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媳妇儿徐氏出身可不简单,她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徐达的女儿,而且是长女,母张氏或谢夫人(谢再兴次女)。说个不好听的,朱棣一个藩王,娶了徐达的长女,几乎都是高攀了!朱元璋的固执要是活着皇位怎么也不会传给朱棣
为啥?因为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按照过去的历史,徐达这身份铁定是要跟朱元璋的接班人联姻才对啊!
可是朱元璋的接班人朱标,也只是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做媳妇儿,常遇春虽然也功勋卓著,可跟徐达一比,也就逊色不少了。徐达是元帅,而常遇春只是先锋大将,不是一个档次。
朱元璋偏偏要把徐达的长女嫁给朱棣,可见朱元璋还是很喜欢这个儿子的。最关键的是,徐氏可不仅仅有光荣的出身,她还很有才。
他们的婚事是怎么来的呢?
一天深夜,徐达惴惴不安地来到宫里面见朱元璋。老朱打量了一眼徐达,颇有深意地问道:“你女儿养得不错,听说美丽聪慧?”徐达的心里一惊,暗想:“不妙!难道这老皇帝想要老牛吃嫩草?”
徐达的女儿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姓名,或说徐仪华、徐妙云。在本文中暂且按流传比较广的徐妙云为主。徐妙云出生于1362年,是徐达的长女,幼年时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她也继承了父亲的智慧,聪慧豁达,堪称女中儒生,被人赞为“女诸生”。
这时候朱元璋刚平定天下,对当年的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有了逐步的清算的计划,却不能立刻实施。朝廷稳固的初期,立刻动手,对自己有害无益。那么,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散几个功臣的权力,其次牢牢地把控住这几个人的命脉。
乞丐皇帝朱元璋:顶级权谋大师,自私权力野兽
何为命脉?一是兵权,二是家人。
历代皇帝笼络朝臣最爱做的就是政治联姻,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一点。联姻的好处是让这些臣子误以为自己是皇家人,更加卖力气干活,将他们的价值最大化,而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他们的家人放在自己眼前监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可以理解为长期的“肉票”。
譬如,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要攻打楚国,王翦带着秦国全部的家当60万兵力浩浩荡荡地出发,嬴政在家里是坐卧难安。他又怕王翦造反,又怕自己伤了忠臣心,于是王翦这老头就不停地向嬴政索要良田豪宅,香车美女。
他为的就是让嬴政知道自己命脉在哪,让皇帝放心,自己才能高枕无忧。
徐达的军事能力出众,老朱当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他也是明朝开国“六王”之首,这样的人老朱绝不可能放心他。
于是,瞅准了时机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一直想和你亲上加亲,如今听说你养了一位这么好的女儿,朕觉得也许是上天的安排。”
徐达面色不慌不忙,心里却咯噔一声,暗暗猜测自己拿朱元璋当兄弟,他别是拿自己当老丈人。朱元璋见徐达未回应,继续说着:“老徐,你看朕的儿子燕王朱棣怎么样,他和你的女儿很是般配。”
话说到这,徐达的心总算落了地。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就是以朱棣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喋血沙场的往事,在刚开播的几集中,恰好就讲了朱元璋和徐达商议两家子女婚事的这一段。
当时的朱棣年少顽劣,时常闹得鸡飞狗跳,徐达又是爱女狂魔,听说朱元璋要和自己联姻,一百个不同意,还直言:“我家大闺女和你家老四,这叫什么事。你家老四除了调皮捣蛋还有什么名声,你当年在村里的名声都比这个强!”
朱元璋和徐达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自然,这位开局一个碗的乞丐皇帝曾经有多落魄,徐达是知根知底,一想到女儿要嫁给朱棣,他也顾不上朱元璋的面子,直接就戳破了这位老街坊的脸面。说不想让女儿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朱元璋也不示弱,也开始相互揭短,直言徐达当年和自己放牛,经常拉一裤子,还是自己给洗的。这两位老人家为儿女婚事争得面红耳赤。
当然,这样搞笑的局面也只能发生在影视剧中,在真实的历史里,以徐达的为人处世,他绝不会敢和朱元璋如此放肆,君臣之礼是当年明哲保身的首要前提。
如果徐达居高自傲,敢和朱元璋吹胡子瞪眼,他可能也等不到“病逝”。所以,徐达在心里盘算了下利弊,认为,不是给朱元璋做媳妇就好,嫁给燕王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爽快地答应了。
洪武九年(1376年),徐妙云被册封为燕王妃,此后跟随燕王朱棣前往藩地,南征北战,为朱棣尽好了一个贤内助的本分。
其实,后人对徐达的死因一直颇有微词,老徐生了背疽后卧床不起,有野史流传下来说,徐达不能吃鹅,而朱元璋偏偏命人送了蒸鹅,徐达含泪吃完后,当夜病发而死。
不管徐达是病逝还是死于阴谋,两位老伙计怎么也没想到,这桩婚事改变了大明朝的江山。
朱棣娶了徐妙云,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有了老丈人的赫赫战功和扶持,朱棣变得更加勇猛善战,军事能力突飞猛进,几次得到朱元璋的夸奖。屡出风头的朱棣开始有些飘飘然,而此时徐妙云却一直劝告朱棣要低调行事。
朱元璋赏赐给了朱棣十名美少女,其喜不自胜,徐妙云以赵构的历史故事劝说朱棣要懂得取舍。朱棣一听恍然大悟,意识到如果自己贪图享乐,必然会让朱元璋对自己大失所望,果断的将美女原路送回,事实证明,朱元璋对他的举动很是欣赏。
可命运无常,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棣的美梦毁于一旦。就在这时,小皇帝又开始大力削藩,这才逼迫朱棣发起靖难之役。
朱元璋一心要为孙子的皇位保驾护航,不惜对开国功臣进行屠杀,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徐达的女儿徐妙云在靖难之役,为朱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你以为徐氏只懂得读书?其实她对兵法也很有研究,甚至可以亲自带队守城。当时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李景隆攻城,徐妙云以身作则带领所有将士的家属登城拒守,守住了北平城,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
徐氏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忘记自己饱读诗书的经历。这段时间她利用闲暇的功夫开始写书。徐氏曾经写了《内训》二十篇来教导后宫妃嫔。又写了《劝善书》教导天下万民。此后又编纂了《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等经书。除了这些以外,徐皇后还写了不少诗,甚至编纂成了《仁孝皇后诗集》。由此可见,徐皇后这个才女的身份,名不虚传。
徐妙云劝朱棣应当让士兵们休养生息,又劝他不应当以新疏旧。朱棣对其言听计从,1407年七月(1407年8月6日),徐妙云临终前还叮嘱朱棣一定要爱惜百姓,不要骄养外戚,没多久便撒手人寰年仅四十六岁。十月,上谥号为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仁孝皇后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关于徐皇后的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她属于善终,让朱棣伤心了好长时间,丧葬期间,朱棣取消了一切事务,甚至连外国使者前来朝见,都被朱棣给拒绝了。徐皇后12岁入宫陪伴侍奉朱棣,算起来竟有35年,本想与皇上白首偕老,相伴一生,可是生死有命,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朱棣这辈子一共有9名子女,其中前7位全都是徐氏所生。徐氏给朱棣生了3个儿子和4个女儿,剩下2个孩子连生母是谁,都搞不清楚。
徐皇后的突然去世对朱棣打击很大,他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以对她的丧礼特别重视,徐皇后的丧礼规格在明清历史上都是极高的。
朱棣虽然有着很多丰功伟绩,但也很残暴,唯独对徐皇后情深义重,这点像极了朱元璋。
其实回顾老徐家,我们会发现,徐达真的是生了一堆聪明人。徐皇后的聪明我们都领教到了,饱读诗书、精通兵法、善于处理内政,还会写书。其实徐皇后的兄弟们也非常聪明。
靖难之役时,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坚决支持朱允炆,徐达的二儿子徐膺绪不表态,表示中立。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坚决支持朱棣。这叫什么?这叫鸡蛋不放在一个笼子里。这么一来,靖难之役不管谁获胜,老徐家都不会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