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下廉颇最后能守住吗?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下廉颇最后能守住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3/12/6 13:41:54

说到长平之战其实小编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这个战役实在是太惨了,前前后后双方竟然死了六十万人,这在古代这个数目怕是数都数不清楚了,这场战役如果有研究的网友或许会发现,那就是赵国派了赵括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去做将领,而换下了廉颇了,有的人就说了,这场战役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最后能守得住吗?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看看!

长平之战,大家心目中都以为是因为换将赵括,才导致全军覆没。其实就算一直是廉颇将军,长平之战,最终也是守不住的。这本来就是一次必败无疑的战争。

秦朝自商鞅变法,又历经几朝名主名相。实力已非其他六国可比。六国或遭秦国军事打击,或被秦国兼并土地。六国虽几经合纵,丝毫撼动不了大秦。

秦国白起攻克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和韩都新郑的道路,坐等上党投降。上党郡守冯亭,不愿归顺秦国。遂想出把上党献给赵国。一来可以转移秦国的军事打击目标,二来可以让赵韩结成同盟。

赵孝成王召集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商议。赵豹认为接收上党郡,以弱小国家去夺取强国的东西,将得不偿失,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无奈上党实在是个大馅饼,赵孝成王最终抵挡不住诱惑,采用了赵胜的意见,接受上党郡。

秦国花费了大力气,眼看到手的肥肉,又怎么可能拱手让给赵国。想必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早已是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只等着狠揍赵军一顿,夺回本属于自家的胜利果实。

秦国在士兵士气上已经先胜赵国一筹。

赵国初定战略,派廉颇驻守上党。理由是廉颇打野战打不过白起,防守却未必会输给白起。

赵孝成王意识到接受上党郡,会带来战争。但却没有认真的分析此次战争,可能会发生的种种走向,并制定应对的策略。

秦军派王龁为将。两军在长平交战几次,赵军接连几次失败。廉颇遂改变战略,坚守不出。

此时的秦军虽然在战役上节节胜利,但并未消灭赵军的有生力量。双方都缺乏奋起一博将对方置之死地的实力。双方多死死地盯着对方。

这时候除了考验双方将领的意志力,更多考验的就是坐镇后方的最高统帅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的意志力和决策。

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率先沉不住气了。不但不听从卿之言,去拉拢楚魏,合纵诸候。反而出了一个大昏招,派郑朱去找秦国媾和。

这就好比把底牌亮给秦昭王看了。“我怕你,我不敢和你打,我打不过你。”估计本来也处于焦虑状态的秦昭王此时真的笑掉了大牙,“这厮这么快就扛不住了。”

就算秦昭王本来没有必胜的信心。相信,赵孝成王的这个做法,坚定了秦昭王此战必胜的信念。

战争刚有不顺,赵孝成王既没有审时度势,采用最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方案,合纵诸候。反而轻易改变既定策略,采取的还是一个下下策,媾和。

秦国趁机大肆宣扬赵国请求媾和的事,以绝其他诸候国增援赵国的想法。同时他又不答应赵国的求和。

赵孝成王无论是从心理承受力,还是决策力,和秦昭王相比,差距都不是一点点。

秦国派出间谍离间赵孝成王和廉颇的关系。

秦国这次离间的目的,大概就是逼赵孝成王换下坚守的廉颇,改派进攻的将领,争取速战速决。

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一再下令廉颇出击。在廉颇不听从命令时,改换了赵括。这时,秦国秘密派出武安君白起。最终,赵军战败。白起用诈将赵国四十万士兵全部坑杀。

话说回来,就算廉颇没有被赵括替代。按照赵孝成王最初的设想,廉颇只坚守不战。那么这场战争就会打成持久战。持久战比拼的就是国力,拼粮草、拼后勤。那么,赵国能拼得过秦国吗?事实上,赵国是根本无法与秦国对耗的。

首先,从人口角度而言,秦国有五百万,赵国只有三百万。

其次,从地理角度而言,秦国地处关中,易守难攻,只要集中精力对付赵国即可;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各个方向都得派兵把守,难以做到完全集中兵力。

再次,从经济角度而言,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直奖励农耕、军功,奠定了农业在产业结构上的绝对核心地位,故而粮食的生产和储备非常雄厚。赵国工商业和服务业比较发达,这在和平年代是利润丰厚,可到战时就会面临粮草供应不上的问题。

因此,一旦战争演变成持久战,赵国还是必败无疑。但至少,赵国的精锐部队,不至于受到这么沉重的打击。如果采取正确的策略,合纵诸侯,迫使秦军撤兵,也有可能。不过这都只是猜测,历史毕竟真实的摆在那里。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诸葛亮的聪明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这个人简直就是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智啊,聪明到无与伦比了,但是小编觉得诸葛亮其实是被夸大了的,就比如说六出祁山这件事情,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什么就算不出来会以失败而告终呢?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正史中诸葛

  • 长平之战其他五国为什么不帮赵国打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歼灭战了,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100万,而赵国的45万军队最后更是全军覆没。秦国和赵国如果有一方先倒下,那统一基本上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其他五国看到赵国快不行了为什么不进行支援呢?等秦国获胜这些效果根本无力对抗秦国的进攻,但是帮赵国又怕赵国最后成为这个秦国,所以也

  • 赤壁之战真的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大量资源进行拍摄,场面也是相当精彩。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确算是发生过,但故事的主角却不是诸葛亮,可以说,这件事情原本与诸葛亮也是没有一点关系。那么,真正借箭的主人公是谁呢?说起赤壁

  • 万历援朝战争中,明朝和日本火器谁更加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万历援朝战争这个战争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当然了也反应了当时那个朝代的一些情况和一些事情了,最近很多网友也说了,这个时候的朝廷其实看起来非常的给力,所以会选择援朝抵御倭寇,那么就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明朝的火器和日本的火器是非常的话说的,有人做了一个对比,那就是明朝和日本火器谁更加厉害呢?下面就

  • 马谡如果不失街亭,诸葛亮北伐成功的几率会增加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诸葛亮其实在用人方面小编觉得还是有一些欠妥当的,我们多的不说了,就拿马谡来说吧,这个人的的确确是有能力,但是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诸葛亮让他守街亭真的是失算了,所以也是很悲剧的,但是如果我们做个假设,马谡不失街亭,诸葛北伐的成功几率会不会变大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马谡不失街亭诸葛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三国时期有三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夷陵之战就是其中的最后一场,发生在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被孙权擒杀之后。刘备借口为关羽复仇,同时也要夺回必争之地荆州的所有权,出兵东吴。但是,刘备并没有在出征之前带上一向为他出谋划策的诸葛亮,那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刘备没有让诸葛亮一同前去呢?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方曹操刘备谁更惨?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但是这两场战役对于败者来说影响却是天差地别。赤壁之战算是曹操统一北方后的第一次大败了,但是这场战役的地点并不在北方,所以就算是曹操输了也可以回到大本营休整。夷陵之战对于刘备来说基本上有着毁灭性打击,原本蜀国就非常依赖荆州,夷陵失败不仅地没了,整个国力也削

  •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围而不打断黄忠水源会取胜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黄忠和夏侯渊这两名老将还是有很多的接触的,但是最让人们熟悉的就是“定军山之战”了,这场战役非常的大,而且也非常的惨烈,在外人看来战争场面异常的好看,但是结果也是让人们经常讨论的事情,有的人就问了,如果当时夏侯渊把黄忠围起来,不打黄忠,而是把黄忠的水源给切断了,那么夏侯渊最

  • 为什么秦国首先要攻打韩国?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古人做事,讲究三思后行,这一点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要发起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没有充足的准备当然不行,有了准备,还要有规划。秦始皇对六国发动战争期间,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邻居韩国。当时,与秦国接壤的并不是只有一个韩国,还有另外三个国家,但是为什么秦国会选择首先对韩国发起战争?公元前230年

  • 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黄巢起义很多网友应该都知道的这个战役其实知道的人应该是知道他有多么的经典的,不知道的人对这个战役其实一点也没有感觉的,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战役到底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唐朝自618年建国以来,一直在突厥、沙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下生存,曾经有过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