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清谥号泛滥奶妈方士都可得谥,恶谥屈指可数

明清谥号泛滥奶妈方士都可得谥,恶谥屈指可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60 更新时间:2024/1/13 2:50:15

本来,在我国古代,帝王将相等死后,朝廷根据他生前事迹给予一个褒贬善恶的称号,相沿成制,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谥号用字有其特定解释,什么样人给予何字作谥号,有严格规定。按当时的善恶标准来评议,有善德美行的,用褒奖之字;丑恶暴戾的,用贬斥之字;忧难早夭的,用怜悯之字。分别称为上谥、下谥、中谥。

清代谥号和谥解

唐朝以前,皇帝多用一个字为谥号,偶有用二字者。但是到了明清,特别是清朝,谥号到了皇帝一人手中,成为他任情褒贬的工具。明仁宗朱高炽以后直至清末,谥法成为僵死的制度,谥号的字数固定。明代皇帝17字,皇后13字,妃2字或4字,亲王1字,郡王2字,诸臣2字。到了清代皇帝21字,皇后16字,妃1字或2字,公主额驸2字,和硕亲王1字,多罗郡王2字,诸臣2字。

不但如此,谥解也各不相同,明代谥字谥解分三种:一为皇帝亲王所用的一字谥50个;二为郡王诸臣嫔妃所用二字谥409个;三为嫔妃专用的四字谥23个。清代谥字谥解分五等,有列圣尊谥71字,列后尊谥49字,妃嫔谥41字,王、贝勒谥75字,群臣谥71字。

圣、神、聪、睿、中、高、章、信、熙、元、光等谥只有皇帝可用;慈字只有皇后可用;逊、悯等字只有嫔妃可用;修、克、比、仪、信、哀、隐、殇等字只有王、贝勒可用;桓、泰、确、理、愍等字只有臣谥使用。即使通用谥字对各种人释义也不同。如哲字谥,用于皇帝释为“明知渊深,官人应实”,用于皇后释为“明知周道,识微虑终”,用于王、贝勒和群臣释为“知能辨物”。

再有,是由于赐谥权高度集中,使谥法随遇性很强,明代规定臣僚三品以上,清朝规定一品以上赐谥,但程序上既不让家属故吏请谥,也取消了驳议、论枉,任何人应否得谥和给什么谥号都出自“圣裁”,而且明代每5年才集中给谥一次。这样,一方面,有些该得谥者往往被遗漏,另一方面,能讨得皇帝欢心者,即使非常卑微也可得谥,甚至是极美之谥。以至明代有奶妈、方士得谥的。

恶谥的取消

明朝明英宗朱祁镇总复位后,给了弟弟朱祁钰“戾”这个恶谥,因为朱祁钰称帝前被封为郕王,所以便称他为郕戾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虽然曾被他废掉过太子,但在继位后,还是于成化十一年(1475)12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但是这种承认也是有限度的:明朝其他的皇帝谥号都是十七字,只有他是五个字,而且没有庙号。后来,同是藩王出身的嘉靖皇帝也为他修缮了一次陵墓。直到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灭亡后,在流亡的南明弘光政权,他才得到了庙号代宗(唐朝和明朝都是代宗这俩庙号代宗含义大为不同),史称明代宗,并重新定谥号为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而一般上谥号是“景”都含有“勇武”之意,大概指的就是在为期间军事上是有所成就的,算是很精确的评价了他在任内的北京保卫战。

明代诸王除了明朝初国初时的鲁荒王(朱檀)、伊厉王(朱[木彝])之外,文武大臣和只有一例恶谥。在清代,在谥字中干脆取消了恶谥,任何人都不再赐于恶谥,但是奕劻得了唯一一个。

明清取消恶谥,渊源于宋代郑樵等学者的议论。郑樵《通志·谥略》研究谥法历史,正确地揭示了谥法之初并无恶谥,在对当代谥法评判时,他提出立谥的本意,是为了辨别昭穆,给谥的要义,是要尊隆死者。从人之常情说,活人有罪恶,在其死后也不再去追究。从先王之制说,对于大臣,死后总是予以优恤,“生虽侯伯,死必称公,生不逾等,死必加等,岂有称生之号有隆,而命死之名有亏乎!”从人心来说,“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不若是,是不当于人心。”因此,郑樵认为,“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既“不合乎古道”,也“不合行于今之道”。“恶谥非所以加君父也。”

郑樵

元代统治者就已受郑樵此论的影响,不给宗室大臣恶谥。明代社会君臣关系更为复杂,况且有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去残酷地对付大臣中的“犯上”者,所以皇帝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用谥法去惩戒臣僚了。

给谥数量剧增

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九。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谥法由辱典变成褒器以后,人们不必畏惧得恶谥,于是用各种手段为死者请托钻营以求赐谥号。二是明清两代党争、农民起义、外患不断,为了褒奖惠义以激励更多的人为巩固封建统治卖命,两朝给死义之士特谥的数量很大。三是清朝前期给1700多名明代思烈追谥,加大了基数。

有名的红人

有名的如晚清红人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都没有得到最高谥号。“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明清之际千百万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标。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汤斌是康熙时期理学名臣,在朝以敢于争议闻名,乾隆元年谥“文正”。朱珪、杜受田、李鸿藻、孙家鼐皆以帝师谥“文正”,曾国藩在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狂澜于既倒,位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谥“文正”当之无愧。刘统勋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军机大臣,刚正不阿,功业非凡,为百姓所爱戴,最终得谥“文正”。只有曹振镛乃一平庸之辈,谥“文正”一直为后世诟病。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但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谥法仍然照行不辍。直至辛亥革命以后,那些遗老遗少还以得到暂时栖居故宫的小朝廷的谥号为荣。

满清唯一的恶谥“密”

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铁帽子王,内阁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病死于天津租界,时年七十九岁。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按谥号解,知人曰哲。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溥仪之父载沣闻此,终觉同为宗室,有所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仍不肯。后在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密者,“追悔前过”之意。当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令,允许其子载振世袭和硕庆亲王的爵衔。

标签: 恶谥谥号

更多文章

  • 探访汤阴岳飞庙,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汤阴岳飞庙,岳庙,岳飞

    “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岳飞庙的介绍:岳飞庙,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祠庙。岳飞庙大门所在的建筑名曰“精忠坊”,是为彰显岳飞忠孝精神而修建的

  • 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10句话,撑起中国人的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10句话,赞美中国,中国

    中华浩浩五千年,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或慷慨豪迈或智慧深沉的豪言精语,他们以及他们发自肺腑的话,是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与道统所在。尤其是下面10句,可谓最能代表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气象。沧桑数千年,自古至于今,这些话有些人做到了,有些人没做到。因为做到了,所以中国精神不死;如果

  • 宋朝当官居然年入千万?这是当官最好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宋朝官员收入

    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常常看到主人公手里拿着铜钱或者银两,有的还会提着一串的铜钱。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小印一样好奇,这些钱到底价值几何呢?古人又是怎样花钱的呢?今天,就和小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宋代当官年薪1500万?!根据《宋史·食货志》中记载的银两对大米的购买力可知,宋朝时期一两银子约

  •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匾额到底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书法

    山海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依山向海,因此得名山海关,古代山海关也叫榆关。山海关这个名字是明代才开始使用的。山海关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被称为“边郡之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都首都 今何在发展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都,首都,春秋战国,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前后出现了数百个诸侯国,按照《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而现代人一般认为当时出现过的诸侯国大概是140个,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十来个,最强大的有七个,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

  • 换个角度,通俗地讲美国独立战争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日

    儿子刚到美国读中学,对美国历史一窍不通,当老爸的只好给他恶补。这堂课讲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图注:1776年6月,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罗伯特·李文斯顿、罗杰·谢尔曼向大会提交《独立宣言》草案。1776年7

  • 赵匡义为什么改名为“赵光义”?后面又改名“赵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义,赵光义,赵炅,宋朝皇帝,宋太祖,宋太宗

    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其实一点探究的价值都没有,但是改名为“赵炅”我倒是觉得很有玩味性。赵光义其实对哥哥赵匡胤一直都不服。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陈桥兵变,赵光义和其他将领一同将哥哥送上皇位。前后面经历很多的大战,赵光义鞍前马后,立功很多。在赵匡胤的眼

  • 美国驾驶“糖果轰炸机”的传奇飞行员哈尔沃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柏林空投,西柏林,冷战,糖果轰炸机,哈尔沃森

    2020年10月10日,柏林空运时期的美国传奇飞行员、被称为“摇翅膀叔叔”的盖尔·哈尔沃森(GailHalvorsen)上校在位于犹他州的家中度过了100岁生日。1948年,在柏林人的艰苦时刻,那些从天而降的糖果不仅给翘首以盼的孩子带来甜蜜,还有希望。几片巧克力

  • 北宋宰相被称为什么?宋朝宰相制度发生多次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宰相,北宋,宰相

    宰相则不是具体官职(只有辽国曾经设立过宰相一职),而是对中国古代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统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宰相始设于战国时期,于明洪

  • 中国皇帝寿命统计分析 其平均寿命是41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皇帝寿命,中国皇帝,皇帝寿命

    如果从三皇五帝时的黄帝算起,直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先后出现了558位帝王,包括396位皇帝,162位国王。如果从秦始皇算起,直到1911年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2100余年,共有皇帝335人,其平均寿命是41岁。据现存有关资料,如果按照朝代顺