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经了三千多年,三千多年间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和交替,三千多年间也见证了无数的帝王将相,但是如果说到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时期,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大唐。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不但繁荣,还是个很开放的时代,
更多的中国人认为,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王朝,而且它创建的文明也是任何一个时期王朝所不能比的。可是也有很多人持不同的观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鼎盛的王朝吗?真实的唐朝是怎样的呢?
在现今社会,很多事情都会离不开“大唐”。上到国家政治,下到百姓口谈,似乎大唐成为了一个我们做过的,但是还想继续在做的梦。那么,唐朝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让中国人这么念念不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在世界上有着空前绝后的存在感。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甚至在在外交方面,各个方位全面繁荣的时期,唐朝以后的朝代,“有的是经济强盛,有的是疆域辽阔,有的是文治昌明,但是若说全盛,却都不复盛唐风范”。
此外,唐朝的魅力之处还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国际化程度和世界影响力。根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和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的国家有70多个,这70多个国家派出了无数的使节、留学生、学问僧,再加上更多的外国商人,唐朝成为一个外国人比例相当高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向各地输送,各国的留学生、学问僧回国以后,也就将中华文明带回他们各自的国家。而唐朝使者和民间团体也主动地走向西域、日本,将唐朝文化带入异国他乡。这种成就是唐朝前后的所有朝代都难以相提并论的,也是全盛之世的一个重要标志。
只可惜,安史之乱以后,中国人逐渐走向自闭,不再像以前那样开放自己,接纳世界。以至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再次主动地向世界敞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几乎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是一个何等张扬、自信、外向的群体。
第一,唐朝不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只能算是其中之一。因为据笔者所知,中国历史上的秦朝、汉朝、隋朝,以及后来的宋元明清应该都有不输于唐朝的实力,其中的几个王朝实力甚至要高于唐朝。之所以人们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王朝,是因为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最大,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这样在人们的观念中就形成了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这样的观念。
第二,咱们来说一下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当时的世界中,因为丝绸之路的打通,唐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远销世界各个国家,这就加强了东西方世界的贸易往来。当时欧洲和波斯等许多国家的商人都来唐朝经商,使得大唐的长安和洛阳都十分繁荣,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唐的繁荣景象通过长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也就使得大唐的声威远播世界。
第三,当时大唐的军事实力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在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初期,唐朝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行,甚至李渊还要向北方的突厥称臣。不过后来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继位,李世民不断发展生产和经济,训练军队,尤其是建立了强大骑兵军团,在与北方突厥颉利可汗作战中,唐军不断取得胜利。颉利战败之后,唐朝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尤其是唐太宗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使得大唐名将名臣辈出,给本就十分强大的大唐帝国带来更加有效的保障。
第四,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是论到唐朝的经济实力,整体上比前面的隋朝及后来的宋朝应该是要差上一些的,因为大唐毕竟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帝国,在唐朝之前的隋末动乱中,使得天下的人口锐减,经济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且的天灾不断,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十分困苦的。还有就是唐帝国不断对外用兵,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很多青壮年战死边疆,劳动力人口因此减少很多,这应该是大唐历史的真实情况吧!
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唐朝确实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一段历史,我们的祖先曾经带给过我们无与伦比的辉煌。
因为国力的昌盛,各国的使臣纷纷前来学习先进的文化,拥有一大批的留学生。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贵族,他们受到唐朝政府的礼遇。他们开始在唐朝入朝为官,适应唐朝的风俗,娶了唐朝的妻子,把华夏当作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其中西域安国的李宝真、李宝玉两兄弟,还是唐朝有名的优秀将军。还有一个叫朴球的新罗人,他的棋艺非常好,当他回去时,有唐朝的官员写诗赠与他,大意为:你回去之后,应该没有人可以与你抗敌了。还记得影片中那个关键的线索人物晁衡吗,据真实历史记载,他在唐朝生活了五十年,天宝年间他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日本,王维写诗赠与他,问他将要去往朋友们都不熟悉的地方,将来是否还可以通信。晁衡回日本的时候,他的船在路上遇到大风浪,民间有人误传他已经死去,李白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悲痛的写诗表达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当时友人之间的交往不分国籍,只看才华和机缘。
唐朝的开放还体现在一点就是当时的人妄议朝政竟然不会被抓起来,依旧没有任何事情。不同于宋代的经常出现的“改革”制度,唐朝文化开放还体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被逼着念的唐诗。独具风格的诗词还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各种派系,那就是古典创作的高峰期。文章最初的目的就是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关键的是那可是古代啊。等级制度森严,各种的避讳,让很多人不敢说出真话。但是唐朝的顶级人物好像对待文人格外的宽容。就说白居易吧,他写的《长恨歌》涉及到不少敏感话题。说出来唐玄宗李隆基的很多缺点,如果这种事情放在明清,估计他早就陷入文字狱了。不过后来,官方并没有组织这首巨作的面世,这才使它得以更加广泛的流传。不仅如此,在白居易去世以后,李隆基的后代唐宣宗还亲自写诗哀悼他。一国之君竟然为文人写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他还在这首哀悼词里面提到了《长恨歌》,说连少数民族都知道,大家都会哼着唱了。从中唐到晚唐,有不少诗人在关于马嵬坡的事情中表明了批判的态度,因为看不惯皇帝不顾及国家大事,很多诗人都作诗来讽刺这件事情,字里行间没有丝毫避讳。
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小故事,那个写出《咏鹅》的骆宾王,曾经写诗讽刺过武则天,可是武则天看到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倒问丞相问什么错过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对他大加赞赏。这其中虽然有骆宾王诗词写得非常好的缘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的容人之量。东方的文化人,大多都对当时的长安念念不忘。白居易曾经用长恨歌写进当时的繁华,它美的就像是仙境,不带烟火气。骊宫最高的地方可以到天上,优美的音乐如同仙乐一般随处都能听见。歌舞表演如此精彩,一连表演了很多天唐明皇都看不厌。虽有夸大的部分,但从这里可以想象出究竟是怎样的盛景。唐玄宗时期,很多中亚的国家都送来了各种稀世珍宝,想要缔结两国和平交往。有康国在唐太宗时,先是送来金桃、银桃,被种植在皇家花园里。而中亚的其他国家,也都送来了很多礼物。唐玄宗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非常尊重这些国家的文化。所以使者们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风俗,不行跪拜之礼。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促进彼此进步的重要桥梁,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乐器、生活用具以及食物等,有些带有“胡”字。
还有野史流传,当时的长安,胡人与汉人通婚,致使很多长安少年的性格中都带有胡人的脾性。唐唐朝的开放还表现在一点,就是当时女性的地位比较高。唐朝的妇女所接受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女性也可以读书写文章,甚至去学习马术,比赛射箭。最关键的是,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参政议政,还可以入朝为官。尤其是武则天上台以后,女性参政的就更多了,上官婉儿就是其中的翘楚。唐朝的后宫,仿照前面朝堂上的六部,设立六局。分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级最高级的女官合称为“六尚”,相当于六部的尚书。
唐朝在两性关系的开放程度上也是比较开放的,离婚比较文明。原本经常在各种影视片中出现的“休妻”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唐代的人认为无论是在一起还是分开,都讲究好聚好散,不要让双方产生厌恶。曾经在敦煌莫高窟里面出土过一批唐朝的文献,里面有一个叫赵宗敏的唐朝男子写给他妻子的和离书,很多人看过之后都非常感动。里面的大意是:凡是可以成为夫妻的人,曾经都有过非常恩爱的时期。如果相处的时候,一直不和,则说明两个人前世是冤家。互相生厌、彼此憎恨所以既然已经发现我们不适合住在一起,倒不如趁早分开,各自回归到自己原本的生活。希望娘子你我分开之后,可以依旧保持美貌,找到最适合你的贤人,两个人琴瑟和鸣。我们一别两宽,大家都会欢喜。而且当中最后说明我愿意负担你三年的口粮。这样好聚好散的感情,真的很不容易。唐朝的开放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忘记的一块瑰宝,是当时百姓最希望的生活。可惜盛衰交替本是自然的规律,如果当时盛唐的大诗人看到后来的民不聊生,想必也是极为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