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克拉克计划是什么计划

克拉克计划是什么计划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77 更新时间:2024/2/23 8:56:45

朝鲜战争,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多少都能说出一二来。但是关于这场战争,很多人都会很质疑,那就是为美军不进行两次侧后登录呢?像1950年仁川登陆一样,抄断志愿军的后路,从而再次上演大逆转。其实1952至1953年,美军一直试图实行这项计划。但由于志愿军防御得当,这项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胎死腹中了。

一、克拉克的852计划

1952年10月,美军远东军总司令克拉克想借美国总统即将换届、急于解决朝鲜问题之机,诱导国会同意派出更多兵力投入朝鲜战场,以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克拉克专门组了一个专门的计划团队,制定了一个全新的、赌博式的冒险进攻计划,即“852”计划,内容包括正面强攻、在志愿军侧后登陆、轰炸中国东北。

其中最为大胆的,便是侧后登陆。众所周知,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第7军,出其不意地从登陆条件最不好的仁川上岸,迅速楔入仁川、汉城一线,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将朝鲜人民军击溃。

既然有这么好的战法,美军为什么不用到志愿军身上呢?一方面,有志愿军凶悍的五次攻势制造的威慑效果,美军怕被志愿军几次冲锋直接赶下海去。另一方面,美军在战略上拥有力量优势时,来不喜欢用奇谋,而是老老实实地打阵地进攻,纯粹以力取胜。

特别是志愿军1951年上半年发动了第五次攻势之后,奇微号称发现志愿军的弱点,并找到破解志愿军攻势的法门,对进攻的信心更大。而美军拥有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就更没人研究什么侧后登陆战法了。

我们以后见之明不揣冒昧地回望,如果美军在志愿军刚刚结束第五次战役之际,突然以海空军在半岛西北部登陆,能否击败志愿军且不说,至少可以取得更大战果。

而此时志愿军已经构筑了稳固的后方交通线,取得了米格走廊的制空权,想切断志愿军后路并没那么容易。再想用这个法宝,无疑显得有点过时了。

克拉克制定计划之后,自1952年10月起,到该年年底,共组织了22次联合登陆演习。克拉克为保密,严格控制了“852”计划的知密范围,美军团一级军官都不知道此事,很多美军士兵直到登上空无一人的演习阵地,才知道恍然大悟是在演习。

至1953年年初,联合国军进一步增加了兵力,在第一线共部署了17个师,其中美军4个师,英联邦1个,南朝鲜12个。在第二线,美军还布置了3个师。之所以把如此强大的部队摆在第二线,就是为登陆作战作准备。

二、美国判断:中国增派30万预备队

中国方面对美军的战略早有研究。

1952年底,时任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回国汇报工作,在向主席的汇报中说到,美国人从未放弃第二次登陆的美梦,但是怎么登陆,大概有两种方案。

请注意,邓华此时作的报告,并没有得到相关情报,对克拉克的852计划也完全不知情。之所以强调这个是要让大家明白,志愿军指挥员具有何等高远的见识。

第一种是小登陆。即从三八线我军防线的左右翼之一登陆,这是战役性的,从侧翼突破我军防线,进而不断向北推进。这种方案比较稳健,容易实施。

第二种是大登陆。即完全复制1950年仁川登陆,在我侧后大规模登陆,切断我后路,迫使我军迅速退回鸭绿江以西,从而快速结束战争。这种方式需要各种条件支持,想打好极难,风险太大。

邓华对美军的登陆兵力也有惊人的预测,认为美军现在只能抽出两三个师(与克拉克所调兵力几乎相同),这不具备大登陆的条件。如果定下这个决心,美军至少还要准备一年,也就是到1953年下半年。

美军的战法,邓华同样摸得差不多。他认为,登陆绝不会是孤立作战行动,须有正面进攻作配合,并以空降部队袭扰我腹地。这又和克拉克的计划差不多。壮哉邓华!明哉邓华!

毛泽东十分赞同邓华的报告,并分析美军如果搞大登陆,地点有可能是三个:

第一个,鸭绿江一线。

第二个,东海岸元山,这里是半岛蜂腰部的东端,可以最快达成第二次腰斩半岛之目的(这也是本标题之所以称美军登陆计划为“腰斩计划”的原因)。

第三个,西海岸镇南浦。这是美军最有可能登陆并直接威胁平壤的登陆区。

就在邓华刚刚作完报告,总参接到了苏联方面通报的情报:据美国驻日本军队的军官们最近传出的消息,美军将在1953年2月,在朝鲜发动大规模攻势,占领全部北朝鲜。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远东军总部正在收集北朝鲜海岸地图,并要求美国本土再调来4-5个师的主力部队。

这和之前邓华的分析几乎一致。综合了各方面情报后,我军立即针对性调整了兵力部署。

将之前参加一线防御作战的较强军,调到东西海岸担任岸防任务。

其中东海岸有2个军,第12军、第15军,总兵力10.2万。这两个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得惊天地泣鬼神,直接击垮美军进攻信心。另有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主要担负一线防守和缓冲任务。

西海岸6个军,分别是16军、38军、39军、40军、50军、54军,集中了志愿军的精华,总兵力约29.7万人。另有朝鲜人民军一个军团。

看得出来,志愿军把西海岸作为大概率登陆地点,进行了重点防御,并准备以反击美军大登陆为主要作战样式,在镇南浦一线进行大规模作战。

美国方面预测我军将投入30万预备队组织岸防,而我军加朝鲜人民军共计投入近50万人,大大超出了美国的估计。

三、铁胡同计划

事实上在调兵防御之前,我军始终对海岸防御操着心,恐怕美军从背后砍一刀。大范围机动迂回攻击,在我军战争思想中并不稀奇,解放战争中,中央先后作出过多次大跨步式的战略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即是光辉的典范。

不管美军的战略中有没有侧后登陆、腰斩朝鲜这一条,志司始终把海防工事建设当成长期性任务,在克拉克制定852计划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半岛东西海岸构筑坚强的工事。

志司确定,以西海岸为第一重点方向,沿海构筑连续的、多功能的防御工事,防御重点区分为反登陆、反坦克、反空降,除了地表工事,还要借鉴一线防御作战经验,构筑大量坑道工事,作为持久防御的凭恃。

东海岸为第二方向,正面工事较弱,主要在二线构成体系化的防御设施,迟滞美军登陆部队进攻速度。

有了铁原战役、上甘岭战役等经验,志愿军部队对工事的坚固度、专业化程度都非重视,不管是施工要求还是材料要求,都要达到最高标准。

当时朝鲜人民政府还处于战争恢复状态,国内工业基本被摧毁,人民生产生活也极度困难,修筑工事所需材料量极大,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国力薄弱的困难,勒紧裤腰带,充分发挥国际主义精神,从国内调来210万公斤炸药、炮兵工事木料4800立方米、铁锹20万把、镐20万把、铁锤3.75万把、铁钎14.16万根,消耗水泥28085吨、钢筋4290吨、木料33万立方米。

朝鲜人民政府下令国内所有矿都停工,矿工加入施工,防区内的朝鲜群众都动员起来参加筑路、修桥等工作。

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东西海岸便奇迹般地建成了屏蔽整个北朝鲜的工事。加上之前在正面战线构筑的永备工事,志司拥有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6240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10.9万个各种掩体,构成了铜墙铁壁。整个半岛北部如同装进钢铁工事做成的胡同里,本文称志司的防御计划为“铁胡同”计划,原因即在于此。

克拉克获悉此事,感到十分头痛。美军登陆部队虽然建立滩头阵地不难,但其机械化部队难以快速通过中国人构筑的蜘蛛网一样层层叠叠的战壕,战车、坦克开到岸上,就要面临地狱般的纵深防御,同时还要提防从地下坑道钻出来的魔鬼一样的中国人,战斗伤亡数量很有可能超过上甘岭战斗。这是登陆部队的噩梦。

美国国家情报分析,中国人很有可能建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海岸20英里,第二道在近岸地带,第三道横贯整个蜂腰部位,中国人甚至可能做到左右兼顾,双线同时响应。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中国人建立起如此高效的防备体系,绝不逊色二战时的德国、日本,可是尽人皆知的是,中国只是一个农业国,她的工业水平在美国人面前就是个笑话!

有的情报机构分认为,一旦开登陆作战,志愿军将会拼死抵抗,战争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这并不会迫使中国人停战。那样美国士兵的牺牲将毫无意义。

美国军方对志愿军防御情况做了大致判断,认为美军必须大大增加兵力,计划在5到7个师,而这个准备时间将超过一年。如果登陆大战打起来,战争时间将会拖到至少1955年。美国军费将需要追加70-77亿美元。美国当年的GDP3897亿美元,这样的支出水平沉重到无法接受。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前的承诺就是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并迅速削减财政赤字。现在以武力手段快速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他不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来赌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对战争并没有执念,黯然下令叫停了腰斩半岛计划。

3个月后,也就是1953年7月27日,没有办法解决战争的美国人,终于低下骄傲的头颅,不情愿地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三千里江山,万里钢铁工事,和平终于重新降临。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苏联传奇狙击手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人类的灾难,当年苏联为了抗击躲过纳粹分子的侵略,展现出了钢铁意志,与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苏德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规模最为庞大,交锋最为猛烈,伤亡最为严重的战争。为了驱逐外敌、保卫祖国和人民,在苏联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的人物。看过电影

  • 罗赫里之战经过,象征着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8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进入到了盛世的结尾阶段,尽管无数次的击溃东罗马、突厥、波斯以及日耳曼等一系列强劲的对手,但是却很难再将自己的领土向外扩张。不仅难以逾越北方的高加索山脉,还在西方的比利牛斯山脉与东方的天山山脉遭遇挫败。但真正预示其军事巅峰结束的区域,却是很容易为后人所忽略的南亚次大陆。哪怕阿拉伯

  • 波兰国内军在敌后活跃多年,为何还会败给衰落的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若要说去敌后游击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多少都懂得一些。游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景象。先不说中国战场和法国抵抗组织,南斯拉夫有铁托游击队,苏联也有大把大把的游击队,意大利的游击队干脆绞死了墨索里尼。可以说,敌后游击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之前说的那几个,也可以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军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但最后却败给了朱元璋,这场经典战役也是被载入史册。很多人不理解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为何最后还输给了朱元璋,实际上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的失误。陈友谅如果拿出部分兵力牵制洪都,然后在派主力攻占应天,那朱元璋将会陷入被动,难以展开拳脚。可惜陈友谅把主

  • 一战结束法国政府为何允许法国女性嫁给华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次战争就像是绞肉机,把资本主义的美梦绞的是稀碎稀碎的,同时也搅碎了当时各个参战国的元气和精力。就像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吹起来的巨大气球,最后被一战这根针轻而易举的扎破。4年的战争,30多个国家,15亿人纷纷卷入其中,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政治、经济严重衰败

  • 二战欧洲最后一战,苏军追杀90万逃跑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欧洲战场要比亚洲早一些结束,纳粹德国在5月初宣告灭亡,正式投降是在柏林战役之后。纳粹德国无力回天,大部分纳粹高层开始集体自杀,德军已经失去了指挥官,而国内也已经事无兵能够再战。1945年5月8日,在柏林城的残垣断壁之中,德军的最高统帅凯特尔向苏军投降。他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尔特&

  • 17世纪沙俄火枪兵为何要带个笨重的大斧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老电影《傲蕾一兰》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了,尤其是老一辈的人,这些老电影对于历史的考究都是非常严谨和真实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沙俄士兵的服装、武器考究很严谨,这其中,俄国人用一种很独特的冷兵器,形状很类似中国人说的“斧头”。可以看出,在近代俄国的作品当中,这种大斧的武器是屡

  • 兰里岛之战鳄鱼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太平洋战争,在1942年中途岛之战的胜利之后,太平洋的战局便发生了180度旋转。1945年的1月到2月,以英国为主的盟军部队在缅甸与日本展开了最后和决战。英国皇家装甲兵团第146团与英国皇家海军第三突击队,准备拿下缅甸海域的兰里岛。兰里岛共有2300平方公里,属缅甸东部第一大岛。兰里岛靠近孟加拉湾,

  •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为何不使用倾斜装甲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关于当年德国虎式坦克的传奇丝毫没有显得褪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可以说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标签。不过说起虎式坦克,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点,那就是虎式坦克为何采用的是垂直装甲而不是倾斜装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虎式坦克

  • 朝鲜战争美国指挥官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在整个朝鲜战争当中,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美国因为各种原因,一共更换了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以及三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其实就是一群草包和饭桶,其实非也。这些人可都是一些响当当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姐介绍介绍这几位吧。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