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布拉瓦之战经过

布拉瓦之战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63 更新时间:2024/2/21 19:36:35

在如今的索马里,因为长期的内斗使得这里处于长期的落后与混乱的状态。不过在并不太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东非海岸线的繁华之地,曾诞生了像阿朱兰苏丹这样的区域强权。虽说不可避免的存在沿海与内陆差异问题,却总能熬到表面的暴风雨过后。布拉瓦之战,就是后人窥探这种现象的历史窗口。

阿朱兰苏丹国的武装力量核心也模仿自埃及

由于历史原因,东非地区的明大都需要靠外部世界影响。其中既有从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下的闪族定居者,也包括各种从海上抵达的洲际外来户。加上本来就长期生活在干旱内陆的黑人部落,构成了比较特殊的海陆双重结构。

阿朱兰苏丹国的中上层大都来自穆斯林世界

来说,居于顶层的精英阶层,都是从穆斯林世界迁来的商业贵族。尤其当撒哈拉沙漠不断南北两头扩,内陆又有敌视自己的埃塞俄比亚,海运就成为索马里当地的主要对外联通方式。他们生活在摩加迪沙或布拉瓦一类的港口城市,习惯使用阿拉伯语,麾下还围绕着大批来自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马格里布乃至安达卢西亚的客卿。但广袤的内陆地带,却拥有占绝对数量优势的土著人口。他们可以为海洋经济提供必要助力,也可能在矛盾爆发式反戈相向,所以要用帝国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统御。

早期欧洲航海图上的索马里

这就塑造了阿朱兰苏丹国的基本政治框架,也就是一个类似埃及马穆鲁克朝的军事化海陆双强。既要维持非洲之角的航运秩序,又必须定期对内地的贫瘠山区进行征伐。然后将掠夺来的黄金、象牙大量奴隶,交换成由商船不断运抵的奢侈品、武器与紧俏人才。有时为了强化自身的存在价值,还经常与北方的顶级强国联盟,甘做对方无法直接管辖的遥远附庸。无论对方来自埃及、土耳其或阿曼,都不妨碍当权者去审时度势的进行勾兑。直到近代世界降临的16世纪,这种经典模式都没有发生改变。

部分东非城邦 主动选择拥抱新来的葡萄牙人

1498年,随着达伽马的船队掠过印度洋西岸,整个东非沿海的政治格局都开始突发聚变。例如原本的区域海王基尔瓦苏丹国,就因都城被短暂攻占而失去原有权威。进而使得许多港口城邦都分崩离析,选择各自认为是最好的发展路线。其中就有马林迪与索法拉这样的较弱城市,主动与新来的葡萄牙人结为盟友。

整个东非海岸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前者,第一个向远道而来的征服者们抛出橄榄枝,并奉上了熟悉印度洋季风与水文情况的熟练导航员。所以在以后抵达的所有总督、司令或船长看来,他们就是自己的最忠实伙伴,更是自己了解东非的耳朵和眼镜。倘若马林迪的国王希望葡萄牙人替自己除掉某个竞争城市,也大概率的会获得满意结局。

位于索马里南部的港口城市 布拉瓦

1507年,位于今日索马里南部的港口城市布拉瓦,也荣登马林迪国王的小报告名单。实际上,该城在许多方面都算不上行业顶尖,甚至在漫长的中世纪阶段都有些默默无闻。但当索法拉、基尔瓦、桑给巴尔和蒙巴萨等行业龙头先后遭殃,沦为幸存者的布拉瓦便开始显得比过去更加繁荣。这显然会影响到葡萄牙-马林迪联盟的垄断新贵利益。尽管北面还有更加繁荣的摩加迪沙,却由于是阿朱兰苏丹的重点防御对象而不宜成为攻击对象。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布拉瓦便难逃战争厄运。

达伽马的航行之后 整个东非都对欧洲敞开大门

当年2月,大征服者阿布尔克尔克率领有16艘船的舰队抵达索马里南部。尽管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印度,却不影响他们首先在半道上的东非解决点小问题。由于是要在东方地区进行长期部署,所以每艘船上都尽可能多的装载武器和士兵。等到城市总督拒绝投降和成为里斯本的附庸,一场短促而激烈的陆战便在东非海岸上展开。

晚期的马穆鲁克军队 对阿朱兰有很大影响

虽然地处位置相对偏僻的东非,包括布拉瓦守军在内的大部分阿朱兰苏丹武装,长期都以北方的马穆鲁克埃及为参照对象。每位镇守地方的总督麾下,都有一支用军事奴隶组成的马穆鲁克部队。其成员不仅全都是能脱产训练的常备士兵,还用着大都进口自埃及的精致武器与马匹。其次,就是早期城邦阶段留下的市民武装,往往是专职防卫的民兵和从港口招募的阿拉伯海员。他们大都使用远射武器,充当马穆鲁克军团的辅助力量。最后还有生活在城市外围的黑人部落,自带出男丁协助御敌的天然义务。只是由于战斗来的太过突然,这部分力量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全部出动。

活跃在亚丁湾两头的阿拉伯武装海员

经过整夜准备,葡萄牙人在抵达后的第二天早晨开始登陆。因为没有阿朱兰苏丹的战船跑来阻挡,全部的1500名士兵都得以顺利踏上沙滩。作为主帅的阿尔布克尔,亲自上岸充当半数人的前线指挥,而其部分交由副手特里斯坦带队。相比早先抵达印度洋海区的同僚,他们不仅在数量层面充裕不少,也有训练组织上的进一步完善。由于阿尔布克尔克的坚持,这批新援将尽可能的弃用中世纪作战传统。转而效仿最时髦的瑞士战术,将打法纠正为更加严密的步兵方阵。

担任登陆部队指挥官的 特里斯坦

布拉瓦守军则暂时只能动员起4000人马,并准备用马穆鲁克军团直接将入侵者赶下海。为此,最能打的半数士兵开始在城外列队,随即朝登陆场位置发起进攻。然而,有限的骑兵根本无法撼动枪矛方阵,反倒是只能在对方的缓慢推进下节节后退。担任掩护的阿拉伯裔弓箭手,同样在与火绳枪+弩的对射中落入下风,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在火力上存在太多差距。原计划的御敌于大门外,也很快演变为大量溃兵的争相撤退入城。而就在他们努力抗争的同时,许多城中的定居者已开始携带细软逃往内陆避难。

马穆鲁克式骑兵 很难应付近代化的欧洲枪阵

由于胜利来得太过突然,葡萄牙人根本来不及调整部署,就开始对城市本身进行攻坚。因此,不仅海面上的战舰没有接到增援要求,登陆部队自己也没有携带能破坏墙体的大口径攻城炮。除梯子和少数几门轻型火炮外,他们只能依靠手中的单兵武器应付困难。死守城头的阿朱兰士兵也没有闲着,拼命将点燃的箭头射向下放,企图阻挡披有重甲的攀爬者。

布拉瓦守军很快被赶到城墙背后

尽管各东非沿岸城市的外墙都修建于14世纪前后,却也是引进中东技术的大型砖石结构,所以较为坚固且不容易为小型火器的弹药所破坏。但最上层的垛口却是比较薄弱,不容易经受火炮的多次轰击。葡萄牙人也正是通过这类非常有限缺口,靠手中的佩剑杀出一条血路,进而挖掘了布拉瓦城的所有抵抗。

葡萄牙人的小口径火炮

此后,已基本清空的城市,沦为留守游击队和征服者围剿团的巷战现场。一些不愿逃离或根本没有财产的军事奴隶,基本战斗到全部阵亡为止。他们的顽强作风,也让阿尔布克尔损失了50名部下。但阿朱兰苏丹自身的损失,还是要远远高过这个数字。许多来不及挪走的货物和贵金属,也在征服者纵火焚烧布拉瓦前遭洗劫一空。

索马里沿海港口城市建筑

事后,更多阿朱兰苏丹的部队开始赶往南部海岸,却没能追上已出海走人的葡萄牙舰队。这样的突然袭击,也将在之后的一个世纪内反复发生。自觉无力应付的索马里统治者,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同时在稍后将自己与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绑定。但因为拥有较大的内陆体量,这个南方系马穆鲁克王朝终究没有被西来的早期殖民势力所打破。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朝鲜战争英国王牌部队,三支王牌部队全部被歼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70年前,我国的志愿军踏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进行着殊死较量。然而这个当时被世界最不看好,最嗤之以鼻的部队竟然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打的是一路找牙,节节败退,这是让全世界人都始料未及的。事到如今还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在二战时期所向无敌,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国军队居然败得如此的难堪

  • 古代打仗一箭真能射死人?弓箭真的有那么强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影视剧里面有一些战争的场景看到,很多士兵在中了敌人射来的弓箭之后,即便是只中了一箭,也会倒在地上马上就死了,看上去弓箭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士兵也都穿着盔甲,那些弓箭也是射入了盔甲上,真的那么容易就射死人吗?如果在战场上真的中了箭,最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什么援助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相信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长达14年的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是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关于这个期间的美国,或许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美国是中国抗战的盟友,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关于美国援助中国抗战的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讲出一些来。然而,美国助纣为虐,帮助日侵略者

  • 那罗霍斯岬角战役经过,罗马共和派的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前43年,随着后三头同盟的建立,疆土庞大的罗马再一次被推到了内战的边缘。此时年轻的屋大维已经完全掌控住了意大利半岛,暂时任由着安东尼统领着高卢地区,同时让雷必达在突尼斯地区建立幕府。与之为敌的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残部,也再度东逃至巴尔干半岛,靠劫掠爱琴海两岸的希腊城市筹集资金。然而,凯撒旧部们的麻烦

  • 二战结束后为何英国还要炸平黑尔戈兰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英国拥有者大量的弹药和炸弹,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在考虑该如何处理那些大量的危险物品了。专家的建议是将这些多余的弹药来用于地震实验当中,方法是设置受控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度与地震产生地震波威力差不多。这个爆炸试验在英国境内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了战败国德国的黑尔戈兰岛

  • 中法战争的真正赢家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中法战争,这是晚清王朝洋务运动之后的一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以来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爆发的第三场战争,也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东亚地区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列强之间的战争。在前两次变局当中,清政府感受到了自身与西方列强的真正差距。在内部混乱以后,开始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当时的日本刚刚明治维新,开放

  • 吉大港之战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1658年,奥朗则不在继承人战争中获胜,提前成为了印度莫卧儿王国的国王。由于意识到自己刚刚接手的江山正处于缓慢的衰退阶段,于是便像历代国王那样开启了扩张模式,准备利用外部的冲突掩盖住内部的矛盾。于是次大陆上的许多偏远角落都因此遭殃,其中就包括了远在孟加拉湾东部的吉大港。17世纪的吉大港入海口风景作为

  • 为何国际上不允许使用白磷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近期的亚阿战争算是双方都杀红了眼了,尽管阿塞拜疆方面处于优势,但是地面不对却缺乏有效的训练,缺乏空地协同作战,在遭到亚美尼亚组织的敢死队的袭击中损失较大。为此,杀红眼了的阿塞拜疆也开始动用违禁武器,为己方大军开路。据《亚美尼亚新闻网》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的消息显示,在30日,阿塞拜疆军队公然违反《

  • 热兰遮城攻防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公元1624年,面对明朝大军的各种围追堵截,实力不济荷兰军队被迫从澎湖撤离,根据明朝地方官给出的建议,将之后经营的重点换到台湾。但稍后建立的热兰遮城却并没有想象中的稳固,最终成为第三座被亚洲本土势力攻克的欧式堡垒。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热兰遮城攻防战。走投无路的国姓爷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部署其实

  • 朝鲜战争中美伤亡比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从朝鲜族的爆发一直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都没有正式向外公布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当中的伤亡数字。而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实的甚至夸大的数字却被一些人当成了信史。朝鲜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所公布的消灭对方的数字与各自宣布的己方损失数字之间存在着差异。熟悉战场统计的人都清楚,除了绝对控制战场或者缴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