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后金的兵力并不占优,为何却屡战屡胜呢?

后金的兵力并不占优,为何却屡战屡胜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71 更新时间:2023/12/18 7:37:47

其实明朝并非派军队一波一波去送死,而是被迫必须去抵御后金军的进攻。如果没有这一波又一波的军队,那么明亡的时间可能还会提前。

那么为什么面对兵力并不占优的后金军,明军一直屡战屡败呢?

后金军战力较强,明军实力不济

凡是到了一个政权的末期,新旧即将交替,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加速下降。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到了崇祯年间,大明已经经历两百多年的风雨,可谓风烛残年,再也经不起折腾。

女真人原本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也是马背上的民族,“满万不可敌”的基因或许还留在他们的血液中,于是后金骑兵成为当时最可怕的军队。

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大概就是明军最后一次,敢于和后金军野战争雄的战役,而且其中还有杜松、刘綎、李如柏等名将,在阵容来看,也是相当豪华了。

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败得一塌糊涂,努尔哈赤凭借高超的军事智慧,出色的战场判断力。采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理论,打了明军一个时间差,三路大军被一一剿灭,只有李如柏逃了回来。

史料记载:

“惟如柏军获全。文武将吏前后死者三百一十余人,军士四万五千八百余人,亡失马驼甲仗无算。”

由此可见,后金军的战力从战术水平、军兵素质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当时就的明军,而且当时萨尔浒之战的明军,应该是明末最强的阵容,从此之后,明军的战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命率兵修筑大凌河城,皇太极感觉不妙,即刻率兵围困大凌河,当时的明军战力更是大不如前,祖大寿只能缩在城内,突围根本没有效果。崇祯皇帝得知消息,马上派兵救援。

第一次明军派出两千人,还不够给后金军填牙缝,战败,第二次吴襄率数千人前来救援,被皇太极再次击败,第三次,吴襄带了六千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接二连三的失败令明军战意索然,士气低落,就如丧家之犬,难以和敌人抗衡。

从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基本上只能据险而守,不敢再和敌人野外交战,军队是守卫国家的最后力量,军队实力不济,那么政权也会岌岌可危。

崇祯杀掉袁崇焕

袁崇焕大致是明末唯一击败过后金军的将领,宁远之战,袁崇焕仅依靠一万余人,在辽东独守孤城宁远,面对六万后金军,据险而守,依靠手中的大炮和弓弩,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后金军,甚至将努尔哈赤击伤。

宁远大捷对于大明不仅仅是一次难得的胜利,也是明军乃至整个大明帝国的精神支柱,因为他告诉所有人,后金军并非三头六臂,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就能击败他。

之后袁崇焕被提升为辽东巡抚,随着权力增大,他的抱负也得以实现,在袁崇焕的整备下,宁远、锦州坚不可摧,在宁锦大战中,再次击败了精明的皇太极,重创后金军。袁崇焕给了明军信心,给了明朝皇帝信心,当时的袁崇焕可谓辽东的支柱。

到了崇祯年间,袁崇焕屡次犯错,甚至在己巳之变中想要入京城防守,崇祯就这么糊里糊涂废掉了袁崇焕: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袁崇焕防守不利,导致后金军兵临城下,让崇祯帝陷入极大的隐患,但最终还是袁崇焕组织军兵抵御住了后金军,这才保住了京城。不论崇祯是如何考虑,杀掉袁崇焕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当时袁崇焕任职蓟辽督师,大概也只有袁崇焕能压服那些辽东的大兵和将领。

只要袁崇焕还活着,辽东仍有一战之力,而且袁崇焕的确是当时最出色的将领,他明白后金军的弱点,且着独到的作战理念和眼光。

从皇太极的不遗余力可以看出,袁崇焕对后金的威胁太大,只要袁崇焕在,后金难以突破辽东防线。

然而崇祯杀掉袁崇焕,立刻让辽东变成一盘散沙,最后也就剩了祖大寿苦苦支撑,也是杯水车薪。从袁崇焕被杀之后,辽东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是一败再败,如果袁崇焕活着,利大于弊。

惩罚袁崇焕是应该的,但罪不至死,可以重罚,但需要其戴罪立功,这样一来,或许袁崇焕会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成为令后金军不可逾越的壁垒。

缺粮缺饷

没钱是崇祯朝的最大问题,老百姓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崇祯没有钱,军队就没有军饷,在明末乱世,阻击辽东后金,抵挡李自成,都需要军队去抵挡,如果军队没有粮饷,那么不论多少万军队,都不会有丝毫战力。

史料记载:

“是月,川、湖兵戍宁远者,以缺饷四月大噪,余十三营起应之,缚系巡抚毕自肃、总兵官硃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在袁崇焕赴任蓟辽督师前,辽东的军队就爆发了哗变,叛乱的军队将巡抚毕自肃等人绑了起来,目的就是讨要军饷。辽东是边防重地,崇祯朝的几乎大部分钱都是投到辽东战场,但仍是经常拖欠工资。

有的时候几个月发一次工资,有的时候半年发一次工资,大兵们也是有家有口的,没有钱就没有饭吃,当兵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军中爆发哗变。好在袁崇焕及时赶到,才平息了叛乱,抓了几个当头了杀了了事。

这还只是辽东的问题,在面对内部起义军的时候,明军同样没钱没粮,经常还会发生明军投敌的现象,甚至还有会发生军兵抢掠,大兵们没有饭吃,没有钱拿,就会去抢老百姓,那么如此恶性循环就无休无止。

比如左良玉的军队,军纪差得离谱,几乎是在哪打仗就抢哪,因为朝廷实在是没人,对左良玉这种将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结

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明军在长年的战争中,葬送了数十万军队,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败局。也许命中注定,这就是劫数,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不过,当时的努尔哈赤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会捡了个大漏,他不过是想巩固自己的地盘罢了,还真没想到有一天会入主中原。

而明朝的精锐部队,早在萨尔浒之战前支援朝鲜时,就消耗了大部分。再加上李成梁贯彻最省钱的在女真部落当中“扶弱抑强”的手法,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也就是说,等到了萨尔浒之战时,明朝只剩下这十几万精锐部队的老本了。这之后,一方面短时期凑不齐,也练不出这么多军队。其次,万历三大征后,花费巨额军费,又正赶上万历朝党争开始,财政收入锐减,更是无法保障高昂的军费开支。

这已经够明朝吃一壶的了,再赶上天灾人祸,明朝大厦也就岌岌可危,并最终轰然倒下。

当然,如果不是李自成逼得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放清军入关,满清入主中原或许只能是一场梦了。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观泽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观泽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挑战齐国的东方霸权,透过韩、魏两国向齐国发起战争,为齐将匡章所败,匡章胜利后又向魏国发动进攻,击败魏国于观泽。秦惠文王年间,纵横家张仪劝说韩国、魏国连横投靠秦国。秦国拉拢韩、魏两国后,试图挑战东方的齐国,就越过韩魏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匡章(章子)为将应战。章子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

  • 出身尊贵的公主,为何新婚三天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慕容德,五胡十六国,野史秘闻

    早在南燕第一个皇帝慕容德,生了一个女儿,长像特别好看,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眼看到了该嫁人的年纪,父母也很上心的帮助女儿找称心如意的夫君,虽然那时很盛行政治联姻,但是慕容德希望长大之后的女儿,能够嫁个好人家。后来选来选去,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公主嫁给了皇后家族中的一位大儿子。这个男子名叫段丰,他也希望

  • 胡昭有什么才能?他为什么能跟诸葛亮相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昭,三国,风云人物

    在三国众多英雄之中,诸葛亮脱颖而出,千百年来受到世人的尊敬与推崇,尤其是他的德才兼备,让很多后人望尘莫及,无法拥有他过人的智慧以及高尚的德行。对于诸葛亮德才兼备,我们无法否认,但在三国众多英雄之中,并不代表着只有诸葛亮一人德才兼备,却有一个人能够与他媲美,那就是胡昭,两人不管是才华,还是德行方面,都

  • 李景隆是谁的儿子?他为何会在靖难之役中迎燕军入城?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景隆,靖难之役,文史百科

    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朱棣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军救援永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建文

  • 庚戌之变: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庚戌之变,俺答汗,明朝,战史风云

    “庚戌之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

  • 陈圆圆究竟被多少个人霸占过 算起来一共加起来多少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陈圆圆,历史解密

    陈圆圆的人生到底有多悲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我们都知道,也许如果没有陈圆圆或者没有当中这些误会,清兵入关这根本就不现实,但是话说这李自成也本身是农民出身,所以这个部队本身素质也成问题,只不过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所以李自成才差点成功。李自成

  • 秦淮八艳之董小宛,与冒辟疆携手相伴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董小宛,明朝,野史秘闻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众所周知,商女就是秦淮河上的青楼女子,她们不知道国破家亡的遗憾和苦难,依然在莺歌燕舞中唱着你侬我侬的情歌艳曲,也许她们并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一盘是南方地区会试总考场的江南贡院,一畔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说起

  • 蜀汉中最适合镇守荆州的人选是谁?是张飞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虽然关羽镇守荆州,后来落得城丢人亡,但就以当时蜀汉阵营诸将而言,关羽是镇守荆州最适合的人选。所以张飞并不是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深义重,他们相识于微时。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虽然后来得以建立蜀汉政权,但早年

  • 唐玄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改年号?唐玄宗改年号的理由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唐玄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改年号?唐玄宗一共改了几次年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

  • 明末农民起义对后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又有哪些消极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结束,是由李自成等领导的一场农民战争,其结果是农民起义军失败,明朝灭亡,清军获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影响积极明末农民战争,就其规模之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