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大衍历

大衍历

唐代颁行的一部历法。天文学家一行(俗名张遂)制定。在唐代二百九十多年中,历法共改定了八次。唐初,傅仁钧制定的戊寅历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行用。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颁行李淳风制定的麟德历。一行在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接受修定新历的使命。

有关“大衍历”的历史故事

  • 僧一行编制《大衍历》

    唐代的天文学也很发达,最着名的天文学家是一行和尚。一行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昌乐)人,生于公元683年。他从小刻苦学习,特别喜欢钻研天文、历法、算术中的疑难问题,对佛教经典也有深入的研究,年轻时就地已成为长安城里有名的学者。他出家后,法名叫一行,之后到各寻师访友。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在一位数学

  • 中国古代日食月食最早记录在哪本书中? 甲古文 太初历 还是大衍历。

    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记录。准确的记录我国《尚书》中所记载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是指约四千年前发生的日食。这是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我国《诗经·小雅》中所记载的“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776年的月

  • 大衍历是什么

    《年夜衍历》亦称“开元年夜衍历”,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实施二十九年的历法。一止撰。果坐法根据《易》象年夜衍之数而患上名。一止测各天纬度,北至好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天睹食分数,复测睹恒星挪动。十五年而历成。《年夜衍历》共分七篇,包含仄朔看以及仄气、七十二候,日月每一天的地位取活动、

  • 团正大衍历的来历

    正在《坤坤谱》中,团正直衍历,因此八年为一个体例周期。依据“年夜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推导而去。果由依据“年夜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推导而去。“年夜衍之数50+其用49=99(阳历月)=8个回回年。团正直衍历:三岁一闰,五岁二闰,八岁三闰。阳积年354天×8年+30天×3闰=2922天。现止

  • 僧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首创新历《大衍历》

    张遂(公元683――727年),即僧一行,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遂精通梵文,熟

  • “开元大衍历”是谁编撰的?是如何计算历法的呢?

    《大衍历》亦称“开元大衍历”,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施行二十九年的历法。一行撰。因立法依据《易》象大衍之数而得名。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交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见食分数,复测见恒星移动。十五年而历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大衍历》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