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大明朝才最有骨气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大明朝才最有骨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57 更新时间:2023/12/26 5:31:07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与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

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与唐朝相比。诚然,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但盛唐之后,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

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低头更有着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即使到了明朝末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当年明朝崇祯帝的遗言和清廷宣统帝的豪言可见两个皇帝对国计民生的不同态度: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宣统帝溥仪的豪言: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参加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缢殉国、立战而死的官员志士无数,光后来被追谥有据可考的就多达八千六百多人。他们大义凛然、壮烈殉国、从容就义、就义前每每慷慨赋诗。明末绝命诗在数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热爱祖国和坚持民族气节为其主题。

明末英雄志士的气节更是可嘉:

“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卫景瑗

卫景瑗(1586~1644),字仲玉,号带黄,明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天五年(1625)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崇祯四年(1631),授山西道监察御史。1644年,李自成带领义军攻破山西,卫景瑗拒绝招降,后自缢而死。

“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马世奇

马世奇(?-1644年)明亡首位殉节官员。字君常,号素修,江苏无锡人。崇祯四年进士,廉洁好义,官至左庶子。李自成破北京,世奇自缢死,清廷谥文忠。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阎应元

阎应元(?-1645)字丽亨,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吴麟征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补兴化府,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请罢内遣。十七年春,推太常少卿。未几,贼薄京师。麟征奉命守西直门。后自经而亡(上吊)。城破,八门齐启,惟西直门坚塞不能通。至五月七日,集民夫发掘乃开。

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当年崇祯皇帝抱怨百官都不来上朝,绝望的钟声在紫禁城响起的时候,拼命抵抗的守备太监纷纷惨死在义军的刀下。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们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杀的浪潮,因为北京外城已经在前一天就被攻破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

现仅摘录其中一小部分明朝自杀殉国官员名单:

东阁大学士,曾在大明崇祯二年任河南巡抚,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经连续四天未吃饭,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户部尚书兼侍讲学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杀。

左都御史李邦华,投水自杀。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杀,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自杀,

大理寺凌义渠上吊自杀。

庶吉士魏学濂自杀。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杀,

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

吏部许直投水自杀,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杀,

户部吴甘中全家自杀,

兵部主事金铉全家自杀。

留名者有吴征,王章,于腾蛟夫妇总计不下百人,尚有无法统计者,

全家自杀有马世奇,刘理顺,周凤翔,汪伟等不下百家,

高其勋参将陈正指挥史

王承宪游击王士杰县丞

段见锦教授杨明盛经历

魏崇治司狱单国祚典史

高拱极举人杨士俊举人

吴子骐乡官刘琯乡官

杨元瀛乡官曾异撰知州

米寿图御史耿廷箓监军

马乾者知州席上珍举人

何思知州金世鼎举人

冷阳春知州夏祖训知县

段伯美举人陈昌裔知县

杜天祯举人廖履亨进士

徐道兴经历焦润生知府

刘廷标通判罗国瓛巡按

王运开推官沈迅给事中

范淑泰进士高名衡侍郎

马从聘进士耿廕楼员外郎

徐汧右庶子鹿善继太常少卿

薛一鹗知州周遇吉总兵

翁之琪总兵刘肇基左都督

余煌尚书李向中尚书

张亮者右佥都御史丘祖德右佥都御史

沈犹龙右佥都御史周定仍右佥都御史

熊汝霖大学士沈宸荃大学士

朱大典大学士张国维大学士

乙邦才副将马应魁副将

庄子固副将楼挺副将

江云龙副将李豫副将

陶国祚参将许谨参将

冯国用参将陈光玉参将

李隆参将徐纯仁参将

李大忠游击孙开忠游击

姚怀龙都司解学曾都司

汪皞光禄少卿朱旻如镇西将军

周震中书舍人吕大器侍郎

侯伟时主事那嵩土知府

任民育知府曲从直同知

王缵爵同知周志畏知县

罗伏龙知县杨振熙盐运使

吴道正知县王志端县丞

汪思诚副将何刚知府

吴尔壎进士黄端伯主事

刘成治郎中吴嘉胤主事

龚廷祥中书舍人陈于阶博士

陈用极司务王一斌游击

张良佐都司刘统都司

王廷佐都司王道焜同知

顾咸建知县高岱主事

叶汝厓主事伍经正知府

邓岩忠推官方召知县

朱永佑侍郎刘世勋安洋将军

左懋第右佥都御史祁彪佳右佥都御史

张肯堂右佥都御史袁继咸右佥都御史

张名扬左都督郑遵俭通政使

董志宁给事中朱养时郎中

林瑛主事江用楫主事

董元主事朱万年主事

顾珍主事李开国主事

顾中主事苏兆人中书舍人

戴仲明所正顾明楫参谋

刘朝太监李待问知县

陈子龙给事中夏允彝主事

鲁之玙副总兵汤芬参政

林嵋给事中都廷谏知县

太监自杀者以百计,大部分连名字也没留下,北京保卫战守备太监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

皇亲国戚自杀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刘文炳全家十六口,卫时春全家十八口,皇亲属于外戚家族全家自杀超过一百家。

另有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

另外后宫周皇后带头自杀,崇祯帝嫔妃并不多,基本自杀。

另外更加早的有明朝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孙承宗全家七十口于河北高阳县,比较出名,有明末岳少保之称的卢象升死河北嵩桥。

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是年十一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

后南明死忠者有著名的史可法死扬州,刘宗周死杭州,还有官员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员独自到南京死,为的就是留名证明自己节气。

由于自杀官员者众,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难以统计。

外国人不太理解这一种现象,任何一朝能够象明末这样忠死者多,崇祯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还是算痛苦。

明朝300年,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没哪个朝代有这种魄力!

明末忠臣、清官、义士自杀殉国人数之多是令人惊讶的!

标签: 明朝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十六位皇帝 但为何北京明皇陵只有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皇帝,明朝,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明朝皇帝墓葬群世界闻名的“明十三陵”,是“燕京八景”之一,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市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那么明朝十

  • 中国历史上十大“龙兴之地” 得之龙兴方可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龙兴之地,发迹之地

    龙兴之地,每个朝代都有,也称为起源之地或发迹之地。龙兴之地是帝国的“王霸之基”,是地球灵气汇聚之地,也是宇宙原力觉醒之地,是人类历史的焦点和世界的重心,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尖锐激化,孕育着重大社会变革和时代飞跃之地,更是人才辈出,虎踞龙盘,龙腾虎跃,风起云涌,风云变幻之

  • 历史不要戏说 所谓中国历史的8条谣言是骗你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中国历史,历史谣言,谣言

    有一个段子叫做“99%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见最后附录),因为内容的新奇,促进了这些谣言诞生和发展。这个段子的发展史概括为: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根据咱家向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者本人确认的结果,写这个文的初衷是泡文艺女青年(然并卵),其中诸如“秦桧发明宋体字&l

  • 泰坦尼克故事里的残忍 6位中国人被侮辱和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真相,泰坦尼克号史实

    正好,1985年的今天,人们在海洋深处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从海洋深处被发现。今天我们就讲讲泰坦尼克号的浪漫爱情故事请观看小李子还帅破天际、肥温仍丰腴可人年代的经典名作《泰坦尼克》!讲完是的,浪漫的故事电影都讲完了,20多年来赚走你多少眼泪?你说!我们今天就讲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从电

  • 盘点历史上为中国开疆扩土立下功劳的十大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开疆扩土,皇帝,开疆扩土的皇帝,中国皇帝,中国十大皇帝

    古代帝王大多都想名留青史,想要留下一份丰功伟绩来让后人记住自己,下面就走进中国历史最有霸气的十大帝王,正事因为他们,才有了今日中国如此辽阔的土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当永远铭记!(排名不分先后)第一位: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

  • 揭秘“康乾盛世”的历史真相 这是哪门子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乾盛世,清朝,朝代,盛世

    所为盛世,指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历史上有八大盛世,也有汉朝文景之治、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唐朝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治等。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满清整

  • 中国活人殉葬的制度是怎么兴起的?何时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殉葬制度,殉葬,明英宗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在儒家看来,人殉作为一种冷酷、野蛮的殡葬习俗,是任何遵循礼制的国家都不应容忍的行为。但事实上,自周礼创制以来,人殉并未随之消失。甚至在儒学大行其道的时代,人殉也时常死灰复燃。

  • 中国历史年表 依年份列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史,历史朝代,朝代

    社会形态朝代存在时间创立者都城原始社会五帝(仅仅是部落联盟首领,非真正的帝王)约前2528年-前2029年(约500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奴隶社会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禹偃师二里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汤商丘洛阳郑州安阳西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275

  • 今天中国之疆域 我们祖先们如何一点点开拓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朝代,历史朝代,历朝历代,历朝历代疆域,疆域

    要搞清这个问题,先得确定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范围吧。大家先了解一下中国疆域学,中国建国以后,疆域学一直讨论了60年,至今还有争议。争议在哪里呢?中国的现在史学大家全部参与其中。主要观点如下一、孙祚民、张碧波:“应以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实际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凡是当时还处在汉

  • 漫画说历史之元朝:武力强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明朝

    1、蒙古混战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民族,各个部落之间一直打个不停。2、成吉思汗后来,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3、蒙古扩张铁木真东征西讨,戎马一生,他和子孙们率领蒙古军队扩张地盘,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