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朝历代受苦受难都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朝历代受苦受难都是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31 更新时间:2024/1/9 23:45:29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该篇著作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是为该作品最后的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天下黎民百姓千年来的苦难。

不管王朝如何更替,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黄炎培先生也说过,中国古代的变迁史就是百姓的血泪史,所以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能被传诵至今,想必只是因这番话是古代百姓的心声吧。那么今天我们不妨盘点下中华从古至今的朝代历史,先从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说起吧。

有人统计过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每隔67年中国就会发生一次战争。中华民族是伴随战争成长起来的铁血民族,也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如果没有大力度的禁止枪支弹药,中国人骨子里的战斗基因不会那么容易被压制。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创建了独一无二的中央集权制,他是功在千秋的皇帝。可秦始皇也为中国人带来战争的磨难,生活在秦朝的百姓痛不欲生,他们无力反抗统治者,却也无力承担悲惨的生活。

其实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统一的时间占据百分之六十,剩下的时间是分裂时期。不过虽然历史上统一的时间多,但对百姓而言真正的盛世极少,盛世延续的时间更少。秦始皇名垂千古,但他当政的时候横征暴敛,动不动就大兴土木,老百姓几乎没有安稳下来。好大喜功的秦始皇修长城害死了50万人,修阿旁宫和秦始皇陵又害死了130多万人。

秦二世胡亥害死原本的继承人扶苏登基称帝,胡亥的残暴比起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的暴虐最终引起了人民的反抗,项羽刘邦纷纷揭竿而起,百姓又陷入了战乱。

楚汉争霸的时间里民间百姓苦不堪言,汉朝建立初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安稳日子。真的期间百姓只不过没遭受战乱,百姓也并非过上丰衣足食、平安幸福的日子。

封建时代里统治者高高在上,百姓没有过多的权力,被剥削永远是百姓,受苦受难的也是百姓。汉朝末年王莽篡位,天下继续被战争笼罩好在汉光武帝刘秀顺利结束了战争。

汉朝因为刘秀得以延续下去,可东汉除了前几位皇帝外,余下的皇帝都是虚君,这也导致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司马家建立了西晋完成了统一。西晋在五胡乱华后就失去了统治力,东晋后氏族门阀割据,紧接着东晋灭亡,中原进入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南北朝时候谁有能力谁就当皇帝,群雄混战多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隋唐统一了天下,大唐盛世让百姓得意喘息修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万邦来贺,大唐王朝做到了内外臣服。然而,唐朝末年屠夫黄巢又搅乱了天下。黄巢屡试不第后对朝廷起了反抗之心,他厌恶当权者没有慧眼识才的能力。黄巢造反后烧杀抢掠,城池哪内火光冲天,无论是建筑还是人命都被付诸一炬。

唐王朝退出历史后宋朝又登场了,可宋朝先天军事孱弱。自北宋建国就一直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多年的对外战争不仅消耗了北宋的国力,也让北宋损失了数以万计的人口。

宋末元初中原王朝又迎来了新的屠杀,蒙古的骑兵南下无恶不作。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他们先天的嗜血残暴,每攻略一座城池就要实行屠城政策,在此期间人口锐减。

据统计元朝南下期间中原人口减少了二分之一,中原王朝实在忍无可忍便奋起反抗,元朝建立短短六十多年就宣告灭亡。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当然建立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明朝赶走了外族人,但蒙古人一直死性不改,蒙古骑兵多次试图南下。朱元璋在位期间深受蒙古的骚扰,等朱棣登基称帝的时候,明朝的经济、军事都已经稳定。朱棣建立当时首屈一指的火铳队,并五次亲征蒙古,蒙古人才被彻底征服。可明朝自朱祁镇后就走了下坡路,明朝末年又一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随之而来的也是屠杀。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一开始清朝人也执行屠城政策。前几任清朝皇帝也对汉族人施行残酷的镇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等都是残忍的例子。清朝末年不仅有天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列强入侵。清朝以前中国人的战争是兄弟阋墙般的内斗,清朝后则是山川异域的国仇。经过多年的抗日战争,如今的祖国才算真正统一。

总结:翻开中国人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从古至今都与战争相伴发展,可在战争之下吃苦的永远是百姓。乱世之中十有九悲的爱情算是上层人的专属,战乱之中留给百姓是性命朝不保夕,回顾各个朝代的发展历史,很好的印证了那句古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何中国人一直逃脱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诅咒?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当中,无论是赵钱孙李那户人家统领了江山,到头来百姓都是最苦的,王朝的兴衰似乎始终与他们无关。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无论王朝兴衰,古时中国百姓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呢?

一,强烈的生育冲动,限制了潜力的发展

古时候的中国,人们生活中在一起都离不开家族。在那个时代,人丁兴旺则意味着处处占有上风,人丁稀少,子嗣单薄的家族只能任由外族欺凌。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家族想要强盛,人口的旺盛是第一考量的要素。在这种时代文化背景下,国人的生育冲动不言而喻会相当的疯狂。

传统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接代是人生头等大事,那时的人们在祖宗的家训之下,无论是谁都要遵循生养子嗣的责任与义务。在古时,辈分高的人绝对是家族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的指令甚至高于当时的法度。族长甚至可以直接越过官府,对你施行族规。因此,不断地繁衍子嗣,也是实现和加强这一权威的重要方式。

小时候我们互相争吵骂架的时候,都喜欢以“我是你爸爸”,对方则以“我是你爷爷”的方式互怼,双方就是这样以不断递增辈分的方法去压制对方。在小品相声界,小品演员们也总是以辈分的高低来搏取观众的乐呵声。

如同鲁迅所说的一样:“最无能的人,也总可以生几个孩子来显示权威,不至于沦落到绝望的谷底。无法实现“向上意志”,那么就向下用力,多生孩子。”

鲁迅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粗糙,但是也可以算作解释国人疯狂生育的一种心理之一。对于家徒四壁的人家,他们永远在不断地生育子女,他们既不会思考怎么多的孩子将来能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未来的人生有没有幸福可言,这些统统不在他们规划的章程里。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像那时候的中国有着这样强烈的生育冲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人们不仅没有生育子嗣的冲动,甚至很多年轻人通过堕胎和弑婴的极端方式,来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两国的文化本质不同,同时期的欧洲人衰老以后根本不指望儿女赡养。即使死后,他们也会得到上帝的庇佑直接进入天堂吃喝不愁,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儿孙后代给自己烧什么纸钱。

在此等文化观念的影响之下,欧洲人展现出和古中国截然相反的生育观念,他们对于生育子嗣有着极为警惕的心理。并且在古希腊的思想文化领域,哲学家们也一直强调控制生育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殖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张,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控制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稳定的城市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倘使新生的胎儿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实行人工流产(堕胎)。”

从亚里士多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古希腊年轻人比两千后的中国还具有新潮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发展个人成就大于一切,和如今的年轻人一样,他们认为婚姻会很大程度上牵绊一个人事业,所以他们普遍选择晚婚晚育,甚至直接选择不生育。在当时的古希腊,30岁以后才结婚是很常见的现象。

作为曾经繁盛一时的古罗马帝国,政府虽然大肆鼓励民众生育子嗣,但往往都是收效甚微。和现如今的社会情况一样,很多身处上流社会的人,都是自由的追随者,她们不愿意承担家庭的责任,很多优秀人士最终会选择孤独终老。据古代罗马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述,奥古斯都发现很多男子为逃避禁止独身法令的惩治,想方设法制造欺诈性婚姻。有不少男子特意与年龄远低于最低婚龄的女子订婚(订婚视同结婚,可不受禁止独身法令的制裁)。等未婚妻达到成婚年龄后再放弃婚约,转而追求与年龄更小的少女订婚,以此坚持独身。

后来随着古罗马、古希腊的衰落,他们的国家被蛮族毁灭,但是他们节制生育的理念却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这比如,中世纪的英国贵族们也无比默契的遵守这种理念,自觉地进行生育节制。和古时候的中国一样,英国贵族们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家产制度,这些长子制度继承者一般都是等到继承财产以后才结婚,而对于那些没有怎么幸运的其他子嗣,他们则是希望找到一个其他家族继承家族财产的女性结婚,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享受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

如果,没有合适的女贵族嫁给自己的话,他们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将就结婚。所以,我们回首英国那段历史,可以看到英国的贵族们结婚的年纪普遍在四十岁左右。这也就可以理解中世纪英国的文学作品里,男女主人公往往都是一个中年老男人搭配十几岁的花季少女了。

只有这种情况下,在上一代人去世或者年迈失去劳动能力时,下代人刚好建立家庭,继承地产,接替前代。

因此,在经济发达以前,西方国家人口的密度一直不低中国。此举,也让西方国民在人均资源上占有极大的优势,这也为后来欧洲人开展思想蒙运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除了生育冲动外,导致传统时代中国人生活痛苦的另一大原因是自然灾害。

从世界地理环境气候入手而谈,中国所属的气候属于季风性气候,该气候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极为的不稳定。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泛滥的水灾凶残的吞噬着华夏大地,子钰的家乡就是住在淮河边上,早年间洪水灾患那是家常便饭。不光是新中国时期,在过去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上,灾害祸乱就一直锤炼着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

翻开华夏的灾荒史,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共计2155年的时间里,就有1056旱灾和1029次水灾的记载,水旱灾害加起来几乎平均每年一次。诸如其它灾害像蝗虫。冰雹、台风、瘟疫等更是数不胜数。除了天灾人祸造成如此多的灾难,人为的破坏环境也是造成大自然报复人类的重要原因。

3000年轻的黄河流域,也是到处鸟语花香,无数生灵树木充裕着华夏大地。然而,3000的时光过去,随着人们的乱砍滥伐,对自然的随意践踏,曾经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消失了,原来充满生机的沼泽田地也变成干涸的泥土,土地的蓄水能力骤然减退,小旱也变成了百年一遇的大旱之灾。不得不说,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从原本的“塞上江南”变成如今黄沙遍地的模样,这其中,少不了人类在做帮凶。

翻开元朝史书,我们可以看到自有元的近100年时间里,全国遭受大水灾94次,大旱灾62次,大蝗灾49次,大饥馑72次。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几乎是平均每年2~3次大的自然灾害。情况最为危急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食人肉才能度过灾患。

而与之相比较的欧洲国家,他们所处的季节气候则是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就是比季风性气候稳定,并且西欧同纬度要比中国的北方气候暖和的多,虽然欧洲国家北方的降水量赶不上中国雨水丰沛的江南地区,但是降雨量远多于中国的北方,这对于欧洲北部的农民,从事农耕灌溉绰绰有余。所以,翻开世界历史,欧洲从未出现像中国北方这样赤地千里的情况出现。

也难怪,邓拓所说:“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此情此景,让对中国地理有所了解的西方学者都叫中国为“饥荒的中国”。

中国贫困化的第三个因素,是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

专制制度的发达使中国官僚体系的早熟和完整举世无匹。官僚体系的过分庞大,使得它在一定程度有脱离皇权管制的趋势,从而逐渐演变成独立的利益集团,这使得其成为失去约束疯狂增长的团体。王朝新建之后,新的地主阶级推翻旧的地主阶级,随着皇帝打天下的权贵开始受封土地官爵,官僚队伍人数也直线上升。与此同时,老百姓要供养这些官老爷们,百姓的负担也随着加重。这种趋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存在,尸位素餐,人浮于事是行政臃肿的恒久弊端。在最早的时候,官僚与百姓的比例是600:1,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比例开始上升为30:1,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缩小,就是历史惯性的鲜明体现。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在王朝新建之时,也就是前几代君王手里,统治者还懂得轻徭薄赋,积极吸取前朝灭亡的原因,使得民生政治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开国的艰辛被忘却,后世君王就会重兴奢靡之风,王朝就会重蹈覆辙,直到帝国百姓无法生存,王朝终在浪潮般的农民起义中倾覆,然后历史再进入下一个轮回。

从春秋战国时代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百姓能够得到温饱仅仅只是在王朝刚建立的几十年里,其余年馑大多是处在半饥半饱之中。据庞卓恒在《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中介绍,在没有遇到灾患之年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刨除吃穿和上交税收的粮食,剩余率不足5%。那时候中国农民可以产粮4640亿公斤,去除掉苛粮杂税等等其他开支,可剩净余粮食1224公斤。但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要比同时代的欧洲国家的农奴还要低上很多。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古时官僚阶级对穷苦百姓的剥夺要远大于同时期的欧洲庄园主们。中国古时的老百姓们就像牲口一样被榨干所有的劳动价值,他们只有不断地劳动才能勉强生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思想去想着改变什么。这也就是为何西方国家比我们更早进行思想启蒙运动,它对推翻封建主义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文化中携带着贫穷基因,或者说,贫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部分。

在心理学上指出,贫穷可以使人变得愚蠢。贫穷向来不是什么好事,它使得深陷其中的人们只能为了生计,不断地劳累奔波。贫穷让他们甘愿在一个地方机械式的劳作,让他们内心的欲望一点点被不断重复的劳作消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刘易斯率先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在学者提出的贫穷基因中,有很多与我们社会的文化相符合。比如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人均寿命普遍偏低,人们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终日忙碌,整日忙碌且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人生,内心压抑导致他们具有极为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做任何事情缺乏长远目标,对政府缺乏信任感,做事软弱无能,对地位的差异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敏感,并且缺乏相应的政治觉悟等。

这种强烈的贫穷所带来的意识,让他们整日低迷消沉,缺乏足够的远光与胆识,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找到解决苦难的方法。

西方心理学家们曾经指出,富人与穷人最大的本质关系不是在于财富的多少,而是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忍耐力,也就是我们常人所说的“延迟性满足”。就是为了谋求更远大和长久的利益,甘愿放弃眼前的利益。对于富人来说,他们有机会和时间等待财富的果树长到最大,而对于生存保障极低的贫穷人士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客观条件决定了他们只能舍弃长远计划而顾及眼前。

和一个穷人谈梦想和情怀,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耍流氓。

古希腊文明的建立就是在源源不断的金钱之上。古希腊的土地贫瘠根本无法养活本地居民,这个时候为了发展希腊人只得冒险向外扩张。借助希腊强大的外贸船队,希腊人源源不断的将自己的货物向外输出,通过此种方法,大量的金钱流向希腊。有位经济学家断言:“公元前6至4世纪之间,希腊经济正飞速上升……若充分估计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雅典经济给人的印象与19世纪的欧洲有点相似。”

当生存不再是人们考虑的第一要素的时候,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就是民主政治。

中世纪的欧洲人之所以能够打破旧的藩篱,率先进行文艺复兴,多半也是当时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原本贫穷的农奴开始变得逐渐富有,他们的身份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逐自己的公民权力。然后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人也开始逐步接受教育。最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膨胀,这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革命带来了先机。

而同时期的中国,却在贫困的沼泽里越陷越深,与西方蒸蒸日上的经济形势相比,那时的中国农民却朝着越来越贫弱的形势发展。从宋朝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再也没有回到人均十亩以上的水平。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辉煌的汉人王朝。宋之后的元、明、清三代,贫困化的加剧日益消耗着中国的精神,使中国文化进入了长期的停顿和倒退。“贫困对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衡量的。”

一个家族衰落贫困之后,其家族成员往往会由往日的信心十足、意气风发而变得精神萎靡、气质鄙俗,而且家长也会日益目光短浅、专制、粗暴。中国的变化正与此类似。自宋朝灭亡之后,高贵气质和人文气息在中国文化中越来越淡薄,盛唐时的自信和宋代的优雅再也没能复现;相反,拘谨和懦弱日甚一日地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发展壮大。

最后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百姓一直穷困的深层次原因无非这四点:其一,旺盛的生育能力导致人均资源减少,并加剧了家庭的贫困程度;其二,频发的自然灾害,常常使得百姓颗粒无收;其三,数量庞大的官僚体系的供养,成为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其四,专制文化带来的贫穷基因,使得这种贫穷不断恶化且很难转变。

三国时,你的祖宗在干啥?

滚滚长江万古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乱世,曹操叹云:白骨遍野,百里荒凉,十室九空,一派萧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乱战之中,遭难的不幸的总是黎民百姓。而富有的家族一旦落难,也是满门抄斩。自古说富不过三代,王侯将相子弟也有到了贩卖草鞋的刘皇叔。

能够挺过战乱活下来的总是幸运儿。几千年风云变幻,生死相搏,人们的祖先也肯定历经磨难。几度轮回,几度沧桑,大家的家族都可能从大富贵,沦为难民;从难民挺而走险,出将入相。总之,能传承到今天,都是大悲大难中转危为安丶一脉相承、风雨无阻丶可歌可泣的民族精英的传人。

前世历经艰辛,都一定有过苦难的岁月,也一定有过辉煌的日子。不敢肯定在三国中的地位,有家谱的(比如孔家谱丶孟家谱丶诸葛家谱等)一目了然。但可以肯定大家的先人在三国活的好好的。

1、因为缴纳不起赋税失去土地,爹妈相继饿死,被迫参加了一个大型非法传销组织,天天缠着黄色头巾,跟着祭酒出去忽悠人有病不要吃药,喝符水保平安,想要加入我们就带上粮食来山里。

2、一年后遭遇朝廷三路大军取缔,嚼马皮子时被两万人轰赶,裹挟在几十万人群中逃窜,逃到乡下后只剩下半件衣服和一根棍子。在树上采野果子时,被某个坞堡的乡民打晕,拖回坞堡里莫名其妙成为苦力,负责搬运建筑材料,参与增筑坞堡,每天只有一顿小米稀饭果腹。

3、其他被抓来的苦力隔三差五就有人死去,但每天都有更多的流民被抓来,终于因为受不了强迫劳动准备逃跑,在一个晚上翻墙头时被巡夜的狗咬伤,遭到殴打,扔在溷藩旁边等死。

4、被溷藩的味道熏晕过去,睁开眼睛时,发现有军队攻破了坞堡。高大闪亮的旗帜上写着「袁」字,但其实并不认识,只是听到有人欢呼袁车骑云云。

5、从溷藩里爬出来时被人发现,被兵丁用水泼干净,然后扔进人堆里,分配了打扫战场的任务。发现坞堡族长被一支长矛刺穿,挂在了房檐上,他的某个堂弟正在跟一位大人物谈笑风生。

6、看到尸体身上的衣服很眼馋,但由于背后有人盯着,剥下衣服后只能乖乖收起来,堆放在牛车上。

7、数日后,跟着人群被带走,来到一片田地里,被命令耕作。得知虽然种出来的粮食不归自己,但是每天都有饱饭吃,不由得感激涕零。

8、第一顿饭吃到了干粮,但是没有吃饱,晚上想起了饿死的家人。第二条开始农耕,打算这辈子就踏实给人种地,别的不想了,什么都没有吃饱重要。

9、过了一个冬天,有很多人在晚上睡着就没起来。所有能裹着的东西都缠到了身上,晚上把土盖在身上,虽然很凉,但是没有风。每天都在害怕自己会冻死,有几只脚趾有一天变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掉了。还好,总比死了强。

10、听说和北边打起来了,北边的骑兵突破了前线,这边的屯田可能成为目标。所有人都分发了竹枪,甚至有人还有刀,勉强武装了起来。之后每天都被要求去伐木,回来制造盾牌、鹿角,准备战斗。

11、北边的骑兵打了过来,被兵丁命令挺着竹枪冲锋,阻挡骑兵攻势。没有人愿意去送死,但是在弓箭和长矛的逼迫下,只能哀嚎着奔向前方。及时的摔倒,索性开始装死。

12、混战后,北方的骑兵似乎赢了。被打扫战场的士兵发现,再次成为俘虏,这次被拉去了东边,听说要让我们去青州。这次的旗子没那么好看,但上面印的字,看着好像一块方田。

13、来到了青州,跟其他完全不认识的人们一起被拉到了盐场,命令我们煮盐。一辈子第一次看到盐粒!盐竟然是地里长出来的?偷偷舔了一口,阿耶,盐是咸的。

14、唯一的衣服破的不能穿了,缠在胯下,冒充是犊鼻裤。

15、青州很不太平,隔三差五就要打仗,周围有很多山贼,据说山贼比官兵的人还多。经常有人临时被拉走,据说送去打仗了。每天都祈祷自己不要被抽中,自己总结了一套玄学,今天的盐晶如果发白就有好运气,如果发红就要小心了。

16、今天的盐晶非常红,可能要出事。

17、出事了,所有人都被命令搬着盐往南边走,临走前大人物们一把火烧了盐场。

18、到了南边,好像又要让我们种地,种地比煮盐舒服,煮盐身上永远是粘的,太阳晒久了碰一下就疼,晚上睡觉时身子一挨上地,就像小刀割一样。

19、种不成地了,据说有军队打过来,到处都在杀人,看管的兵丁不见了,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在原地愣了几天,开始有人逃散,慢慢的大家都跑了。

20、逃跑路上经过一条河边,发现一具尸体,把衣服剥下来穿上,终于不冷了。抬头时才发现,河里到处都是尸体,把河水堵住了。被吓懵了,清醒过来,发现今年冬天好像安全了,不用担心被冻死。

21、穿了好几层衣服,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只能躲着死人走,一路往南逃。偶尔能从死人身上找到吃的,偶尔只能吃死人,不知道哪天是个头。

22、好像过了很久,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到处跑了,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弄点吃的,什么都行,能嚼就行。别的已经不考虑了,看到人会躲着走,不敢看别人的眼睛。

23、倒霉。被人抓住了,衣服被剥了,和其他人一起被关在槛车里,不知会被送去什么地方。

24、坐船了。这是要去哪儿?

25、挤在船舱里,人叠着人,有人闷死了。因为挤的太紧,尸体根本拽不出来,只能在那里放着。船上太颠簸,吐了出来,几乎每个人都吐了,脚下踩着自己吐的东西,旁边挤着死人,没两天死人臭了。酸味和尸臭混在一起,喘气好难,每次喘气都好像要死过去了。

26、终于下船了,不知道为什么,下船后控制不住的连拉带尿,好像肠子终于伸开了。

27、脖子上被套了绳圈,惊恐的发现有几个壮汉手里拿着钩子,在挨个给每个人的锁骨穿眼。锁骨下面打一个窟窿,然后用一根麻绳穿过去,就这样把大家串成一串。

28、手刨脚蹬的试图挣扎,被打翻在地上,几个人摁着给锁骨下打了眼儿。麻绳从伤口穿过去时,好像有人在锯脑仁一样的疼,心口已经疼的没有感觉了,惨嚎到自己喘不上气,开始咳。

29、像牲口一样被人拉着,在一个圈里待了几天。圈里有男有女,拉屎拉尿全在一起,吃饭也在这里。对臭已经没有知觉了,好像鼻子坏了。想起了盐场的日子,粘着盐粒晒太阳好像也没那么疼。

30、被卖掉了?卖了五万钱?怀疑自己为什么会值五万钱,牲口应该更值钱一些。

31、明白过来了,就是被买来当牲口的。距离上次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又被拉进了坞堡里。和当初差不多,就是干活,什么会儿都干。种地、筑墙、砍树、犁地,每天好歹有饭吃。

32、发现自己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了,于是拉犁的时候用一边,拉纤的时候换另一边,想试试能不能把肩膀拉平。结果好像脖子变长了?

33、不知道过了多久,自己开始被人叫做老奴。对别的事没有感觉了,能吃饭就行,爹娘的样子已经想不起来了。

34、又去拉纤,把船拉到上游后,并没有让回去,而是一并带走了。据说要做民夫,托运辎重。其实就是拉车,和牛一样。

35、没听说要来打仗!驮着辎重粮食,不断往返,送来军营。偶尔能看到几个大人物,大人物的穿着都是闪亮亮的,个子都比一般人高许多,衣服上不知道绣的是什么图案,看久了眼会花。

36、每天都有新的大军来扎营,每天都在调动,运粮的路越走越远,直到有人说我们现在到了襄阳。襄阳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往这里运粮?

37、这辈子第一次住在城墙里面,走进城门的时候有点激动,一直忍不住抬头看,城门洞真高。

38、城墙里面真暖和。

39、完蛋了,有大军打进来了。大人物们跑的很快,来不及管牲口们,只好跟着其他牲口循着来路往回走,但是被大军追上了。不知道会被怎么样。

40、全都被抓了起来,这次没有被穿锁骨,但还是要当牲口。脖子上套着绳儿,驮着许多车东西一路向西,不知道有多少人,反正从最前面到最后面,看不见头的都是和自己一样,牲口似的人。

41、走了半年!已经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来了,每天都有撑不住的人死在路边,自己还能活着简直是奇迹。据说已经来到了陇西,这里除了军营就是坞堡,乡野里全是废墟,一个人都看不见,据说活着的都逃到别的地方去了,逃不掉的全死了。和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区别。

42、原来是要种地,被安排到了一个乡里,和一群人开始垦荒。真可惜,能看出这里原本都是熟地,不知道为什么会抛荒。可能因为地不是自己的,种了也没有用。和现在一样。

43、过了九个冬天,居然还活着。今年的麦子又要熟了,过不久就会开始割麦,然后把这些送去军营里。对种地这件事已经麻木了,反正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种好种坏,也不需要操心。每次播种时,都要把种子裹了肥再种下去,但没什么人当真,反正抓在一起随便搅和一下也是一样的。

44、不知道麦子是什么味儿的?

45、被拉去打了几次仗,都是托粮食、造鹿角、伐木建营垒之类的活儿。好几次以为自己可能就要累死了,为什么还会活下来?自己到底在活什么?

46、出事儿了,军营里的人被打跑了,有另一支大军来割了麦子。看到他们的样子就忍不住害怕,想起来裹着黄巾时的事儿,当时的官兵穿戴和这支大军一样,火红火红的。

47、果然又被俘虏了,这次没有被穿锁骨,也没有被套绳,被聚拢在一起,有兵丁看押着,不知道要被带去什么地方。

48、知道了,就是想要我们死。每天都在爬山,被石头搁的脚和手都破了,还有人从山上掉下去摔死。下山时看到了那一滩,全碎了,忽然想起了当年吃人肉的味道,忍不住吐了出来。

49、走了三个月,又活了下来。好几次路过悬崖时都在犹豫,边走边犹豫,就是下不了决心。以后随便怎么着吧,是死是活无所谓,累了。

50、被造了册?要干什么?说以后是民户了?

51、因为煮过盐,被安排到了一个叫临邛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盐井,为什么地下也能长盐?

52、有个人来训话,好像也是大人物,穿的真破,灰扑扑的像耗子。他说自己是个什么司盐的校尉。狗屁校尉,就是个看盐场的庄头,还拿自己当官儿了,当官哪有看盐场的。

53、按照安排开始干活儿,原来盐在卤水里?为什么海边也有?石头里也有?

54、井下面有火!太可怕了!

55、一个月后,得到了工钱?一把钱币,一袋子粮食。为什么要给工钱?生平第一次得到了工钱,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能拿来干嘛,钱币捏在手里一直看,看不腻,好神奇。最后找一个罐子存着,埋在了溷藩后面,肯定不会有人来这儿挖。

56、被亭长安排娶了一个老寡妇,民册上是一户了。

57、睡不着,快死的年纪,又有了家,为什么会这样?坐在月亮下面,觉得心里好紧。以前的日子好像假的一样,想起了河里密密麻麻的尸体和剥衣服的时候,又觉得现在的日子像假的一样。

58、据说把自己搬来这里的那个人死了,觉得自己欠了他一条命,不知道为什么会忍不住的哭,为什么自己都能活下来,他反而会死呢?

59、有很多人去河边给那个人立庙,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去溷藩后面把罐子挖出来,买了一块肉。带着媳妇去庙里给他上香,把肉当成祭品摆上了。没机会看他,就想让他也尝尝肉味。

60、居然有孩子了。跟亭长说过自己裹黄巾时九岁,他们都说自己是六十得子,六十就六十吧,原本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儿子。亭长管自己叫福星,真他娘扯淡。

61、儿子娶媳妇了,但是今年很多人家都有丧事,市面上东西也比平常贵了些。没有大办,只是咬牙买了只羊,杀了请乡邻吃了顿炙肉。真香。

62、啃昨天的骨头时崩掉一颗牙。还好,还有一颗。以后不能吃藕了。

63、新的亭长来找自己,说明年是自己的九十大寿,是正经的人瑞,要上报给朝廷嘉奖。不乐意搞这个,糊里糊涂一辈子,不值得嘉奖。如果再来一遍,再不要那样活了。

64、九十大寿办不成了,朝廷没了。

65、全乱了,有乱军在劫掠,亭长被人杀了。全家逃到了山上去。

66、走不动了,儿子不肯丢下自己。不能给他拖后腿,这次看到悬崖,不再犹豫了。过了几十年人的日子,没再当牲口,知足了,真好。

1、阿耶死了,为了让我们跑。我一定要带着老婆孩子活下去。

2、老婆被乱军杀了。孩子还在,一定要活下去。

过往的两千多年里,大多数人的祖宗都是这样活下来的。

这两千多年里,别管什么千秋功业,道德文章。

能为生民立命,就是第一等的风流人物。

九州幅裂之时,生民无几,只能在饥寒中打着滚挣扎,争取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力。

而我们不需再这样挣扎,也不过才三代人的时间。

往事越千年,真是换了个人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西安朱雀门的历史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安朱雀门,西安,朱雀门

    如今的朱雀门是四个门洞,上面并无城楼。那么唐代的朱雀门是什么样的,和现在的朱雀门是否处重合?一听朱雀门的名字就知道与唐长安城息息相关,作为唐长安城的南大门,朱雀门与北大门玄武门直对,虽然如今玄武门只能从史书中窥见一斑,但朱雀门却依然作为西安城区内最为重要的城门之一延续着往日的辉煌。自秦汉以后,人们以

  • 中国最后俩封建王朝明清,为何寿命还那么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清朝

    中国专制王朝里,寿命前三甲为: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明清寿命之长,超过强汉(西汉),与唐朝不相上下。创中国专制之最的明清,为何能延续这么久?其原因就隐藏在财政里。南宋灭亡,重农抑商占据主流,经过蒙古族短暂的统治后,中国的封建王朝不再寻求对外扩张,思想变得保守,与朝气蓬勃的西方文明

  • 八府巡抚是何等官职?和九门提督相比到底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府巡抚,九门提督

    在现今的影视剧中,九门提督和八府巡抚这两个官职名称出现的概率颇高,而且,就影视剧的演绎来看,他们拥有平常官职绝对难以比拟的巨大权力,对于基层民众的生杀予夺,自然不在话下;甚至对于普通官员、贵族子弟,也是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可以“先斩后奏”。以清朝为例,清朝官制体系中,九门提督

  • 古代战争结束后,留下的尸体该怎么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争

    古代战争残酷至极,动辄死亡几万几十万人,那这么多尸体要怎么处理呢?古代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但大都比较残酷,最后一种令人毛骨悚然!一将功成万骨枯,翻开数千年的历史,那些威名赫赫的名将,白起、王翦、韩信……他们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踏着尸山血海过来的。古代冷兵器战争,胜利都是用人

  • 明朝皇帝朱允炆为何只称“建文帝”,不称“明某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皇帝,朱允炆,建文帝,明惠宗

    自古至今,人们一直习惯用庙号指代帝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里的“太宗”和“太祖”就分别是李世民和赵匡胤的庙号。用年号指代帝王则是明清两朝的特有现象,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明清以前,一个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其中年号更换最频繁的就是唐高宗与武

  • 这些皇帝同一个爹 这些人有那么多儿子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帝父亲,皇帝,皇帝儿子

    在古代,皇位的传承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在历史上有三个亲兄弟都当上了皇帝的,他们的爹都是谁?高欢的三个儿子都是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高欢本来是北魏尔朱荣的手下,尔朱荣被杀以后,高欢另起炉灶。拥立了元善见为皇帝,而大权则由自己掌控。高欢有称帝之心,但是没有等到机会就病逝了。他的大儿子高澄继承了所有包括权

  • 中国古代最好色的十大皇帝 他们非常热衷房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好色皇帝,皇帝

    中国史上十大荒淫帝王盘点,第一后代多达两千万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性欲旺盛荒淫无度的皇帝哪个更厉害?除了一些勤政廉明的帝王让后世称赞推崇之外,也有许多荒淫无度、残暴好色的昏君,当然这里没有包括夏桀、商纣,因为他们不是皇帝,而是君主,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纵然后宫有佳丽三千,但似乎依旧难以满足他们的淫欲,还要

  • 皇帝九五之尊 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帝,皇帝寿命

    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及其附带的个人“自由”,一方面会不遗余力地想要长久拥有并维护权力,另一方面则会被权力所绑架与吞噬,要么是“工作狂”,要么是“变态狂”。一、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 造反最难的朝代 对外却被吊打全因开始得国不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造反最难的朝代,宋朝,得国不正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后,北宋宣布灭亡;后来康王赵构虽然建立了南宋,但南宋相比于北宋到底要弱一些,至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也宣布灭亡。相比于其他封建王朝,宋朝一直被后人称为“弱宋”,然而这个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难“造反”的朝代。古代攻城战异常频

  • 北宋想违约却没有违约的实力 违约了被打得结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澶渊之盟,海上之盟,辽国,金国

    俗话说,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可居然在违约这件事上,北宋跌倒了两次!一、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1004年1月),宋朝和辽国在澶州达成和议:宋辽两国约为兄弟,按双方年龄排大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四岁,因此宋真宗是哥哥,辽圣宗是弟弟。做哥哥的当然得照顾弟弟,宋真宗答应每年给辽国弟弟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