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六人被杀,仅两人善终

刘邦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六人被杀,仅两人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3/12/10 6:29:50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屡屡被项羽击败,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听从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赵王张敖

这七个王,他们都有各自的军功,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没有他们刘邦根本打不过项羽。但是他们又是不得不封的,并不是刘邦发自内心真心想封的。目的是为了以王为凭借,取得他们的支持。

击败项羽后,刘邦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刘邦和秦始皇是同时代的人,且秦始皇才比刘邦只大三岁。刘邦在没有发迹之前就对秦始皇相当崇拜,刘邦曾亲眼见到了秦始皇出巡的豪华车队,感慨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以至于后来刘邦建立自己的大汉王朝时,沿袭了秦始皇制定的诸多制度,比如三公九卿官僚制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五德说,秦朝是水德尚黑,所以龙袍是黑色的;而汉朝取代秦朝,应属土德克水德,龙袍应该是黄色的,但是刘邦建立西汉后遵循秦旧制,继续沿用秦朝的黑色龙袍。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对秦始皇的崇拜!

虽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的诸多制度,但唯独放弃了这一制度,最后爆发了七国之乱。是何制度呢?它就是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县制起源于楚国,郡制起源于秦国。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刘邦建立汉朝后,并没有完全延续秦朝的郡县制。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这么快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郡县制,没有诸侯王勤王,很快天下大乱,继而秦朝灭亡。于是刘邦了总结秦朝灭亡教训,采取了“郡国制”,且郡县和封国并存。就这样,废除多年的分封制死灰复燃。

在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韩信(韩国后人)、齐王韩信(后封楚王)、梁王彭越、燕王卢绾。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一百四十多个人为列侯。

不过,对于西汉初期的八位异姓王,最终的结局是六人被杀,只有两人最后得以善终。

战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不过等到天下稳定,矛盾也就爆发出来了,这些异性诸侯王各个才智过人,现在又拥兵自重,占据广大的地盘,刘邦为此担心不已,他害怕这些诸侯王谋反,威胁自己所建立的大汉江山,因此他决定剪除这些异姓王,不过在消灭这些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发现自己的控制力还只能停留在关中地区,在边疆地区有点鞭长莫及,再加上这些异姓王的领土加起来要远比自己直辖的土地大的多,另外以史为鉴,他认为秦朝灭亡就是因为缺少同姓诸侯王屏卫的缘故,所以他决定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来巩固自己辛苦建立的江山。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7年之间,汉高祖借口他们谋反,先后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杀掉。

把第二代赵王张敖废为列侯,韩王信投入到匈奴,仅留下一个势力最小的吴臣。

赵王张耳

在消灭秦朝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韩信报请刘邦以张耳为赵王。张耳立为赵王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去世,其子张敖即位为赵王。后刘邦在剪除异姓王时被废掉王位。由此,对于赵王张耳来说,虽然王爵没有一直传承下去,但是,其毕竟获得了一个善终的解决,这在西汉初期的八个异姓王,无疑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长沙王吴芮

和赵王张耳一样,长沙王吴芮也是善终。根据史料记载,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部落领袖。项羽分封诸侯时,吴芮被封为衡山王;汉朝建立,刘邦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

淮南王英布

在秦汉之际,英布本来是项羽的手下,封九江王。在楚汉战争时,英布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齐王韩信(后封楚王)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在击败项羽上,韩信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韩信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同样是公元前196年,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梁王彭越

彭越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枭首示众。

燕王臧荼

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时,立臧荼为燕王。公元前204年,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汉高祖刘邦登基两年后,把谋反的燕王臧荼杀掉。

燕王卢绾

和以上几位异姓王不同的是,卢绾是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楚汉战争时,卢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燕王。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背叛刘邦。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卢绾死于匈奴。

韩王韩信(韩国后人)

韩王韩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汉朝的韩王信和韩信是同一个人吗?)。楚汉战争时,韩王韩信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韩王韩信起兵反叛刘邦,投靠匈奴。不过,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总的来说,对于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没有谋反的两人最终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而相继造反的六位异姓王,则相继被杀。

因此刘邦在减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同姓子弟自己刘氏宗族多了去了,也不能说每个都分封为王,必须要找一些靠得住的人才行,对刘邦而言自己的儿子那是再放心不过了,所以在自己的八个儿子中,除了刘盈被立为太子之外,其余的七个儿子他都分封为王,这七王分别为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除了自己的儿子都分封为王之外,刘邦另外又封了两位刘氏子弟为王,他们分别是汉楚王刘交,汉荆王刘贾。汉楚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和亲信,是以刘邦在废黜韩信之后,将一部分楚地分封给刘交。汉荆王刘贾也和刘交差不多,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在刘邦废黜韩信的王位之后,刘邦将楚地的另外一部分分封给了刘贾,他并不是刘邦亲兄弟、也不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史记中也没有记载他是刘邦哪一支远亲。但是他姓刘,又有军功。所以封他为荆王,封地是在楚国,刘邦把楚国一分为二,三十六个城池封给他弟弟刘交,五十二个城就封给这个刘贾。

这就是刘邦所分封的同姓九王: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

并且刘邦杀白马为誓,确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政治原则。汉高祖以为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以巩卫皇权,以为有了这样坚强的同盟,这样刘家的天下就可以固若金汤了。像黥布叛乱,楚王刘交、荆王刘贾都出兵平叛了。吕后死后,铲除诸吕的时候,确实也是刘姓诸侯王率先起兵的。

从刘邦把韩信从齐王迁为楚王,又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就可以看出来。把刘肥封为齐王,把刘交封为楚王,把刘贾封为荆王,这原都是韩信的封地。后来把彭越杀了,把彭越的封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所以刘邦封同姓王的主要原因就是削弱异姓王的实力。

其实,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必然是一个离心力。尽管汉高祖也规定王国的相、太傅、内史、中尉等官吏都由中央所委派,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姓九王虽然让刘邦放心不已,但在刘邦去世后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其中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死于吕后之手;齐王刘肥虽然安然终老,但也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从吕后手中躲过一死,之后惶惶不可终日;代王刘恒隐忍低调,在诸吕被诛灭之后,被大臣迎入都城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淮南王刘长在汉文帝当政期间预谋谋反被汉文帝察觉,而后被贬,不过在被贬途中刘长绝食而死;汉荆王刘贾在英布叛乱期间,与英布交战,不敌兵败被杀;汉楚王刘交在被刘邦封到楚地之后,精心治理藩国拱卫汉王朝,安然终老。

令人讽刺的是,50年后,这些刘姓诸侯王自己却打了起来,史称“七王之乱”!诸侯王在封国内就是一国之君,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甚至连政权都和中央一模一样,除了太傅和丞相,其余官吏都是由诸侯王自己任免。这样的诸侯王国出乱子也是早晚的事情!

景帝三年,汉景帝感觉诸侯王势力太过强大了,于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逐步剥夺诸侯王的封地。诸侯王却不答应了,于是七个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幸亏又名将周亚夫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平定了叛乱。

七国之乱,差点成了汉朝的一场浩劫,对比一下后面晋朝爆发的“八王之乱”,想想都让人后怕!七王之乱的爆发,也再次证明了刘邦当初没有选择秦始皇的郡县制而采取了郡国制,是个巨大的错误!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想方设法地剥夺诸侯王的力量,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王势力。就这样,汉朝的郡国制名存实亡,汉朝也逐步走上了郡县制的正轨。

更多文章

  • 弱宋防民三百年 成为历史上最难造反的一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北宋,南宋

    回顾中国2100多年封建王朝,在历史的潮流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多少英雄好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中国王朝中,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中国便开始了长达1000多年的君王制度王朝,出现了无数位皇帝,但是,在历史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中,朝代的更迭不只是时间的推进,大多数开朝者是以造反起家,开创

  • 千古第一才女南宋词人李清照有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清照,李清照后人

    李清照没有后代子孙,因为李清照没有子女,更没有孙子孙女。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

  • 诡异的党项人 打得北宋嗷嗷叫的党项人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党项族,西夏,古代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北宋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都异常发达的朝代,有很多史学观点认为,宋朝已经一只脚踏进了资本主义时代。为什么只踏进了一只脚,没有水到渠成两只脚都踏进去呢?因为这个过程被打断了。宋朝虽然文化和经济非常发达,但是其军事力量却非常虚弱,不仅打不赢周边的小国,还经常被他们胖揍。从宋朝建国伊始,周边就强敌林立。造

  • 葛剑雄: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人口,中国疆域变迁,中国历朝历代疆域

    2023原题目:葛剑雄: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兼论中国人口对外部世界的影响2023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有很高的比率,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率一般在20-30%之间。公元200年正值东汉末年,接近人口低谷,出现了10%左右的最低比率。而1850年是本

  • 谥号大全:最全中国古代谥号解释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谥号,谥号大全,美谥,平谥,恶谥

    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人盖棺定论所用的文字。在我国的古代,皇帝以及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人的生平。2023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

  • 邯郸不是3000年来唯一从未更名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邯郸,历史文化名城

    邯郸被网络营销号称之为“中国3000多年唯一未改名的城市”,真的如此吗?邯郸这一名字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说法一是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初升过地平线叫作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作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说法二是,邯郸的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

  • 中国史上八大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疆域

    朝代的更迭,不仅是王权的更迭,更是国家领土的更迭。在更迭之时,或增或减,或照单接收,总有不同。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中国史上八大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地图。一、秦朝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

  • 朱元璋:一个用军事思维治国的偏执型人格患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偏执型人格患者,明朝

    中华民族似乎不是一个超群智慧的民族。西方世界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人才辈出,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没有取得过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只是工匠们在千百年的劳作中偶然发现的积累,社会科学亦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语录式的、片断式的灵感火花。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民族。作为一

  • 《满江红》背后的真实历史,是想不到的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满江红,岳飞,宋高宗,秦桧

    岳飞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岳飞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更是民族气节的象征,“精忠报国”足以让人铭记,让人歌颂,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 先见之明什么意思?先见之明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db:SEO关键词]

    其实曹睿会派出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也许是存在一些小私心的。但曹睿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摆起了铁桶阵,根本就没打算主动进攻。其实司马懿这招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的确是风险最低又能保证胜率的计谋。只要同诸葛亮僵持下去,把他的粮草耗尽,那他自然会退兵。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先见之明”,背后的故事就和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