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或许真的是一家诶!

为什么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或许真的是一家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3/12/26 12:11:44

中国人第一次见面,经常会问到姓名,如果对方跟自己同姓,往往会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

为何“五百年前是一家”会流传这么广呢?为何不是三百年、四百年、六百年呢?这么说有无依据呢?

其实,这个说法的背后,是一部血泪史。

“五百年前是一家”最早并不是指同姓之间的关系,这个说法最早是元代郑廷玉在《布袋和尚忍字记》中的一个楔子:“可不道一般树上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五百年前是一家”是从什么时候变成同姓人之间初次见面时拉近关系的常用语的?答案是清末民初(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工商业社会。到了清末民初,铁路开始大量兴建,全国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骤增。中国开始由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结识新朋友成为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那时,中国还是宗族社会,家家有家谱,家谱会记载先祖来自何方,以及来此处之后的历代男性子嗣极其配偶。同时,外出的人口主要是男性。在新朋友攀谈之时,姓甚名谁、籍贯何处等话题几乎是必谈的。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姓之人,聊至深处,向上追溯,时常会意外发现:彼此在明朝初年的先祖,是同一个人!而且都是来自山西!也就是说,此前还是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个陌生人,在五百年前是一家人!

明朝发生了什么事,会让山西人散落在全国各地并繁衍生息呢?这就是明朝初年的大移民,或者叫大槐树移民。从明朝初年的大移民,到清末民初的人口大流动,正好是五百年。于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就在同姓人之间迅速流传开来。

明朝初年为什么要把山西人迁到全国各地呢?这要追溯到元朝末年。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他的年号是至正。从至正元年开始,一直到至正二十八年元顺帝北逃,从今天的河北唐山秦皇岛一带,一直到长江流域,水灾、旱灾、蝗灾等大范围灾害几乎就没有断过。滦河、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轮番决口、甚至多次决口。“漂没民庐、死者众”,“禾不入地、人相食”……与水灾、旱灾、蝗灾相伴而生的,还有瘟疫。在各种天灾的作用下,今天还被、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湖北等地人口锐减。以致朝廷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等等。

为减轻水灾和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朝廷开始征发数十万河工治河。治河本是好事,但治河的官吏却借机压榨剥削河工。这些河工本身就多为灾民,再被官吏压榨,于是官逼民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起义爆发。随后战火遍及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中国中东部的农业主产区几乎无一幸免。

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乐陵一县,仅剩400余户;潍县之族姓,惟存金、李二姓;名城扬州城中仅余十八家。

由于人粮剧减,明朝不得不延续元朝的政策,将许多州,府降格。名城开封由上府降为了下府,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到了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3000户的30余州降为县。

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灾荒战乱连年不绝的同时,太行山那边的山西却是风调雨顺,一片太平祥和的景象。虽然义军曾多次进攻山西,但无奈山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皆以失败告终。

到了明朝初年,山西的人口已有403万人。而同期的河南人口仅为189.1万人,河北(含今天的北京天津)人口则为189.3万人。也就是说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人口加起来都没山西多!

太行山外,东至大海,南至长江流域,西至关中平原,赤地千里、人烟荒芜。移山西之民前往垦荒逐渐成为朝廷共识。从洪武六年开始,陆续从山西除今天大同朔州外的其他所有地区向省外移民。并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一个家庭多人移民的,父子、兄弟皆不能迁往同一个目的地,必须分开。骨肉分离的悲剧大量上演。由于大量的父子、兄弟迁往了不同的省份府县,并在迁入地开枝散叶,这就导致了清末民初“五百年前是一家”现象的出现。

“五百年前是一家”在清末民初流传开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常用语,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实,到了今天已经是“六百年前是一家”了。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有没有例外的情况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是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那么,这句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

其实,要判断这句话对不对,首先需要对“一家人”进行概念进行一个界定。究竟什么才叫“一家人”呢?

“一家人”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比如,我们说,咱们中国人是“一家人”,或者说咱们四川人是“一家人”等。还可以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比如说,唐朝人是“一家人”,“宋朝人”是“一家人”等。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民族性的概念,比如中华民族是“一家人”,汉民族是“一家人”等。

不过,我们经常所说的“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应该是一个血亲性的概念。其意思就是说,同一个姓,都是有血亲关系的。这里的“五百年”也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数,所表示的是“不是非常久远”这样一个意思。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看现在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其实在并不是非常久远之前,咱们其实是有血亲的一家人。

那么,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呢?

初看起来,这句话似乎并没有道理。为什么说并没有道理呢?

其一,同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有血亲的。

为什么说,同姓的人,不一定有血亲呢?因此人类最初是没有姓的,后来为了区别,因此才有了姓。姓氏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所崇拜的图腾为姓,有的以生活的地域为姓,有的是君王的赐姓等等。

那么,在这个族群获得某一个姓的时候,这个族群里人,是不是都有血缘关系呢?一般情况应该是的,因为所有的族群,首先就是因为血亲聚在一起,并且得以扩大的。

不过,也不能完全肯定。古代的族群,一开始是同一个血亲是一个族群,但是族群和族群之间,又会多次发动战争。当一个族群战胜另一个族群以后,战败族群里的人,也并不是全都被杀死了,还有一些是并入了战胜族群里的。当他们并入了战胜族群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再拥有自己的姓,而会改为战胜族群的姓了。

这样的例子,别说远古时期,就是在秦汉时期,还都是这样的。刘邦在战胜项羽以后,所有的项姓人,都改名姓刘。这也就是远古时期那种方式的遗存。

当一个族群并入另一个族群的时候,这两部分人,显然是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的。

除了这种并群以外,还有就是赐姓。赐姓的现象,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有的赐姓是一种奖励,但也有的赐姓是一种征服。包括刘邦对项姓家族的赐姓,就是一种征服。而朱棣对本来姓“马”的郑和赐姓“郑”,则是一种奖励。

当郑和的家族被赐姓“郑”以后,他们这个家族,和原先本来就姓“郑”的家族,显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要说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明显就是一句骗人的话。

还有一种族群的改姓。比如当年鲜卑进入中原的时候,拓跋氏就改为“元”姓。而这个“元”姓,在中华姓氏中,本身是存在的。而且据考证,这个姓氏本身还有五个起源。这五个起源的“元”姓,就已经没有什么血亲关系,不算“一家人”了,又增加一个本身是少数民族的“元”姓,那就更不算“一家人”了。

少数民族改为汉姓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更增加了中华姓氏的复杂姓。作为有血亲的一家人的情况,可能性更不大。

其二,“五百年前”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并不准确。

前面我们说了,这里的“五百年前”,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数,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是“不太久远”的意思。

但事实上,且不说那种原先不同姓,后来改为同姓的那种。就是从同一个血亲延续下来的姓,也并非是时间不太远的亲戚。比如“张”姓,最早是黄帝孙子挥,由于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领,因此被黄帝赐名“张”。而张挥也在清河一代发扬光大,因此也就有了“天下张姓出清河”这样的说法。

但是,就算是同出于清河的张姓,从张挥那一代到现在,也已经是五千年了。这么久远的时间,能说是“五百年”吗?

由此可见,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不过,虽然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是,民间并没有人指出这个问题,而且大家还觉得这句话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显然,这里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和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美好祝愿,大家都是认可的,自然没人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了。

(参考资料:《中华姓氏文化》等)

更多文章

  •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人:向全世界进贡还自鸣得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利玛窦,进贡,藩属国

    2018年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8周年,中华书局适时推出了《利玛窦中国札记》的精装本。1615年,继《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由金尼阁整理的该书一经出版,再次轰动欧洲,让西方重窥天朝大国的一抹斜阳。学界多从东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强调利玛窦对欧洲文明东渐与中华文明西传的独特贡献,这固然

  •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中国正统王朝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正统王朝正统,朝代

    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正统性从何而来?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统一词,出自儒教圣经《春秋》一书,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意思是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个人?战国七雄分别是七国?《汉书》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

  • 看清朝是如何收拾明朝留下的残局扩大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满清版图,清朝版图,清朝疆域,清朝

    元明清时代是中国疆域奠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东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地区和游牧民族地区融合而形成了一个大帝国,北京由于处于农耕和游牧的过渡地带,也因此成为了首都。从元朝到明朝,再到清朝,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代。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尤其是俄罗斯已经逐渐扩张到了西伯利亚,使得清朝的扩张具有了空前的意义。12

  • 《三国演义》虚构的事 正史无此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三国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

  • 成也节度使败也节度使 唐朝藩镇节度使亡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节度使,唐朝,藩镇节度使,藩镇,藩镇割据,安禄山,安史之乱

    从“节度使”到“藩镇”,大唐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提起唐朝,必然要提起“安史之乱”,那么唐朝“节度使”、“藩镇”(方镇)更是绕不开的话题,节度使几乎贯穿着大唐的历史,唐朝亡于节度使。&

  • 中国行政区划是什么时候由州、道、路,演化成为“省”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设置一般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区、县级市)等三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县级的政区和称呼较为稳定之外,县级以上的政区设置和称呼则变化很大。比如和今天省相对应的高级政区就有州(两汉、魏晋)、道(唐)、路(宋金)、行省(元明)等,而管县的政区则有郡、府、州等,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的

  • 迪奥曼尼不是迪奥 CK跟小CK无任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迪奥曼尼,迪奥,高仿,山寨,迪奥和迪奥曼尼有什么区别,CK

    迪奥曼尼和迪奥的区别?迪奥曼尼是迪奥的仿品吗?对,是迪奥(Dior)的仿品,在中国真正的注册商标是迪奥曼尼(商标国际分类24,25,14,10,18,9注册于2020年08月28日)和Deao-Mani(化妆品品类3注册于2021年03月02日),该商标持有人的“迪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r

  • 王莽新朝改制一世而亡 好好的儿子被杀地精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莽,新朝,新朝改制,王莽儿子

    在中国漫长的帝制时代,曾存在过数以千计的政权,但能实现大一统局面、配得上“王朝”称号的,却不过10个而已,而在这10个大一统王朝当中,只有王莽建立的新朝一世而亡。那么,新朝为何如此短命?王莽在亡国后的遭遇如何?01外戚篡位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以外戚身份篡位称帝者,王莽出身显贵,

  • 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很可能已经比同期的中国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印度人口

    1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很可能已经比同期的中国多了。之所以用“可能”这个不确定的词,一是因为在精确的人口普查出现以前,古代,尤其是公元前的人口数据是很残缺的。中国是少有的从商朝起就在认真统计人口并做记录的国家,即便直到汉代才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朝历代受苦受难都是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该篇著作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是为该作品最后的一句话“兴,百姓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