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18个朝代国号的由来!

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18个朝代国号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3/12/19 4:22:53

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十几个王朝,

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

夏朝

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

开国君主:夏

末代君主:夏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安阳殷墟

商朝

统治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开国君主:商汤

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

首都:朝歌【zhāogē】(今河南鹤壁市)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武王伐纣

周朝

统治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

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西周】

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东周】

首都:镐京(今西安)、洛邑(今洛阳)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秦始皇(影视剧照)

秦朝

统治时间:前221前207

开国君主:秦始皇(嬴政)

末代君主:秦三世(子婴)

首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刘邦(影视剧照)

汉朝

统治时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末代君主:汉献帝

首都:长安、洛阳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曹操(影视剧照)

三国

统治时间:213年5月266年2月4日

开国君主:魏文帝曹丕

末代君主:魏元帝曹奂

都城:洛阳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刘备(影视剧照)

蜀汉

统治时间:221年5月15日263年

开国君主:蜀先主刘备

末代君主:蜀后主刘禅

首都:成都

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后代,后来建立蜀汉政权,意为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

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

孙权(影视剧照)

孙吴

统治时间: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开国君主:吴大帝孙权

末代君主:吴末帝孙皓

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州)

“吴”作为地理概念本来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国号的名称。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

司马懿(影视剧照)

统治时间:266年-420年

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西晋】、晋元帝司马睿【东晋】

末代君主:晋恭帝司马德文

定都:洛阳【西晋】、建康(今南京)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公晋王。司马炎后来代魏称帝,就用晋作为国号。

隋朝

统治时间:581年618年或619年

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

末代君主:隋炀帝杨广

首都:洛阳

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

统治时间:618年907年

开国君主:唐高祖李渊

末代君主:唐哀帝李柷

首都:长安、洛阳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

统治时间:960年1279年

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宋高宗赵构【南宋】

末代君主:宋末帝赵昺

首都: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

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后逐步统一中国,由于疆域相对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所以被后世称之为北宋。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亡。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继承皇位,改元建炎,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绍兴八年(1138年),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称为行在。

昭陵六骏图(金·赵霖)

金朝

统治时间:1115年-1234年

开国君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末代君主:金末帝完颜承麟

首都: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据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因此“金”成为金朝的代称。

辽朝

统治时间: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末代君主:耶律延禧(天祚帝)

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汴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史学界公论,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

西夏王陵

西夏

统治时间:1038年1227年

开国君主:夏景宗李元昊

末代君主:夏末帝李睍(xiàn)

首都:兴州(今宁夏银川)

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元朝

统治时间:1271年1368年

开国君主:元世祖忽必烈

末代君主:元惠帝妥懽帖睦尔

首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非类似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

朱元璋画像

明朝

统治时间:1368年1644年

开国君主:明太祖朱元璋

末代君主:明思宗朱由检

首都:应天府(南京)、顺天府(北京)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康熙画像

清朝

统治时间:1616年1912年

开国君主:清太宗努尔哈赤·皇太极

末代君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首都:北京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更多文章

  • 明代藩王多集中在湖广河南等地?江浙反而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藩王,明朝藩王,明朝

    朱元璋是知道分封的弊端的,虽然他没有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毕竟这么多年也会学习,而且身边跟着这么能臣,谁还不教他点东西。所以朱元璋对汉朝的历史还是知道的,他也知道采取分封制度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分封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老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之所以采取分封制度是有原因的,至于藩

  • 岭南本是蛮夷之地 广东是如何并入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岭南

    公元前214年,南国传来捷报,岭南平定,此为秦朝全盛时期,广东首次并入中国。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嚣[xiāo]为南海尉(郡尉),总领三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任嚣的战报,岭南人心不附,还需大军留驻五岭(南岭),镇压南蛮。秦朝军队与地方各有一套体系,将军和军中将领一般不兼任地方官,

  • 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年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号,重复使用的年号

    年号是对某一段历史时段的称谓。是我国历史上用来记述年份的一种特有方式。年号是各位皇帝对自己国家政权事业的寄寓。第一个年号叫作“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溥仪二次登基后用的“康德”。之后历代都用年号来纪年,其中就有一些比较奇特类的年号。年号这种纪年方式被汉武

  • 隋炀帝杨广是昏庸无道的暴君 为何老想着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暴君

    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商纣王、隋炀帝。商纣王生活的年代太过久远,且除了宠幸妲己,炮烙之刑也整不出啥罪恶了。商纣并非暴君周武王讨伐商朝并不那么正义。在历史定论中,隋炀帝杨广追求奢华享乐、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滥杀无辜、荒淫无道,是个标准的暴君。其杀兄逼父上位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人类

  • 八股取士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大呼:这锅我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股取士,八股文,科举考试,朱元璋,明宪宗

    科举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中国在近代开始落后于世界,遭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明代八股文的设立。八

  • 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历史是相似有轮回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袍加身,郭威,赵匡胤,宋朝,后周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知道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进而黄袍加身以宋代周的故事,很多人认为“黄袍加身”是赵匡胤的首创,其实早在此十年前,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就已自导自演过一次。他才是“黄袍加身”祖师爷,而赵匡胤是他的学生。无奈,青

  • 明朝大难临头朱胡子真庸儿 有如此赀财而不设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藩王

    图:朱元璋晚年画像,看似面目慈祥,但是他确实内心残酷,不谈功绩只谈人品与畜生无异(对子孙除外)身为帝王,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要治理好大国,自然远非是战场征伐来得快意恩仇,而这“烹调之道,油盐酱醋料”自然要恰到好处。国家也才能长治

  • 明朝藩王众多传承到明末还多少?绝嗣的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

    很多人认为明朝藩王众多,可传承到崇祯元年之时,已经很少了对于明朝而言,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明朝的亲王数量实在过大,并且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以及后期逐渐走下坡路,与这些庞大数量的亲王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虽然说数量庞大,但是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亲王所剩下的

  • 中国皇帝寿命有多长?盘点寿命最长的几个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皇帝寿命,寿命最长帝王,中国皇帝

    在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中,“万岁”是皇帝的专用祝词,后来还成了皇帝的代称。但实际上,多数皇帝却是短命鬼。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朝可以查出生卒年份的皇帝有二百零九个,其中活过八十岁的只有四人(乾隆皇帝,89岁,在位60年。梁武帝萧衍,86岁,在位48年;女皇武则天

  • 明朝在湖北一共封了十一位藩王 四个传到明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有明一代,在湖北建藩朱姓藩王有十一位。有封在武昌的楚王,荆州的湘王,辽王,惠王,安陆的郢王,梁王,兴王,寿王,景王,襄阳的襄王,蕲春的荆王。楚王朱桢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17岁的朱桢离开父母,正式前往封地武昌就籓。后又历经8位楚王,共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