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

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02 更新时间:2023/12/20 1:11:36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军事指挥和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古代国家历史的缩影,其宫城又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都城成为国家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象征与物化载体,亦是“国家主导文化”的物化载体。“卜都定鼎,计及万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朝建立的第一件国家大事就是“定都”与“建都”。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多个王朝都建立过都城,每座都城都凝聚着那个时期的“国家主导文化”。从中华民族传说时代“三皇五帝”的“邦国”都邑,到元明清历代王朝都城,构成了连续不断的古代都城发展史。对古代都城历史的科学认知与解读,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考古学家的发现与研究,现已基本探明了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集大成的中国古代都城文化内涵。

20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世纪之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夏商时代安阳殷墟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以及东周列国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唐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六朝建康城遗址、邺城遗址、宋东京开封城遗址、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与陶寺城址等,从中可知中国古代诸多王朝的统治者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族属,但其国家政治物化载体都城制度却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历史。

山西临汾考古发现的距今4300年的“陶寺城址”,可能是“五帝时代”的“都平阳”,是已知最早具有城墙、宫城、外郭城、“观天授时”的“礼制建筑”和大规模、高等级墓地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发现夏代与夏商之际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城遗址,其形制规整,而宫城之中考古发掘的东西并列大型宫庙建筑遗址,可能代表着王国时代地缘政治与血缘政治平台的“宫殿”和“宗庙”,这些构成王国时代华夏文化中的“国家主导文化”,并为以后历代都城所承袭。晚于二里头遗址的偃师商城遗址,其中的平面方形宫城体现出“崇方”理念,宫城之外构筑的外郭城全面形成王国时代的“双城制”都城形制。中国考古学“圣地”安阳殷墟遗址,大面积宫殿与礼制建筑遗址的发掘与数以十几万计的甲骨出土,以及都城附近商王陵的全面发掘,从“王室建筑”空间形制与布局,到其中出土甲骨、青铜礼器与玉礼器等高等级遗物,均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国家全面形成时期,作为西汉王朝都城的汉长安城,奠定了此后中国古代都城两千年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考古发现都城中规模最大的皇宫未央宫。大朝正殿的“前殿”是都城规模最大、最高的宫殿建筑;宗庙与社稷分列皇宫左右;市场居于皇宫之北;都城基本为方形,每面各辟3座城门,一门三道。这一都城形制实际上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理论《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最早实践版。汉长安城开都城、宫城的方形平面是突出“中”的前提;都城、宫城各自四面辟门,表示中央政府对国家东西南北的全面统治,作为国家政令中心的大朝正殿“居中”,则体现对国家各地的一视同仁及其“中央”地位的突显。

从汉长安城至汉魏洛阳城,都城的“居中”理念在都城中轴线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体现在以大朝正殿为都城基点的连接宫城正门(南宫门)、郭城正门(南城门)的南北中轴线。继魏晋洛阳城之后的鲜卑政治家北魏孝文帝徙都洛阳,孝文帝在继承魏晋洛阳城基础之上,又吸收了保留浓厚西晋文化色彩的南朝建康城规划,营建了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北魏洛阳城。对北魏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究明它是古代都城中第一个具有宫城、内城(即皇城)和外郭城的“三重城”都城,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东西居中,大朝正殿太极殿又基本位于宫城中部,以太极殿为基点,南依次为宫城正门阊阖门、内城正门宣阳门,形成都城主干道“铜驼街”,向南出外郭城,直达北魏洛阳城圜丘。鲜卑统治者规划营建的北魏洛阳城最大特点就是对夏商周、秦汉魏晋以来中国古代都城传统核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深化并突出了都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中”之理念。孝文帝从塞北平城徙都洛阳,就是承袭中华民族历史上“择中立都”的理念。在都城规划营建中的“择中立宫”,形成完整、规整的都城“中轴线”,更是开启了此后古代都城发展史的先河,并直接影响了隋唐两京的长安城与洛阳城。这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中,鲜卑族不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国家政治认同,而且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社会主导文化国家都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北宋东京城(开封城)在隋唐两京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突出都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大朝正殿宣德殿在宫城中央,宫城在内城中央,内城在外城中央,宫城一改汉魏洛阳城以来的都城之宫城置于都城北部的传统,而是基本安置于都城中央。以宣德殿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宫城正门宣德门、内城正门朱雀门、外城正门南熏门,形成东京城南北中轴线。

公元1124年女真人的金王朝灭北宋,1151年营建金中都,1153年徙都于此。“燕京乃天地之中”“仪礼之所”,女真统治者的“择中立都”“择中立宫”一目了然。金中都作为金朝政治中心,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位于外郭城之内中部偏西,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形成“三重城”格局。大朝正殿大安殿位于宫城中央,以此为基点,向南依次为大安门、应天门、宣阳门、丰宜门,构成金中都中轴线。金中都在传统都城布局形制的承袭上十分突出,“国之制度,强慕华风,往往不遗力”。

元大都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城,是一座比唐宋王朝都城更为“中华民族”化的都城。主要表现在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充分体现了元大都遵循《周礼·考工记》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理念,这一布局形制也是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最接近《周礼》的。元大都的“中华民族化”还不止于此,其东、西、南三面各设3座城门,都城的池苑“太液池”之名,以及南自外郭城正门丽正门,向北依次的皇城正门棂星门、宫城正门崇天门、大明门、大明殿形成的都城中轴线,都保存着渊源久远的华夏都城文化内涵。

女真统治者建立的清王朝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其首都北京城是古代中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大成与缩影,这在古都北京中轴线方面反映得尤为突出。清北京城中轴线南自永定门,向北依次经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门至大朝正殿太和殿,这条中轴线见证了与前代王朝(从曹魏洛阳城、西晋洛阳城到北魏洛阳城、邺南城、隋唐长安城、北宋开封城等)都城中轴线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理念的一脉相承,反映出中国古代历史上不论什么王朝、什么民族作为统治者,其都城基本布局形制、都城建筑称谓、象征国家政权的大朝正殿“居中”“居前”“居高”理念与都城中轴线制度的延续不断、代代相传、世世相袭,不因古代中国不同王朝的统治者族属之不同而改变,不但不改变而且还在不断强化,古都北京作为古代都城的集大成者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可以看到历史上不同王朝、不同族属的统治者,在传承与发展国家物化载体“都城文化”中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佐证了中华民族各个族群、各个王朝几千年来在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上的一致性。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长安城遗址骨签考古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标签: 都城古代都城

更多文章

  • 北洋之虎民国总理段祺瑞 三次造共和拒绝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段祺瑞,北洋政府,北洋军阀

    段祺瑞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皖系军阀的首领。老段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坚毅。曾三次出任民国总理。袁世凯死后,牢牢把持中央政权四年多。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亲自到广场道歉,下跪。这表明了执政者的态度,他是一只吃素的老虎,甚至在胃溃疡发作,医生劝其吃肉

  •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鞋,鞋子分左右脚

    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鞜(音踏)趿(音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诗经》上“纠纠葛屐,可以屐霜”里的“屐”,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鞋子,是分左右脚的

  • 俩王八: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和最长寿的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最长寿的皇帝,乾隆

    清朝的“康乾盛世”主角是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爷孙。康熙皇帝在位多少年,乾隆皇帝在位多少年,哪个更长?清朝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康熙帝,是顺治皇帝第三个儿子,“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是清定都北京后第二

  • 南明四代皇帝中,谁与明思宗崇祯帝伦序关系最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明,明思宗,崇祯帝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自此大一统的明王朝,就此灭亡。在自尽之前,崇祯曾经对自己的家眷进行了大清洗活动,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为何死前杀了众子女妃嫔?因为他担心这些人落在李自成手里,不会有好下场。因此周皇后自裁,其他妃嫔被崇祯杀了个干干净净,甚至连长平公主也被砍断了一只胳膊。唯独三位

  • 朱元璋残酷无情 他既是皇帝也是流氓化的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暴君

    公元1328年,元天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钟离东乡农民朱五四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据说当时满屋红光,周围邻居以为发生火灾纷纷前来救火。这个一出生就闹出如此大动静的婴儿就是朱元璋。虽然朱家贫困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还过得去。朱元璋16岁时饥饿加上瘟疫夺走了家里人的性命

  • 李世民51岁去世原因 驾崩之初暗流涌动封锁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李世民年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

    一代明君李世民定格在51岁死因是什么?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作为历史上鲜少的贤明君主,他实现了自己的名字的意思“济世安民”。“贞观之治”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然而正是唐朝发展鼎盛的时期,李世民却驾崩了,年仅51岁。纵观整个古

  • 徐达四个女儿都嫁入朱家 大女儿的婚事开始很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达女儿,徐达,朱棣,朱棣皇后

    朱棣的媳妇儿徐氏出身可不简单,她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徐达的女儿,而且是长女,母张氏或谢夫人(谢再兴次女)。说个不好听的,朱棣一个藩王,娶了徐达的长女,几乎都是高攀了!朱元璋的固执要是活着皇位怎么也不会传给朱棣为啥?因为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按照过去的历史

  • 盘点香港版和美国版中国版的中国历史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历史疆域,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

    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中使用的中国历史地图是谭其骧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谭版中国历史地图中存在一些小错误,主要体现在秦朝、元朝这两个朝代的历史地图中。香港版中国历史地图上的夏、商、周三朝在同一张地图上,这张地图上展示的是夏、商、周三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夏朝标注在山西一带,商朝标注在河南一带,周朝标注在陕西一

  • 大唐历史上,到底有几位不被承认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皇帝,唐朝不被承认的皇帝,唐朝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代,唐朝时期有四位不被正史所承认的皇帝,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唐”,并改元“武德”。继隋朝之后一个崭新的朝代也即将到来。我们都知道,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

  • 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可以搭乘同一架飞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国总统,美国副总统

    美国是否规定总统和副总统不可以搭乘同一架飞机?答案是,法律上没有规定,但是实际操作上,人们看到的是总统和副总统在旅行时不搭乘同一架飞机。美国总统出行乘坐的专机名字叫“空军一号”,那么美国副总统平常的座驾是什么呢?我们有时候都会看到关于飞机出行的电影,其中就有一部电影叫做《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