战役之中,

  • 陆嘉昌随戴安澜入缅抗日:为上战场甘当“逃兵”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抗日战争,民国,陆嘉昌,戴安澜

    陆嘉昌,现在广州番禺和香港两地养老。94岁的他曾作为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参加抗日作战,如今醉心科学发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曾先后跟随爱国将领戴安澜和孙立人抵抗日寇。虽已年过九旬,但他对军旅生涯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常常喜欢话当年。年少气盛上战场1938年,19岁的陆嘉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 陈赓太行抗日:巧妙设伏 毙伤俘敌1500余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抗日战争,民国,陈赓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全旅约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师的编成内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8日挺进到山西打击西进的日军,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的胜利。接着,派出小分队和工作组深入太行山区的广

  • 朝学者来华谈抗日:那场血战是中朝亲善之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战争

    因钓鱼岛危机及“萨德”入韩,当前东北亚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由中朝两国学者参与的第二届“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学术会议21日在延边大学召开,颇受外界关注。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日本警察压榨阿美人引火烧身 台部族联合抗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抗日战争,清朝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军在台东登陆,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占有南势阿美诸社后,於七脚川设驻在所,同时,日本人深知七脚川社的阿美族人与邻近的泰雅族的世仇,欲藉力七脚川人的力量攻击泰雅族。1908年,日本员警强行征集七脚川社的阿美人做壮丁(隘勇),企图让他们配合日军围堵镇压抗日的太鲁阁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