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浯屿岛之战是怎样的?此战中东西方军事水平有多大差异?

浯屿岛之战是怎样的?此战中东西方军事水平有多大差异?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86 更新时间:2024/1/19 15:45:15

从古至今,元东海岸就是一片与中南半岛岁相连的开放性水域,很多来自西亚、印度以及南阳的商团会习惯性的航行到当地。本地效仿者也蹒跚学步,将自己的生意做到遥远的南方。直到明朝的海禁措施突然降临,才将这种自然而然的地缘联系强行切断。仅在对外联系密切的福建,就先后建议了五座海防水寨。

不过,也是由海禁造成的不可逆经济衰退,反而促成了明朝基层军政体系的破败。唯有像浯屿岛这样的重要基地,才能较好的保存原有武备。但当对手换成了掌握更强悍战力的葡萄牙冒险家,这些水寨自身的防御都成问题。

1541年,佣兵队长安东尼奥-德-法利亚依旧是个厉害的小角色。除了混迹在各个世界边缘的冒险家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按照当时流行的做法,他组建起属于自己的贸易团体,并经运营着数量不等的迷你船队。其中有少数沿途加盟的葡萄牙老兵、水手,但更多人是众多来自马六甲等地的奴隶附庸。他们在抵达泰国湾南部的北大年后,一路沿着中南半岛海岸北上,甚至在海南岛附近与不少本地武装发生火拼。最后更是辗转来到福建沿海,击败了以屠杀葡萄牙走私商为乐的穆斯林海盗--哈桑大师。

然而,由于遭到风暴袭击等问题,安东尼奥的船队也在福建海岸损失巨大。部分成员也因此走散,甚至被驻扎那里的明朝军队俘虏。虽然大部分人已决定北去往双屿岛寻找机会,但还是认为要尽力挽救这些拥有更多经验的同胞。于是,就在少量本地俘虏指引下,抵达被他们称作诺乌岛的军队驻地。在当时的明属福建,真正孤悬于大陆外的基地不过5处。其中名字发音最接近的莫过于隶属漳州卫的浯屿岛。那里的4000多驻军不仅需要看守东北方的金门,也负责监视西北面的厦门。而位于海口更深处的月港,还有大批需要他们防备的本地走私海商。

起初,安东尼奥还想靠谈判说理来避免冲突。当发现任善意都不可能成功后,便只能把武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这场持续时间并不算长的小规模战斗,就成为明朝正规军与近代早期欧洲的唯一一次陆战。

此时,安东尼奥与盟友们共有4艘购买或劫掠来的中国式帆船,并有1艘更小的快艇进行侦查联络用途。虽然可以用于进行海战,却根本不可能找到相应对手。原来,沿海明军根据最初的设定,将水师舰船与水寨驻军完全割裂。也就是说,每个前沿据点本身没有水面作战力量。除了困守城寨所处的岛屿,就是为统一调拨的水军提供帮助。因此,他们的据点也往往不直接靠水,主要在沿海小岛的最高处修筑。

对习惯海上火拼的葡萄牙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进行漫长的徒步战斗。好在当时已有不少冒险家以个人名义前往闽浙两省,让安东尼奥麾下得以凑出300人的陆战分队。其中有70名葡萄牙士兵、水手,主要使用火绳枪作战,下的人以长矛、圆盾和轻剑为主。此外,临时结盟的福建走私海商,也出动了230名武装人员协助作战。考虑到浯屿岛驻军的主要职能,这些人多半就来自发展起来的月港。得益于长期的对外交流冒险,使得他们的火枪手数量也多达160人。这也是明朝正规军在几十年后都难以企及的高比例。

与之对阵的明朝驻军,在理论上应该保有2200人的数量水平。但因为朝中期的财政缩水、防线内迁和土地制度崩坏,当时的浯屿岛已经只有1000-1200人驻守。虽然体量缩水过半,但仍旧努力维持着标准化的作战流程和队列部署。其中就包括有1/10比例的骑兵,成为引导全军风向的绝对主力。余下步卒都分布在他们的后方和两翼,使用弓箭、原始火铳或刀盾,显得地位低下而士气不足。尽管明朝军队并不以马战起家,却在朱棣篡位后彻底倒向了偏蒙古化风格。因此,哪怕是远在东南海岸的地方军,都存在类似的编制结构。

当然,主场作战的明军实则更没有底气。他们期望通过进行骑兵的技术操练,对眼前这群没有马匹的新对手实施呵阻。然而,当几个缺乏训练的军户从疾驰的马背上跌落,蹩脚的心理战术便不攻自破。稍后,近百名骑兵又重组为单个方阵,准备对葡萄牙与福建海商的联军实施突击。但还是因为战斗经验匮乏,必须要重新停下来完成整队工作。

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期,进攻者的火枪齐射也随之展开。虽然这种武器早已从美洲大陆遍布到东南亚水域,但在故步自封的明朝境内还非常稀罕。对从未有过类似体验的军队而言,密集弹幕造成的冲击也具有很大震撼效果。约半数的明军骑兵,就在这轮近距射击中应声倒地。但更为可怕的冲击,还是葡萄牙人射击后就立刻发起的近身肉搏。因为紊乱的马队,根本无法在原地固守情况下应付此类问题。他们的掉头就跑,也进而造成数百名步兵的争相践踏,场面惨淡而异常混乱。

在之后的溃逃中,大批明军又被城寨外的壕沟挡住,并全都集中到异常狭窄的吊桥附近。但身后的葡萄牙冒险家和福建海盗已都紧追不舍,直接用佩剑与长矛为自己开道。直到300名军户接连倒地,这处大型塞车现场才得的疏通。余下的600名守军,终于在将领的督促下死守城门,完全不将希望寄托于低矮的墙体本身。也是在这个位置上,双方又再度对阵了4-5个小时,才因明军将领被火绳枪射杀而彻底宣告战事结束。但失去秩序的明军士兵,往往是逃跑求生的好手。他们充分利用对方忙着寻找被关押同伴和劫掠的大好时机,向各个方向撤退并因此逃过一劫。

事后,安东尼奥带着几十人的部下与福建海商分道扬镳,继续向北寻找繁华一时的双屿岛。虽然他最终没能活着离开这片海区,但队伍中的平托却得以幸存下来。由他晚年留下的《远游记》,成为少数帮后人洞悉这段历史的记录。

或许有人会觉得,海防水寨的军队往往地位不高且水平非常有限。但击败他们的对手,同样不是来自欧洲或某个殖民据点的正规军,并且大量依靠本地居民作帮手。他们所使用的简单战术队形,也与百年前的中世纪末期冲突无异。正因如此,这场战损比达10:300+的小规模陆战,才能成为人们体察东西方军事差距的重要标本。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古德里安与隆美尔有什么分歧?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事将领可以说是群星闪耀,而在装甲部队的运用上首推的三位将领就是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这三位也是二战德国三大名将。这三个人组成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三驾马车。而比起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由于屡次与希特勒产生军事问题上的冲突,导致古德里安在对苏战争开始没多久就&ld

  • 长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支援?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作为赵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对于赵国甚至对于整个战国时期的局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长平之战期间,赵国面对强悍的秦国,可以说是苦苦支撑,但是同为抗秦联盟里面的齐国却对此视若无睹,齐国为什么会这样做?毕竟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秦国,赵国失败对齐国来说可以说是每有一点好处,那为什么齐国还不去支援赵

  • 东征,南征,西征,为何到了北边就成了“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东征、西征、南征和被罚在意义上是不同的,虽然说我们经常对向北方发起的战争叫做北伐,但是并不代表着北征不存在的。相反在记载中使用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在常见的历史故事中采用北征的比较多,二者的区分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征”的含义“征者,上伐

  • 希特勒是如何征兵的?为何仅仅3年时间就扩充了8倍之多?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当时德国的军队仅仅只有10万人,而3年后的1936年,德国就已经组建起了14个装备齐全的集团军,军队最人数高达80万,而且拥有坦克超过1500辆,飞机4000多架,海军方面舰艇的吨位也是大幅度的提升了。那么,希特勒是如何在英法等国眼皮底下疯狂扩充军备且成绩斐然的呢?众所

  • 中东战争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为何前后打了5次还没打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中东战争,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一般都是以色列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所发生的前后5次大规模的战争,这5次分别是1948年-1949年;第二次:1956年;第三次:1967年;第四次:1973年;第五次:1982年。直到今日,中东地区的小摩擦依然不断。应该说,中东地区的矛盾很多,战争起因也是各种各样,

  • 德国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如今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了,但是当年那场席卷全球的战争却仍然影响着多个国家,仍然是让人不断的进行反思。在二战德军投降的时候,其实德军还有着300万的左右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继续战斗,拼死一搏呢?下面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二战德国投降时仍有300万兵力,还有拼死一战的能力

  • 第一位使用毒刺机枪的是谁?是谁创造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战争

    TonyStein,说起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的陌生,他是奥地利犹太移民到美国的后代,192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42年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第1伞兵旅第3伞兵营,成为新成立的精锐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的一员。太平洋战场的战争环境特点导致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并无

  • 英西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在我们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当中有着这样的描述,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英国成为了海上的霸主,其实对于这种描述,小编是不赞同的。因为根据历史史料的记载,英西战争最终是以共同停战为结局的,并没有什么谁把谁击败了的说法。若真的要论哪个损失更严重,反而英国要损失的更多一些。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

  • 希姆莱与他的十二骑士有着怎样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1933年,陪同希特勒一起全国巡回视察希姆莱来到了施瓦伦贝格镇,而希姆莱瞬间就被这座小镇给吸引了,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镇子附近的维威尔斯城堡是一见钟情。当时这座城堡是小镇的一座文化中心,有着一个小小的地方博物馆,还有青年旅社,可以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所以当时希姆莱与当地的镇政府协商购买这

  • 希特勒对亚裔和非裔的态度如何?有遭到迫害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行为,其实对全世界的人们都是一种伤害,其中受伤最严重的就是犹太人。除此之外,当时的黄种人和黑种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之所以为这样,就是因为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根深蒂固,认为世界上只有日耳曼人是优秀的基因,其他的都是劣等民族。希特勒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