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是有什么目的吗?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是有什么目的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90 更新时间:2023/12/21 5:41:37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了主动反击的策略,发动了淞沪会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和日本两方投入了非常大的兵力,共计约有一百万人,死伤人数也非常多,成为整个战争时段最惨烈的战役。这场战役前后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也并不是什么巧合,那么,持续三个月是有什么样的目的呢?

之所以选在淞沪另辟战场,是因为在华北中国军队毫无胜算

淞沪会战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型会战,且由中国方面主动发起。当时国民政府与蒋介石为何选定上海与日军开战,又不断扩大战争规模呢?

七七事变后,日本不断从朝鲜、本土向华北增兵,当中国驻屯军改编为华北方面军时,总兵力已有8个师团,这还不包括原驻屯军混成旅团和加入察哈尔作战的两个关东军独立混成旅团。华北地区以平原为主,交通便利,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协同行动,日本计划在华北“以挫败敌之战斗意志,获取结束战局的时机为目的。”①也就是说,日军意图在此同中国军队决战,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面对强敌,中国在华北几乎无力应对。首先,华北军队掌握在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等军阀手中,国民政府无法统一筹措防务。1937年初,国民政府才被允许派员进入华北考察阵地;直至七七事变前夕,冀察、晋绥、山东一带的国防工事才草草完工。其次,军令不统一使国民政府无法指挥各军协调作战。七七事变后,中央军北上,竟被宋哲元要求从冀南“稍为后退”,无从捕捉战机。②因此蒋介石必须在华北之外,开辟一个能由自己全权指挥的第二战场,分散日军攻势。

淞沪会战结束后,蒋介石曾在开封军事会议上说明战略意图,“我们此次为什么要在上海作战呢?就是要打破敌人的战略,使他们不能按照预定计划,集中兵力侵略我们华北。”③选择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也有着诸多原因。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和金融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通商港口,扫荡这里的日军,对于保卫江浙、南京,都有重要意义。蒋介石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即说,“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④蒋介石对上海的重视,促其决意防守淞沪。

在国防准备与地理环境上,淞沪地区也有利于中国。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乃是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部署在这里的大都为服从军令的中央军。同时,在上海、南京间,陆上构筑有吴福、锡澄等数道防线,水上有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江防。第三,这里的地理环境,如陈诚分析的那样:“就全国地形言,如当时在黄河流域与敌作战,殊不若在长江流域,利用湖沼山地,较为有利也。”因为“河流纵横、湖沼密布、地形复杂的江南,对日本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不便”。⑤

之所以持续三个月之久,是因为当局希望引起国际的关注与调停

蒋介石预定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但并不幻想凭军事实力战胜日本。从当时两国的军事实力看,中国兵力约为200万,日本约为448万(199万可立即动员);中国海军总吨位6.8万吨,日本190万吨;中国空军有飞机314架,日本则有4180架。⑥

在军事工业上,中国仅能制造一些轻武器,重武器、飞机、军舰都必须进口;而日本有能力生产所需的几乎全部武器。在指挥层面,日本早在1873年就实行征兵制,军令统一;中国迟至1936年,才改募兵制为征兵制,各地军阀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调度。由此可见,中国军队无论是在人数,还是装备、指挥上,都与日军有着极大差距。因此,蒋介石对解决上海战事,更期待的是国际调停。

对于这个想法,蒋介石并不掩饰。龙云回忆,一次宴会上,汪精卫问蒋介石:“这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北方,怎么上海也打起来了?如此岂不成了两个战场,我们的兵力够使用吗?”蒋回答:“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⑦因此蒋介石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蒋介石希望西方各国为保障各自在上海的商业利益,出面劝阻日军。

最初中国军队因占有兵力优势,一度取得不错的战果。但当蒋介石得知英、美、法三国有意将上海划为中立区,让中日军队一起撤出上海的消息时,立即命令前方停止进攻。蒋介石颇为乐观地估计,“敌或有退却可能”“英国提议调解,可运用之,使倭得转圜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乎?”然而,很快蒋介石的期望就破灭了——日本政府拒绝了英国调停,让他“忧心倍增”。⑧

为了等待调停,蒋介石先后三次下令停战,都无结果。他并未就此放弃,通过英国记者,对外表示,“国际间对于现时中日两国不宣而战之战争,有干涉之必要。”蒋介石指出,干涉上海战事对各国皆有好处,“此种国际干涉,非完全为中国,实为谋国际整个之安全。”在国际干涉迟迟未能出现的情况下,蒋介石通过不断扩大战事,以求获得列强关注。

到战争后期,随着日军持续向上海增兵,中国陷于不利境地。张发奎、白崇禧等将领建议撤退,利用已构筑的吴福等防线逐步消耗日军。10月25日,大场失守,中国军队原有阵地失去屏障,只有向西后撤一途。

但11月1日晚,蒋介石突然召开军事会议,对白崇禧、顾祝同等先说了“八一三以来作战概要和国际上的反应,并对前线官兵英勇战斗作了表扬鼓励”。随后发布命令,“根据外交部意见,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这次会议对我国命运关系甚大,要求各部队尽最大努力,在上海至少再坚持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同情与支持。”⑨由是战争持续至11月8日,眼见调停无望,蒋介石才下令西撤。

陈诚后来总结淞沪会战,认为最大的教训乃是“战略殉于政略”,“这次战争战略受政略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身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

因淞沪会战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军队在上海损失惨重,官兵伤亡30余万。但通过淞沪会战,中国达到了打乱日军作战计划,牵制华北日军的战略目标。日本被迫从华北抽调2个半师团到上海,使中国在山西获得了充裕的备战时间。陈诚认为,这使“在山西之敌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一步,此实为我战略上之最大之成功。”⑩

注释:

①徐勇:《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②黄道炫:《淞沪战役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2期;③蒋介石:《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五;④⑤⑩张冬梅、许述:《淞沪会战扩大原因探析》,《理论界》2013年第9期;⑥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第270—272页;⑦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云南史资料选辑》第47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页;⑧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5页;⑨史说:《八一三淞沪抗战记》,《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98页。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项羽一共有多少兵力?揭秘项羽封神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秦朝完成统一后仅仅存活了14年就被推翻,这其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而且项羽能在巨鹿之战中获胜简直堪称奇迹,因为当时项羽的总兵力只有几万人,而秦军有四十多万人的部队,虽然有联军帮助项羽,但是总兵力还是相差非常远。不过就是在实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项羽带领着诸侯联军把秦军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还有20万

  •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非常屈辱的战争,相传当时日本已经蓄谋已经,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最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都非常的薄弱,日本却因为当时自己要扩张,但是由于自己国土有限,不得不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于是便把矛头指向了邻国中国。那么,在这场战役中有一

  •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长平之战被活埋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而且最后赵国更是被全歼,赵国最后有40万俘虏全被坑杀,所以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那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当时秦国已经有一统天下的计划,但是肯定不能四处受敌要逐个击破,赵国当时也非常强力,如果能先击败赵国其他

  • 历史上鸦片战争惨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林则徐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鸦片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鸦片战争是当时古代史上非常惨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国门被外国侵略者打开的一次战争。当时的清朝非常的贫穷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不过,外国侵略者也是看上了中国的这块肥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让当时的清政府损失了惨重,那么,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怎么

  • 百团大战中的几大谜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战争

    百团大战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参与战斗的兵力达到了一百多个团,可以想见,那是什么规模的战役。除此之外,战争持续的时间也非常的长,大小战役的次数也相当多,而这只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却一直有着几大谜团,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就让我们一起

  • 江油关马邈如果不投降,邓艾会攻下来吗?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江油关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地方也还是对于蜀汉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可以说是直接涉及到蜀汉的生死存亡的,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曹魏的邓艾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直接攻下来了,也就是说江油关的守将竟然是给投降了,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江油关马邈不投降,邓艾又是什么样的结果,欢迎跟随小编来揭秘

  •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有哪些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不得不说到巨鹿之战了。巨鹿之战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秦军起义,项羽率领了一部分楚君来进行回击。最后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其实,小编觉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离不来一个领导的英明决策。那么,巨鹿之战就是一场完美的战役,项羽当之无愧是大赢家,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有哪

  • 赤壁之战献计火攻曹操的不是诸葛亮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赤壁之战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战役还真的是把人都快看哭了,简直就是好看的不要不要的,堪称经典,什么是战役,这就是战役,这里面的勾心斗角,这里面的尔虞我诈完全的就是显示出了当时那个时期人们的智慧了,但是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火烧赤壁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献计的,那么到底是谁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在《三国演

  • 历史中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乘虚攻打秦国?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其实一直是一个谜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的秦国实力并不是那么强,最后却可以完胜,其实,小编觉得这应该还是与当时的统治有关的,当时楚国的实力一般,可以最后却输了,在不得不说完全就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历史中长平之战楚国明明可以在趁着秦国空虚的时候攻打秦国

  • 淝水之战东晋能以八万胜八十万到底依靠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淝水之战其实很多网友也是非常的清楚的,这个战役非常的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就是竟然以八万的兵力胜了八十万的兵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东晋到底是以什么依靠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列,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一战,苻坚由当初的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