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行李日之战对阿拉伯国家有什么影响

行李日之战对阿拉伯国家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71 更新时间:2024/2/22 23:20:20

随着公元7世纪-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横空出世,穆斯林的征服者们很快就讲半个亚洲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在一些比较偏远,非核心的地区,还是会遭到本土势力的强烈抵抗,这其中就有不少是来自于高加索山脉已被的部落,还有更多盘踞在东方游牧区的突骑施汗国。两者为争夺富庶的河中与费若干年盆地,曾多次爆发大规模冲突,却始终都无法制服对方。而发生在公元724年的行日之战,就是突厥人给阿拉伯方面施加的最后挫败。

势不两立的

西突厥时代 突骑施人只是众多依附部落之一

早期的突骑施人,原本仅为西突厥汗国帐下的异姓部落。在自己的宗主权势衰落后,还一度臣服于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整体实力非平庸。无论如都不会被外人看好,视为能左右地区形势走的关键性力量。但到7-8世纪之交,武周代唐的混乱还是给突骑施创造出重大利好。

著名的苏禄可汗就在公元716年上位,并成功将原有的西突厥十姓都玩弄于股掌之中,随时能征召出有20万人规模的强大军力。这位大汗也不准备错失良机,积极准备南下进攻由穆斯林征服者控制的河中各城市,进而恢复西突厥称雄时代的无上荣耀。相比之下,处于伍麦叶王朝晚期的阿拉伯人则尽显颓势。自从名将屈底波在公元715年病死,此起彼伏的粟特叛乱就让历任呼罗珊总督都焦头烂额。不仅无法再为部署开拓新领地,就连已征服的索格底亚纳都无法彻底掌控。

阿拉伯伍麦叶王朝的巅峰版图

更为糟糕的是,突骑施可汗趁他们疲于奔命之际,频频向阿拉伯控制区发起暴击。甚至会利用不同派系间的相互倾轧,轻松获得大量的以多打少机会。因此在公元724年的渴水日之战、730年的贝罕之战731年的铁门关战役中联系获胜,也让兵力薄弱的阿拉伯人损失惨重。尽管苏禄可汗因外交失误而惹怒唐朝,让自己陷入两头开战的尴尬境地,但仍有力在单个战场上给对手施以重锤。

如同之前的历次交锋那样,行李日之战的爆也由当地的叛乱直接引起。由于伍麦叶哈里发在免税政策上的出尔反尔,迫使东方各城市在旱灾来临后揭竿而起。除了有呼罗珊与河中的土著参与,甚至是部分驻扎当地的阿拉伯士兵也加入其中。直至战役打响前的公元734年,还有原呼罗珊总督阿卜杜拉赫曼的麾下勇将哈里斯,以反对征税的名义举起反旗。新任总督阿萨德还尝尝试同他们进行和解,却因希沙姆哈里发的拒绝而愈演愈烈。短短数月之内,整个帝国的东部省份都遍地狼烟,伍麦叶王朝的中亚统治也再次深陷危机。

阿拉伯步兵与突厥重装武士

战争规模扩大

呼罗珊的叛乱 引发阿拉伯帝国内战

眼见局势迅速恶化,总督也不得不遵从哈里发指令,开始用武力来解决争端。他们用2年时间同叛军不断交战,成功地将哈里斯从伊朗东部的呼罗珊省驱逐,逃到位于今日阿富汗境内的吐火罗山区暂避。

但包括撒马尔罕在内的几大河中粟特城邦,依然对阿拉伯人持敌视态度。阿萨德便选择在公元737年的春夏季发难,强攻阿姆河上游的小国库塔尔。后者作为帕米尔山脚下的噶尔小邦,自然无力应付阿拉伯大军。国王萨伊只也被迫逃进山区避难,并向一视自己为藩属的突骑施人求救。

相比阿拉伯人 粟特城邦往往更倾向于依附突厥

当年9月,一支拥有50000之众的突厥骑兵部队南下,仅用17天就从楚河流域的苏雅布王帐抵达库塔尔。据说苏禄可汗为加快前进速度,要求每个士兵只准备一只马鞍、一个马辔、和切碎后用皮包裹的羊肉与盐。这样的迅猛显然出乎阿拉伯人意料,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强敌近在咫尺。但习惯于鼠首两端的库塔尔国王,更希望看到突厥人和阿拉伯帝国两败俱伤。两次特意派遣信使向阿萨德告密,从而让伍麦叶军队能预知苏禄的最新动向。但过度北上的士兵还是很快就陷入混乱。

原来为尽早撤回吐火罗首府巴克特拉,阿萨德提前命副将易卜拉欣用行李车俩装载大量战利品和俘虏先行,本人则指挥主力兵团殿后。虽然能阻挡敌军袭击辎重部队,却让本就数量不多的军队更加消沉,以至于流传出总督已被可汗所杀的谣言。9月29日,阿萨德又在主力抵达阿姆河北岸时出现失误,要求每个士兵只能带1只羊渡河。尽管成功寻找到能直接泅渡的最浅位置,还是让背着整羊游泳的穆斯林都手忙脚乱。突厥人骑兵恰好赶到现场,让伍麦叶士兵更加慌乱地奔向对岸,丢失了除行李外的几乎所有辎重。唯一的慰藉,是大多数同伴都已成功摆脱追击。

阿拉伯军队的很多出征 都是为劫掠战利品

此后,阿萨德就下令全军在距河岸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并派人去要求易卜拉欣的行李车队去选择一处谷地安顿。但原以为会班师后撤的突厥人,并未如他所料的那样打道回府。相反,在得知该水位仅仅能淹没至马鞍高度后,苏禄可汗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并在入夜时包围了对手大营。这个举动也让穆斯林士兵再次猝不及防,许多原本该坚守岗位的士兵都躲入寨,只留下穿麻衣的奴仆坚守阵地。他们用支帐篷的长杆当作武器,主动冲上去与突厥骑兵搏斗。后者却误以为是精锐的阿拉伯战士反扑,根本不敢轻易发起冲锋。

屡屡犯错的阿萨德,就因这段风波而的奇迹般地躲过一劫。然而,易卜拉欣指挥的车队就没有这般好运。苏禄很快从俘虏口中得知其位置,距离阿拉伯主营才20英里。于是亲率部署向南急奔20公里,遂立即带领部下直扑而去,准备彻底摧毁对方的后勤体系。

突施骑人与他们的粟特附庸

一波三折的决战

鼎盛时期的突骑施 麾下已集中大部分的西突厥分支

9月30日凌晨,突骑施人赶到目标位置,马上遭易卜拉欣则组织的人员拼死抵抗。由于提前得到消息,这位副将已经派人在正面挖掘壕沟,然后将辎重车首尾相连成简易围栏,借此阻挡骑兵冲锋。由于大批招募自呼罗珊和也门的精锐步兵都留在主营地,就只能靠那些来自叙利亚的同胞们帮忙坚持。好在他们大都配有较好的盔甲,还被精细分工为持盾重步兵、弓箭手与佩剑武士。在坐拥设防阵地保护的情况下,足以直面任何强大的骑兵对手。

突厥人首先发动的第一波攻势,基本由来自索格底亚纳的众多同盟步兵发起。他们是各粟特城邦派来协助可汗的炮灰,不仅战备水平很差,还没有多少临场士气。刚冲到对面的壕沟跟前,就被蓄势待发的叙利亚人迎头痛击。后者甚至不顾在空中飞舞的流矢的,直接从工事背后内站起来执剑相敌。短短一个照面,便将孱弱的粟特人赶了回去。苏禄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对一块难啃的骨头,却不同意在颓势中匆匆撤离。

晚期的伍麦叶王朝军队

与此同时,苏禄又派麾下的更多骑兵进行第二轮进攻。他们按照草原游牧民族的一贯风格,用大量轻装骑射手发射的箭矢压制对方火力,然后让重甲骑兵尝试直接越过壕沟。先前溃散的粟特步兵则会再次跟进,扩大重骑兵们冲开的缺口。由于己方占据附近的小山,所以可汗能直接观察阿拉伯人的全盘布置,不时传令手下实施针对性打击。加之突骑施军队的规模实在过于庞大,弄得易卜拉欣将附庸都全部派上场也显得无济于事。最后退至行李车阵内侧,依托这道最后的防线继续顽抗。

但阿拉伯人终究靠地利优势挡住了突厥冲锋,也给易卜拉欣看到了一丝希望。因为远在北面的阿萨德主力军还没有蒙受多少损失,一旦及时来救援,就可以对突厥人形成两面夹击。

遭突骑施袭击的阿拉伯-波斯联军

不过,苏禄的坚持还是得到了命运青睐。这位善战的可汗很快发现,阿拉伯人故意将营寨设在山谷中有一条河流前面,却忽略了下游位置的沙洲。那里必定是水位不高且适合快速通过的地方。于是迅速改变部署,将大股精锐部队转移到那里,准备从弱侧发起突然袭击。为尽可能的减少损伤,还特意嘱咐部下专门追杀那些敌方阵营中的伊朗附庸,暂时放过能顽强抵抗的叙利亚步兵。于是,突厥骑兵的前后夹击,就将未曾料到巨变的穆斯林士兵彻底打懵。当从后方突入的骑兵开始争相抢掠财货,呆在正面强攻的突厥-粟特联军也摧毁了伊朗附庸把守的侧翼。易卜拉欣和他其麾下的叙利亚步兵都放弃原有战线,靠拢聚集到一处空地上做最后的抵抗。

关键时刻,阿萨德的主力大军终于赶到了战场。在阿拉伯史家的笔下,他们如沙尘暴般猛烈地从地平线上席卷至眼前,然后以相同战术从背击突厥人阵营。突骑施人则因过于专注眼前的猎物,一度因缺乏防备而陷入混乱。但他们毕竟在整体兵力上占优,稍加整顿就重新站稳脚跟。只是对于苏禄可汗而言,打击和削弱对手实力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倘若继续死斗到底,那么自己同样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所以才毫不犹豫地下令撤退。次日,他们还在回程途中第二次进攻阿拉伯主营地,但那只是为炫耀武力而发起的例行骚扰。双方都没有再遭受重大损伤,伍麦叶军队也得以安然返回巴克特拉。

稍后抵达的阿拉伯主力 挽救了整个行李车营地

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的角度衡量,阿拉伯人都是这场战役失败方。他们损失了出征以来抢到手的大部分战利品,也牺牲了为数不少精锐战士,并让敌对者的声望更为高涨。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在帝国的其他边区出现,显示出整个王朝的日暮西山。但这竟也是穆斯林在征服中亚道路上的最后一次挫折。仅仅3个月后,他们就在喀里斯坦的决战中向报了一箭之仇。

此后,突骑施的不合理的外交也显出恶果。他们要在外部遭受唐朝的压迫袭扰,还必须对抗内部的争权夺利。整个汗国迅速分崩离析,再无能力西向牵制穆斯林。但筹谋推倒突骑施的唐朝又无力填补权力真空,就反过来让阿拉伯人因祸得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行李日之战加速了穆斯林的中亚霸业。哪怕很快就会在内部爆发改朝换代斗争,也足以在怛罗斯将姗姗来迟的唐朝军队击败。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蒙古人征服莫斯科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希特勒跟拿破仑不行?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在军事历史当中,莫斯科的存在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巨坑,不论是实力多么强劲的军队来攻打莫斯科,最终都是会落到个惨败的下场。在历史上诸多兵败莫斯科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就要属拿破仑和希特勒了,他们麾下的军队在当年那个时代绝对是称得上无出其右,但灰飞烟灭的结局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莫斯科是不是真的不可征服?不过我们

  • 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发动坦克攻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了近期过去大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了,根据最新的情况显示,阿塞拜疆军方对纳卡地区发动了一次坦克攻击。2020年10月19日,亚美尼亚国防部发言人奥万尼相表示,阿塞拜疆在18日的时候试图对纳卡南部地区发起坦克攻击,但最终“被击退数公里”。那么

  • 阿塞拜疆射杀亚美尼亚老年战俘是怎么回事?这对两国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关于纳卡地区的冲突可以说已经是进入到了非常危险,难以停止的阶段了。早在10月9日俄罗斯曾经斡旋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外长级的会晤,虽然双方愿意回到谈判解决纳卡地区矛盾的谈判桌上,并且同意从10月10日12点开始停火,但是这个纳卡停火协议在维持5分钟后就沦为废纸一张。如今纳卡已经再次

  • 二战最大炸弹拆除时爆炸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2020年10月13日,在波兰境内发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一颗炸弹,这颗炸弹交给了波兰海军进行拆除处理,但是意外的是在远程操作的时候突然爆炸。炸弹爆炸的瞬间激起了运河数米高的水花,周边的小镇都能够明显的感受到炸弹爆炸时所带来的强烈震感。这枚炸弹被发现时位于当地运河水底,索性意外爆炸时没

  • 二战身高最高的人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相信很多网友都有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萌身高差的历史照片了,一位身材超乎寻常高大的德国士兵在头像的时候接受一位身材矮小的盟军士兵搜身,后者的头部只及前者的胸部,两人悬殊的身高差距营造出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成就了这场残酷战争中最具喜感的瞬间之一。照片中的德国兵名叫雅各布·纳肯,身高达2.21米,是当时世

  • 哥萨克骑兵战斗力如何?真的很强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枭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的军队里拥有哥萨克骑兵,那么我将用他们席卷这个世界。”一说起哥萨克人,熟悉历史的读者可能都会想起那些服务于沙皇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在俄国的战争史上,人们无法回避哥萨克骑兵的存在,他们是俄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在拿破仑远征俄国期间,这位著名的指

  • 为什么二战时,美国没有把两颗原子弹投在东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很多人都知道,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可以说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而关于这两颗原子弹的争议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会选择广岛和长崎这两个地方投放,为何不选择东京呢?美国没有选择投放在东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真的投在了东京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希特勒自杀,为何苏联不承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1945年的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法西斯独裁者希特勒已经很清楚的意识到德国已经无力回天了,而自己的后果也将是非常悲惨的,甚至会连累整个德国都无比悲惨。因此他在总理府后花园与自己的情人爱娃结婚,然后两人一起饮弹自杀在后花园,死前将德国这个烂摊子交给了邓尼茨。最终希特勒两人的尸体被德

  • 希特勒为何一定要自杀?为何天皇逃脱审判?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就是墨索里尼被乱枪打死,希特勒自杀,日本天皇逃脱了审判。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墨索里尼被打死理所应当,但是希特勒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杀呢?可有意思的是天皇居然还逃脱了审判,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特勒为什么非要自杀?1、希特勒手里没有筹码经

  • 卡尔自行臼炮口径多少?么发射炮弹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卡尔自行臼炮,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们不会很陌生了,这门火炮是由莱茵钢铁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制造的超级火炮,可以说这是当年德军所装备的口径最大、重量最重的自行火炮,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投入实战中最大的自行火炮。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卡尔自行臼炮吧。1936年3月,莱茵钢铁公司提出生产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