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残酷与腐朽的朝代。吏治腐败,朝局混乱,军备废弛,国库亏空。帝王和士大夫对底层百姓们剥削压榨,官员和地方乡绅们则四处勾结、贪污逃税,整个国家从上至下一盘散沙,大一统帝国风雨飘摇。
论及朝政黑暗的根源,还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后来篡位的朱棣说起。这父子两人都是残暴至极之人,在位期间陆续发动过数次杀戮朝臣的大型案件,被看作是江山动荡的直接推手。
现在人们感念于明朝不通过政治联姻来获取短暂的和平来迷恋明朝,也因为明朝的骨气而喜欢明朝。谁说明朝从不和亲,朱元璋和朱棣都提出过,只不过被拒绝了。明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在我国历代王朝中。虽然说,明朝也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他的疆域对比于汉朝和唐朝以及其他各朝代来说是疆域最小的。明朝的疆域在永乐时期达到高峰的时候大概是七百万平方公里,但是只维持20年左右,之后基本上都在400平方公里左右,和前朝元朝更不能够相提并论了。明朝俩几十年不上朝皇帝一个是真懒一个是假懒
学术界们,有的学者们对明朝的评价并不高。明朝作为中国历史时期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
另一方面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性情暴虐,他的马皇后在世时还能劝说于他。尤其是当他的皇后,太子相继去世以后,朱元璋的行为更加不会有所收敛,曾经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功臣,除了汤和可以安度晚年以外,其他基本上都被朱元璋所杀,牵连甚广。
朱元璋为了将皇权全都集中在自己手里,废除丞相,直辖六部,设立内阁。而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其他皇帝大多将全力交付与宦官手中,导致了明朝后期,宦官当道,民不聊生的局面。而且我们在各种关于明朝的影视剧中看到明朝的宦官权力之大。
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而成立了内阁制,但是只有朱元璋和朱棣好好的利用了内阁制度,在这两位皇帝之后明朝大部分的皇帝基本都重用宦官,昏聩无能。明朝也是唯一一个将军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全部交由宦官打理的朝代,也是宦官为政最严重的时期。在明朝时出现了锦衣为、东厂、西厂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机构。其他皇帝花样百出。他们大多沉迷玩乐,不理政事。皇帝们求仙问药,沉迷享乐,明世宗还喜欢做木匠活儿。这些皇帝各有各的本事和手艺,只是对当皇帝没有兴趣。自然也就是使得朝政荒废,黎民困苦。明朝一共存续了二百七十多年,但是有近90年的时间,皇帝基本上是不上朝的。
明朝的官员数量过于庞大。官官相护,民不聊生,全国的财政收入大多都用来养这些官员和宗室人口。明朝为何灭亡跟朱元璋子孙数量太大有直接关系。
据记载在成化年间,武官数量已经达到了8万人。纵观整个历史时期,明朝官员数量居于榜首之位。除了朝廷要养大量的官员之外,还有许多的宗亲要养。因此国家财政支出过于庞大。
在封建历史时期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但是在隋唐,宋元时期,商业渐渐得到了重视,由于明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且农民是不允许经商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国家靠单一经济体制,明朝的赋税大多都来自于农民,农民的压力很大,而这些税收大部分用来养活数量庞大的官员和宗亲。
明朝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各个地区都有流民泛滥的现象,足以见得当时的权贵阶层,无视百姓民生,只在意自己的利益,疯狂压榨剥削底层的穷苦劳动者。
贫民数量的增多,导致社会分工极其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首先就导致了底层人民养不起孩子,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且社会健康劳动力的数量减少。
其次百姓流离还导致了税收无法按时收缴,整个社会的财政无法正常运转,国库亏空很大,国家的财政预算连年紧缩,前方的战士们没有充足的军饷,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
俗话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级阶层为了一己私欲而疯狂敛财,不顾百姓的死活,最后只能导致百姓们的抵触与反抗,整个国家的合理运作最重要的就是靠老百姓们的辛苦劳作,百姓们没有了生活保障、无法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必然腐朽不堪。
除此以外,明朝的特务机构完善,宦官们手握重权,而帝王们又多数都消极怠政,导致吏治腐败,官场混乱异常。明朝的贪污受贿问题是历代大一统王朝里最严重的,官绅们互相勾结,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这样的一个黑暗朝代,又有了明代理学反人性灭人欲的精神洗脑,压抑了人们的思想与欲望。不过究其根本,明朝的腐朽制度在建朝之初便已经定型了,而腐朽的根源就在于最初的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皇帝。
但是由于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出身,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农民起义的事件,实行严苛的户籍制度,规定农民不可以变更户籍,不允许人口流动,因管理制度上过分压榨农民,所以这也是明朝得以维系200多年的原因,但这也不足以阻止农民起义。所以明朝时期农民起义数量也达到历史之最,明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农民起义被消灭的朝代。
明朝海禁政策,明朝不允许百姓与外国进行通商。很大程度上讲明朝实行的也是闭关锁国的一个政策。明朝也有时期开放关口,但是时间和对象都有限,所以明朝也是一个封闭的朝代。
明朝持续性的向外输出,只要别的国家来朝贡,明朝就会以他们朝贡品价值的翻倍回馈他们。
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用大量的真金白银来换取别的国家的一些土特产,奇珍异宝,珍禽异兽。这些持续性的输出早已把明朝的国库掏空,国库掏空了,肯定是要压榨百姓,最后就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明朝还有一个著名的对于文化方面的打压,就是文字狱。明朝的文字狱是由朱元璋开始的。这个直接导致了当时很多文人不愿意做官,不敢做文章。
明朝还控制百姓的思想,大规模的毁坏书院,不允许挑战当时的正统思想理学,还有比较约束思想的一个就是八股取士。对于科举考试朱元璋企图通过统一思想来稳固他的大一统王朝,思想不自由,言论不自由,思想格式化。
由此可见,明朝还是比较黑暗,无论从思想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明王朝都很少有可取之处。我国现代很多历史学家评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沉闷的朝代。
言论不自由,思想不自由,人身更不自由,一不小心还有杀头之祸,明朝建立后很多百姓都怀念元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百姓的一个生活状态。即使这样,明朝有很多成就。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王朝,理智分析
明朝时期,受到倭寇作乱,所以自朱元璋之后便开始了长达两百年的海禁政策。海禁切断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极大了阻截了经济的发展,其实清朝时期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海禁政策仅仅实施了20年,甚至在康熙到雍正年间还鼓励贸易,因此明朝时期的封闭政策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
文字杀人案是由朱元璋开启的。朱元璋制造了许多的文字杀人案事件,杀害了文人志士。可能是因他本身农民出身,学识不高,所以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在他成为皇帝的那一刻瞬间释放了。在朱元璋之后,明朝也经常发生文字杀人案事件,极大的压抑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中国历史时期有四次较大规模的毁灭书院事件,但是这四次都是发生在明朝。明朝为了垄断官学,所以进行打压私学。所以书院也是被打压的对象之一。书院是求学的地方,这一举措并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受到了压制。
有人说明朝时期的思想相对比较自由一些,其实不然,明朝的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思想,我们都知道程朱理学的思想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它是有悖人性发展的,因此当以理学思想为主流思想的时候,便大大的控制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总结:中国实行八股取士是从明朝时期开始的。朱元璋特别重视人才,但是由于朱元璋出身寒微,他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驾驭臣子,所以对于科技考试他采取了统一的模板,那就是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八股取士使得人们的思想固化,僵硬。
朱元璋以多疑著称,据说当时宫中流传着这样的一种习俗,就是官员们上朝之前,会习惯性得将家中后事安排妥当,以免自己一个不小心触怒龙颜而人头落地,造成家中妻小无法安置。
可见,当时朱元璋的残暴无情,已经让满朝文武患得患失,有了朝不保夕的感觉。在这样的高压与恐惧之下,官员们首要的任务是讨好帝王以保性命,做起事来自然会效率低下,政府的运转效果可想而知。
朱元璋刚刚登基不久,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大案”,也就是经济方面的“郭桓案”与“空印案”,以及政治方面的“蓝玉案”、“胡惟庸案”。
这四起案件,每一个都牵连了数万人,虽然初心是为了集权与反贪,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不仅完全不顾及功臣们替他打下天下的旧情分,而且族中妇女、儿童、老人甚至连襁褓里的婴儿一个都不肯放过,其心狠手辣的程度令人唏嘘不已。
到了晚年时期,朱元璋为了替子孙清除异己,更是大肆杀戮,其残忍程度前所未有,基本将明朝的所有开国元勋全部杀干净了,这个举动可以说是严重动摇了明朝的根基。
同时,杀戮功臣还破坏了官员制度中纵横交错的脉络,更是造成了官员们人心不齐的现象,朝不保夕的官员们不顾长远利益,开始肆意敛财,可以说此举是直接导致了朝局的黑暗。
朱元璋对功臣们的赶尽杀绝,实际上给了各地藩王们机会。尤其是以燕王朱棣为首的燕军,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势力十分庞大。朱元璋驾崩后,其小孙子朱允炆被立为新帝,这自然令朱棣十分不爽,于是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意图篡位。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战火所及之处百姓民不聊生,给刚刚有些许复苏的明朝经济又一记强烈重创。整个国家的贸易、外交、安保、文化活动因为战争全面暂停,战争惨烈的地区,农民与手工业者沦落为难民,国家财政税收大打折扣,社会治安被严重破坏。
这正是朱元璋最怕出现的情况,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之所以放着战功赫赫的朱棣不用,偏偏要立年幼无知、难当大任的朱允炆为新太子,就是预见到了朱棣的残暴无情。
而最残暴的并不是这场以篡位为目的的战争本身,而是朱棣登基后的种种举措。朱棣可以说是完美的继承了父亲朱元璋雄猜好杀的基因,不仅将建文旧臣全部赶尽杀绝,更是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残酷刑罚,让明朝政治的黑暗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明朝是一个黑暗与辉煌并存的时代,虽然政治并不算十分清明,但是在许多方面依然创造了盛世之景。如军事方面向外扩张征伐,祖国版图变辽阔,台湾也被收复。又比如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繁荣,以及中外交流通商的发达等。这些都可以从《大明王朝》中看到详细的说明。
易中天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他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时期最为黑暗的时代。朱元璋自称:“驱除胡虏,恢复华夏”但是在他统治期间,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不如元朝时期。
金庸先生一贯偏爱以史入文,他小说里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对应的原型,这基于先生对历史的热爱与熟知。
但是读了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后,发现韦小宝有句话非常有意思,他的大致意思是,康熙是个好皇帝,反而他们做的反清复明之事非常愚蠢。若放在旁人身上也就罢了,那可是反清组织天地会的香主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金老爷子看来是更喜欢清朝多一点的,甚至像网友说的那样,金庸是明朝黑。
金庸之所以这么评价明朝,可能与他的英雄情结有关。众所周知,明朝到了万历期间,其国力早已大不如前,而陪在末路皇帝身旁的,有一个是太监魏忠贤,一个是将军袁崇焕。两个人都有很大的个人能力和人脉,但忠贤之人不忠贤,被杀;一代名将功高震主,可怜做了坟中骨。
很多人认为,袁崇焕的死就是金庸不喜欢明朝的原因,的确,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哪个写小说的会不为之歌颂?在《袁崇焕评传》中,先生就总结了这么一段关于明朝时期的评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统治阶级最残暴的朝代,一直到了明末时更是成为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他还认为,做清朝的子民比做明朝的要幸福多了。
但是,金庸毕竟是一肚子史书的人,他不至于这么肤浅。而他的结论,是有他的道理在的。
其一:制度弊端
明代的皇帝们大概是历史上最清闲的皇帝了,尤其发展到了明代后期,出现了爱做木工的,爱谈恋爱的,爱书画的,可就是没几个爱治国的皇帝,这与明朝特有的内阁和票拟制度有关。皇权高度集中,皇帝不干事,大臣来操心,操心久了,大臣的心思也就难以把控了,爱权的争名,爱钱的夺利,爱国的累死累活还不招闲散皇帝的喜欢,像明代第一才子杨慎,被发配边疆。所以,明代的昏君最多,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贪官腐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时期兴起了,星星之火,却被一群腐鼠扑灭了。
商人们不仅受到了官府的层层剥削,还被迫要带着土特产孝敬各地官员,若是不能满足这些官员,那么,商船想走也走不了。在正德年间,除了一般的赋税外,还要对商人增收“羡余银”。控制商人数量、税收和勒索,导致了资本家的湮灭或者叛国。明末晋商八大家不仅和清军进行贸易,提供违禁物资,还会作为清军的耳目,刺探军情等。贪官,实在是大害。
其三:腐儒误国
小时候读书,认为东林党人是极好的,爱读书,而且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但读了那段史书才发现,实际上是一帮子腐儒,也是推动明朝没落的重要原因。凡对手赞成的,东林党就反对;凡是对手反对的,东林党就赞成。集团利益大于家国利益,党争成了明代晚期的严重问题,毫无底线的党争把病入膏肓的朱氏王朝,直接折腾没了。
制度、文化、政治,可以说明朝是黑到了骨子里了,而这些问题到了清朝,多多少少有了些改善,也许这就是金庸先生认为清朝更好的有原因吧。
明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出生可以说是低微至极了,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的乞丐,可哪怕如此,他还是靠着对大局的把握,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建立了明朝。但这之后的明朝却逐渐堕落,甚至比起朱元璋毁灭的元朝末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起初,明太祖朱元璋刚刚登基之时,出生草根的他十分关注百姓的生活,虽然他数次组织清晰了朝廷大臣,但他在位期间却从没有压迫过百姓,无论赋税还是什么都非常的低。很多人对明朝的夸赞,也都聚集在这最初的洪武之治。可后来朱允炆的皇位被被叔叔朱棣所夺之后,整个明朝从朝廷到百姓都陷入了黑暗之中。那这些黑暗,究竟都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首先要说的便是朱元璋建国初期,被称为“四大案”的清洗。当时刚刚登基的朱元璋已经四十岁有余,他开始考虑自己子嗣的继承问题。朱元璋自己在治国能力上无话可说,一手缔造了洪武之治,但他立下的太子与他却有很大的差距。当时的太子朱标性格柔软,过于善良的处事方式让朱元璋又爱又恨。所以他一方面为了稳定朝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示皇威,缔造了“四大案”。
首先是对当时宰相胡惟庸的清洗,再然后是“郭恒案”、“蓝玉案”以及“空印案”。这几个案件牵连到的人,不乏当年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数万人包括妇女、儿童被处刑,其残忍可见一斑。到了年老之后,朱元璋更是变本加厉,几乎将朝中大臣杀了个精光。余下的臣子们在朝廷中既得不到足够的俸禄,又看不到未来,于是便开始肆意压迫百姓,造成了黑暗的局面。
其次是朱棣篡位之后的统治。我们都知道朱棣是在靖难之役后登上皇位,可是靖难之役期间的战事持续了三年,这个刚刚创立的王朝根本承受不住战争带来的消耗,对百姓、朝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他上位之后,又是继续清洗朝中功臣,还为此创造了无数新的刑罚,将他手下的朝廷、百姓推入黑暗的深渊。
除去这两个皇帝的暴力行径以外,明朝还有着其他本质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官员腐败导致的百姓生活困难。在朱棣和朱元璋之后,明朝几乎再无有能力的统治者,他们对朝廷官员放任不管,导致朝廷官员大肆敛财,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当时由于土地兼并上存在严重的纰漏,很多百姓都失去了自己的住所,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很多百姓连饭都吃不起,生下的孩子早早夭折,造成社会劳动力的下降。如此一来,社会无法正常的生产,国家无论是建设还是军事都拿不出钱来。
除此之外,明朝时期如八股文一类的洗脑对民众的思想造成了束缚。在这样的重重问题之下,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用,百姓的生计得不到保障,朝政根本无法运行,造成了明朝的腐朽。
综上来说,明朝除去建国初期的辉煌以外,几乎只剩下了黑暗与废墟。虽然重工业、轻工业以及军事的发展让明朝的版图辽阔了不少,但朝堂之上的诸多问题,最终还是将这个王朝推向了毁灭。
一说到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时代,很少有人将关注点集中在明朝身上,原因无他,就是比较的结果。
在多数人看来,要么是元、清这些异族,歧视汉人,不重文教,思想管控,大肆杀戮;要么是秦隋西晋等短命王朝,这选项怎么也轮不到明朝。要把明朝列为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时代,朱元璋第一个不同意。
他肯定会不服气地抱怨:“是我从蒙古人统治里面将汉族人救了出来;是我打心眼里对农民好,谁敢贪污,我二话不说,直接拉出去砍了;是我挽救大厦于将倾,创立不亚于秦皇汉武的帝国”。
可是在朱元璋的宏伟设计下,明朝真的有那么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制皇权无限强化带来的是社会黑暗和禁锢,是对自由多样化发展形态的扼杀,中国落后世界肇此端。
皇权至上,杀戮丛生
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封建社会,从秦到清,都是一个模样,专制皇权压制个性,没有民主法制,还采取愚民政策,都是黑暗时代。
但是细分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早就说过:“中国封建社会跟欧洲的中世纪可是不一样的,皇帝权力可没有那么至高无上。”
实际确是如此,虽然秦始皇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但是并没有把君主置于一种随意放纵的地步。皇帝不是随心所欲,想做什么都可以的。
以宰相为首的中枢官员每天会盯着皇帝,一旦有什么差错,百官上疏,字里行间都是挖苦讽刺提醒,皇帝自然会毕恭毕敬,改正自己的过错,这其实是种专制下的民主。
也就是说,明朝以前,君和相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互相起到监督作用。但是朱元璋打破了这一切,他借着胡惟庸案,一举将存在千百年的宰相和中书省模式连根拔起,从此皇帝真正做到拥有无上权力。
没有人对皇帝行为进行约束,全国政事成为一言堂,可不就是黑暗时代的节奏嘛,朱家王朝的人还不满足,设立令人闻风丧胆的厂卫机构(即锦衣卫和东厂),以特务情报密网织牢全国统治。
当时,大臣们每天战战兢兢去上朝,如果一天过后,能活着回来,他们就会烧高香庆祝一下,可见朱元璋统治时期多么恐怖!其抄家灭门基本是家常便饭。
马皇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开始大杀特杀,借着两次大狱(胡惟庸案、蓝玉案)杀了三四万官员,可以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员被杀最多的朝代,没有之一。
朱元璋去世之后,他的继承者们虽然没有像他这么有杀气,但对于大臣也是非常不客气,动不动就要打板子,唤作“廷仗”。
听着像是不严重,其实非常耻辱,因为廷仗指的是大厅张广众之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脱掉裤子打屁股,从身心两方面压制大臣。
昏君迭出的朝代
朱元璋把制约皇权的最后一根绳子摘掉后,他的后代可欢脱了,明朝也成为最为奇葩的朝代。《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非常有趣,就是因为明朝皇帝确实把人的天性解放到了极致,各种荒唐事儿层出不穷。
明朝除了前四个皇帝,以及崇祯帝外,中间阶段的帝王一个比一个昏庸,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明英宗,成天想着祖先们驰骋漠北,驱逐蒙古人的场景。
于是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不顾群臣劝阻,执意御驾出征,直接招致自己被俘的土木堡之变。
无独有偶,明武宗朱厚照将游戏人间发挥到极致,他在位期间,几乎什么正事儿都没有做过,成天想着怎么玩,和人玩腻了,和豹子玩,还封自己为大将军,一旦他想做的事,大臣们用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修仙的罢工皇帝
到了嘉靖和万历两个皇帝时期,将修仙作为自己的人生主节奏,每天不上朝,老百姓的死活全部交给内阁官员去办,内阁官员好了,百姓生活好一点儿,内阁官员坏了,对于老百姓就是灾难。
到了明熹宗的时候,更加奇葩,他对于江山社稷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每天都是在琢磨怎么盖房子,怎么做个好木匠,朝政大事全部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以至于一个小小太监居然自称九千岁。
明朝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太监之祸最为深重的朝代,太监其实是皇权的一种延伸,如果不是皇权过于集中,太监不会那么放肆。明朝太监比其他朝代太监为祸最深,还有一个原因,太监有文化。
税收过重,民生凋敝,文化专制
说到税收,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表面很为老百姓着想的,不疯狂压榨老百姓。
相反朱元璋统治时期,虽然百官遭殃,但老百姓是得福的,因为大明皇帝是真会拿贪官污吏开刀,不带虚的。
但是人总有天命,朱元璋肯定不可能永远生存下去,到了他的子孙手里,老百姓就没有那么好活了。
明朝后期税收是相当苛重的,张居正发明的一条鞭法,虽然使收税更加方便,但是使用不当,也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更不用说晚明时候的三饷了。
三饷即是辽饷、练饷和剿饷的合称,是在平常的赋税之外另加的,主要是为了应对农民起义和辽东战局设立的,这三饷可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只有明一朝实行的,让广大人民苦不堪言,基本上一年所得大多数都拿去交税了。
在这样繁重的税收下,明朝老百姓过得一点儿都不轻松,晚明时期,流民的范围和数量要比其他朝代高出一大截。
著名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是流民,所以明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并不好,很多人甚至主动投降清朝,不想再做大明王朝的子民。
除此之外,明朝将思想和文化专制也发挥到了极致,明朝虽然没有文字狱和焚书坑儒,但八股取士的杀伤力,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太厉害了,从此读书人只知道死读书,不知道经世致用,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八股取士难辞其咎。
综上,从废掉宰相的那一刻起,明朝就开始封闭起来,创建起一个极度专制独裁的王朝,其黑暗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龟缩三百年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堪入目的朝代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堪入目的朝代是哪个?相信很多人会说清朝和晋朝。但是相比明朝,清朝和晋朝无疑要优秀太多。
以清朝为例,清朝靠着辽河流域巴掌大地盘,扫平明朝的两京十三省,而且还在之后百余年时间里,收青藏,复西域,在内外蒙古确立统治。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前无古人毕竟唐朝没能在青藏建立统治,元朝版图没有西域。
即便是晋朝也比龟明优秀太多。虽然西晋时代很荒唐,但西晋初年毕竟也让周围蛮夷臣服。即便是永嘉之乱初期,匈奴酋长刘渊也是甘愿给西晋王爷充当雇佣军。至于说东晋,更是多次北伐,灭国无数。而反观明朝,从建国开始,就处于北元阴影之下,明朝皇帝向蒙古部落头人跪地求饶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甚至就连偏安江南的南宋,都要比龟明体面太多:龟明面对外患,除了千里送人头,就是跪地求饶。南宋虽然实力不济,但态度良好从宋孝宗时代,到南宋灭亡前夕,南宋朝廷始终没忘记北伐,也多次为北伐付出实际行动端平入洛,就是南宋最后的反击。
龟缩三百年的明朝,不论是对内对外,都让人感到充满黑暗和腐朽。
对内,明朝从朱元璋这个罪人开始,就不断对其统治下的老百姓以及官员,进行压制。小农皇帝朱元璋愚昧无知害苦了明朝拖累中国。在朱元璋眼里,明朝的百官群体,都是朱家的家奴,是朱家的一条狗。并且,朱元璋故意把官僚的薪资水平压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叫花子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只要明朝的官吏群体多一点,朱家的财富就会少一点。所以,明朝的官僚也是深受朱元璋压榨的群体。
对于军队,朱元璋推行了军户制度:那就是朱家的士兵,都是朱家的奴隶。朱元璋自认顶层设计:“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其地位连家奴都不如。军户的人身安全,也是毫无保障的甚至明朝的军户,一方面需要自己种地换取口粮,一方面需要自带干粮给朱家打仗。因此,清朝入关的时候,百万南明军愿意帮助清军打朱家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朱家人从来没把自己当人看。
朱元璋对于穷人毫不同情。一方面朱元璋加大力度压榨农民,朱家统治下的农民都处于破产边缘。并且,朱元璋为了防止穷人造反,还专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度:禁止农民聚众,甚至走亲戚、出村都被禁止。朱元璋认为,这样下去,明朝就可以千秋万代。
不过,朱元璋对乞丐倒是比较“同情”:朱元璋推行户籍绑定的管理模式。这导致破产农民除了在家饿死,几乎没别的出路因为当乞丐,也是朱元璋不允许的。
朱元璋死后,他的孽障子孙们,也继续把这一系列制度进行推广升级。三百年后,清朝根据明朝的蓝本,继续维持这一制度。从此,华夏民族陷入六百年的痛苦状态中。
只是谁也没想到,清朝灭亡一百年后,一群没吃几天饱饭的低层次人口,居然怀念起了牛马不如的猪猡明朝。这真是历史的悲伤和无奈。
对外,明朝从朱元璋时代开始,对于北元的存在就感到无可奈何。虽然明朝的洪武、永乐两个时期,明朝确实多次出击过北元的残余势力。但事实上,这种进攻的本质,属于防御。之后的明朝,开始了版图不断缩水的状态。到了万历后期,西南的缅甸、东北的女真,都开始不断夺取明朝的土地。明朝也最终在女真的进攻下陷入覆灭。
明朝,生于无耻,亡于万恶。
巅峰时期的明朝和清朝,哪个实力能更强一些?
很多人经常探讨这样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巅峰时期的明朝和清朝哪个实力强一些?很多人会夸耀明朝如何如何强大,清朝如何如何无能。
在中国古代史上,两宋的武功较差是公认的。那么,就拿两宋来和明朝对比。其实经过对比我们会发现:明朝的武力水平莫说和清朝比,就说和两宋比,都差的太远当然,我的意思是,两宋的优势在于文化和财富。武力是两宋的短板。但即便如此,两宋在武力上,也比龟明强太多。
北宋PK龟明
话说自从唐玄宗安史之乱导致天下大乱以来,到宋太祖建立北宋。这期间经过长达二百年的战乱。在这两百年战乱的烂摊子上,宋太祖需要考虑通过巴掌大的后周故地,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并且,宋太祖面对的对手,都是立国很多年的朝廷包括南方的南唐、后蜀、南汉,北方的北汉和契丹。
不过即便如此,在赵匡胤兄弟俩的努力下,北宋还是扫平了众多割据朝廷,并且宋太宗还多次对强大的大辽帝国发动讨伐虽然宋太宗的讨伐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不可否认,当时的大辽较为强大。因此立国没多久的北宋,虽然吃了败仗,但也算不得什么丢人的事情。
再看明朝的太祖、太宗(朱棣)在位的情况。
朱元璋在位期间,始终没能解决蒙古问题。甚至朱元璋担心蒙古大军会打回来,直接把首都安置在长江以南在中国古代史上,大一统王朝把首都安置在长江以南,除了朱元璋以外,没有第二个。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明朝的前景也不乐观。
明太宗时期,明朝多次讨伐蒙古,并且还一度灭亡安南。这一点勉强比宋太宗时期强一些。这也算是明朝在军事上,唯一比北宋强的地方。
北宋的真宗在位期间,北宋打败了契丹的南征,并换来了和契丹长达百年的和平。北宋的仁宗则是很典型的守成之主虽然北宋没能在军事上碾压西夏,但西夏也承认实力不及北宋,因此西夏君主李元昊还是得向北宋称臣。
而处于同一阶段的明宣宗、明英宗父子(按:明仁宗在位时间太短,可以忽略不计),则上演了很无耻的卖国之路:明宣宗直接放弃了安南。而明英宗则带着数十万明军精锐去跪求瓦剌人屠杀。被俘后的明英宗,还表示愿意把明朝献给瓦剌人,只求瓦剌人饶过自己如此无耻之徒,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比起投靠日本人的逊清废帝溥仪还不如。
如果不出意外,明英宗的行为,基本上可以让明朝成为历史。但是,架不住明朝运气好,出现个于谦力挽狂澜。而搞笑的是,朱家人坐稳江山后,对于谦开始恩将仇报的报复明英宗复辟后,居然以莫须有的名义杀死了于谦。
北宋的英宗在位只有四年,因此可以忽略不计。而之后的宋神宗、宋哲宗,多次发兵讨伐西夏,甚至平夏城之战,一度将西夏拍到灭国边缘。如果不是西夏君主跪求契丹皇帝出来调停,估计宋哲宗时代,西夏就成了历史。
而同一时期的明朝,可以类比嘉靖时期。嘉靖帝在位期间,明朝出现南倭北虏的局面:倭寇经常袭击明朝的南京,而明朝的北京则经常被蒙古骑兵包围。明朝嘉靖帝被蒙古人吓破胆,直接派人向蒙古人表示,自己愿意做蒙古人的三孙子,只求蒙古人别来胡闹。甚至朝廷里有人主张从蒙古人手里夺回河套平原的建议,嘉靖帝为了表达自己对蒙古人的忠诚,直接处决了提这个建议的人如此窝囊行为,比起后世的慈禧太后,那真是有过之而不及。
北宋直到徽钦二帝在位期间,还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努力奋斗。反观明朝的万历、崇祯时期:面对缅甸人在外云南的侵略,万历帝直接表示默认缅甸的吞并。反正明朝卖国不是从万历朝廷开始。而崇祯帝时代,明军打清军,战斗力那是一万个不行。但是杀良冒功,把无辜小百姓说成“流寇”,倒是十分擅长。
因此综合来看,北宋军事远超龟明。
南宋PK龟明
再说丢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和龟明之间的对比。
很多人认为南宋软弱。事实上南宋确实软弱。但是南宋的软弱是实力局限,但是态度上,南宋朝廷还是十分积极进取的。
话说北宋灭亡后,南宋群臣很快拥立赵构为皇位继承人,赵构组成新朝廷以后,虽然赵构自己经常到处东躲西藏,但是南宋军民的抗金成绩有目共睹金朝朝廷愿意和南宋谈判,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金朝觉得军事上无法打趴下南宋。
反倒是明朝垮台后,南明朝廷从一开始就陷入严重内耗不要说什么弘光帝合法性有问题。按照宗法制,泰昌帝一系的子孙都无法登基,那么,最合理的皇位继承人,就是弘光帝朱由崧。
但是,南明朝廷故意忽略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积极内耗。甚至还出现了左良玉的部下组团投靠清军的荒唐现实。
南宋从孝宗皇帝以后,很多帝王都为筹备北伐金国而付出巨大努力。甚至南宋还针对蒙古人来了一出端平入洛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都失败了。但不能否认南宋在态度上没问题。
而南明从头到尾,都把明朝的窝囊和卖国发挥到了极致:南明的永历帝在位十多年,主要额成绩就是东奔西跑。论起跑路的功夫,在古代历史上很难找出第二例。
永历帝的软弱,不亚于后世的逊清废帝溥仪:溥仪去日本访问,认了个日本祖先;而永历帝不遑多让,被迫躲到缅甸,充当缅甸国王的三孙子,还为了请西洋人帮忙,认了西洋人当祖宗。
所以综合来看,南宋态度上,都比龟明强太多。
无语的明粉
如易中天所说,是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
一些明粉竟然歌颂朱元璋的爱民如子、朱棣的永乐盛世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等一些明朝的与众不同与盛世繁华。他们甚至能够狭隘地认为明朝的残暴统治大部分都只是针对官员和文人,对于普通百姓明朝的皇帝却似乎从没有那么的残暴。由此断定朱元璋时期的老百姓生活的却是最有尊严,最有地位的时代。表面看朱元璋一朝的百姓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直接查送官吏权力的时代,也是唯一鼓励百姓上访的时代。但是却是反腐败越反越腐败的时代。朱元璋四大案杀的不都是贪官污吏,绝大部分是无辜受牵连的人。
至于歌颂朱元璋这么个半文盲乞丐是历朝历代二百余位皇帝当中少有的勤政之君那就更搞笑了,分明是他为了集权才废除了宰相制度,导致自己日批奏章几百件,处理国事几百件,这种亲力亲为的治理是低效率的,也是无用功。朱元璋最勤奋越努力小农作风却换来最糟糕业绩
至于歌颂朱元璋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早餐都是蔬菜和豆腐,所乘坐的车架凡是用金子的地方全部用铜替代,那就更可笑了,他对于自己子孙的俸禄可是历朝历代最大方的。
明朝任何角度看,都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残暴的朝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