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意见不和,其次,西乡隆盛不满明治内阁鸟尽弓藏,抛弃为日本立下功勋的下级武士。
日本近代化改革的重要人物西乡隆盛说起西乡隆盛,他的名气可能比不上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人那么响亮,但是这个人在日本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乡隆盛出身日本西南的萨摩藩,在日本近代的倒幕运动之中,西乡隆盛一直都是核心人物,当时的萨摩藩与长州藩结盟共同倒幕,其中就有他的大功,整个戊辰战争,西乡隆盛一直都是主导者,说他是一代名将并不过分。也因其功劳,功成之后受赏典禄永世2000石,但是西乡隆盛却拒绝了,并回到了故乡鹿儿岛。
戊辰战争结束之后,西乡隆盛依旧对于明治天皇非常忠诚,日本颁布《版籍奉还》之后,他率先响应,根本就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之后又与大久保利通一起抵达东京,参与了日本这一时期的诸多方面改革。西乡隆盛的努力之下,使得日本的废藩置县等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西乡隆盛对日本现代化的改革,却被人利用在西乡隆盛做出的众多贡献之中,最重要的是他对于日本军队现代化的改革促进。
在此之前,日本对外征战一直靠的都是武士群体,而西乡隆盛却直接废除了兵部省,设立了陆军省与海军省,以及日本近卫师团的前身近卫兵,在1873年主导颁布《征兵令》。在日本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西乡隆盛都具有十足的前瞻性与进步性。
而在民政方面,西乡隆盛整合了日本传统的府县,制定了学制,设立国有银行的相关条例与新的地租改正条例,毫无疑问,西乡隆盛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的。
只不过,西乡隆盛的为了日本近代化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却成为了日本有些人用来过河拆桥的工具。
原本,按照西乡隆盛的想法,下层武士作为当年戊辰战争之中的主力,在军队改革之后应该被编入新军,绝不能被抛弃,毕竟招募再多的平民,他们缺乏有效作战经验与相关的谋略,无法有效提升战斗力。然而在日本改革的过程中,下级武士们却被抛弃。
《征兵令》颁布之后,新军募集的过程中,西乡隆盛的原意被执行者歪曲,他们直接将当年在戊辰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西南武士们排除在外,而作为政策制定者的西乡隆盛,心中的怒火比起西南武士们更甚,毕竟,这摆明了是卸磨杀驴啊。
被近代日本所抛弃的人,是西乡隆盛心中所念倒幕运动结束后,日本开始向近代化国家转变,然而曾经为倒幕运动做出巨大贡献的下级武士们,却成为了不被需要的群体。当然,之所以这样也的确有很多现实因素。
虽然倒幕运动结束了,但是日本的武士与大名们当时依旧掌握着大量的封地,这对于新生的日本来说并不利于法令的统一,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而且,各藩的存在也妨碍了日本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无法有效进行统一指挥。
在戊辰战争结束后,日本决定废藩置县,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了自己的领地,以往同时具备领地与一级地区的“藩”也被废除,一时之间日本出来了三百多个县,后来整合成七十多个,另外,藩国各自的私兵也都被收回集中指挥。
在日本,武士是完全脱产的人群,他们平时依靠封地收入与官职俸禄来生活,打仗的时候出征,在过去,他们的存在也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战乱频仍的时代,但是和平时期,这些武士完全不从事生产劳作。
废藩置县之后,使得当年的各藩全都不复存在,武士们原本的特权也在后来的一系列改革之中都被削去,如此一来,原本的武士群体所拥有的各项优待就全都消失了。
虽然西乡隆盛对于这一系列改革都是支持的,并且还参与其中,是主要的制定者,但是他并没有想过要完全抛弃这些下级武士,他本身也是武士出身,所以他也保留了对于下级武士未来的处置办法。结果,西乡隆盛的想法被否定,在改革的施行过程中,让西乡隆盛心心念念的下级武士们,最终还是被抛弃了。
回乡依旧不得安生,无奈之下爆发在与大久保利通失和之后,西乡隆盛又在接下来的交锋之中落败,满怀失望与不满最终回到故乡鹿儿岛。回到故乡的西乡隆盛,见当地的无业青年很多,便在县令大山纲良的帮助下设立了私学,教育和约束他们。之后私学在鹿儿岛县各地,都设立了分校,而私学在西乡隆盛的影响下,成为了鹿儿岛最大的实力,而后直接凌驾于县政之上。
话虽如此,西乡隆盛却依旧过着每天温泉休养、山林游猎的闲适生活,并不干涉太多。
然而1876年,大久保利通等支持下,彻底废除了武士群体的所有特权,引发了各地武士的极大不满,熊本县、福冈县等地纷纷爆发了武士主导的反叛活动。眼见明治欺人太甚,早就很不满了的西乡隆盛,也决定响应,只不过西乡隆盛一直按兵不动,准备等待时机。
结果没想到,鹿儿岛私学的学生与当时明治内阁派来行刺的人发生冲突,引起了大规模骚乱,眼见学生被捕被S,无奈之下,西乡隆重只好举兵,西南战争爆发。只不过鹿儿岛毕竟区区之地,实力对比悬殊,没多久,西乡隆盛兵败,在城山之战后自尽。
西乡隆盛的反,是因为他的耿直西南战争结束了,西乡隆盛身死,明治维新的内乱彻底结束,这让日本明治内阁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非常惋惜。
毫无疑问,西南战争检验了日本系列改革的成果,其中也包括了西乡隆盛主导设立的征兵制度,而经过长期训练的士兵,最终还是击败了有丰富经验的下级武士。
从西南战争的前后来看,西乡隆盛对于改革始终都是非常支持的,他对于日本的进步毫无疑问都是绝对的支持者,也并没有计较过自己的得失,然而他不满的是,大久保利通等人得鱼忘筌,对于下级武士们的抛弃,从明治维新的一代功勋,到最终反叛之首,西乡隆盛的反,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耿直,正因如此,他被时代所抛弃。
最根本原因是明治维新严重冲击了武士阶层的利益,西乡隆盛作为武士道精神的忠实维护者,不得已出头为武士阶层发声。
西乡隆盛是明治维新三杰之一,为推翻幕府、推行新政做出了巨大贡献。1873年,西乡隆盛告老还乡,在老家萨摩享受退隐生活。
由于明治维新推行的征兵制向平民开启了从军之门,幕府时代兵农分离政策下形成的武士阶层就业困难,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西乡隆盛是一个有武士道情怀的人,为了给家乡的失业武士找点事做,他创立了一所私立学校,把失业武士编入学籍。
1876年,新政府又出台了废刀令和金禄公债证书条例。废刀令意在废除武士特权,消除其与平民的身份差别。而金禄公债证书条例则是政府用公债购买武士的土地。由于公债形同废纸,武士阶层被变相剥夺了赖以糊口的土地。随着荣誉和土地一同被剥夺,武士阶层忍无可忍,叛乱一触即发。
西乡隆盛私立校的学生袭击并占领了草牟田火药库、造船厂和兵工厂,政府随即强势弹压,立即逮捕了肇事学生。与此同时,有传言称东京方面准备派刺客暗杀西乡隆盛。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的忠孝仁义武士道精神的武士,为了家乡的武士兄弟,西乡隆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决意以身殉道,由此发动了西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