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苏联传奇狙击手是谁

苏联传奇狙击手是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18 更新时间:2024/2/23 12:04: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人类的灾难,当年苏联为了抗击躲过纳粹分子的侵略,展现出了钢铁意志,与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苏德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规模最为庞大,交锋最为猛烈,伤亡最为严重的战争。为了驱逐外敌、保卫祖国和人民,在苏联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的人物。

看过电影《兵临城下》的人们,无不为片中的英雄男主角精准的枪法所赞叹。片中男主角瓦西里,就是这英雄之一,他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苏联牌狙击手。

像他这样的狙击手,其实远不止一个,苏联有众多王牌狙击手,在二次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有人给他们排了个榜,而这其中排第六的就是谢苗·诺莫科诺夫。

他是苏联史上最强的“黄种人狙击手”。

视力超群,天才猎手

虽然谢苗·诺莫科诺夫这个名字乍一听,是个地道的俄罗斯人,但实际上看到他的照片,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中国人。

事实上,诺莫可诺夫就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在俄罗斯,他属于通古斯族。

诺莫科诺夫的家就在著名的贝加尔湖畔,因为历史原因,这一带很早就已经被划归为俄罗斯统治,因此当地的居民很多都已经开始说俄语,使用斯拉夫姓氏。

诺莫科诺夫的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捕鱼和打猎为生,常年在外兴安岭中狩猎各种动物。

谢苗-诺莫科诺夫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跟随父亲扛起了枪,来到外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一起跟父亲打野。

诺莫科诺夫从小就视力超群,就跟布雷斯塔警长一样,诺莫可诺夫拥有一双鹰的眼睛。据说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用一双凡胎肉眼看见空中鸟儿飞行时掉落的羽

也因此,在村子里诺莫可诺夫得了一个“鹰眼”的称号。猎人拥有这样一双眼睛就好比老虎插上了翅膀一样,诺莫可诺夫作为一个天生的猎人。

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被他捕捉到,就逃不过他的枪口。

小时候,因为山区土地的贫瘠,粮食常常不足,家里贫穷而常常饱受饥饿困扰的诺莫可诺夫,不得不终日在山野和丛林中混迹狩猎。

严酷的外兴安岭和长期的狩猎经验,使得诺莫科诺夫从小磨砺出沉着、静和坚韧的性格。

他能花很长时间蹲守猎物,只为找准机会开枪射击,只要找到机会,一旦瞄准就弹无虚发,猎物应声落地。

诺莫科诺夫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猎人,他几乎具备了一个优秀的猎人应该具备的各种品质,视力好、枪法准、性格沉着、头脑冷静等等,这些无不为他日后从军担任军中狙击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跟几乎所有的通古斯猎人家庭一样,诺莫可诺夫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从来没有上过学,但是诺莫可诺夫的手非常的灵巧。

狩猎的收获并不稳定,因此诺莫可诺夫还学了一门木工手艺。靠着狩猎的技巧和木工的手艺。

诺莫可诺夫在老家日复一日平静的生活着,因为他枪法准,每次打猎都收获颇丰,因此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养了9个孩子也并没有让他们饿着。

保卫祖国,崭露头角

而这平静的生活,最终随着德国撕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侵略苏联而结束。随着德国的入侵和早期苏联军队的节节败退,一时间,整个苏联笼罩在德军兵临城下的阴影下。

由于早期的战损庞大,苏联仅靠当时剩的现役军人根本无法抵御德国的不断进攻,于是苏联发布了大规模的征兵动员令,一时之间,整个苏联举国上下热血沸腾、全民皆兵。

在整个时候,已经40岁步入了中年的诺莫可诺夫,也响应国家的号召,入伍参加了苏联红军,正式开了自己的传奇一生的军旅生涯。

由于诺莫科诺夫是通古斯人,长着一张亚洲黄种人的脸,而且因为没上过学,连字也不认识,因此在招募的新兵中非常的不起眼,并不引来关注,也不受军官们待见。

新兵营里,军官们只是诺莫可诺夫分配了后勤工作,说是后勤,其实就是打杂去了。

最开始的时候诺莫可诺夫被派去炊事班帮厨,可是诺莫可诺夫枪法虽然好,刀法却差得一塌糊涂,他连面包都切不好,经常受到抱怨。

最后,无奈的军官们只能派诺莫科诺夫去抬担架抢救伤员。诺莫可诺夫是个老实的猎人,在部队任劳任怨,从不啰嗦。而他猎人的本性却正埋伏在他的心里,随时可能迸发出来。

直到有一次,诺莫科诺夫照例正在抬着担架抢救伤员。抬着担架的诺莫可诺夫在路上突然敏锐的发现可能有敌人埋伏。

他用他敏锐眼睛的余光扫描周围,果然发现有一个敌人像一头等待猎物的狼一样,此时正埋伏在远处的一片草丛里。

诺莫可诺夫眼疾手快,抄起他的步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候瞄准,几乎就是举枪刹那间,便扣动了扳机,敌人发射了子弹。

这颗子弹果然精准地击中了埋伏在草丛中的敌人,敌人当场毙命。跟诺莫可诺夫一起的苏军士兵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幸运地躲过了死神马上就要挥向他们的镰刀。

部队往往比平民更需要英雄来提高士气。很快,诺莫可诺夫神枪手的名声就在部队开始里流传开来。

部队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狙击手的苗子,于是马上把诺莫可诺夫调往狙击手部队,并开始对他进行专业的训练。

战争之所以残酷,因为交战双方总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才可以。和诺莫科诺夫之前在深山里打猎不同的是,狙击手在狩猎敌人的时候。

同时自己也可能被敌人狩猎,要时刻注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而这个天才的狙击手,只经过了短暂的训练,便已经合格,并被派往前线参加一线战斗。

从这时开始,诺莫可诺夫开始真正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打开了他传奇狙击手的序幕。

烟不离手,杀敌数百屡立战功

在残酷的战争中,诺莫克诺夫一直在当时战况最艰苦的列宁格勒外围作战,面对有如潮水般并配备强大军备的的德国和芬兰军队,诺莫克诺夫在刚上战场的半年内,就已经击毙了160多个敌人。

为了鼓励部队的士气,苏军很快就将诺莫可诺夫作为英雄的楷模开始进行宣传。诺莫可诺夫也因此还获得了一枚列宁勋章。

要知道列宁勋章对苏军战士来说,是至高的荣耀,在整个战争的前两年内,只颁发给了20多个战功极其出众的人,其中便有诺莫可诺夫。

在整个欧洲战场上直到战争结束,诺莫可诺夫一共击毙了361名德军,其中甚至包括一名德军准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随后苏军对日宣战后,诺莫可诺夫又随军进入东北,在短短的时间内击毙了7名日本关东军士兵。诺莫可诺夫的整个狙击手生涯,最终击毙了368名敌人。

而诺莫可诺夫最得意的,还是他培训了几十个狙击手。他最得意的学生后来共击毙了264名敌军,在苏军王牌狙击手排行榜上也榜上有名。

诺莫科诺夫虽然是战斗英雄,但他对金钱和名誉并没有过多的欲望。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用老式烟斗抽几口。

现存的关于诺莫可诺夫的照片上,每一张上面他都是烟斗不离手。无论在平静的闲暇时光,还是紧张的前线战场,甚至是在朱可夫元帅的见面会上,诺莫科诺夫都会带上他的烟斗,不肯放下。

诺莫科诺夫的烟斗说普通也普通,说不普通也不普通。好像战斗机飞行员每击落一架敌机就喜欢在机身上画个标记一样,诺莫可诺夫每击毙一个敌军就会在烟斗上刻一个标记,圆点代表士兵、十字代表军官

因此,诺莫可诺夫的烟斗就是他的军功章。后来,因为他击毙的敌人实在太多,烟斗已经刻不下了,部队里有专门送了他一个象牙做的新烟斗。

战争结束后,诺莫科诺夫又回到了阔别四年的老家,继续做他的木匠,叼着烟斗回归了平静的生活。

英雄诺莫可诺夫的神枪手的事迹,则在当地广为流传,一直受着当地人的尊敬和崇拜。

英雄不问出处,诺莫科诺夫虽然并不是俄罗斯主流民族,也没有多少化知识,但是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实我国也有很多虽然有着外国人的外貌,却有一颗实打实中国心的英雄,比如林虎将军。

这也启示我们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不拘一格,不能简单地从外貌和直观印象就做判断,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要看其清楚其内在才能不错过真正的人才。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罗赫里之战经过,象征着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8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进入到了盛世的结尾阶段,尽管无数次的击溃东罗马、突厥、波斯以及日耳曼等一系列强劲的对手,但是却很难再将自己的领土向外扩张。不仅难以逾越北方的高加索山脉,还在西方的比利牛斯山脉与东方的天山山脉遭遇挫败。但真正预示其军事巅峰结束的区域,却是很容易为后人所忽略的南亚次大陆。哪怕阿拉伯

  • 波兰国内军在敌后活跃多年,为何还会败给衰落的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若要说去敌后游击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多少都懂得一些。游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景象。先不说中国战场和法国抵抗组织,南斯拉夫有铁托游击队,苏联也有大把大把的游击队,意大利的游击队干脆绞死了墨索里尼。可以说,敌后游击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之前说的那几个,也可以

  •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军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但最后却败给了朱元璋,这场经典战役也是被载入史册。很多人不理解陈友谅占据巨大优势,为何最后还输给了朱元璋,实际上陈友谅败北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战略上的失误。陈友谅如果拿出部分兵力牵制洪都,然后在派主力攻占应天,那朱元璋将会陷入被动,难以展开拳脚。可惜陈友谅把主

  • 一战结束法国政府为何允许法国女性嫁给华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这次战争就像是绞肉机,把资本主义的美梦绞的是稀碎稀碎的,同时也搅碎了当时各个参战国的元气和精力。就像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吹起来的巨大气球,最后被一战这根针轻而易举的扎破。4年的战争,30多个国家,15亿人纷纷卷入其中,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政治、经济严重衰败

  • 二战欧洲最后一战,苏军追杀90万逃跑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欧洲战场要比亚洲早一些结束,纳粹德国在5月初宣告灭亡,正式投降是在柏林战役之后。纳粹德国无力回天,大部分纳粹高层开始集体自杀,德军已经失去了指挥官,而国内也已经事无兵能够再战。1945年5月8日,在柏林城的残垣断壁之中,德军的最高统帅凯特尔向苏军投降。他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尔特&

  • 17世纪沙俄火枪兵为何要带个笨重的大斧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老电影《傲蕾一兰》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了,尤其是老一辈的人,这些老电影对于历史的考究都是非常严谨和真实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沙俄士兵的服装、武器考究很严谨,这其中,俄国人用一种很独特的冷兵器,形状很类似中国人说的“斧头”。可以看出,在近代俄国的作品当中,这种大斧的武器是屡

  • 兰里岛之战鳄鱼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太平洋战争,在1942年中途岛之战的胜利之后,太平洋的战局便发生了180度旋转。1945年的1月到2月,以英国为主的盟军部队在缅甸与日本展开了最后和决战。英国皇家装甲兵团第146团与英国皇家海军第三突击队,准备拿下缅甸海域的兰里岛。兰里岛共有2300平方公里,属缅甸东部第一大岛。兰里岛靠近孟加拉湾,

  • 虎式坦克为何采用垂直装甲,为何不使用倾斜装甲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战争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关于当年德国虎式坦克的传奇丝毫没有显得褪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可以说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标签。不过说起虎式坦克,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点,那就是虎式坦克为何采用的是垂直装甲而不是倾斜装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虎式坦克

  • 朝鲜战争美国指挥官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在整个朝鲜战争当中,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美国因为各种原因,一共更换了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以及三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其实就是一群草包和饭桶,其实非也。这些人可都是一些响当当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姐介绍介绍这几位吧。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

  • 开伯尔山口为什么守不住,古印度人为何不修筑关卡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开伯尔山口,这个位于如今巴基斯坦西北地区的山口,是兴都酷什山脉与苏莱曼山脉之间的一条狭窄的通道。也就是这个狭窄的山道,影响着印度数千年历史的关键。对于中国人来说,像这样的地形再国内有太多,不是什么稀奇事。诸如山海关、居庸关、剑门关等等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要道。如果放在中国人手中,估计开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