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5个以“宋”为国号的政权

中国历史上5个以“宋”为国号的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75 更新时间:2023/12/21 17:49:06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朝代许多政权,也因此有不少名字先后被好几个政权所使用,就像以“汉”命名的,就有东汉、西汉、后汉、南汉等等,以“周”命名的就有东周、西周、武周、后周等等。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以“宋”作为国号的政权,都有哪几个呢?

“宋”这个称号其实不算很好,宋国在春秋战国一直是被强国欺负的中等强国;就算刘裕这样的千古名将,建立的刘宋也命运一般,刘裕北伐差点一统天下,结果中途遇到急事不得不跑回来,功败垂成,日后刘裕建立的宋国疆土虽大,却被子孙后代败了许多,而且内斗频繁,最终被齐取代了。后来赵匡胤建立的赵宋也是如此,弱宋。至于元末的韩宋政权,完全就是朱元璋的傀儡。

5个以“宋”为国号的政权,只是可惜没有一个能成大器。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不吉利,一根木头撑着一个家,肯定撑不住啊。(玩笑)

周朝宋国

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

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将商人分封于原地,以商纣王之子武庚为国君,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朝歌附近为诸侯,监视商人。然而,周武王没想到的是,他的三个弟弟会联合商人叛乱。

克商第二年,武王病故,武王之子姬诵即位。姬诵年幼,周公监国。当时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所以,管叔认为,王位应由他继承。而武庚,也有复国之心。所以,管叔、蔡叔、霍叔,联合武庚,发起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历经三年,平定三监之乱,武庚被杀。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周公决定将商人迁徙分治,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另有部分迁到沫邑建国,国号卫。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

宋国地处中原大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宋国经济发达,宋国人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宋国商业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于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商丘由此被誉为“中国圣人文化圈”。

宋国并非小国,当然也不算大国,而是一个中等强国,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发展不起来。春秋四大强国,秦、晋、齐、楚,秦在西方、晋在北方、齐在东方、楚在南方。他们有对外扩张的空间。而宋国位处中原,无处扩张。

春秋五霸是谁?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个人?说法不一。没有争议的只有两位:齐桓公、晋文公。另有一个宋襄公,有人推崇他为五霸之一,又有许多人视他为笑柄。

齐桓公死后,霸主空缺,宋襄公意图称霸。但它只是一个中等国家,怎么可能让大国听命?楚国发难,打败宋国,宋襄公图霸努力失败。不过,因为当时有一些小国承认宋襄公的霸主地位,所以宋襄公也被列入“春秋五霸”的选项。

战国末期,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公元前286年,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

宋康王有雄才,也有野心。他实行改革,励精图治,宋国强盛。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国,兼并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对内统治暴虐,诸侯皆呼之“宋”。但宋国的地理位置实在不佳,四战之地,一马平川。齐国要东进,楚国要北上,魏国也想“西地东补”。于是,宋康王晚年,宋国内乱。公元前286年,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宋康王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温县)。

周朝宋国

南朝刘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正统王朝,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又称水宋。中国古代哪个姓所建相关政权最多?刘姓共为9个。受到刘邦大汉的影响,刘氏建政往往以“汉”为国号,刘姓子孙爱用“汉”作为国号,而刘裕为什么用宋?而刘裕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他是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后裔,并非刘邦的正式子孙,不像刘秀刘备是正宗的刘邦后代,所以他对汉室复兴的念头比较淡薄。其次,当时汉朝已经灭亡多年,虽然也有人认为两晋取代曹魏和汉得国不正,有怀念汉室的呼声,但是总体上来说,复兴汉室的支持者不多,尤其是士族,他们可不愿意皇朝像两汉一样强势。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刘裕自幼家贫,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谯纵、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南燕、后秦。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刘裕可谓军功赫赫,因此被封为宋公,并且得以加九锡,获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之权。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加九锡一般也就意味着谋朝篡位。

果不其然,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国号“宋”。此时距离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刚好过去200年。南朝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420年-422年在位),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刘裕称得上是皇帝杀手,他为称帝一生杀了六个皇帝称其为“六位帝皇完”。他擒杀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后秦末帝姚泓等人,他杀尽司马氏,他命令王韶之缢杀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后来司马德文又禅让皇位给了刘裕,他下令将晋恭帝司马德文用棉被捂死。死在刘裕手中的皇帝已经有六位了。可是刘裕却并没有放过司马家族的人,大肆屠戮呢?刘裕为称帝先后杀了六个皇帝?给后代带来厄运?

东晋王室偏安,因此世家大族实际上与皇帝共掌政权,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谢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这个道理。刘裕之所以屠杀司马皇族自然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是他饱含深意做出的决定。魏晋南北朝以门阀士族为尊,当时比较著名的士族有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弘农杨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等。而在这些士族当中则是涌现出了许多人才,比如曾经造反的王敦,率领八万晋军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的谢安,他们之所以能够执掌大权靠的并非是杰出的个人能力,而是出身的门阀士族。

而刘裕是什么人?往好听了说,他是汉朝后裔,往难听了说就是个寒门贱人。刘裕的父亲刘翘不过是个低级官员,工资勉强可以养家糊口,以至于刘裕不得不“织席贩履”来维持生活。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刘裕,却偏偏登上了晋王朝政治权力的最高舞台,主宰着整个东晋王朝。但是别看刘裕权高位重,实际上当时的世家大族却是根本看不起刘裕,甚至暗中准备反对刘裕,因为刘裕打破了规则,世家大族才应该掌握政权,寒门就老老实实的做贱民好了。自从陈群对魏文帝曹丕提出九品中正制以来,中国的权力便几乎操持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是自从刘裕代晋称帝以来,却是打破了这一局势,形成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刘裕麾下的文武诸臣,比如心腹刘穆之,多为寒门出身。

将司马皇族斩尽杀绝,避免了世家大族想要拥立晋朝王室复位,如此一来世家大族想拥立皇帝也没有了人选。刘裕斩杀司马德文的用意便在于此:那就是他要改天换地,彻底开启寒门掌权的新时代。司马德文一死,刘裕用屠杀手段血腥的震慑了高门大户,与此同时又消灭了他们反对自己的武器,虽然手段稍嫌粗暴,但不能不说是有效的招数。对于刘裕屠杀司马皇族一事,在后世的确引起了不良影响,导致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伴随着腥风血雨。针对刘裕杀死晋恭帝司马德文一事,胡三省《资质通鉴音注》中评价:“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从此之后,禅让之君几乎难以保全性命。但其实这并非是刘裕的本来意愿,刘裕之所以斩尽杀绝便是为了能够打破这种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此后在南北朝数百年之间,寒门之中能人辈出,这如何不能说是好处呢?刘宋刘裕让“六位帝王完”但是个文治武功好皇帝。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史称“元嘉之治”。刘裕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后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变成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过政治上总算还是有所作为,但是其后即位的宋武帝等皇帝却是荒诞不经。继承者骄奢淫逸,荒废国事,帝王更迭频繁。刘宋皇帝不是荒淫,就是嗜杀,而且,特别喜欢杀戮宗室。内战不断,朝政败坏,民众苦不堪言。宋废帝刘昱,更是残暴。他喜欢杀人,经常出宫,见人就杀。杀人成瘾,失尽人心。由于刘宋宗室之间互相残杀,朝政被萧道成掌握。

刘宋后期朝政混乱,477年刘宋大将萧道成击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为帝,也就是宋顺帝。然而萧道成册立刘准为帝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他要为自己称帝争取时间。两年(479年)之后萧道成受到宋顺帝“禅让”登基建号,改国号为齐,刘宋灭亡,也就是南朝齐。萧道成派遣部将王敬则率兵入宫,刘准惊恐万分道:“欲杀我乎?”王敬则表示不过是让他换一间宫殿住而已,然而刘准已经听出了弦外之意,泪流满面道:“只愿来世不再托生帝王家。”

萧道成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命人暗杀了刘准,刘宋皇室几乎被萧道成赶尽杀绝。或许萧道成下手之前会想到刘裕,而刘准被杀之前也会想到自己的这位祖宗,要不是他开了先河,刘准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刘裕为称帝先后杀了六个皇帝?给后代带来厄运?

灭刘宋的也是齐国,历史巧合。

南朝宋强盛时,据关守河,北部疆域到达潼关、黄河一线,其统治地区北部与北魏划黄河为界,包括山东大部,后稍微缩退;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刘宋王朝,可以说是结束了南方的割据局面,使南方在百年都没有出现过的统一局面终于出现了。

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典籍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朝刘宋

辅公祏建立的宋国

辅公祏与杜伏威是刎颈之交,两人一起为盗。隋末天下大乱,两人趁机起兵,占据了江淮。唐朝建立后,杜伏威归附唐朝,朝见李渊,留辅公祏守卫丹阳。

杜伏威走后,辅公祏反叛称帝,国号大宋。

辅公祏反叛当月,李孝恭、李靖等人便来讨伐。第二年,击败辅公祏,传首长安。这个宋国只存在8个月。

宋朝北宋、南宋

中原北宋黄袍加身抢来的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好兄弟,不然的话柴荣临死前也不会将孤儿寡母托付给赵匡胤,柴荣英年早逝,7岁幼子继位。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使人散布辽军南下的谣言,朝廷派赵匡胤带领禁军北上抗辽。赵匡胤又使人在军中散步议论,说:“皇帝年幼,我等立功未必知晓,不如拥立赵匡胤为帝。”大军走到陈桥,赵匡胤装醉,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手下亲信将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掌控禁军后,赵匡胤返回东京,逼迫幼帝禅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重文轻武,士大夫崛起,财富、权力集中到士大夫的手里。国家积贫积弱,皇帝也没有扩张的雄心,只有花钱买平安的习惯。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先被金灭,又被蒙灭,以致神州陆沉百年。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弱宋防民三百年成为历史上最难造反的一个朝代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王朝

偏安南宋衣冠南渡建立的

南宋(1127年1279年)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

1127年,宋徽宗之子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国称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先任用岳飞等主战派抗金,之后主和派秦桧独相十八年,签订“绍兴和议”。1162年孝宗受禅,励精图治,发动“隆兴北伐”失败后又重新议和,随后大力发展内政,开创“乾淳之治”。1189年、1194年光宗、宁宗受禅,韩侂胄夺权,开庆元党禁,发动“开禧北伐”。随后史弥远诛韩擅政二十六年。1233年,理宗亲政,早期任用郑清之、史嵩之实行“端平更化”,对蒙战事积极,中后期重用奸臣丁大全、贾似道。度宗即位后专事享乐,国事衰颓。蒙古崛起,并且到后期三面包围了南宋。在蒙古铁骑的压迫下,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朝廷流亡南方,文天祥等忠臣回天无力。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南宋灭亡。

绍兴和议后,多数时间与金朝“淮水大散关”为界。统治范围限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与金朝、蒙古(元朝)长期对峙。

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南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并出现了欧洲近代前的一些特征:市民阶层形成、雇佣关系、城市化,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意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偏安一隅的南宋

元末韩宋

韩宋(1355年1366年)也称后宋,是元朝末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

1351年5月,韩山童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宣扬“明王降世”。

1351年,蒙元强征15万民工修黄河堤,韩山童与刘福通在河中埋下一个石人,石人背上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石人挖出,人心浮动,韩山童与刘福通在颍上(今属安徽)趁机组织起义。战斗中韩山童被捕牺牲,杜遵道、刘福通等冲出重围,重新聚合义军。

1355年2月,刘福通在亳州拥立儿子韩山童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改元龙凤,12月移驻安丰。1358年5月,迁都汴梁。1359年8月,汴梁失守,复据安丰。

虽说韩宋实力不俗,但他所处的时机不是很好。一方面有元朝的蒙古铁骑,另一方面,当时还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韩宋一边被蒙古铁骑痛击,另一方面还要被朱元璋收拾。朱元璋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表面尊小明王为帝。

1363年,张士诚派吕珍攻韩林儿,韩林儿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率军前往支援,到达之后,吕珍已经进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赶走吕珍,拥韩林儿返回,让他住在滁州。

1363年,朱元璋迎韩林儿居滁州。1366年,朱元璋以迎赴应天(今南京)为名,令廖永忠将韩林儿乘坐的船只沉于瓜洲江中,韩宋亡。

元末群雄割据

标签: 宋国刘宋宋朝北宋南宋韩宋

更多文章

  • 不翻书都不知道,原来宋朝时的台州这么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台州,宋朝

    公元948年除夕,一场宫廷政变,改变了时任台州刺史钱弘俶的命运。政变中,吴越国第四代国王钱弘倧,被大将军胡进思赶下王位。作为王弟,钱弘俶从台州一地的行政长官,一跃成为吴越的新国主。30年后,也就是978年,钱弘俶奉旨入汴梁。在宋太宗赵光义面前,他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将吴越十三州,悉数献给宋朝。由此,

  • 古代多么重视科举 看看看地如何厚待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科举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选拔考试影响甚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试、入学、登科、做官;功名不仅是读书人的个人奋斗目标,也是家庭、宗族和地方政府的大事,而且,全社会都会厚待科考士子。宗族乡里对考生的种种资助每个家族都希望本族子弟中多出有功名之人,并在仕途上有建树,一是可以光宗耀祖,二是“一

  • 明朝年号:16位皇帝的17个年号和年号背后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年号,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皇帝,明朝,年号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创设,主要用于纪年,比如建安三年、贞观元年、雍熙元年,等等。早期的年号比较随意,一个皇帝可用很多年号,比如汉武帝、武则天、宋太祖等等,都有很多年号。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才正式固定下来,继任的皇帝在第二年改年号,叫做改元,意味着新的开始。说年号前,我们先说

  • 朱元璋下葬时13个城门同时出殡 难道没葬于孝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朱元璋陵墓,明孝陵

    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下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园。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2字来缘于马氏“孝慈”的谥号。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工,直到永乐三年(1405年)才建成,历经三

  • 刘玄、刘秀、刘盆子——两汉之交的刘氏帝王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玄,刘盆子,刘玄,汉朝皇帝,西汉皇帝,东汉皇帝

    西汉末年到底是怎样的乱世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诗中所言“掌中轻”正是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汉成帝刘骜乃汉武帝五世孙,其在位期间,西汉王朝内交外困,已呈摇摇欲坠之势。汉成帝宠溺赵氏姐妹,沉湎酒色,朝政由外戚把持。外戚间亦是互相倾轧,太后王氏家族权倾朝野,一门九侯。王莽(

  • 朱元璋时期的空印案 冤杀了数百官员连坐杀数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空印案,明初四大案,明朝,朱元璋

    1“空印案”发生在明代洪武年间,当时各地每年被派去京师户部核对账目的官员为了应对严格的财政收支核对结算要求,便都会在入京时携带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须修订账册数据时使用。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又叫唐明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

    对中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称呼中国皇帝,要么用谥号,要么用庙号,明清年号一帝一号基本用年号。对帝王的称谓,唐朝是一个分水岭。唐朝以前的帝王,通常称其谥号,即某某帝,如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等等。唐朝到宋朝的皇帝基本上用的都是庙号,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等等。而奇怪的是

  • 刘秀大哥等人打下的江山,为何选了刘玄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刘縯

    众所周知,汉朝在中途有过一次断裂,王莽的篡位导致了西汉的结束,西汉历经10世14帝(含三位废帝),合计210年。刘秀重新光复汉室才重新建立的东汉。历经8世14帝(含两位少帝),合计196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曹魏建立。王莽作为一个谋朝篡位者着实有些为人所不齿,但是从他执政期间做的一些改

  • 隋灭南陈:花八年时间准备51万隋军打不过长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灭南陈,隋朝,南陈,陈朝

    南北朝进行到隋朝和南陈,南北分裂的局面越来越难以维持,陈朝国力越来越弱,而隋朝的前身北周完成了北方统一。不论是国力、军力还是政治局面,隋朝都远远强过南陈,统一之战如箭之在弦,蓄势待发了。588年年底,隋文帝终于决策伐陈。隋军上至皇帝下至各路统兵将领,无不认为这是一场摧枯拉朽式的战争。然而战局的进程,

  • 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 为何让庶十子刘彻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汉武帝,刘彻,庶子

    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产物,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刘彻继位为帝,是中国的幸运,打出了中国的威严,打出了汉族的雄壮,但探讨汉景帝晚期历史,却又能看到刘彻能够继位为帝,并非必然,而是由一些偶然事件构成,整个过程勾心斗角,阴谋诡计迭出,又惊心动魄。作为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之一,汉景帝一共十四个儿子,刘彻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