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休斯铲是什么铲子?如何使用的?

休斯铲是什么铲子?如何使用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56 更新时间:2024/2/21 19:36:40

个世纪初,在德国境内大面积的森林地段一直都是贵族墓的乐土,可以说森林就是他们的最佳娱乐场所,因为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贵族中最为时尚的运动,那就是“狩猎”狩猎运动间地促进了德国枪械学设备的发展,使德国枪械和光学瞄具技术保持世界前列,到了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个优势为德国部队带来了装有光学瞄具的狙击枪。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堑壕战背景和光学瞄具的加成,德国狙击手们无往不利,他们几乎包圆了一战前期的所有狙击战果。根据记载来看,拉迪波尔爵(Theduke ofRatibor)在1914年首次为为德军部队配发了装有光学瞄具的狙击枪,狙击手们狙杀了大量协国的士兵,这使协约国的士气变得无比低落。尝到甜头之后,德军开始重视起狙击手来。

休斯铲

1915年,法国奥贝斯(Aubers)地区出现了一个令协约国士兵闻丧胆的德国狙击手,这名狙击手疑似受到过专业的训练,枪法奇准无比,但要有英军士兵将头探出战壕就会被这名狙击手一枪放倒,几天之后英军就不再有人敢将头探出战壕了。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名德军狙击手狙杀成瘾,他竟然在夜间渗透到了英军战壕侧面并进行了伪装,到了第二天后又开始对英军进行打靶式射击。虽然英军对这名猖獗至极的狙击手忍无可忍,但是却着实对他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窝囊地吞下这口恶气。

到了1916年时,德国的狙击手装备更加专业了,他们不仅换装了兵工厂专门生产的、装有光学瞄具的G98狙击枪,而且步兵连队还专门组建了狙击班组。不过英国人也没有站着挨打不还手,为了避免战场上出现一边倒的局势,英国也在反狙击作战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这段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款极为有意思的装备——休斯铲(Hughesshovel)。

休斯铲又名麦克亚当盾铲(MacAdam Shield Shovel),这种铲由当时加拿大国防部萨姆·休斯(SamHughes)的秘书埃娜·麦克亚当(EnaMacAdam)所开发。作为加拿大国防部长的秘书,埃娜·麦克亚当观看过瑞士山地部队的野战演习,当她看到瑞士山地部队挖掘战壕后将铲子插在战壕旁边时,她就萌生了将铲子与枪盾结合起来的想法。回国之后,她便开始了尝试。

很快,埃娜·麦克亚当就开发出了一种铲子与枪盾的结合体。埃娜·麦克亚当所开发出的铲子尺寸与规的步兵铲差无几,它的铲头部分要比步兵铲的铲头厚得多,铲头上还有一个3.5x2英寸的观察孔,铲柄是可以侧旋转90°的,当铲柄旋转后,铲头下方就成为了一个尖锐的长钉。在作战时,士兵们可以将铲柄进行旋转,随后铲头下方的长钉插在战壕前方,再透过铲头上的观察孔进行观察和射击。

很快埃娜·麦克亚当就以此获得了专利,由于这是一件极为新颖的装备,因此很快就受到了加拿大国防部长萨姆·休斯的重视,并将其列入了加拿大军队的采购清单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加拿大派遣军队到欧洲战场上与英军并肩作战,很快他们就领略到了德国狙击手的枪法,因此加拿大军队订购了25000把休斯铲并将他们装备给了与德军作战的加拿大军队。

休斯铲投入实战

加拿大军队用休斯铲挖掘战壕时发现,休斯铲在挖掘土质松软的泥土时效率极低,士兵们每挖起一铲泥土时,就会有半铲泥土从观察孔中漏回地面,这在战时是极为致命的,白白消耗了士兵们的体力不说,而且挖掘战壕的时间要比原来长了近一倍。如此看来,休斯铲作为一把铲子而言并不合格。虽然加拿大士兵对其抱怨连连,但是他们并未抛弃这些休斯铲,因为在他们看来,休斯铲在日后可能会保住他们一条性命。

当休斯铲投入反狙击作战时,令加拿大士兵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当他们借助着休斯铲与德军对射时,由于休斯铲的投影过明显,因此加拿大士兵们总会先遭到德军狙击手的射击,另外德国狙击手们的射术确实有些高明,经常将G98步枪的7.92毫米子弹精准地射入休斯铲那3.5x 2英寸的观察孔中,在这观察孔后面的则是加拿大士兵的头部。更为关键的是,德军当时的G98步枪可以轻松穿透休斯铲,这意味着休斯铲作为防具也是不合格的。

由于休斯铲过于鸡肋,因此很快就成为了战场中的笑柄,英国高级军和加拿大军官都下令禁止使用休斯铲。不过一些狙击手倒是挺喜欢用休斯铲的,他们习惯将几个休铲的铲头组合起来进行使用,即在狙击巢前方插入多个休斯铲的铲头并进行伪装,但是实际上这只给了加拿大狙击手极为有限的防护,不过的一点是,这样的操作为加拿大狙击手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安慰。

在加拿大军方和英国军方的禁令下达之后,他们开始召回休斯铲。当时他们购买休斯铲时的价格是1.35美元每把,但是他们回收这些休斯铲后却直接将其扔进钢炉重铸了,这样算下来,当时投入的33750美元只回收了1400美元。虽然加拿大和英国双方的军方都强调这种铲子的不可靠性,但是一些狙击手还是坚持使用他们,这恐怕与他们将其作为“护身符”的用法有关。

尾声

经过实战之后,英国军方和加拿大军方都认为休斯铲是一种失败的产物,因此他们只得另寻他方,最终他们得出了“对付狙击手的最好方法就是派出另一个狙击手”的结论,开始训练狙击手并深入地研究反狙击作战。而休斯铲,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鲜为人知。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布拉瓦之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在如今的索马里,因为长期的内斗使得这里处于长期的落后与混乱的状态。不过在并不太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东非海岸线的繁华之地,曾诞生了像阿朱兰苏丹这样的区域强权。虽说不可避免的存在沿海与内陆差异问题,却总能熬到表面的暴风雨过后。布拉瓦之战,就是后人窥探这种现象的历史窗口。阿朱兰苏丹国的武装力量核心也模仿自

  • 朝鲜战争英国王牌部队,三支王牌部队全部被歼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70年前,我国的志愿军踏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进行着殊死较量。然而这个当时被世界最不看好,最嗤之以鼻的部队竟然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打的是一路找牙,节节败退,这是让全世界人都始料未及的。事到如今还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在二战时期所向无敌,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国军队居然败得如此的难堪

  • 古代打仗一箭真能射死人?弓箭真的有那么强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影视剧里面有一些战争的场景看到,很多士兵在中了敌人射来的弓箭之后,即便是只中了一箭,也会倒在地上马上就死了,看上去弓箭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士兵也都穿着盔甲,那些弓箭也是射入了盔甲上,真的那么容易就射死人吗?如果在战场上真的中了箭,最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什么援助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相信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长达14年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是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关于这个期间的美国,或许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美国是中国抗战的盟友,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关于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讲出一些来。然而,美国助纣为虐,帮助日侵略者

  • 那罗霍斯岬角战役经过,罗马共和派的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前43年,随着后三头同盟的建立,疆土庞大的罗马再一次被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此时年轻的屋大维已经完全掌控住了意大利半岛,暂时任由着安东尼统领着高卢地区,同时让雷必达在突尼斯地区建立幕府。与之为敌的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残部,也再度东逃至巴尔干半岛,靠劫掠爱琴海两岸的希腊城市筹集资金。然而,凯撒旧部们的麻烦

  • 二战结束后为何英国还要炸平黑尔戈兰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英国拥有者大量的弹药和炸弹,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在考虑该如何处理那些大量的危险物品了。专家的建议是将这些多余的弹药来用于地震实验当中,方法是设置受控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度与地震产生地震波威力差不多。这个爆炸试验在英国境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了战败国德国的黑尔戈兰岛

  • 中法战争的真正赢家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中法战争,这是晚清王朝洋务运动之后的一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以来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爆发的第三场战争,也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东亚地区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列强之间的战争。在前两次变局当中,清政府感受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的真正差距。在内部混乱以后,开始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当时的日本刚刚明治维新,开放

  • 吉大港之战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1658年,奥朗则不在继承人战争中获胜,提前成为了印度莫卧儿王国的国王。由于意识到自己刚刚接手的江山正处于缓慢的衰退阶段,于是便像历代国王那样开启了扩张模式,准备利用外部的冲突掩盖住内部的矛盾。于是次大陆上的许多偏远角落都因此遭殃,其中就包括了远在孟加拉湾东部的吉大港。17世纪的吉大港入海口风景作为

  • 为何国际上不允许使用白磷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近期的亚阿战争算是双方都杀红了眼了,尽管阿塞拜疆方面处于优势,但是地面不对却缺乏有效的训练,缺乏空地协同作战,在遭到亚美尼亚组织的敢死队的袭击中损失较大。为此,杀红眼了的阿塞拜疆也开始动用违禁武器,为己方大军开路。据《亚美尼亚新闻网》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的消息显示,在30日,阿塞拜疆军队公然违反《

  • 热兰遮城攻防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1624年,面对明朝大军的各种围追堵截,实力不济荷兰军队被迫从澎湖撤离,根据明朝地方官给出的建议,将之后经营的重点换到台湾。但稍后建立的热兰遮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固,最终成为第三座被亚洲本土势力攻克的欧式堡垒。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热兰遮城攻防战。走投无路的国姓爷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部署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