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

有关“西南战争”的历史故事

  • 日本西南战争死了多少人?总人数达到多少人?

    日本西南战争是指日本政府在1945年发动的对当时的南洋各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二战期间日本最后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其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这场战争中到底有多少人死亡呢?据统计,日本在西南战争中死亡的总人数约为20万人左右。其中,日本陆军死亡约有8万人,海军死亡

  • 历史上日本的“西南战争”起因是什么,结局又是怎样?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叛明治维新中通过废刀令、停止家俸等改革手段来取消旧武士阶层特权,实现旧的等级制度瓦解使日本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创建社会基础。出现旧的武士阶层的反叛是情理之中的是,毕竟他们的切身利益遭受到严重的侵犯。但西南战争中萨摩藩的反叛却出人意料,多少令人费解,也给明治政府造成了巨大执政危机。

  • 西乡隆盛领导西南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意见不和,其次,西乡隆盛不满明治内阁鸟尽弓藏,抛弃为日本立下功勋的下级武士。日本近代化改革的重要人物西乡隆盛说起西乡隆盛,他的名气可能比不上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人那么响亮,但是这个人在日本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乡隆盛出身日本西南的萨摩藩,在日本近代的倒幕运动之中,西乡隆盛一直都是核

  • 如果在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胜利了,日本会如何发展?

    感谢诚邀,谈谈浅见首先我觉得明治维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废藩置县,它将整个日本从大大小小的藩国纷争中解救出来。当然这样使日本的武士阶层不论从地位和作用将荡然无存。当时明治政府在“征韩论”与“内治论”之间争论不休,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坚持征韩,将武士们的愤怒转移到国外。以大久保利通为代表的坚持内治。大久保胜

  • 三吏三别战争是西南战争?

    安史之乱杜甫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指的是安史之乱

  • 日本帝国海军的主要创建人:川村纯义,曾指挥过西南战争

    川村 纯义(かわむら すみよし、天保7年11月11日(1836年12月18日) - 明治37年(1904年)8月12日)日本武士・萨摩藩士、海军将领、政治家、华族。明治维新元勋、日本帝国海军的主要创建人、帝国海军创始期的海军首脑。海军大将·从一位·勋一等·伯爵。通称与十郎。萨摩鹿儿岛藩士,戊辰战争时

  • 日本1877年的西南战争中为什么出现那么多肉搏战?肉搏步兵地位很高吗

    首先反对主要是武士虚荣感作祟的观点。关键在于这场战争中射击作战效能严重不足。新政府军根本不是那只歼灭幕府的军队,而是将大部分武士剔除后重新招募的新军队。旧政府军主力是萨摩长州的藩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69年六月十七日起在明治天皇的支持下大村益次郎搞了兵制改革,目的是组建一支新军,其指导思想很简单

  • 西南战争伤亡情况如何?西南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战争爆发明治九年(1876年),因为废刀令、停止家禄等政策,各地不断发生不满士族的叛乱,十月

  • 西南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日本西南战争的背景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战争背景地方势大明治初年,日本虽然成立了以天皇为最高权力中心的政府,但日本尚未完成中央集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