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几万北伐军为什么能轻轻松松的打倒北洋军阀?

几万北伐军为什么能轻轻松松的打倒北洋军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4/1/24 23:41:05

说到“北洋军阀”其实这个军阀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应该还是非常厉害的了,但是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那就是这个军阀好像非常的脆弱,脆弱到只有几万的北伐军却能轻轻松松的打倒北洋军阀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了!

北伐战争前后的这段历史,其实比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要复杂的多!当时北伐军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而北洋军阀也没有书本上描述的那么强。其实北洋和国民政府,双方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北伐战争的过程也是反反复复,并非是吹枯拉朽,一边倒式的战争。

这里先讲一下当时的背景。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的内部,内讧不断。先是国民党的左、右派之争,接着是国共之争。最后大家坐下来达成了共识:先北伐,打倒了北洋军阀之后再说。

与之同时,北洋军阀方面也是内讧不断,军阀之间相互打,一天都没有消停过。

首先是吴佩孚,他其实是最惨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的精锐全部被消灭。在奉军和冯玉祥的联合进逼下,吴佩孚只得灰溜溜的乘军舰南下,准备到湖北东山再起。因为当时的湖北督军萧耀南是吴佩孚一手提拔的心腹,吴佩孚对萧很信任。然而萧耀南根本就不欢迎吴佩孚,他派人给吴佩孚带信,让吴佩孚别进湖北。吴佩孚走投无路,只得又灰溜溜的回洛阳老巢了。没过多久,镇嵩军杀进了洛阳,吴佩孚再次灰溜溜的宣布下野。这个时候萧耀南派人跟吴佩孚说,愿意出路费,让吴出国。其实萧是怕吴佩孚在河南待不住了,又回湖北对自己不利。

吴佩孚正在犹豫的时候,冯玉祥的部队又杀到了河南,准备把吴佩孚逼出河南。吴佩孚当时就火了,准备乘火车到湖北,跟萧耀南掰掰腕子。结果萧耀南派人把京汉铁路给拆了,就是不让吴佩孚入湖北。无奈之下,吴佩孚只得在湖北的广水县下车。一时间茫茫中国,竟无吴佩孚的栖身之地,简直就是惨呐。

再看孙传芳张作霖,这两位此时也没有好到哪去。在解决了吴佩孚之后,张作霖和冯玉祥又内讧了。当时的情况是张作霖略强一点,冯玉祥稍弱一些。冯玉祥为了扳倒张作霖,暗中拉拢了直系的孙传芳,让他在南方起兵驱逐张作霖的势力。

1925年10月,孙传芳联合陈调元,二人在江苏和安徽大败奉军,全歼奉系三个师,控制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但其实都是临时扩充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孙传芳只是名义上的总司令,其实五个省都是各有督军。

当孙传芳对奉系反击时,冯玉祥也派人乘机夺取了山东、直隶。正当张作霖想全面反攻的时候,郭松龄又被冯玉祥给策反了。冯玉祥再次乘机夺取了天津,把战线推进到山海关。此时的张作霖都打算下野了,后来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才平定了郭松龄叛乱。但经此一战,奉军的精锐也内耗的差不多了。

郭松龄反奉的时候,冯玉祥没有出手,在一旁冷眼旁观。等到张作霖平定郭乱后,明摆的就要开始报复了。于是,冯玉祥宣布下野。跑去找吴佩孚联合,准备跟吴佩孚联合反奉。

冯玉祥当时为什么找吴佩孚呢?这是因为此时湖北督军萧耀南的日子也不好过,段祺瑞被冯玉祥和张作霖请出山之后,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打压萧耀南。身在南京,同为直系的孙传芳通电全国,号召全国的直系同仁众志成诚,不要内讧,共同讨伐张作霖。再加上当时萧耀南身边的心腹也都是吴佩孚的心腹,他们都赞成迎回吴佩孚。萧耀南无奈,只得请回吴。于是流浪了几个月的吴佩孚就回到了湖北,就任十四省讨贼总司令。

吴佩孚东山再起,冯玉祥肯定要巴结了。可问题是,冯玉祥跟吴佩孚是死仇。吴佩孚的十四省讨贼总司令,讨伐的是他冯玉祥,不是讨张作霖。所以,吴一出山,就发出通电,把联冯讨张变成了联张讨冯。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大举进攻,国民军被迫放弃天津、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这一下,北方开始了四个月的大混战。

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打冯玉祥,表面上看没什么毛病。可问题是,湖北督军萧耀南不赞成打冯玉祥。吴佩孚在当时是个光杆司令,所有的军费都要靠萧耀南在湖北筹划。所以吴佩孚的内部其实是很不团结的!并且吴佩孚把湖北的精锐全部调到了北方打冯玉祥,这就导致湖北的兵力空虚,对湖南的控制很不牢固。

当时的湖南督军是赵恒惕,他有四个师。另一个湖南的实权派唐生智跟他不和,而且唐生智倾向革命。于是赵锡桓就跟唐生智在湖南打了一仗,唐生智不敌赵锡桓,向广东方面请求支援。乘这个大好机会,北伐军的第四、第七两个军先期进入湖南,协助唐生智稳定了湖南南部的局势。唐生智和赵锡桓各占半个湖南,唐生智的部队也随即加入了北伐军,被编为第八军。而且当时,湖北督军萧耀南病死了,湖北驻军群龙五首。这一来一往,北伐军的实力加强,吴佩孚一系的实力大大削弱。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北伐军在广东誓师北伐。当时吴佩孚的军队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后院起火了还不知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伐要先打吴佩孚的原因,因为北伐军已经先期拿下了半个湖南,湖北的兵力空虚。

当北伐正式开始之后,冯玉祥的国民军也被打的半死不活了。张作霖当时没把北伐军太当回事,觉得就是是一帮乌合之众,吴佩孚应该能搞定,冯玉祥才是心腹大患。另外他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所以他就没有支援吴佩孚,对战争采取观望态度。

另一个直系悍将孙传芳,他跟张作霖想得是一样的,也觉得北伐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吴佩孚应该能搞定。他也想吴佩孚和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他好去收拾残局,也不派兵去增援吴佩孚。然而前面也说了,吴佩孚的主力部队正在北方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而在湖南、湖北的兵力虽然号称有十万人,但都是一些战斗力很弱的杂牌军。

并且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前面提到过,吴佩孚他自己是光杆司令,手底下的兵全部都是别人的。湖北督军萧耀南让着他,所以湖北的军队都让他指挥了。但是当时跟吴佩孚同属一个联盟的河南督军靳云鹗就没有萧耀南那么好的脾气了。吴佩孚打冯玉祥,靳云鹗支持,因为冯玉祥威胁大;吴佩孚挨北伐军打,他就不支持了,因为他觉得北伐军离自己还远的很。他也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个两败俱伤,他再去收拾残局。

由此也可见,吴佩孚号称二十万之众。然却实力虚弱,表面地盘有河南和湖北的全省、直隶与湖南的部分。但事实上,河南、湖南、直隶的军队都是自成体系,根本不甩吴佩孚。吴佩孚可依靠力量非常有限。

等到吴佩孚调兵回湖北的时候,湖南全省都被北伐军攻克了。这个时候的吴佩孚,他是以湖北一省的力量单挑拥有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北伐军,他要不输都见了鬼了!等到北伐军进军湖北,在丁泗桥和贺胜桥连战连捷,包围了武昌后。吴佩孚已然是大势已去,他帅余部逃到了河南。这个时候靳云鹗该救援了吧?然而并没有。

靳云鹗驻军鸡公山,直接以河南省最高统帅自居,下令收缴了吴佩孚卫队的军械,逼走了吴佩孚。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根本无力反攻湖北。所以吴佩孚这一系,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人不团结,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吴佩孚被消灭后,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他跟吴佩孚一样,虽然号称拥有二十万大万,坐断东南五省。但事实上,他的政治根基非常浅薄。这一点前面也提过,孙传芳统治的五个省,各有督军。名义上听他指挥,然而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

福建和浙江两省非常反感孙传芳的统治,自治倾向比较浓厚。当北伐军一路上攻过来时,当地的本土军队望风迎降,纷纷倒戈。浙江的本土派夏超(浙江自治运动领袖)甚至直接举兵谋反,试图策应蒋介石。当北伐军进逼南昌的时候,孙传芳的长江海军就开始与蒋介石媾和秘密倒戈。结果,南昌一场败仗下来,孙传芳就在江南地区完全站不住了!当时他手上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部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北伐军已经控制六个省了,现在的实力对比是北伐军的六个省削他两个省,吊起来打都可以。

其实北洋军阀当时如果联合起来,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不就被他们打垮了么?然而现实却是不管谁挨打了,第三方就是不去救,坐视其被北伐军消灭,然后再轮到自己遭殃。反观北伐军,虽然内部也有隔阂,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就是先消灭北洋军阀。其它的都可以缓一缓。

当孙传芳败退江北后,北伐战争的第一阶段也宣告结束。纵观这一阶段的战争过程,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实力真的是被夸大了。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精锐不多。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可小觑。这除了共产党的影响力之外,苏联的帮助也是关键因素。另外,冯玉祥在北方牵制住了张作霖的部队,让他不敢南下。间接的也帮助了北伐军能够顺利的消灭吴佩孚,打残孙传芳。

张作霖和吴佩孚联手打他后,冯玉祥直接就去了苏联找援助。等到北伐军誓师后,他就从苏联回来了,在苏联的帮助下整顿军队,于1926年9月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国民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而在此后不久,阎锡山也宣布加入国民国民军,山西全省响应北伐。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是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四派人马围殴张作霖和孙传芳。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PK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虽说北伐军在早期面对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时候,兵力上确实有差距,但是北伐军的装备比北洋军好太多了。据苏联顾问的统计:北伐军十万人,拥有九百多支机关枪;北洋军七十万,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北伐军拧成一股绳,北洋军却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一个拳头,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手指头戳人戳不疼,一拳头过去立马能把手指头打骨折。

另外,信仰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北伐军在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地扩充实力,可谓是越打越强。而北洋军阀仍然是清朝时期的那种老套路,先用巨资砸出一支军队,然后就没有任何的预备兵员了。军队打完了就完了,没有二次武装的能力。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一次性军队!而北伐军是靠苏联援助,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军队损失了随时刻可以补,依靠基层党组织,兵源压根就不是问题!

关于信仰,最后再说一个小故事。宁汉政府合流后,第四军的国共士兵反目成仇,在战场上拼刺刀时相互质问对方,为什么叛变革命!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当时的北伐军,都是有信仰、有理想的一群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往往会被政治家们左右,变成了时代的炮灰。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萨沃岛海战美军为什么会惨败?萨沃岛海战详细过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二战中,日本是不敢和美国正面交手的,所以每次都会采用战术袭击。偷袭珍珠港是完全没打招呼,也毫无征兆,所以暂时让日军取得了上风。但萨沃岛海战美军却大败日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战后美军也承认这次日军的战术袭击,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毕竟这次双方可是有警觉性的。下面就为大家仔细讲讲萨沃岛海战的过程,还有美军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赵军为何没人反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长平之战大家也知道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坑杀了四十万大军了,可见当时这样的情况是多么的可怕啊,所以战争也一直被人说道,但是我们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其实最后这些被白起坑杀的四十万人明明知道自己要死了,为什么没有人起来反抗呢?如果白白的死为什么不选择最好奋力一搏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

  • 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松锦之战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场战役了,这场战役可以说很厉害了,明朝和清朝都投入了有接近十几万的人数了。前前后后打了有将近两年,最后明朝也算是败了,明朝败得很惨,那么作为敌人清朝,他们的损失又有多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在这次大战的起初阶段,清军损失也是挺

  • 二战太平洋战争是怎样发动的?太平洋战场有多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太平洋战争是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导火索开战的,整个战争经历了三年八个月,参战国高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人,最终同盟国击败日本获得胜利。在太平洋战场上也是相当的惨烈,如果大家有看过相关的电影应该也都了解,不管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最后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直接投降。

  • 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真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1941年,当时欧洲和亚洲在轴心国的攻势下,已经快要全面沦陷了。而美国却一直找不到理由参战,主要是美国国会一直不同意参战,所以当下美国需要一个理由加入到二战当中,并且是美国上下都支持的理由。我们也都知道,美国后来参战是因为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相当于是帮美国解决了一个难题。不过有人怀疑当年美国是故意让日

  •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说赵括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之上,而廉颇又是以防守著称,但越拖下去对赵国越不利,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才派

  • 长平之战如果让李牧指挥,能否扭转颓势一举败秦?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长平之战其实这场战役也非常的让人能记住了,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几场如此惨烈的战役了,只说一个数据啊,那就是45万人,前前后后竟然坑杀了45万人之多,所以真的是非常的惨烈,但是我们如果做个假设,假设当时让李牧去上阵当指挥,那么是不是能扭转局势呢?会不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个问题一起分

  • 俄国老兵为何劝说新兵在战场上尽量不要带钢盔?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在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必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将整个欧洲化为废墟,是一次以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全球性世界大战,这次大战下来军民共伤亡9000多万人,可想战争的残酷与激烈。那么在战争中士兵的装备肯定是少不了钢盔的,钢盔虽然不是绝对的防御,但是钢盔可以阻挡炸弹碎片飞射来的致命伤

  • 关羽进攻襄樊刘备为什么不支援?刘备当时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为什么刘备没有派兵支援关羽呢?虽然关羽开局非常的顺利,但后来孙权的加入打破了这个平衡,让关羽腹背受敌,根本连逃跑的路线都被堵住了。如果刘备当时能够及时出兵为关羽打开一条血路,关羽不死不说,刘备也不会发动夷陵之战。可能这个蜀汉的历史都会被改变,所以这里刘备算是犯下了一个比较大的失误

  • 清缅战争是怎样的?富察傅恒在其中是个什么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还珠格格》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延禧攻略》中也有很多与它相似或重叠的情节,毕竟人物都是乾隆时期的人物,有些类似也是很正常的。而在这两部剧当中,都提到了一场战争,那就是清缅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历史上的富察傅恒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对于清缅战争来说,他有些什么样的作为呢?还记得曾经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