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甲午海战着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甲午海战着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79 更新时间:2024/1/22 10:20:33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着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

丁汝昌做事诚恳,为人忠厚,李鸿章对他赞许颇多。后因朝中好多人光绪进言称他无心指挥战争,光绪多次想罢免他的职位,多亏李鸿章向光绪上书,表示丁汝昌是忠厚的人,才保住他的提督地位。随后其又被清政府调至黄海,去对抗强大的日本海军。据丁汝昌简介中记载,一次大战之中因清政府指挥混乱,其带领的北洋舰队与日舰一路作战,一路败退。但是他心存不甘,却无力改变现状,被日舰围攻。虽然弹尽粮绝,但士气高涨,多次突围,因日军装备先进被多次击退,最后兵败,损失巨大。

丁汝昌的舰队被调往内海进行修理,他也将面临审判,他却不以为然仍然为海防所担心,日军劝其投降也被回绝。他决心抵抗到底,与日军在刘公岛进行死战,日舰众多,又装备先进。他不断用远炮打击,但作用不大,日军夜间偷袭,不断用鱼雷进攻,丁汝昌的部队损失惨重,再次兵败。日军再次劝其投降,再次被丁汝昌回绝,但是兵败如山倒,这次他已无力回天。

丁汝昌之死

丁汝昌是清末北洋海军总提督,是一名民族英雄,逝世于1895年2月。丁汝昌是一位性情忠厚、做事勤勉的将领,却落了个服毒自杀的结局。史学家们对他的死褒贬不一,那么丁汝昌之死到底是怎样的呢?

1985年1月日军登陆荣成湾,威海卫战役正式爆发,陆战失败,威海失守。之后丁汝昌在刘公岛上被日军海陆围攻,开始了壮烈的刘公岛保卫战,丁汝昌之死由此拉开了序幕。丁汝昌被困与刘公岛,在缺乏弹药和没有援军的困境中,仍顽强率领士兵击退日军数十次的进攻。他是一个极其爱国的人,宁死也不肯投降。同时他又是一个和蔼忠厚的人,在大部分陆军撤离炮台后,岛上人民纷纷来到海军公所,请求丁汝昌给他们一条活路。面对和自己一同奋战的士兵和岛上的百姓,他不忍心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死,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为了让全岛军民有生路,丁汝昌在深夜服下大量鸦片结束生命,以此来挽救全岛军民的命运。

丁汝昌之死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是及其悲凉的一幕。有人说丁汝昌是害怕承担战败的责任所以自杀,是懦弱。也有人说他自杀是为了保住全体刘公岛军民的性命,是义。对于丁汝昌之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保卫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后人尊敬、怀念。

丁汝昌的罪责

丁汝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将领,在刘公岛保卫战中服毒殉国。之后丁汝昌的罪责被无限放大,成为甲午战败的替罪羊。对于丁汝昌的罪责,人们至今都有很大的争议,人们认为那些不符合事情的指责应该被澄清。

指责丁汝昌的不实言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是丁汝昌指挥能力不足。这主要是说他对海军专业不够了解,组织能力弱,使得北洋海军管理不得当。丁汝昌确实不是出身海军科班,海军知识比不上科班将领,但是丁汝昌的和他们对比,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也是最多的,他足以胜任提督的位置。并且丁汝昌也一直努力学习海军知识,非熟悉海军事务。

然后有人说丁汝昌懦弱、消极应战、延误战机。这个指责纯属无中生有。史料记载在甲午战争中,大大小小的战斗他几乎全部都有参与。黄海战役中,即使他身受创伤仍要坚持留在甲板上指挥战斗,激励将士。他有很多机会脱离战场,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有时甚至顶着多方的压力,忍辱负重也要顽强坚守,直到最后服毒殉国。还有人指责丁汝昌投降是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罪魁祸首。这是满清统治阶层为了逃避责任对丁汝昌的污蔑,甚至有人说他是投降后才自杀的,指责他并不爱国。所幸的是随着学者们的研究、探索,那些丁汝昌的罪责中虚构的部分,正逐渐被澄清。

对丁汝昌的评价

至今为止,人们对丁汝昌的评价都存在两个方面。外国人觉得丁汝昌是爱国人士,认为他为自己的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在中国却有人刻意丑化丁汝昌,世人因此对丁汝昌的评价出入很大。

外国人认为丁汝昌为国献出生命的行为很伟大。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想要丁汝昌投降,面对刘公岛军民将要全体灭亡的局面,丁汝昌选择了自杀,为士兵和百姓换回生存下去的希望。这一消息让外国人感到很吃惊,他们觉得丁汝昌在拼尽全力以后自杀,这是英勇的行为。日本人对自杀行为有着很高的崇拜感,他们觉得当局面不利时,自杀是一种光荣、正义的行为。他们觉得丁汝昌的行为很符合军人的作风,颇有大将风范。西方人对丁汝昌的评价中称他是一位勇士。他们认为战败并不可耻,丁汝昌能够把这么多的军队协调好,带军英勇抗敌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在中国,却有人认为他指挥作战的水平不高,畏惧战争。在那些反对丁汝昌的人眼中,丁汝昌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且贪污严重,私生活奢侈糜烂。在威海卫战争中,他害怕战败被株连九族,拒绝了日本的劝降,还放任自己的部下通敌,在情势的逼迫下含羞自杀。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对丁汝昌的评价是正面的,丁汝昌在海战中英勇抗敌、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的事迹,是任人都无法抹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甲午海战清朝战争丁汝昌

更多文章

  • 甲午战争的过程:清军节节败退战场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8月中旬,日本大本营根据海军主力决战

  • 甲午战争起因:日本妄图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甲午海战,清朝,战争,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日本妄图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

  • 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彭德怀

    百团大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涉猎范围很广。在这场战役之中,共计有着上百个团参与到这次战役之中,因此这场战役才会被叫做百团大战。彭德怀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在这场战争的作战过程之中,彭德怀是一直都在前线现场观察指挥,这不仅有鼓励战士的意思,也有现场观察,一边应对突发情况的职责。在这场战役之中,

  • 陆嘉昌随戴安澜入缅抗日:为上战场甘当“逃兵”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抗日战争,民国,陆嘉昌,戴安澜

    陆嘉昌,现在广州番禺和香港两地养老。94岁的他曾作为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参加抗日作战,如今醉心科学发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曾先后跟随爱国将领戴安澜和孙立人抵抗日寇。虽已年过九旬,但他对军旅生涯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常常喜欢话当年。年少气盛上战场1938年,19岁的陆嘉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广州分校

  • 陈赓太行抗日:巧妙设伏 毙伤俘敌1500余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抗日战争,民国,陈赓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全旅约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师的编成内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8日挺进到山西打击西进的日军,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的胜利。接着,派出小分队和工作组深入太行山区的广

  • 朝学者来华谈抗日:那场血战是中朝亲善之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日战争

    因钓鱼岛危机及“萨德”入韩,当前东北亚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由中朝两国学者参与的第二届“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学术会议21日在延边大学召开,颇受外界关注。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日本警察压榨阿美人引火烧身 台部族联合抗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抗日战争,清朝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军在台东登陆,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占有南势阿美诸社后,於七脚川设驻在所,同时,日本人深知七脚川社的阿美族人与邻近的泰雅族的世仇,欲藉力七脚川人的力量攻击泰雅族。1908年,日本员警强行征集七脚川社的阿美人做壮丁(隘勇),企图让他们配合日军围堵镇压抗日的太鲁阁部落。

  • 八路军特别战术:令青蛙叫个不停以骚扰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日战争,民国,八路军

    红缨枪是一种古老的武器,长度一般在两米左右,枪身由白蜡树杆制成,铁制枪头末端的红缨可以阻止血顺杆流下,以防枪杆湿滑难以握持。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红缨枪显示了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长度可以保证在与日军步兵肉搏时保持一定的心理优势;其次,与双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红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

  • 湖南一理发店门联曾宣传抗日: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抗日战争,民国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全民族抗战洪流席卷北国南疆,西陲东海,各行各业全民总动员,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抗日的怒潮。这一时期,各个商号的门联皆无不宣传抗日,出现了一大批既切合行业特点又紧扣抗战精神的楹联佳作。最有名的当数湖南湘乡一理发店门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铁匠铺联也很不错:百炼中

  • 国民抗日军曾在黑山扈击溃敌炮兵中队 击落敌机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日战争,民国

    位于海淀百望山的“黑山扈战斗纪念园”于清明前夕正式开园。该园记录并再现了抗日军民在黑山扈浴血战斗的峥嵘岁月。这座纪念园位于百望山森林公园天摩沟腹地(当年战斗旧址采石场处)。纪念园占地六百多平方米,由碑文、纪念浮雕墙及雕塑三部分组成。碑文在岩壁上镌刻而成,上有杨成武将军为此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