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藩王多集中在湖广河南等地?江浙反而没有?

明代藩王多集中在湖广河南等地?江浙反而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33 更新时间:2024/1/16 15:58:10

朱元璋是知道分封的弊端的,虽然他没有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毕竟这么多年也会学习,而且身边跟着这么能臣,谁还不教他点东西。

所以朱元璋对汉朝的历史还是知道的,他也知道采取分封制度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分封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老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

朱元璋之所以采取分封制度是有原因的,至于藩的封地也不是随意选择的。

第一类藩王那就是封在边疆,为了巩固边防。

明代诸侯王主要在河南等中原大地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明太祖封藩之初,封藩最多的区域不是离着京城一步之遥的河南,而是沿着长城防线漫长的沿途区域。长城沿途共计十一个藩王,韩王甚至因为年幼而没有到封地就位。占当时诸侯王数目的将近一半。其基本上企图是透过诸王捍卫边疆,保障明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安全性。

虽说朱元璋不断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但是并没有消灭,毕竟朱元璋是取代了元朝建立大明的,所以对于蒙古人非常警惕,所以朱元璋从东到西分封了九大藩王,分别是韩王、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庆王、肃王,他们的任务就一个拱卫边防。

第二类藩王那就是内地的藩王了,这类藩王有拱卫京师的作用,也有享福的作用。

边疆的藩王有了,内地的自然也要有,毕竟老朱家皇族势力微弱。所以其他儿子就都分封到了战略要地。一方面让他们到地方享福,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拱卫京师。一旦京师有事,那么各地的藩王便可以进京勤王。

至于江苏,当时属于直隶。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为直隶,直属中央六部。当时直隶本身是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的,更不可能有藩王。

毕竟直隶直属中央六部,在距离朝廷如此近的地方设藩王,恐怕就没有拱卫京师的作用了,反而是个巨大的威胁,一旦这家伙脑子秀逗了,直接出兵,分分钟就打进了南京城,这样下去还得了。

再说了,另一个因素直隶是经济发达之地,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乃国家财赋之地,也不可能封藩。也没有必要分封藩王,让他们待在如此繁华之地,久而久之,必然堕落。

长三角地区没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明朝政府直接管辖地区。听行政区的名称就知道了,南直隶。明朝初期定都于南京,长三角地区属于京畿之地,在这里封王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注:朱元璋、朱允文时期藩王是拥有军权的,直到朱棣夺位之后,藩王的军权才逐步被取消。实际上朱元璋曾经将其第五子朱橚封在浙江杭州做吴王,但几年之后就将其改封周王,认为吴地乃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宜建藩,所以改封周王,就藩开封了。

另外在明代,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是朝廷的主要赋税来源地。如果将这里封给藩王,将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因此只要皇帝不是傻子,肯定都不会这么干。这从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仍然保留南直隶的设置就足以证明了。因此不管是出于对国家财政的考虑,还是维护中央政权安全的需要,明朝无论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将这里分封给藩王。

明初藩王分布

至于为什么明朝的藩王集中于河南、湖广(湖北、湖南)地区,则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在朱元璋分封藩王之初,藩王最多的地方不是河南、湖广地区,而是长城沿线地区。分封在长城沿线的藩王共有十一位(其中韩王、沈王因年幼未就藩),接近当时藩王总数的一半。其根本用意是要用藩王来拱卫边疆,维持明朝政府的统治安全。

鉴于过去分封制造成尾大不掉的教训,朱元璋对藩王的权利进行了大量限制。其核心有两条:一是封爵不赐土,藩王无直接征税权。二是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命,藩王不得干政。不过为了让藩王发挥拱卫中央的作用,藩王享有节制军队的权力。应该说朱元璋对藩王的节制措施已经非常严厉了,但就是对藩王在军权上的放松,仍然在其死后造成了动乱。最终朱棣起兵造反,并且成功夺取皇位。

朱棣在夺得皇位后,吸取教训逐步削减藩王军权。而要削夺藩王军权,就得首先将其从边境地区内迁,否则各藩王有充分理由抗拒朝廷的削权。因此朱棣打着给藩王发福利,让他们到内地享福的口号,将藩王大量内迁到河南、湖广这些腹地地区。而且在分封新的藩王时,也优先考虑分封到这些地区。自朱棣以后的历代明朝皇帝,大多沿袭这一做法,最终造成了河南、湖广地区王爷满地走,侯爷多如狗的局面。因此明朝的藩王集中于河南、湖广地区,主要是政治原团造成的,是出于限制藩王,维护中央政府安全的目的。

鉴于过去封国地方可能做大的道理,明太祖对诸王的统治和管理权展开了大量的约束。主体有两点︰第一,专制贵族有爵位没土地,诸王没有理由可以直接征收的地方的税收。第二,地方官府由明朝直接委任,诸王不准干预社会的管理。但是,为了使诸王展现捍卫明朝中央的作用,诸王有权利掌控部队。应当说,明太祖对诸王的管理和条约非常严苛,但因为他放开了诸王的兵权,在他死之后仍然引发动荡。最终,朱棣叛变,顺利拿下皇位。

成祖拿下皇位之后,吸取教训,逐渐压制了诸侯王的军事力量。要收复诸王的兵权,必须先把他们从边疆迁移出来,否则诸王有充份的原因反对明朝的管理权。因此,成祖以“让诸王得财,让诸王在内地享福”为标语,将一大批诸王迁往河南湖广地带。此外,分封全新的地方领主时,适当考量这些区域的地理方位。成祖之后的明朝皇帝大都遵从这一作法,最终造成了河南、湖广等地方皇族到处都是,侯爵更是多如牛毛的态势。因此,明代诸王主要分散在河北和湖广地区,这主要是由明朝政府考量诸侯王的管理导致的,也是为了约束诸王,保障中央政府的安全性。

诸王守卫边疆时,必须与政府保持联系,而地方的驿站在这个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建文帝即位之后,很快就实施了军事限权的方针。在过去,藩属国在部队之中处在最高威望。边疆藩王也掌控着地方一部分控制权,但这些东西在建文帝登基后都消失了。当时的朱棣对朱允炆的打压非常反感。他不知道。建文帝想做什么,于是发起了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帝的实权,亲自即位。

然而,朱棣继位之后,并没有像明太祖那样再次封国,反而增大了边疆领主权力的削减。这时,成祖当然全然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暴动,但他担忧会有一个强劲的藩王夺走他来之不易的皇位。成祖为表示赔偿,以社会经济分配的方式对诸王展开赔偿,招抚诸王焦虑。

明朝帝明太祖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一个英年早逝之外,其余均为藩王。事实上,明太祖封国的目标是强化封建集权,靠士人对全国实施精确管治,使之长治久安。军队当作封建统治者最关键的方法,应当牢牢掌控在自己的人手中。然而,从明太祖管治到永乐时代起,朱元璋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段才构建了这一战略性和思维。对于决意屠杀开国功臣的明太祖来说,这个决定展开得这么快它与当时整个更加的总体形态变化有关。当时,立国之初,极大的战伤需修缮,社会制度劳动力需恢复。与此同时,备受战火虐待的老百姓需要养伤。

而且当时北元的军队正在北方广大的土地上面对于明朝虎视眈眈,朱元璋又信不过大将们的管理权,自然把自己的儿子放在边疆来对抗北元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那么对于江南一带的锦绣繁华来说,湿润的空气和文人们的吹拉弹唱自然不需要这些藩王来镇守。当时的江南没有倭寇的直接威胁,军事防御的对象压根就没有,那么在江南为什么要安置亲王,再者,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明朝的首都就是在南京,自然而然带着一套当时最完备的社会治理和军事防御系统。

到了朱棣上位之后,朱棣靠着军事登上的皇位,那么远离北京的亲王再加上南京还有一套独立的政府机构,你让他怎么放心在这种核心区域设置王爷。而且主要的是,当时南方的商品制度已经极为发达了,是帝国的钱袋子,税负基本都是出自江南,而且最主要的是江南的粮食和税负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发往北方。假设明朝的皇帝在这里设置亲王,一旦风吹草动,基本上北方的北京就陷入没钱没粮的地步,皇帝自然不可能如此缺心眼。

标签: 明代藩王明朝藩王明朝

更多文章

  • 岭南本是蛮夷之地 广东是如何并入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岭南

    公元前214年,南国传来捷报,岭南平定,此为秦朝全盛时期,广东首次并入中国。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嚣[xiāo]为南海尉(郡尉),总领三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任嚣的战报,岭南人心不附,还需大军留驻五岭(南岭),镇压南蛮。秦朝军队与地方各有一套体系,将军和军中将领一般不兼任地方官,

  • 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年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号,重复使用的年号

    年号是对某一段历史时段的称谓。是我国历史上用来记述年份的一种特有方式。年号是各位皇帝对自己国家政权事业的寄寓。第一个年号叫作“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溥仪二次登基后用的“康德”。之后历代都用年号来纪年,其中就有一些比较奇特类的年号。年号这种纪年方式被汉武

  • 隋炀帝杨广是昏庸无道的暴君 为何老想着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暴君

    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商纣王、隋炀帝。商纣王生活的年代太过久远,且除了宠幸妲己,炮烙之刑也整不出啥罪恶了。商纣并非暴君周武王讨伐商朝并不那么正义。在历史定论中,隋炀帝杨广追求奢华享乐、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滥杀无辜、荒淫无道,是个标准的暴君。其杀兄逼父上位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人类

  • 八股取士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大呼:这锅我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股取士,八股文,科举考试,朱元璋,明宪宗

    科举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中国在近代开始落后于世界,遭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明代八股文的设立。八

  • 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历史是相似有轮回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袍加身,郭威,赵匡胤,宋朝,后周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知道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进而黄袍加身以宋代周的故事,很多人认为“黄袍加身”是赵匡胤的首创,其实早在此十年前,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就已自导自演过一次。他才是“黄袍加身”祖师爷,而赵匡胤是他的学生。无奈,青

  • 明朝大难临头朱胡子真庸儿 有如此赀财而不设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藩王

    图:朱元璋晚年画像,看似面目慈祥,但是他确实内心残酷,不谈功绩只谈人品与畜生无异(对子孙除外)身为帝王,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要治理好大国,自然远非是战场征伐来得快意恩仇,而这“烹调之道,油盐酱醋料”自然要恰到好处。国家也才能长治

  • 明朝藩王众多传承到明末还多少?绝嗣的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

    很多人认为明朝藩王众多,可传承到崇祯元年之时,已经很少了对于明朝而言,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明朝的亲王数量实在过大,并且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以及后期逐渐走下坡路,与这些庞大数量的亲王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虽然说数量庞大,但是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亲王所剩下的

  • 中国皇帝寿命有多长?盘点寿命最长的几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皇帝寿命,寿命最长帝王,中国皇帝

    在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中,“万岁”是皇帝的专用祝词,后来还成了皇帝的代称。但实际上,多数皇帝却是短命鬼。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朝可以查出生卒年份的皇帝有二百零九个,其中活过八十岁的只有四人(乾隆皇帝,89岁,在位60年。梁武帝萧衍,86岁,在位48年;女皇武则天

  • 明朝在湖北一共封了十一位藩王 四个传到明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有明一代,在湖北建藩朱姓藩王有十一位。有封在武昌的楚王,荆州的湘王,辽王,惠王,安陆的郢王,梁王,兴王,寿王,景王,襄阳的襄王,蕲春的荆王。楚王朱桢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17岁的朱桢离开父母,正式前往封地武昌就籓。后又历经8位楚王,共9位。

  • 流传千年的世家望族弘农杨氏 被隋朝杨氏冒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望族,贵族,弘农杨氏

    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很有名的人,像姜子牙、诸葛孔明等,他们有的人成名之后,就会把自己的家族慢慢地发展起来。比如姜子牙,因为辅佐君王建立周朝有功,被分封到齐国去,之后姜氏家族也是在那里蓬勃发展起来。比如魏晋时期的王家谢家,唐朝时期的李家等等,都是很有名很强大的家族。但是呢,不管这些家族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