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重启嫔妃殉葬,觉得这是羡慕不来的荣宠

朱元璋重启嫔妃殉葬,觉得这是羡慕不来的荣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3/12/4 20:14:15

人殉即以活人殉葬,作为古代葬礼中的陋习,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期,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开始式微,汉代以后基本绝迹,但在辽金时期却再度死灰复燃,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依旧沿用此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才彻底废除。

朱元璋为何要重人殉制度,目前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源于元朝时期对民间殉葬行为的大力鼓励。按照记载,太祖朱元璋去世后,为其殉葬的嫔妃多达三十八人,但由于相关记载太少,目前已经无法得知该决定是否出于朱元璋的个人意愿。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其去世前留下遗诏称“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虽然没有明确说要求嫔妃殉葬,且朱元璋也并未留下关于人殉的祖制,但“如高皇帝”这四个字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于是,在朱棣去世之后,仍然有多达十六位妃嫔最终殉葬(《李朝实录》则称有三十余人)。朝鲜《李朝实录》有明确记载:“皇帝死去之后,总共陪葬三十八人,大殿里面哭声很大,把陪葬的妃子们都引领到堂前,准备了小木床,在房梁上挂了绳子,让他们把脖子伸进去。”《李朝实录》又称《朝鲜王朝实录》,以编年体汉文记录,涵盖很广,是世界上罕见的宝贵历史记录,它的意义还在于记录历史的真实性。

那么朝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录呢?因为在殉葬的名单里有朝鲜献出的两位妃子崔氏和韩氏。处置殉葬妃嫔的过程相当的残忍,明实录里是这样写的:“韩氏临死前,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旁有宦者去床,就与崔氏一同死去了。”当时的殉葬仪式是由朱棣的大儿子亲自主持,与殉葬的妃子一一告别。韩氏在陪葬之前就大声的哭泣,并且请求朱高炽可以照顾她年迈的母亲。

自从朱棣深爱的徐皇后去世以后,他便很少去后宫了,更别说宠幸哪个妃子了,很多妃嫔一生连朱棣的面都没见过,就这样成为了陪葬品。

经过明太祖、明成祖两代帝王之后,虽然明朝仍未将人殉写入祖训,但实际上却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祖制。

《尚食》:不到一年两朝后宫嫔妃殉葬,宫女还觉得这是羡慕不来的荣宠。

《尚食》中,朱棣驾崩,让人有印象的是庄妃殉葬,那个女孩是朱棣的妃子,尽管得皇帝喜欢,常常侍奉,但是却没有为朱棣诞下子嗣,最终,按照祖制,在朱棣驾崩后殉葬。

庄妃哭着想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哭着请求洪熙帝照顾自己的母亲,然后,就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旁边,朱高炽的侧妃郭氏看着,明显感受到了恐惧。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登基,但是朱高炽只在位十个月,就下去陪他的父皇了。朱高炽驾崩,也是一众嫔妃殉葬,郭氏就是其中之一。

给大家列一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嫔妃殉葬名单,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多么残酷。

为朱棣殉葬的16余人:康惠庄淑丽妃韩氏,康靖庄和惠妃崔氏、康穆懿恭惠妃吴氏、贞静顺妃张氏、惠穆顺妃郭氏、恭和荣顺贤妃王氏、安顺惠妃龙氏、恭顺荣穆丽妃陈氏、昭肃靖惠贤妃王氏、昭惠恭懿顺妃王氏、昭敬忠顺贤妃喻氏、任顺妃、李昭仪、吕婕妤、恭荣美人王氏、景惠美人卢氏等。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以亲仁爱民著称,上台后,将之前碍于父亲施压而不敢实行的政策全部实行。他大量赦免、释放朱允炆的旧部,主张平反冤案,废除过于苛刻的政策,减少用兵规模,将劳动力返还用于百姓修养生息,提高读书人待遇,间接促进了文化复苏。他还带头节省宫廷开支,善于纳谏,勤于政事,发展经济。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想要做体恤百姓的明君。在位虽只有短短十月但也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与其子宣宗执政带来的贡献并称“仁宣之治”。但皇朝礼法不可废,其仍未下令废除此陋习,以致仁宗死后仍有五位妃嫔为其殉葬。又一说有七位没有生育的妃子为他殉葬。

为朱高炽殉葬的五位嫔妃:贵妃郭氏、顺妃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充妃黄氏。

1、恭肃贵妃郭氏。郭氏是明朝开国功臣定武侯郭英的孙女,早在朱高炽还是太子时,便被明成祖赐为了太子庶妃,朱高炽即位之后,则被册为贵妃。郭氏深得明仁宗朱高炽的宠爱,先后为其生下了第八子朱瞻垲、第九子朱瞻垍、第十子朱瞻埏。

郭贵妃的殉葬可以说较为蹊跷,作为开国功臣之后,且三个儿子皆以封王,按理不应殉葬(毕竟没有生子的贞静敬妃张氏便是以“勋旧之女”为由免除殉葬的)。关于其没能免除殉葬的原因,史书并无记载,后世推测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得宠而不容于张皇后;二是其祖父郭英虽为明朝开国功臣,但在“靖难之役”中却是站在朝廷一方的,还曾随从耿炳文出兵讨伐朱棣,朱棣称帝后便将其罢官。

2、恭僖顺妃谭氏。谭氏是御史谭福之女,在朱高炽还是太子时便被纳为妾室,但并未得到朱高炽的宠爱,也没能生下子嗣。朱高炽即位后,册封其为昭容,但还没来得及巨星册封礼,明仁宗便驾崩了,而谭氏则成为了殉葬的嫔妃之一。

3、贞惠淑妃王氏。王氏出身目前不太清楚,同样是朱高炽为太子时的姬妾,曾为朱高炽育有一位公主,但公主封号目前不得而知。朱高炽即位后,王氏被封为淑妃,明仁宗去世后,成为殉葬嫔妃之一。

4、惠安丽妃王氏。出身同样不太清楚,是明仁宗在太子府的姬妾,朱高炽即位之后封其为昭容。明仁宗去世后,成为殉葬嫔妃之一。

5、恭靖充妃黄氏。黄氏是指挥佥事黄彦斌之女,其何时入宫不得而知,其他史料亦未见关于黄氏的册封记载,但根据其兄的墓志铭记载,明仁宗在位期间,黄氏已经被册封为贵妃。明仁宗去世后,黄氏成为殉葬嫔妃之一。

明仁宗先后共纳有十一位后妃,除了不在殉葬之列的诚孝张皇后之外,张顺妃早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便已经去世,因而得以幸免;张敬妃由于是“靖难功臣”张玉孙女、英国公张辅之女,从而以“勋旧之女”的身份得以特恩免除殉葬。

此外,李贤妃、李丽妃和赵妃则由于相关记载太少,不知是何原因得以免除殉葬。三人之中,除了李贤妃生下三个皇子之外,赵妃只生有庆都公主,而李丽妃则并未生子。至于这三位妃子中有没有人殉葬,目前不得而知,另有仁宗死后七位妃嫔殉葬的说法,但不知除了以上五位之外,其余两位是三人之中的哪两位。

为朱瞻基殉葬的十名妃嫔分别是:何贵妃、赵贤妃、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诸淑妃、李充妃、何成妃等。原配胡善祥、继室孙皇后、吴贤妃、郭爱,免于殉葬。

当然,可能更多,毕竟,也不是谁都能史书留名。

按例,嫔妃无所出者殉,功臣之后可免,但是这些人里不乏为皇帝生育子女或功臣之后,但进了皇宫,生死荣辱全都系在上位者手里,她们的命运,自己已经做不得主了。

史书上对这次殉葬描写得还很详细:“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电视剧中,永乐帝、洪熙帝先后驾崩,宣德帝登基,他的嫔妃吴氏看着安静的宫殿,问身边的宫女:“你说,这些宫殿原来的主人呢?”

侍女凑近她,低声说:“当然是下去侍奉先帝了。”

并且说:“她们殉葬,家人都会得到赏赐,这是让人羡慕不来的荣宠。”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女人,真的很无奈。

实际上,明初虽有人殉现象,但并未形成定制,再加上史书对此记载极少,即使提及也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导致明初的人殉制度极为模糊,不仅皇帝死后有妃嫔殉葬,就连王爷死后也有妃嫔殉葬,至于什么人该殉葬,什么人可以免除殉葬,却也没有定制,往往取决于决策者的个人好恶。

标签: 殉葬明朝明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大古都,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北京

    古都并称演变四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古都正是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建政前,学术界公认的“四大古都”有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六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杭州。上世纪60年代,浙江大学著名教授陈桥驿先生提出两宋的都城开封和杭州

  • 刘知远:建立了五代中最短命的正统王朝后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知远,五代十国,后汉

    在中华民族长达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权和朝代。从夏朝开始算的话,一直到今天,正统的朝代一共出现过近七十个,如果算上割据政权各种藩王势力,那就数也数不清了。在这些政权朝代中,有的朝代延续了很长时间,比如东西两周一共八百多年,也有非常短命的王朝,比如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王朝,

  • 庙号君王死后才有,为何魏明帝生前就要给自己定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庙号,魏明帝

    庙号是东亚地区,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都是君王死后,由新皇帝所定。就比如我们常见的“太祖”、“太宗”、“仁宗”等等,这些就是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后来被废止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汉朝才逐渐恢复。不过在汉朝,并不是所

  • 朱祁镇差点亡了大明 哪点英明为何被称为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祁镇,明英宗,庙号

    提到明朝发展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一位明朝的皇帝,因为他在明朝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明朝在他在位期间,差一点就提前亡国,除此之外,他更是明朝唯一一位登基两次的皇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明朝皇帝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

  • 乾隆皇帝那么好大喜功,为何不敢学康熙称“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庙号,庙号,清高宗

    论狂妄自大,史上鲜有皇帝能与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匹敌,作为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他心中敬仰的皇帝无外乎唐高宗、宋仁宗、外加爷爷康熙帝,就连父

  • 台州医院恩泽医局旧址:反映中美同盟两国友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台州医院,恩泽医局旧址

    台州唯一!“恩泽医局旧址保护利用”获评省优秀案例2021年6月25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全省第三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和入围案例名单。全省21个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19个案例被评为入围案例,其中,台州临海市文物保护所申报的“恩泽医局旧址保护利用案例&rdq

  • 刘姓子孙爱用“汉”作为国号 而刘裕为什么用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姓,刘裕,刘宋,宋朝,国号

    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而也正是他建立了南朝的刘宋王朝,可以说是结束了南方的割据局面,使南方在百年都没有出现过的统一局面终于出现了。不过刘裕其他的事情都还好,只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那就是他杀尽司马氏的举动。他杀掉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后来司马德文又禅让皇位给了刘裕,

  • 辛亥革命后,大总统为何必须是袁世凯而不是孙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辛亥革命,袁世凯,孙中山,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1年10月12日,正在美国为革命筹款而奔波的孙中山从报纸中得到了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为了获得列强国家的支持,孙中山压制住了心中的喜悦,辗转多国一直到12月25号才坐轮船抵达上海。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总统,17省各投1票,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至此,孙中山当选为中选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

  • 百年前的故宫破败不堪:皇上没了荒草丛生百姓捕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故宫,皇帝,故宫老照片

    我们现在所叫的故宫,其实之前是叫做紫禁城的明清两代,这是皇帝的居住场所和办公场所。紫禁城这座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它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从落后、任

  • 中国历史上5个以“宋”为国号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国,刘宋,宋朝,北宋,南宋,韩宋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朝代许多政权,也因此有不少名字先后被好几个政权所使用,就像以“汉”命名的,就有东汉、西汉、后汉、南汉等等,以“周”命名的就有东周、西周、武周、后周等等。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以“宋”作为国号的政权,都有哪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