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献忠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流寇作乱杀人如麻

张献忠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流寇作乱杀人如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02 更新时间:2023/12/9 22:20:17

自从两千年前,陈涉在大泽乡决定“反了”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便一浪接一浪。从东汉到隋唐,起义军一支强过一支。到了元朝末年,红巾起义更是赶跑了蒙古皇帝,让赤贫出身的朱元璋当上了大明皇帝。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是农民起义起家的,他的第十几代孙子崇祯却被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逼得上了吊。

流寇张献忠

张献忠,明代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于万历皇帝消极怠工愈演愈烈的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延安人。张献忠出生贫苦,祖上是职业军人,但当时军人这个职业并不受人待见,他一路从流寇到皇帝再到流寇,这一生可谓波折起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张献忠这个人吧!

1.当了捕快屡犯军纪,最终被革职

当时的“捕快”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刑警,但不同的是,捕快的整体素质都不高,往往都是些流氓、罪犯或者地方上好勇斗狠之徒,张献忠就属于第一种。

本身贫穷的家里凑钱让他去私塾,结果他字没识几个,却成天打架,家里被办法,只能送他去官府,当了捕快。这本应是他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但是,流氓气息很重的他,在军中屡犯军纪,最终被革职

2.加入边兵再次违反军纪流落乡间

被公安局革职后,为了生计,张献忠投身“边兵”(边防部队),可旧中国的军人是个被瞧不起的职业,为了防止他们逃亡,政府给他们脸上刺字,对待一如罪犯。他们缺乏自尊,兵饷常常被克扣,纪律极坏,视烧杀抢掠为常事,所以参加边兵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在当边兵期间,张献忠再次违反军纪,依法当斩,幸得主将陈洪范为他求情,最终被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3.成为起义军领袖成为屠夫民众的噩梦

被边兵除名后,他穷无所归,此时正值各地起义军峰起,于是,张献忠便投身义军。投奔之初,他和李自成一样,不过是一个小小伍长(古代军制,五人为伍,伍设伍长,伍也是古代军队中最低层的军官)。

因为张献忠小时进过私塾,当过捕快和边兵,有一定的军事经验,再加上他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成为独领一军的首领,号称“西营八大王”,从此一跃成为起义军领袖

当时,因为臭气相投,张献忠招揽的都是像叛卒、逃卒饥民、难民这样的亡命之徒,让他们拿起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饥饱。他们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烧杀抢掠。

从崇祯三年(1630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度过了整整十四年名副其实的“流寇”生涯。14年间,在陕西、四川、湖广等诸省进行游击战,纵横上万里,不断地进攻、逃跑、转移,从来没有固守一地,不仅如此,每攻下一城,该抢的抢,该杀的杀,最后一把火把城烧了,弃城而去。

经过这些年的流动宣传,张献忠的军队作为恐怖的代名词传遍了半个大明朝。

4.与李自成争立无德无能开朝称王

日复一日的战斗和奔走,渐渐耗去了“八大王”的青春,转眼他都已经40了,没有太多青春豪气可供任意挥霍,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原本跟他一样流寇的李自成已经在东边开国建府,据地为王,兵锋直至北京,帝王大业已见雏形。

这时,张献忠难免琢磨,凭什么是李自成而不是张献忠做“人民之主”?难道我张献忠有哪点不如李自成吗?

他想,等李自成做了皇帝,他张献忠也只能俯首称臣,他知道如果真是那样李自成是不会善待他这个竞争者的。所以在挥师入川前,他就下定决心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进入四川后,张献忠深感选择入川是对的,这一路破重庆、据成都,派兵横扫各府、州、县、土司,短短一年,除了几个边远小镇,全川几乎已归张献忠所有,现在他这个前捕快、边兵也要开创自己的朝代了。

再加上此时李自成被清军击败,退出北京,张献忠随后加了一把火,将李自成彻底赶回陕西,这为他称王增加了信心。最终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正式开朝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大西王”

称王之后,张献忠是这么做的:

大兴土木、充实后宫和太监、制定名讳。不仅如此,他开始调整军纪、开科取士,考试题目没有最怪,只有更怪,最终当然选出来的都是三教九流之人。

张献忠习武,所以他历来不喜欢书生,他认为书生是造成社会动乱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他称王期间,曾2次对文人进行大规模清洗,其实就一个字:杀,到后来无人敢以书生自居。

张献忠:“……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灯下漫笔》,《鲁迅杂文选》第3页,1973

像那种以科举为名,将读书人骗来杀光的事情,明朝统治者也是不敢做的。可是,张献忠做了。要知道,正义有时候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所以,张献忠起义注定失败,他注定不能像朱元璋那样成为真龙天子。

张献忠称王来自农民起义,所以他当然也更怕被起义,但是偏偏怕啥来啥,因为他的管理有问题,所以很多人起义军又来起义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加上清军的逼迫,他的统治显得十分薄弱,张献忠陷入惶恐,脾气越来越暴躁。

他能想到的治理方法就3个:

·警察管制;

·暴力镇压;

·特务统治。

归结就3个字:杀杀杀

当然,这种方法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最终张献忠决定回故乡,走之前他很不甘心,于是在城中大开杀戒,屠杀城里的百姓。杀得差不多了,集中10万部下就开始上路,一路上粮草不够,又杀了将近2/3,此时的张献忠仍然是满腔豪气,可惜行至西充凤凰山,遭遇清兵,最终被突出其来的一箭击中而死。此时,张献忠42岁。

杀人魔王张献忠

几百年来,张献忠这个名字似乎就和“杀人”“暴虐”这些词完成捆绑了。一提到张献忠,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恐怕就是他举起屠刀杀人的场面吧。说起张献忠暴行,是足以让人很得咬牙切齿的。此人不但杀男人,也杀妇孺;不但杀敌人,也杀自己的部下;不但用刀子杀,还变着花样儿杀。

张献忠,明末民变首领之一,1640年率部攻打四川,1644年在成都自立为天子。天末年,因为朝廷统治腐败,加上连年天灾不断,导致农民生活不堪重负,农民无法生存,最终,多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鼓弄村民起义,引发暴动。

之后,他带领那些凶狠的地痞混混四处做乱,一时间,流寇四起。张献忠是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令人不耻,他作为流寇的首领,处处作乱,惹得民怨四起,然而,那会朝廷本就处于虚弱状态,也就无法彻底平定这股暴动,这也令当时的局面更加混乱。

《明史》中记载:他嗜杀成性,每日屠杀数百人,常对人施以剥皮斩首之酷刑。他以此为乐,玩弄百姓的生命。《客滇述》中记载:他的队伍一旦入城,不论男女老少,逢人便杀,并且,持续很多天。他甚至下令,他的部下遇见川兵就杀死他们,一个不留,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杀,只有十岁以下的孩童会留下活口。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惟献忠最狡黠骁勍”。可见,这些流寇的残忍,这些行径与土匪的行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蜀乱》记载:张献忠经过之处,年龄在15岁以上的都得杀害,流寇杀了几十万朝廷人马,又杀了十几万平民百姓,可谓是生灵涂炭。以至于,当时的人口数目也大大减少。(“年十五以上杀之,各路汇集所杀卫军75万,新军23万六千,家口32万。”)

《平寇志》中记载了他在安徽凤阳的残忍行径:视人命为草芥,他将各种刑法用到无辜百姓身上,可见,其无耻程度。1644年,他攻陷成都,流寇烧杀抢掠,陆续杀害多名无辜平民。他将人扔入锅中煮沸,又与下属猜孕妇肚中胎儿是男是女之后把孕妇肚子剖开,最终,残忍的杀害了她们。

可以说,以上种种,足以证实他的惨无人道。

嗜杀成瘾的他当然也十分好色他和他的部下每攻破一座城池都会将城中女子掠为己用,淫人妻女,屠杀百姓,并把大量女子送入军中供自己的士兵泄欲,令许多城池百姓心有忌惮。1644年,他攻破蜀王府,他军队的暴虐使得当时的蜀王朱志澍投井自杀,蜀王死后,他的妃子以及他儿子的妃子都被他奸污。

这其中,有2个王妃生的十分美丽:一个叫李丽华,一个叫许若琼。这2个女人都有倾国倾城之貌,令张献忠十分痴迷。

后来,张献忠让她们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饮酒作乐,她们时刻等待机会想亲手杀了他为夫报仇。许王妃侍奉他时,趁他入睡之际拿起桌上的酒杯猛地向他砸去,希望把他砸死,然而,却被他发现事情败露,最终,张献忠恼羞成怒拔刀向许王妃砍去,之后又命士兵将她乱刀砍死。

让人意外的是,他却把李丽华留了下来,并没有杀死她。

然而,李丽华的性格与她的美貌一样,都是十分出色的。她性格贞烈,不管张献忠对她怎样,她都誓死不从。但是,他对李丽华依旧念念不忘,他要亲自把李丽华拿下,让她心甘情愿服侍自己,并且,时刻前来对李丽华威逼利诱,不料,李丽华上前猛地咬了他一口,使得他气急败坏,悻悻而归。

最终,他心有不甘,决心折磨李丽华,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然而,当他再次找李丽华时,她已经自杀了。张献忠此时虽十分脑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张献忠很是生气,不过,蜀中女子之多很快就让他忘记了屈辱,他又开始做起了他的皇帝梦。

他开始建造自己的皇宫,并在民间大肆抢夺民女,将他们掠到皇宫后,下令让所有女子都不穿下衣,以便自己时刻发泄。而且,他总是对这些女子鞭打谩骂,以告诫她们要顺从自己。当时的女子也是受尽凌辱,最终,好多女子都惨死在他所建的皇宫中。

他的这种享乐日子最终引起了人神共愤,不久,在1646年,清军首领豪格吴三桂率领大军全力攻打大西。他将自己的妻儿杀死后开始反击,然而,在一次对战中,张献忠“初不为备,闻兵至,犹以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将临河视之。”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之后,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时年仅四十岁。

自此,他自己的享乐世界彻底崩塌,他也在后世中留下令人唾弃的印象。并且,在张献忠死后,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清军“求得发而斩之,枭其首于成都”。

他本是代表农民的一方,结果,他却把自己引向罪恶充满鲜血的道路,他荒唐而残暴的一生随着他生命的终结也就这样完结了。这些是当时的一些记载,其真实程度也是一直扑朔迷离,总之,记载中他是残暴的,是不仁的。当然,凭一个张献忠是不可能将四川屠光的,在他死后,满清花了十三年才占领了整个四川。

跟朱元璋一样,张献忠来自农民,通过起义上位,他们从出身、经历、爱好,特别是残暴、野蛮、自私上惊人地相似,但是两人从学习、用人、战略眼光上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l朱元璋虽文盲出生,但是在行军打仗期间,不断自学、终饱读诗书,不仅如此,朱元璋特别重视文臣,鼓励大家识字学习;而张献忠以文盲始,以文盲终,到死都大字不识几个,并且大肆杀书生。

l朱元璋起兵之初,就怀抱天下之事,每到一地,必先延揽人才,将一大批有见识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策略水平;而张献忠在读书人面前,总感觉不太自在,他的团队中唯一一个举人汪兆龄,还是个只知道投其所好的家伙,后期不断劝说张献忠大开杀戒。

看到两人的差异,那么最终他们的不同结局大概也是理所当然吧!

张献忠血洗四川到底是真相还是谣言?

历史第一大悬案,终于破案!

如果你中学历史能考59分以上,就一定知道张献忠。

没错,他就是当年,差点把四川人杀光的古·代·灭·霸。一提到这个男人,四川的历史老师无不雄赳赳、生气气、龇牙又咧嘴,一改书生的温文儒雅,给他扣上无数骂名

比如:罪该万死·地狱魔鬼·罄竹难书·龟儿子·张献忠

不过,各位爷先消消气,今儿咱们不谈仇恨

而谈谈他身上另一宗,比“入川屠蜀”还爆炸的官司又称:

这件事情

要从400年前说起

话说明末,张献忠刚到四川

和所有臭不要脸的流氓一样

不但要杀人,还要抢钱

而且是挨家挨户、门门搜刮、边走边抢

官府、豪绅、民间无一幸免

用现代话说

就是国有、民营、个人所得全部上缴

所抢财物

涵盖金银财宝、首饰金册、皇家典藏等

林林总总,堆积如山

反正当时四川所有的财富,都被这个老几抢光了

圈完钱干嘛?像贾跃亭一样,跑鸭!

那是一个焦躁的夏天

张献忠被明朝陆军

围追堵截到只有两条路可选

1、死路一条

2、水路一条

张献忠选了后者

要知道

当时的府南河(锦江)

是可以行船的

张献忠动用了一千艘船

载着万亿金银、沿江而行

浩浩荡荡、一路向南

并配以十万军队保护

船队行至彭山江口镇、锦江与岷江交界处时

张献忠正在甲板上吃着火锅,唱着歌

意淫着钱是用来买车买房还是买老婆

却不知道

他,要凉了

原来

两岸的明朝军队,早已设下埋伏

养精蓄锐三天三夜

准备干他一炮

而且,明军的头领杨展

恰好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乐山人

和所有四川人一样

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弄死张献忠”

不过

看到一望无际、见首不见尾的船队时

杨展心里犯了嘀咕:

“对面这么多人,感觉打不过啊”

杨展闭眼思考片刻后

突然眼睛一瞪,想到赤壁之战里

以少胜多的神操作:

正值狂风大作,杨展突然抓起一支火把

用字正腔圆的乐山口音大喊

“弄死那个龟儿子!”

一时间

火箭齐发、杀声震天,全军出击

张献忠部队千帆尽燃、樯橹灰飞烟灭

水深火热中的张献忠

瞬间吓尿,调转船头,仓皇而逃

并下令将千船金银,全部沉入岷江之中

硝烟弥漫、遮天蔽日

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

像下饺子一样

咕咚咕咚地灌入江中

泛起滚滚水花、荡起汹涌波涛

从此

整个四川的GDP

就这么沉入岷江之中

也沉入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就是著名的

但问题也来了

这个事件

讲真,是不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

因为记录这段历史的

要么是非主流史,类似不负责的地摊文学

要么是口耳相传,好比乱带节奏的自媒体

而且

清朝时期,无数不明真相的群众

都曾到过彭山江底寻宝大作战

民国时期,地方军阀甚至动用部队

截断锦江挖宝

结果不是一去无回,就是一无所获

总之,就是要锤无锤

所以

张献忠真的沉过银吗?

若沉过,又沉在何处呢?

若沉在彭山江口镇

为什么大家就是都找不到呢?

还听说沉银有一千艘呢!

这不是吹牛皮是什么呢呢呢呢呢?

所以这件事

一直被定性为野史和传说

教科书上连写都不会写

几百年来

只有一首有关江口沉银的童谣

像洗脑神曲一样

在四川大地上单曲循环:

意思是:

张献忠的惊世宝藏啊!

就藏在一个叫“石龙对石虎”的地方!

你要是知道这是在哪儿!

就能买下整个大成都!

童谣唱得越响

这段历史就越扑朔迷离

直…直…到21世纪

2005年4月20日的到来

2005年4月20日

那是一个慵懒的清晨

彭山正在江边大搞市政工程

开挖掘机小哥应该是蓝翔毕业的

这么一挖、挖到了宝贝

当时,有7枚银锭破土而出

这7枚银锭,经考古专家360°无死角鉴定

一致认为:

哎呀呀,不得了,不得了!

这些银子很可能就是张献忠本忠的

那个江口沉银的传说

可·能·是·真·的·啊!

消息一出,震惊考古界

不过搞笑的是

最先行动的,却是犯罪界

这些银锭,成为打开历史真相的钥匙

很多探寻历史真相的年轻人应运而生

噢,不对,不对,啊呸

是“妄图找到张献忠宝藏发大财”的盗贼闻风而动

他们白天到成都、遂宁等地学习潜水

晚上就穿戴潜水服、氧气瓶

金属探测仪、有探照灯

全副武装,潜入岷江疯狂寻宝

据说那是一个清明的晚上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几个盗贼,泛舟岷江

烧了一炷香后,给张献忠磕了三个响头

紧着,便如鬼魅一般鱼贯入江

潜入江底时,探照灯一开

眼前一幕

盗贼吓得一直水泡直冒,险些呛死

原来:

滩底卵石之间,还有更多的银锭,

不只是银锭,还有金锭,金册,金老虎等。

在探照灯的照射下,金彩银光、格外刺眼

如同历史的回光返照

大量文物捞上岸后

便被这伙盗贼带到省外,四处变卖。其中那个叫“金老虎”的文物,甚至卖到了3200万的天价。

对于这种发现国宝却不上交国家的事情

警察叔叔自然是不能忍的。

2014年5月1日开始

眉山(彭山属地)公安局

接连派出200多个民警同志

分为8组,暴走10多个省份

10个团伙全部打掉

70名盗贼全部归案

1000件文物全部追回

3亿的损失全部挽回

所谓:

天网恢恢,就是不漏

史称:

重点来了,这些被追回的文物上

大多有清晰的刻字

都被证明与张献忠强有关

所以

这是一起成功破案

也是一次考古进展

它进一步证明了江口沉银的真实性

所以,张献忠沉银,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别急着拉进度条

马上就要大结局了

2016年底本着“国宝就该上交国家”的名义,也为了避免盗掘案再发生。四川考古界的决定展开一次抢救性发掘。看看,这水底下藏得究竟是不是那段传说?

2017年1月5日,正逢岷江冬日枯水季,四川相关考古部门在盗墓频发的遗址处围挡每天2000多人在滩上日以继夜、轮番挖掘

不掘不知道

一掘吓一跳

张献忠所在大西国流通的金、银、铜币、金册、银册、银锭及戒指、耳环、发簪接连出土、迎接不暇“多得让人头皮发麻”且个个保存完整、做工精湛,散发400多年前的金属光芒

另外与史料记载一致的“江口战役”的各类兵器以及杨展火攻张献忠使用的火器也悉数亮相,文物总计4.2万件、总价值超300亿。

“张献忠宝藏”价值究竟有多少?已出水万件文物

同一时间

考古学家又在岸边密林中的找到了一块墙上的石龙,

一块头部残缺石虎

发现这对CP

注目远眺的地方

就!是!考!古!遗!址!的!地!方!

所以,那首“石龙对石虎”魔性的童谣

不是骗人的

是的,光良错了,童话里不是骗人的

更可怕的是

考古范围有两万平方米,已经很大了

却只占整个遗址的

五十分之一

按此计算

4.2万件文物、300亿,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的宝藏还在江底沉睡

价值无法估计

这也与张献忠“抢光四川GDP”的传说的吻合

铁证如山

要锤得锤

一个比一个扯把子的传说

却被一一被证实

吊了全国人民400年胃口的悬案

也彻底告破

让不少人吸了一口凉气

时光轮转到2018年

这场史诗级考古暂时告一段落

与之相关的另一场展览才刚刚开始

这就是

2018年10月21日至2019年1月18日

在四川省博物馆举行的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

考古学家从4.2万件文物中

选出了最好的500余件

首次向川人毫无保留的展示

国宝无声

却诉说着跌宕起伏的历史

让我们屏住呼吸,随意感受下:

银锭

金锭

金册

通宝

金簪

金虎印章

谁能想到

明朝“人间蒸发”的四川省GDP

童谣、传说、野史中流传的

“杀人狂魔的超级宝藏“

今天会以这样亲民的形式,重见天日

从被创造,被抢走,被火烧

到被沉江、被盗掘、被追回

它们,辗转反侧走了400年

走到今天,才回到四川娘家

标签: 张献忠农民起义明朝流寇

更多文章

  • 「不幸生在帝王家」为什么不是「得了便宜卖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不幸生在帝王家,末代皇帝

    “愿生生世世永不生在帝王家”来历?每每谈到皇室的悲剧,我们都会感叹一句“可怜生在帝王家”,这一句感叹可以说写尽了皇室之人身居高位难免有些身不由己的悲剧。这句诗出自后世之人凭吊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偶作,然而这句话最早却和李煜并没有什么关系,说出这句话的,也

  • 宋朝历代皇帝画像(宋朝国祚320年,历18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皇帝,宋朝皇帝画像,北宋皇帝画像,南宋皇帝画像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座南薰殿,这里是收藏皇帝、皇后画像的地方。南薰殿曾收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肖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在这63幅画像中,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有些皇帝不止有一副画像,唐太宗有3幅,宋太祖有4幅,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这13幅画像1幅珍

  • 千年之前的归义军如何凭一己之力收复数千里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敦煌,吐蕃

    敦煌,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一叶绿洲,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枢纽,东西方的宗教、艺术、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都在这里有过深入而绚烂的交汇。戈壁大漠之上,在目不暇接的精美古迹和奇闻轶事里,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名字,在敦煌莫高窟156窟的壁画上,他是一个难以辨别的身影。留在那里的静默,没有光芒万丈的讴歌,只有一颗

  • 唐诗版“长安十二时辰”,12首唐诗见证唐朝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安十二时辰,唐诗,唐朝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用缤纷的画面展现了唐朝的一天。来看唐诗版的“长安十二时辰”。从夜半到子时,诗人都在干什么呢?子时23:00-1:00长安的夜半,最热闹的当属上元佳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

  • 民国历届总统史——八位民国总统的悲喜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民国总统,中华民国总统,中国总统,中华民国史上的8位总统

    中华民国有几任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实际统治中国只有三十八年的历史。那么期间到底有几任总统呢?从历届民国总统的历史中,系统的可见中华民国的辛酸悲愤史。中华民国的历史,其基本特征就是军阀政治。首先第一个总统就存在争执,虽然孙中山可以算是中华民国的领袖,但是实际上,真正取得胜利的武

  • 历史上真实的圣旨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圣旨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每到紧急时刻往往会有圣旨出现。而太监与圣旨往往又是标配,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以太监代为传达的。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前往传旨时往往会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后便开始宣读圣旨的内容了。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古代

  • 李世民上位后,李渊也没清闲给他生了30个弟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唐朝

    玄武门之变,正史对于这场著名的历史事件,给出的答案是唐太宗李世民被太子李建成等人逼得不得不发动兵变。然而后世许多人的看法,则正好相反。不管历史事实如何,李世民最终还是由秦王成为了皇帝,一路干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包括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李渊画像李世民杀兄弑弟,表现出对骨肉亲情的无视,而刚刚从

  • 天生异象必有贵种 古代帝王用异象给自己贴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天生异象,异象,帝王出生时

    历朝历代,似乎每个开朝皇帝的出身,都是那么的神乎其神,古人鼓吹的“君权神授”是封建帝王宣扬统治合法性的最佳选项。自己乃真龙天子的权威性,无时不在刻意修饰神化自己。异象作为其重要佐证之一,在正史中占据独特地位。无论是朝代的血腥更迭,还是帝位和平传递,都和异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越想长生不老万岁永生越短命 那些爱吃仙丹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吃仙丹,长生不老,吃仙丹死的皇帝,皇帝死法,皇帝

    人生在世有四苦是必须要经历的,那就是生老病死。而皇帝总喜欢长身不老,炼丹就有了用武之地。中国炼丹的历史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这与当时炼铜、炼铁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无关系。“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考古发掘的文物,

  • 汉民族传统服饰 看历朝历代美丽的汉家女子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服,汉服女装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末一直没有变过。这种美丽的服饰之下是汉民族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仁义礼德、正直向上,曾经的汉族男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曾经的汉族女子温婉贤惠、衣袂飘飘。这些美是那么的令人向往,现在还有多少人识得美丽的汉家女子形象呢?汉民族的男女服饰主要特点是右衽、交领、束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