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笏板从周朝开始就有标准,清军入关后退出历史

笏板从周朝开始就有标准,清军入关后退出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31 更新时间:2023/12/10 1:29:21

朝影视剧中,观众经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特色极为鲜明的官员形象:宋朝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举着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呈长条状,上朝的大臣人手一块,从外观来看似乎是用玉制作而成。虽说影视剧将这一物件拍摄出来,但是,却从没有明确指出大臣上朝时手里的这块板子到底有用处。那么,这块板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只有在宋朝官员手中才出现过吗?

大臣手中的这块板子,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它被古人称之为朝笏或者笏板,其主要作用为指画记事,从作用功能来看,朝笏就相当于现代社会人们手机中所使用的特殊备忘录。朝笏并不是只有宋朝大臣才会使用,据《史记·本纪》记载,自夏朝起,官员就有使用朝笏记事的习惯,那个时候的笏并不是一种特质的物品,官员们便会将需要记载的事记载于自己的官服腰带上。自周朝开始,才有了关于朝笏的标准定制。

象牙朝笏

木制朝笏

根据《礼记·玉藻》记载,周朝作朝笏时的材料十分讲究,官员使用朝笏的等级也极为严格。只有天子才能够使用美玉制作朝笏,诸侯则可以使用象牙朝笏,士大夫则使用上面裹有鲛鱼之皮斑竹,士只能使用竹木制作而成的朝笏。所以,自这个时候起,朝笏不仅是官员用来记事的备忘录,更是一种官员品级身份的象征。比如唐朝时期的《剧谈录》一书中,就记载过一个瞎眼人用手摸朝笏,就能判断大臣官禄年寿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得知,历朝历代朝笏规格各不相同。

朝笏除了制作材料讲究以外,其大小尺寸,以及使用的时间地点也有具体规定。周朝时期,官员所使用的朝笏其大小为:“二尺有六寸,其中搏三寸”,这个时候的朝笏还要制作成狭长略弯的形状。不仅如此,周朝时期的大臣只能够在陈奏国事或者接受皇帝照训时,才能够使用朝笏进行书写记事,其他场合皆不能随意使用朝笏。这样一来,就使朝笏用来划分身份等级的标志越发重要。

自夏周兴起使用朝笏的习惯以后,历朝历代使用朝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秦汉时期,朝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大臣面君时最常用的特殊备忘簿;至于隋唐时期,朝笏也成为了划分官员品阶的重要物品,历史献资料显示,隋唐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朝笏,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够使用竹木朝笏。

当然,朝笏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记载皇帝诏训,摘录奏章内容;发展至明朝时期,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吃象牙朝笏,五品以下只能用槐木制作而成的朝笏。直到清军入关以后,这种在朝堂之上最常见的备忘录才被弃之不用,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这种兴于周废于清的笏板,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记事以及表明彰显官员的官阶地位,它并不是只有在宋朝才出现的一种物品。

标签: 笏板上朝

更多文章

  • 55个做过皇帝的姓氏,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姓氏,中国皇帝,中国有过多少皇帝,中国有多少皇帝,皇帝

    浩浩荡荡的中华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诸多的小王朝,它们是: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

  • 隋炀帝毁了“大业”的大业:爱折腾的政治美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杨广,隋朝

    隋炀帝杨广是个被高度符号化的人物,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导致隋朝覆灭的皇帝。在过去,他一直被当成昏君暴君的代表,简直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坏。隋炀帝的谥号来自于唐高祖李渊,从《谥法》来看,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大怠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总体来说就是朝政混乱、暴虐残忍、劳民伤财、无视

  • 中国十个亡国之君的退位诏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退位诏书,诏书,禅让,亡国之君,末代皇帝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中,朝代的更迭一般都是由战争推动的,就是拳头里面出政权,谁的势力大,谁就是新领导,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但是,也有些特殊情况,那就是当权臣的实力大于皇权时,身处皇位的皇帝其实早已沦为傀儡,处处受制于当家大臣。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的结局是怎样的?中国九大皇朝末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宰相在不同朝代称呼多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宰相,相国,丞相,官职

    说起丞相和宰相,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一个官职。因为历史上好像叫丞相的又被叫宰相,叫宰相的也常常被叫丞相。古装电视剧中,常常会有上朝的画面。文武百官汇集一廷,商议国家大事,有上朝就必有宰相和丞相。但是,有观众就会疑惑,这两不都是一个官职、都是一个意思吗?但事实上,严格意义上讲它们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

  • 皇上不但不万岁而且还很短命 中国皇帝年龄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年龄,皇帝寿命,皇帝

    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最长寿的是乾隆帝(89)、梁武帝萧衍(86)、女帝武瞾(82)、宋高宗(81)和元世祖(80)。需要指出的是,南越王赵佗活了大约103岁,很多人将他列为最长寿的皇帝。其实这并不正确,南越国只是汉朝的藩属国,对汉朝中央绝对服从。赵佗只

  • 为什么隋唐是胡人的谣言至今还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唐朝,杨坚,李世民,鲜卑族,血统

    比较著名的说法是:“北狄夏,东夷商,西戎秦,南蛮汉,柔然隋,鲜卑唐,沙陀宋,蒙古元,回回明,满洲清”。意图很明确:那就是证明中国历史上所有优秀的东西都和汉族无关,让汉人怀疑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杨坚是胡人还是汉人?关于杨坚是不是汉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纠纷,有人说他是汉人,有人说他是

  • 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的郭子兴的后人都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子兴后人,郭子兴,朱元璋

    朱元璋能够崛起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就是郭子兴,郭子兴是朱元璋的贵人,他的义女也改变了朱元璋,至少抑制住了他的兽性,说一句朱元璋是靠郭子兴发的家也不为过。郭子兴虽然是朱元璋的伯乐,也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但是郭子兴的后代们下场并不好。朱元璋的势力强大之后,和郭子兴就有了一些摩擦…&h

  • 许多国号都在反复使用 为何这个朝代国号没人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朝代前缀,朝代,国号,商朝

    一个朝代诞生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国号,国号可以代表一个朝代的气质,沿用至朝代结束之时,因此历代开国君主都很重视国号。古代国号取名根据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以封地为号,主要出现在早期,比如周朝、秦朝,那时诸侯盛行,独立之后,涌现出了大量的国号,比如韩、赵、魏、楚、燕、秦、齐。这些国号也会在后来被重复

  • 商丘and南京 历史上两座被称为南京应天府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丘,南京,南京应天府,都城,陪都,首都

    作为陪都或首都、累计延续500多年的“应天府南京”,同一个称谓出现在一北一南两座城市和相隔近百年的两个朝代河南商丘与江苏南京这段旷古神奇的历史情缘,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着必然的联系?请看“应天府南京”双城记引子眼下正热播上线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剧情

  • 日本和中国的渊源 为何明代称呼日本为倭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倭奴国,倭寇,日本

    我们知道,日本文字出现的比较晚,大约在公元248年,当时还是曹魏时期,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直到公元5世纪,相当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日本才开始有文字记载,而且使用的是汉语。而中国早在商朝就开始使用甲骨文,比日本早了1000多年。因此,日本文明也比中国晚了许多年。中国对日本称呼,经历了多次变化。秦朝时,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